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分析云南省新发展的蚕区蚕病防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对蚕农养蚕防病的技术培训、增强蚕农养蚕防病的意识、大力改善养蚕环境和配套硬件设施、避免蚕病发生及传播等实现新蚕区蚕桑产业健康稳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姚瑞德 《广西蚕业》2009,46(2):8-11
近年来,蒙山县新圩镇第五批蚕发病严重,为了减少蚕病的发生,寻求防治蚕病的方法,笔者与镇蚕业干部,到本镇村屯部分养蚕户家中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发现,这次发生的蚕病主要是病毒病,造成的损失很严重,有的颗粒无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蚕病发生是因为6月至7月之间天气温度高湿度大、桑叶质量不高、养蚕设施或条件差、蚕农防病意识不强、养蚕技术及防病措施落实不到位等原因,造成蚕病不同程度发生、蚕茧减产。由此提出本镇蚕病综合防治的几点建议:严格消毒,执行防病制度,加强饲养管理,贯彻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石泉县多批次养蚕蚕病发生的原因,从养蚕生产布局、环境整治、清毒防病、饲育技术、桑园管理、品种优化几方面提出蚕病的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养蚕能否丰产,首先要看有无蚕病发生,无病才能高产,所以,了解蚕药的种类和特性,正确地选择蚕药,实行消毒防病是养蚕的主要技术环节,是优质丰产的关键。养蚕生产中,习惯将防治蚕病的发生、调控蚕的生长发育所使用的化学药剂统称为蚕药,目前市场上蚕药品种很多,其...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县一部分老养蚕户蚕病时常发生,产茧量降低,质量明显下降,并且蚕病呈现上升趋势,给一部分新植桑养蚕户带来严重的思想顾虑。因此。减少老养蚕户蚕病的发生,发挥他们的科技示范作用,是促进桑蚕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针对老养蚕户蚕病多发的原因,提出以下几点措施。1 严把消毒防病关1.1 养蚕前的消毒。老养蚕户多年养蚕,蚕室蚕具重复使用,消毒不严,病原体积累,再加上蚕粪乱倒乱晒,使病原体大范围扩散存在。因此,老养蚕户应特别注意养蚕前的消毒防病工作。在养蚕前7天,对蚕室蚕  相似文献   

6.
覃海全 《广西蚕业》2010,47(1):10-13
针对我市新蚕区蚕农轻视消毒防病环节,养蚕管理粗放,导致蚕儿体质差、抗病能力弱,蚕病暴发,单产低、蚕茧质量差等状况,详述养蚕过程中消毒防病技术,为今后蚕农克服消毒防病薄弱环节,增加养蚕收入,稳定蚕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管圣浩 《蚕学通讯》2004,24(3):41-43
常言道:"养蚕要高产,防病第一关".在农村养蚕中,蚕病的发生是影响蚕产茧质量的主要因素.要做到无病夺高产,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把消毒防病工作贯穿于养蚕全过程.本人根据长期在基层接触的一些实际情况及体会,现将蚕病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归纳如下,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发生的传染性蚕病,是养蚕过程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约占蚕病损失中的70%左右,在夏秋蚕期危害尤烈,其发生因气象状态、蚕品种、养蚕布局、饲养技术、消毒防病等而有差异,不同地区、不同环境和不同季节发生程度也不一样。近年来,家蚕蚕病的发生有日趋严重的倾向.尤其在夏、秋养蚕期间,已严重影响蚕茧产质量,影响蚕农收入。对此,笔者于2008年对桐乡市高桥镇、石门镇一些村各期蚕饲养过程中蚕病发生及其损失情况进行了调查,重点对相关蚕病发生的现状、因病损失程度、  相似文献   

9.
消毒防病,至今仍是养蚕生产中防止蚕病发生的主要措施。五十年代末期,我省自推广使用漂白粉做为蚕室蚕具消毒剂,以后又以石灰消毒蚕体蚕座以来,对于防止蚕病发生,特别是对于减少病毒性蚕病和真菌性蚕病的危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九六六年推广五令地坑养蚕后,这两种消毒剂继续有效地应用于地坑消毒。  相似文献   

10.
夏德梅 《广西蚕业》2006,43(1):22-24
调查和分析了2005年江苏省射阳县晚秋蚕僵病大暴发的原因,是因为当地桑园野外昆虫发生严重、气候异常、养蚕设施简陋,大小蚕同室混养、消毒防病意识淡薄、小蚕期饲养管理粗放等原因,造成当地养蚕生产僵病的暴发,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1 蚕室蚕具为什么要彻底消毒养蚕能否丰产,首先要看有无蚕病发生,无病才能高产,所以,消毒防病是养蚕的重要技术环节,是优质丰产的关键.养蚕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性蚕病,造成的损失要占蚕病损失的70%以上.传染性蚕病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有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质型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12.
养蚕成败的关键是蚕病是否发生.蚕病的发生直接影响到蚕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养蚕的经济效益.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我国农村养蚕因蚕病带来的损失约为10%以上.据笔者调查本省因蚕病带来的损失高于20%.有的地方单产仅有几公斤左右,有的蚕户甚至连续几季颗粒无收.究其原因都是由于蚕病的发生严重,而给蚕农带来惨重经济损失,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挫伤.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在本省蚕区加强蚕病防治的技术推广工作和咨询服务.蚕病科技工作者应在广大农村普及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一系列防病  相似文献   

13.
邕宁县是我区种桑养蚕的老蚕区,蚕农大多数沿袭传统的养蚕方法不重视消毒防病因此,蚕病较多,年发病率达35—40%,产量损失达20—25%。为了解蚕病发生情况及其规律,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蚕病发生。我们对蒲庙、新江、百济、那楼、刘圩、那马南晓等7个乡33个村314户进行蚕病普查,现将1989年蚕病为害情况及原因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年来环江县蚕病发生的主要情况,分析该县蚕病发生的气候、环境和蚕农管理方面等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养蚕设施、加强消毒防病、合理规划生产安排、加强桑园管理、落实综合防病技术措施等对策,以期为该地区蚕桑病害防控,蚕桑生产技术指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 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发生的传染性蚕病,约占蚕病损失中的70%左右,在夏秋蚕期危害尤烈,是农家养蚕和蚕种场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新中国成立以来随防治科技的普及,传染性蚕病的大流行逐渐得到控制,但局部的流行和散在发生并未终止,特别是农村联产承包、千家万户养蚕以来,原有的防病措施难以  相似文献   

16.
夏秋蚕低产的原因,主要是蚕病发生较多。蚕病多的原因,一是连续多次养蚕致使病毒、病菌积累增多,二是夏秋季高温干燥叶质差,造成蚕体虚弱。因此,认真做好彻底消毒防病,是夺取  相似文献   

17.
胡文侠 《江苏蚕业》2004,26(1):29-30
<正> 当前农村的养蚕方式,除小蚕期部分联户或集体共育外,大蚕期及绝大部分养蚕户的小蚕期都是分户饲养方式,由于千家万户分户饲养,其技术水平、养蚕条件、消毒防病等工作水平不一,给技术指导和防病技术推广带来一定难度,致使农村蚕区蚕病病原普遍扩散,特别是近年来,蚕病危害逐年加  相似文献   

18.
当前修水县蚕农的养蚕方式是绝大部分养蚕户的小蚕期都是分户饲养.由于千家万户分户饲养,其技术水平、养蚕条件、消毒防病等工作水平不一,给技术指导和防病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致使修水县部分蚕区蚕病危害逐年加重,严重挫伤了广大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蚕桑生产服务时, 听到最多的、也是广大蚕农最关心的就是蚕病.常言道:"养蚕要高产,防病是关键".目前农村养蚕中,蚕病的发生是影响蚕茧产、质量的主要因素.只有在无病或少病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提高茧质和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20.
胡雯侠 《四川蚕业》2010,38(1):54-55
<正>当前农村的养蚕方式,除小蚕期部分蚕农进行联户共育外,大蚕期及绝大部分养蚕户的小蚕期都是分户饲养方式,由于千家万户分户饲养,其技术水平、养蚕条件、消毒防病等工作水平不一,给技术指导和防病技术推广带来一定难度,致使农村蚕区蚕病病原普遍扩散,特别是近年来,蚕病危害逐年加重,夏秋蚕期经常暴发脓病及僵病,2003年中秋蚕睢宁县大面积暴发蝇蛆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