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时期甘蓝型油菜光合性状杂种优势的真实表现,为油菜的高光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套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F1(杂油59、秦优7号、秦杂油3号、秦杂油1号)及其亲本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时期比较了其光合面积、主要气体交换参数、群体生长量、群体生长速率、叶绿素含量等光合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亲子相关性。【结果】①在整个生育期内,甘蓝型油菜杂种F1在光合面积、群体生长量方面都有明显的正向杂种优势,主要气体交换参数在一定时期内有明显正向优势,叶绿素含量无明显的杂种优势,群体生长速率则在大多时期表现为明显的负向杂种优势。②甘蓝型油菜各个光合性状之间的杂种优势表现为:光合面积(平均中亲优势(MP)57.02%,平均超亲优势(HP)39.46%)>群体生长量(MP 41.77%,HP32.39%)>主要气体交换参数(MP 2.70%,HP-3.72%)>叶绿素含量(MP 1.75%,HP-0.52%)>群体生长速率(MP-4.14%,HP-17.47%)。③不同生育时期间的杂种优势表现:光合面积为蕾臺期>角果期>花期>苗期;主要气体交换参数中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为:蕾薹期>花前-花中>苗期>角果期>花后期,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为:角果期>花后期>花前-花中>蕾臺期>苗期;群体生长量为角果期>花期>蕾臺期>苗期;群体生长速率为:花期>角果期>苗期>臺期>越冬期;叶绿素含量为:臺期>花期>苗期>角果期>终花期。④双亲尤其是母本、双亲中值和高亲的光合性状与F1的光合性状极显著相关。【结论】通过选育高光效亲本,结合杂种优势利用进行油菜的高光效育种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以‘玫瑰蜜’葡萄苗为试材,预先用氯化铝和水杨酸处理5周后,再用200g/L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10d,探讨铝诱导葡萄苗对干旱胁迫的交叉适应及铝-旱交叉适应对水杨酸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预先铝处理可使葡萄幼苗在干旱胁迫下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的质量分数和相对含水量的降低幅度明显减小,使MDA质量摩尔浓度、相对电导率、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加幅度明显减小,使SOD和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增加幅度明显增大。添加外源水杨酸后,使这种增减幅度进一步加大。其中,以添加50μmol/L水杨酸后效果最明显,使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质量摩尔浓度及相对含水量的降低幅度进一步变小,使MDA质量摩尔浓度、相对电导率、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加幅度进一步变小,使SOD和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的质量分数增加幅度进一步变大。可见,预先铝处理可诱导葡萄苗对干旱胁迫的交叉适应性,水杨酸对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中国甘蓝型油菜品系与欧洲甘蓝型油菜品系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二者组配的杂种F1产量优势明显。测定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发育进程中GA的动态变化,研究GA含量与亲本及杂种F1产量的关系,分析亲本及杂种后代GA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转录水平,为探明GA对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在产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5个不同来源的中国甘蓝型油菜品系及15个欧洲甘蓝型油菜品系GA含量的动态变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以杂种F1产量优势较强的YG2009×YC4、ZS11×YC4及其亲本YG2009、ZS11、YC4为材料,考察3个不同时期(D1:2022年1月15日;D2:2022年2月15日;D3:2022年3月15日)亲本及杂种F1的GA含量变化、生长指标(株高、根长和鲜重等)、产量及构成因子(单株角果数、角粒数和千粒重)和光合指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分析GA含量随温度变化的趋势,GA含量与亲本及杂种F1的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关系,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亲本及杂种F...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不同铝敏感性油菜品种并探究油菜对铝毒的耐受机制,以997份甘蓝型油菜自然品种为材料,采用土培初筛和营养液复筛的两步筛选法,以地上部鲜质量和相对根系伸长率为指标筛选获得甘蓝型油菜不同铝敏感性品种,解析油菜耐铝的生理机制。结果显示,997份甘蓝型油菜自然品种苗期在酸性土壤上表现出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从中筛选出142个不同铝敏感性极端品种,含77份铝耐受品种和65份铝敏感品种;进一步利用营养液培养体系在加铝和不加铝处理下对142个油菜品种进行复筛,通过聚类分析发现,97个品种在2个培养体系中具有较好的生长一致性;经过多次表型重复试验最终确定2个铝耐受品种(806和985)和2个铝敏感品种(482和811)。在铝毒处理下铝敏感品种(482和811)生物量相比不加铝处理下降约45%,根系生长显著被抑制,而铝耐受品种则无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铝敏感品种,铝耐受品种在铝毒条件下根系中积累的铝更少,活性氧含量更低,且根系中抗氧化酶(CAT和POD)的活性相比无铝处理显著增加,这可能是油菜耐铝的重要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缓解西北风沙区冬季地面裸露、风蚀严重的问题,以3种油菜类型共20个油菜品种为试材,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于油菜成熟期分析油菜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干质量、主根长、主根直径、直径小于2mm的总根长、根尖数等根系指标及油菜根际土的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差异,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旨在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品种油菜根系差异以及根系对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进而为选择出根系发达的油菜类型和油菜品种增加相应的实践经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油菜、同一类型不同品种油菜间的根系指标及根际土养分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1)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直径小于2mm的总根长普遍大于芥菜型,其中甘蓝型油菜的根表面积相对芥菜型提高15.10%~94.00%;芥菜型油菜的根体积和根干质量最大,其中芥菜型油菜平均根体积分别比白菜型、甘蓝型油菜平均根体积提高11.26%、12.39%,平均根干质量分别减少49.77%和43.14%;芥菜型和甘蓝型油菜的主根长和主根直径普遍大于白菜型油菜。(2)3种油菜类型根际土壤全氮、速效钾、有机质质量分数大体上符合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的趋势,速效磷质量分数表现为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3)油菜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直径小于2mm的总根长与各养分指标呈负相关;油菜根表面积、根长、根尖数越大,养分吸收越多;芥菜型油菜主根发达,生物量大,可在土壤贫瘠、易风蚀的区域种植用于防风固土,培肥地力;甘蓝型油菜根系表面积大,可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方种植用于收获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6.
以云南文山县开化镇州农科院试验基地栽培的10个(Y9-7,Y12-2白,Y3-1,Y3-4,Y6-1,Y12-2黑,Y7-1,YLO,YGL-12,YWS-2)薏苡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其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质量分数,研究不同薏苡品种间的光合差异,为薏苡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Y12-2黑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其他9个品种,Y3-1最低。薏苡各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净光合速率在上午11:00达最大值,下午呈逐渐下降,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都是在15:00达到最大值;而胞间CO2浓度日变化是上午9:00时最高,表现为"高—低—稍高—低"的变化趋势。Y12-2黑的叶绿素a,b质量分数最高,Y7-1的叶绿素a质量分数最低,Y3-1的叶绿素b质量分数最低。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甘蓝型油菜耐碱性盐机制,以甘蓝型油菜耐盐品系‘2205’与敏盐品系‘1423’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模拟碱性盐胁迫,研究NaHCO_3对甘蓝型油菜幼苗生理的影响及耐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分析耐盐生理指标与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初步预测耐盐候选基因。结果表明:随着碱性盐NaHCO_3(75mmol/L NaHCO_3)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片的电导率、抗氧化酶(SOD、POD)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逐渐上升,且耐盐品系‘2205’的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质量分数高于盐敏感品系‘1423’,而电导率低于盐敏感品系‘1423’。6个耐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分析表明, Bna17410D和 Bna12880D基因的表达量在量耐盐与敏盐品系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余均表现为一直上升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 Bna00850D在两品系中与大部分耐盐相关指标的变化呈显著相关性,因此推测 Bna00850D可能为甘蓝型油菜耐碱性盐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以1月生杉木幼苗为材料,设置对照(CK)和铝胁迫(0.5 mmol·L-1)处理,研究铝胁迫对杉木幼苗生长、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叶绿素荧光特性、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铝胁迫下杉木幼苗根系伸长、生物量显著受抑,铝胁迫处理还显著降低杉木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②铝胁迫下杉木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下降,而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则显著升高;③铝胁迫下杉木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o/Fv)、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显著下降,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显著增加;④透射电镜结果显示,铝胁迫使杉木叶片叶绿体膨大隆起,叶绿体内基质片层解体,基粒片层数量显著减少,且分布不均,排列松散。可见,铝介导对杉木叶片叶绿体内部结构的破坏,是导致铝胁迫下杉木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降低及光合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从而最终抑制杉木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甘蓝型油菜品种GH06、 T44、 T80为材料, 研究高温对后熟甘蓝型油菜的叶绿素、含糖量、总蛋白、含油量和千粒质量相关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比较了低锌营养下芥菜、白菜、甘蓝型3个油菜(BrassicanapusL.)品种幼苗的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对锌的吸收、利用差异。试验结果表明,3个油菜品种由于基因型不同,在耐低锌营养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低锌时(10-6mol/LZn2 ),幼苗植株地上部干重以芥菜型>甘蓝型>白菜型,地上部干重分别较无锌对照处理增加17.8%(芥菜型)、9.9%(白菜型)、3.3%(甘蓝型)。芥菜型叶CAT、POD、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也明显高于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锌积累量及锌利用率也以芥菜型远远大于其它2个品种,锌素利用效率分别为12.3%(芥菜型),8.0%(白菜型),4.9%(甘蓝型)。苗期油菜叶CAT、POD、SOD等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可以作为筛选耐低锌营养油菜基因型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试验,以“中油821×品93-496选系”为材料,研究了甘蓝型油菜幼苗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喷施不同体积质量分数多效唑(PP333)对其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油菜幼苗叶片中叶绿素质量分数降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在一定时间内有所增加,但干旱胁迫下喷施PP333可使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显著增加;与干旱胁迫相比,干旱胁迫下喷施PP333能进一步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力;有效降低丙二醛的质量分数.体积质量分数为100~300mg/L的PP333处理均能提高油菜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2.
盐胁迫对3大类型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白菜型、甘蓝型和芥菜型油菜的耐盐性,为油菜耐盐性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5种质量浓度(0.75,1.7,2.7,3.7,5.0g/L)的NaCl溶液,对上述3大类型油菜的30份种子材料(每个类型10份)处理后进行发芽比较试验。应用砂培法培养经过3.7g/LNaCl溶液处理的3大类型油菜幼苗,观测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种子发芽率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白菜型油菜的种子萌发率最高,甘蓝型油菜次之,芥菜型油菜最差。甘蓝型油菜的苗长、根长、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均大于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但是在苗长、鲜质量、叶绿素含量上甘蓝型油菜受盐胁迫程度最大,其耐盐性较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差。比较发现,1021、821、X6-W94分别在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中耐盐性最好。【结论】白菜型油菜1021、甘蓝型油菜821和芥菜型油菜X6-W94是耐盐性较好的材料,可用于油菜的耐盐性育种及耐盐分子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采用营养液栽培,以盐敏感型的黄瓜品种‘津春2号’为试材,研究外源氯化钙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75 mmol·L-1NaCl抑制了黄瓜幼苗叶片光合色素的合成,PSⅡ遭到破坏,植株的净光合速率降低46.9%;提高了叶片蔗糖、淀粉、可溶性总糖含量及蔗糖合酶(SS)、磷酸蔗糖合酶(SPS)活性,但淀粉水解酶活性降低。与单纯盐胁迫相比,叶片喷施外源钙缓解了NaCl胁迫对幼苗光合色素合成及光合作用的抑制,净光合速率提高18.5%;植株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及SS、SPS活性降低,淀粉水解酶活性提高。说明外源钙可通过提高光合色素含量、调节气孔开张、维持PSⅡ活性、调节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减少碳水化合物积累对光合作用的负反馈抑制,从而缓解NaCl胁迫对光合作用的伤害,提高植株耐盐性。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品种对农田土壤重金属镉与铜的富集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蓝型油菜品种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镉与铜污染修复能力的差异。[方法]选用10个在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油菜品种在重金属镉、铜污染区与非污染区种植,研究不同品种在两种不同背景土壤下生长期与植株部位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镉与铜的吸收富集差异。[结果]甘蓝型油菜对土壤中的重金属镉与铜有较强的吸附与富集能力,但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间与植株的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吸附富集能力有差异。油菜植株对镉的吸收富集主要集中在茎叶部位尤其是茎秆上,各部位富集能力依次为:茎秆>叶片>根>种籽;对铜吸收富集主要集中在根部和种籽上,各部位富集能力表现为:根>种籽>叶片>茎秆。1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对重金属镉的富集能力表现较大差异,苗期秦优10号对重金属镉的富集能力最强,成熟期秦优11号与绵油11号表现出对镉的超富集能力;不同油菜品种对铜的富集能力也表现出差异,苗期秦优10号叶片的铜富集能力较强,成熟期秦优10号与浙油51种籽的铜富集能力较强。[结论]该研究可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研究逐渐干旱条件下牡丹光合指标及荧光特性变化.以胡红、洛阳红两种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土壤逐渐干旱处理,从牡丹光合响应、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来研究牡丹光合与荧光特性.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下降,胞间C02浓度(Ci)升高,干旱降低牡丹净光合作用、限制气体交换.75%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最适合牡丹的生长,同时发现与干旱胁迫相比.水分过多更不利牡丹的生长.不同品种间比较发现,胡红比洛阳红更耐旱,适应性更广.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在冬、春播区的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为材料,分析比较冬、春播区油菜的绿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光合物质产量以及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2个生态区的光合性状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春播区的绿叶面积比冬播区高70.53%,叶绿素SPAD值和光合物质产量则比冬播区低17.06%和19.24%。春播区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分别比冬播区高47.00%、31.47%和6.08%,而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则比冬播区低10.02%和68.71%。说明,生态区的环境条件对油菜的光合性状有很大的影响,在春播区应提高WUE和Pn。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喷施改良化杀灵wp2质量浓度组合和时期对油菜杀雄的效果.结果表明,改良化杀灵wp2对不同品种的甘蓝型油菜都能诱导产生100%的全不育株率,不育株的自然结实率高.最佳喷药质量浓度组合受品种间基因型影响,一般为30~35mg/L+25~30mg/L;最佳的第一次喷药时期为10%的植株自然半露蕾.  相似文献   

18.
油菜是中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对低磷胁迫敏感。土壤缺磷是油菜获得高产的重要限制因子。通过气体交换参数和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低磷胁迫对油菜不同生育期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能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磷处理明显降低了油菜蕾薹期、花期的净光合速率(Pn);油菜三个生育期的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没有显著下降,表明低磷处理没有影响到油菜叶片的原初反应中心;但是,低磷胁迫使油菜蕾薹期光系统Ⅱ(PSⅡ)量子产量(Ф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上升,能量分配方面天线热耗散(D)和PSⅡ反应中心过剩激发能(Ex)上升,PSⅡ光化学反应(P)下降,表明低磷胁迫导致油菜蕾薹期PSⅡ电子传递受阻,油菜植株启动了能量耗散途径应对低磷胁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铝是酸性土壤中抑制植物生长和生产力的关键元素。油菜作为世界三大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主要种植于长江以南区域,该区域铝毒害较为严重,油菜易受铝毒侵害,尤其是根系生长受到严重抑制。铝毒害逐渐成为限制我国油菜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对不同基因型油菜种质的铝毒胁迫耐受性进行评价,筛选出耐铝毒油菜种质,不仅可以减少和防止铝毒对油菜的危害,更具有重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法]本研究改进了以往油菜种子萌发期铝毒胁迫抗性鉴定的方法,通过精准控制铝离子浓度,并结合根系扫描与分析系统,对210份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种质实现高效、快速、精准的鉴定萌发期铝毒胁迫抗性。[结果]铝毒胁迫显著抑制甘蓝型油菜幼苗根系生长,且不同基因型材料间的抑制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对铝毒胁迫下的油菜材料的总根长、总表面积和总根体积进行聚类分析,共将210份油菜品种分为耐铝型、铝敏感型和中间型3个等级,其中8个耐铝型品种,118个铝敏感型品种,剩下84个为中间型品种。[结论]耐铝型品种包括漕油2号、浙油17号、湖北白花油菜、黔油4号、盐油2号、WH-38、SWU75、Cubs root。本研...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玉米光合性状的相关性及遗传机制,利用2个不同遗传背景的F2群体对叶绿素a质量分数、叶绿素b质量分数、叶绿素总质量分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等10个光合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及QTL分析.在相关性分析中,对于Y群体,叶绿素质量分数a、叶绿素质量分数b和叶绿素总质量分数3个性状在不同时期的相关性不显著;而对于R群体,这3个性状在不同时期的相关性极显著,达到高度相关.对于其余性状间的相关,两群体表现一致性高.同一时期的叶绿素a质量分数、叶绿素b质量分数和叶绿素总质量分数间为高度相关,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的相关、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的相关、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的相关为高度相关,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的相关为中度相关,叶绿素质量分数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间均为弱度相关.在QTL分析中,对于Y群体,五叶期检测到控制叶绿素a质量分数、叶绿素b质量分数、叶绿素总质量分数的QTL各1个,位于第4染色体的umc2391-mmc0371之间,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8.65%~9.87%;乳熟期检测到控制叶绿素a质量分数、叶绿素b质量分数、叶绿素总质量分数的QTL各1个,位于第10染色体的mmc0501-bnlg1451之间,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77%~6.93%;散粉期检测到1个净光合速率QTL,1个气孔导度QTL,2个胞间CO2浓度QTL,2个蒸腾速率QTL,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5.64%~7.73%.对于R群体,五叶期检测到3个叶绿素a质量分数QTL、2个叶绿素b质量分数QTL、3个叶绿素总质量分数QTL,其中1个控制叶绿素总质量分数的QTLqRFCt-1-2贡献率超过10%,为主效QTL;乳熟期检测到2个叶绿素a质量分数QTL、3个叶绿素b质量分数QTL、2个叶绿素总质量分数QTL;散粉期检测到2个净光合速率QTL,1个气孔导度QTL,1个胞间CO2浓度QTL,1个蒸腾速率QTL,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5.79%~9.24%.2个群体没有检测到"一致性"QTL,而且单个QTL的贡献率较小,说明光合性状是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机理复杂,需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