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ISSR标记初选格鲁桑类型桑树核心种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种质可以用最少份数的种质资源代表该物种及生态类型的遗传多样性。以收集自我国黄土高原的73份格鲁桑类型桑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15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29条带,其中多样性条带为115条,多态性比率为89.15%。根据ISSR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和树型图,利用逐步聚类随机取样法和属性约简启发式算法对73份种质资源进行核心种质构建研究,2种方法分别初选出21份和16份格鲁桑类型桑树核心种质,核心种质样本的比率分别为28.77%、21.92%。利用统计软件SPSS 13.0,结合分子标记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对2组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和t检验,结果显示:采用2种方法初选出的21份和16份格鲁桑核心种质都能很好地保存初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结构,但采用属性约简启发式算法所得16份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要优于采用逐步聚类随机取样法所得的21份核心种质。最终确定以属性约简启发式算法初选的16份样本作为格鲁桑类型桑树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70份新疆野生黄花苜蓿种质的19个表型性状构建新疆野生黄花苜蓿核心种质,设置随机、位点优先和偏离度取样三种取样方法,10%,15%,20%,25%,30%五种取样比例,抽选核心种质。结果表明,70份材料的19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4.05%,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24 6;19个农艺性状提取出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4.131%;15个取样策略中,位点优先取样、取样比例为30%时,抽提出的21份核心种质能够较好的保留原始种质的表型性状并有效降低遗传冗余度。因此,本研究简化了育种工作,为提高育种工作效率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利用ISSR分子标记构建山东、河北省区鲁桑地方品种核心种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桑树核心种质的研究有利于高效保存和利用桑树种质资源。根据15个ISSR引物扩增的98个ISSR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和树状图,对来自山东、河北省区的46份鲁桑地方品种资源采用逐步聚类随机取样法选择核心种质,比较了样本数不同的4个核心样本群的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 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 s信息指数等参数,最终选择了由11个样本组成的样本群作为核心种质。用统计软件SPSS对初始种质和核心种质群体的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 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 s信息指数分别作t检验,可以看出核心种质虽然仅保留了初始种质23.91%的样品,但上述各参数在初始种质中的保有率分别为89.02%、89.03%、95%、102.24%、103.99%、101.26%,表明构建的核心种质能够代表初始种质。 相似文献
4.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黑龙江省境内收集的24份野生桑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揭示其遗传分化关系,以利于对耐寒、抗旱类型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价值的准确鉴定和评估。从20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个有效引物,对24份野生桑树种质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27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73条,多态性比率为99.3%,单引物对每份种质材料扩增获得的条带数在2~5条之间。24份野生桑树种质材料的遗传距离在0.047~1.000之间,其中,杜蒙2号和杜蒙3号,宁安1号和宁安3号两组种质材料的相似性最大,杜蒙3号和宁安3号的相似性最小。24份野生桑树种质材料的亲缘关系与其地域分布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利用表型数据构建狗牙根初级核心种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831份狗牙根种质资源为试材,根据15个数量和质量性状,研究了狗牙根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从总体取样规模(5%,10%,15%,20%,25%和30%)、组内取样比例(简单比例、对数比例、平方根比例和多样性比例)和取样方法(随机取样和聚类取样)3个层次探讨构建狗牙根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共形成48种取样策略。应用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4个参数来检验各取样策略的优劣。比较初始种质和初级核心种质两者基于主成分的样品分布图及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对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进行确认。结果表明,25%是最适宜的总体取样比例;4种组内取样比例中平方根比例优于简单比例、对数比例和多样性比例;2种取样方法中,聚类取样明显优于随机取样。最终确定25%的总体取样规模下,组内采用平方根比例和聚类抽样方法是构建狗牙根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根据获得的最佳取样策略最终在表型水平建立了包含208份种质的狗牙根初级核心种质,该种质可以作为整体资源的代表性样本,在狗牙根种质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为了了解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青果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本研究对96份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8个性状进行了测定以及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青果单果重、纵径、果形指数、外果皮厚度,鲜果单果重的变异系数较大。其中,青果单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6.40%,横侧比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94%。聚类分析将96份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主要特征是青果单果重和鲜果单果重大,果形指数大(长果形);第Ⅱ类群具有外果皮厚的特征;第Ⅲ类群具有果形指数较大,外果皮较薄等特性;第Ⅳ个类群具有果实小、外果皮薄、果形为椭圆形等特性。本研究可以为今后薄壳山核桃杂交育种选育大果、外果皮薄、长果形等优良品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利用14对SSR引物对四川省89份桑树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分析种质资源间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共扩增出迁移率不同的条带65条,多态性条带6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达100%;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将89份桑树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群体,4个群体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552 0~0.599 8之间,总体为0.657 7;基因多样度在0.554 8~0.600 3之间,总体为0.579 0;等位基因数目在66~76个之间,总体为134个;等位基因丰富度在3.327 2~3.549 1之间,总体为3.983 1;遗传多样性主要来源于品种内,属中等偏高水平;14对SSR引物位点的总基因多样度Ht在0.291~0.931之间,整体为0.699;Nei’s种群内基因多样度Hs为0.287~0.910,整体为0.662;种群间基因多样度为0.003~0.098,整体为0.037;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008~0.047,整体为0.053;基因流为2.901~62.000,整体为8.934,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群体间分化程度低,基因流大。UPGMA聚类分析与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大致相同,2种分析结果都显示分群无地理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为了调查不同桑树种质资源在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地区的适应性,以30份引进种质资源及2份本地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统计果实农艺性状,包括结果枝条数、单芽坐果数、坐果率、单株产果量、单果质量、果长和果径,检测果实理化性状,包括总糖含量、pH、桑椹红色素含量和出汁率.结果表明,坐果率>95%的品种有21份,单果质量>4 g的种质资源有12份,果汁总糖质量分数>20%的种质资源有1份.经主成分分析发现,四季果桑、大兴4、72C002、大兴1号、嘉陵30号、云果桑1号、一串红、粤椹大10、46C019等品种生长良好,性状稳定,综合表现较好,在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地区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15.
牧草核心种质及其构建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量庞大的牧草种质资源为牧草资源和育种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但也给牧草遗传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带来了困难。通过介绍牧草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的概念及作用,构建核心种质的一般程序,包括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组方法、抽样方法、样品规模的确定、核心种质的管理与利用。以期为种质资源评价、开发和选育改良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桑树栽植历史十分悠久,是原产于我国的重要农业资源,在全国不同地区广泛分布。四川是桑树种质资源大省。在回顾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和品种选育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利用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客观评价130份燕麦(Avena sativa)种质资源,从而为燕麦新品种选育提供关键数据,本研究对130份燕麦种质的14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对其中10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130份燕麦种质。结果表明:14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其中最高的是株高(1.91),其次为根长(1.90);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蘖数(48.85%),其次是分蘖数(45.66%);主成分分析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变异占总变异的77.65%,第一主成分反映轮层数,第二主成分反映分蘖数,第三主成分反映主穗长,第四主成分反映叶宽,通过综合评价及二维排序筛选出了综合性状优秀、各主成分表现突出、4个因子协调较好的优异种质材料;系统聚类分析将130份种质划分为5类,种质群Ⅰ、Ⅱ的材料可作为筛选籽粒型燕麦的优良亲本;种质群Ⅲ的材料并未发现突出特点;种质群Ⅳ、Ⅴ的种质综合性状突出,可直接引种或作为筛选高产饲用型燕麦和选育多目标性状的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18.
19.
籽粒苋是一种高产优质的新型牧草,为了解课题组收集保存的籽粒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育种潜力,本研究观测并统计分析了26份千穗谷(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24份绿穗苋(A.hybridus)、23份尾穗苋(A.caudatus)和12份老鸦谷(A.cruentus)材料的21个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四种籽粒苋存在丰富的性状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叶面颜色与叶背颜色、茎色与叶柄颜色、茎色与主花序颜色、叶柄颜色与主花序颜色、主花序形状与主花序分枝型等质量性状相关性较高,而各数量性状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显示,前七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3.68%,分别反映了植株的产量性状、植株颜色特征、主花序形态、叶片形状、植株整齐度以及植株分枝性。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类群一、二是选育高单产优质饲料亲本的理想材料,类群四可以用于选育观赏草品种。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桑树种质资源考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 10多年对黑龙江省野生桑树种质资源的实地考察 ,明确了全省野生桑树主要分布在北纬 5 0°以南地区 ,北纬 5 0°以北是我国桑树分布的最北限区。发现了 1株 12 0a的古桑树 ,是宝贵的耐寒桑树种质 ;从收集的 30份桑树种质材料中选择出优良单株 ,通过嫁接繁殖成 30个无性系 ,建立了黑龙江省地方桑树类型种质园。野生桑树种质资源具有根系发达和抗寒、抗旱、耐剪伐、树型可塑性强等特点 ,是开发耐寒高产桑树品种和生态林木品种的优异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