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旅游时代已然来临,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网络搜索行为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游客的市场需求情况,因此,本文以百度指数平台提供的互联网用户搜索行为数据为基础,以位于浙江的三大江南古镇即乌镇、西塘和南浔古镇景区为例,经检索获得2014年至2018年的网络关注度曲线图,了解网络关注度年度分布特征及景区对比情况,为古镇景区未来发展提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3个5A级古镇景区的总体网络关注度在近五年均先升后降,其中乌镇的网络关注度最高,远高于南浔及西塘,3个古镇景区年均百度指数也先升后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为景区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传统口碑逐步演变为网络口碑,对旅游景区网络口碑进行综合评价显得尤为必要。以全国十大山岳型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围绕旅游要素构建4个维度32个网络口碑搜索关键词,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关键词赋权,运用网络爬虫技术搜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各景区正、负面网络舆情信息,将信息数量标准化,进而计算各景区网络口碑指数、网络关注指数,绘制矩阵分析图。结果显示:网络舆情数量与游客出行活动量之间高度相关,正面舆情数量与负面舆情数量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为0.839;以风景著称的景区较以宗教文化著称的景区网络关注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网络关注度是游客在出游前利用互联网辅助决策形成的,它客观反映了游客的需求,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利用百度指数统计分析平台,收集整理陕西省金丝峡景区5年的网络关注度数据,分析其网络关注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关注人群分布及关注要点分布,据此为景区营销的时间进度安排、市场细分、营销内容及旅游产品规划等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大数据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百度指数采用叠加关键词和83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进行了2011—2013年乡村旅游网络关注度搜索,并结合2013年各地区的农业贡献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3年乡村旅游日均关注度增长速度明显;一周之内乡村旅游网络关注度周二最高,周六最低;出游旺季在3—6月和10—12月;清明、五一和端午三节关注度较高;华中、华南、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优于乡村旅游,西南、西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态势优于该地区的农业。  相似文献   

5.
旅游景区的形象直接关系着游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并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游玩的过程体验以及游客对于景区的基本印象。本文就从旅游景区的形象出发,研究旅游景区对于游客满意与忠诚的影响,并从增强对景区代表物的宣传、做好旅游景区的安全工作、加强旅游景区的服务、加强旅游景区的交通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提升游客对旅游景区满意与忠诚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IPA分析法,结合洛阳A级景区的实际特点,运用游客满意度指数评价指标,从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素中提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3个相关因子,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对洛阳A级景区的满意度进行了测评,结果发现景区内游览线路安排、景区安全与秩序、景区环境卫生以及讲解服务是景区的核心竞争力;观景休憩设施属于重要程度较低,满意程度较高;景区的咨询投诉便利性、景区容量、餐饮卫生及方便、商品价格以及门票价格都属于满意程度和重要程度都很低,是提高重游率及发展游客的潜力区域;景区的厕所、景区特色、景区容量及景区交通这些因素的游客的期望与实际感知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根据测评结果,提出了提升游客满意度的策略:加强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规范景区管理,塑造形象,提高吸引力;完善景区交通体系,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合理规划疏导客流,把握景区容量的承载力度。  相似文献   

7.
旅游体验是游客对旅游区的环境和过程的感官和思维活动而经历的感受,贯穿在整个旅行的过程。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可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以大唐不夜城景区为例,通过网络文本挖掘分析景区游客体验,据此提供旅游体验提升建议。研究发现,游客对景区体验总体满意,对人文景观和娱乐活动两方面体验性最好,对购物、住宿、餐饮感知较弱,在景区环境方面,游客体验较为“拥挤”。景区应深耕历史文化特色,打造持久吸引力,提升景区旅游服务,提高景区接待能力,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  相似文献   

8.
旅游解说系统是旅游目的地诸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沟通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重要桥梁及影响游客旅游体验质量和衡量景区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以九华山风景区为例,调查研究游客对景区导游解说、解说牌、印刷品和游客服务中心四个方面感知程度,提出通过提高景区导游人员综合服务能力、完善景区标识系统管理、突出解说媒介的景区特色、重视景区游客接待中心规划、开设智能解说系统,强化景区网站建设等举措以提高游客对景区旅游解说系统满意度,对九华山风景区建立良好旅游解说系统及对我国景区旅游解说系统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贺祥  熊康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483-5486,5489
基于对贵州省镇远县古城景区游客的随机问卷调查,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游客满意度评价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修正并构建以游客感知质量、游客满意度为结构变量,以景区形象、游客预期、景区基础设施、景观特点、景区门票价格等13项指标为观测变量的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理论模型。结果表明:游客对镇远古城的满意度不高,对观景设施、交通、住宿条件、景观特点满意度较低,景区对游客吸引程度较弱。镇远古城游客综合满意度77.653。据此,政府应加强对景区基础设施的改造、景区特色的构建,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水平,从而实现镇远古城景区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凝视理论,以天目月乡村落景区的官方宣传与游客评论、游记等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文本中的高频词汇进行筛选分析,然后进行维度、情感分析对比并绘制语义网络图,进而对天目月乡村落景区旅游形象投射和感知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1)天目月乡村落景区旅游形象投射和游客感知存在一定差异.(2)天目月乡村落景区中的月亮桥村最受游客关注,游客量最大.(3)官方形象投射和游客感知对天目月乡村落景区的反应总体以积极情绪为主,官方投射的积极情绪比例大于游客感知,而消极情绪少于游客感知.针对研究结果,对今后景区的发展提出了保持自身优势、提升村落历史文化形象体验、促进核心景区带动周边发展和适度开发周边景区的建议,以期为改善景区旅游管理与游览质量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小爱  侯宗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69-6972
通过对熊耳山景区进行实地调研发现,该景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旅游业的发展相对滞后。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100份,借助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指数(TSI)测评模型,精确计算了熊耳山景区的游客满意度。结果表明,熊耳山的旅游性价比不高,游客普遍表示不满意;该景区的整体环境良好,游客的满意度较高;有部分游客对该景区的期望值不高;游客的重游意愿较高;与其他景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通过TSI总指数计算可知,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游客满意度为55.89%。最后,针对熊耳山存在的问题,从游览价值、环境感知、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几方面,提出了提升熊耳山游客满意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IPA分析法,对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进行游客满意度调查,选取生态环境、服务态度、消费水平、旅游安全等11个变量因子,通过对游客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游客对野象谷景区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和重要性。结果表明:人文景观、生态环境2个因子属于优势区,游客满意度较好;讲解服务、服务态度、旅游安全属于维持区,游客评价超过预期;餐饮购物、服务设施、消费水平属于改良区,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旅游交通、景区容量、景区卫生3个因子属于弱势区,是景区的主要劣势。通过分析野象谷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景区游客满意度,增加景区吸引力,使景区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具备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的独特优势。本文通过构建乡村旅游地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对富川瑶族自治县神仙湖花海园游客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的因子分析法,剖析乡村旅游地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富川神仙湖花海园游客整体上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且向他人推荐该景区的意愿较强,主要源于其乡村田野风光和休闲轻松的氛围;景区开发总体规划、民族风情、景区布局、景区活动种类、娱乐设施以及其它公共基础设施等6类因素对被调查游客满意度影响显著。据此,提出优化景区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凸显民族文化特色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环境教育和科学研究是世界遗产型景区不同于普通景区的重要功能,尤其是环境教育近年来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世界遗产型景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分析目前武夷山景区环境教育的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分析武夷山景区游客的人口统计特征、出行特征、环境意识、环境行为、体验效果、旅游需求等,进而提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应该拓宽环境教育宣传平台、丰富旅游环境教育解说系统、加强旅游环境教育管理的规范化等优化环境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游客满意度是评价旅游目的地优劣的核心因素和测度游客体验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选取林芝市巴宜区6个具有代表性旅游景区进行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林芝市巴宜区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交通设施、旅游设施、导游服务、旅游商品、游客人口学特征以及游客出游属性等方面进行了游客满意度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结...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结合区域特点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根据评价结果指导生态文明建设。以旅游大省海南为例,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潜能值和满意度研究,从旅游视角出发选取25个指标构建游客评价体系,评价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结果表明,游客普遍认同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对景区等部分生态设施满意度高;城市生态建设和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式对游客在海南的旅游体验影响大;节能、环保和技术创新运用方面尚有较大改善潜能。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1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2加强景区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3改善城市与景区卫生环境,扩大城市绿化面积;4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高效率利用可再生资源,支持和鼓励生态产业。  相似文献   

17.
以旅游吸引力为引线,以湘西土家族乡村旅游吸引力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构建6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运用修正IPA分析法,以引申重要性和满意度对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投诉与反馈、基础设施、民俗活动的多样性、民俗活动的新颖性、民族文化氛围、周边交通、到达旅游地所需时间是否合适是游客重视的指标,但体验满意度不高;对优美的自然环境、传统民居、原真性的民俗风情、土家美食、消费价格、吊脚楼民宿和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游客也重视,且体验满意度较高。游客对导游服务、商品、景区线路、标识、同类差异以及到达旅游地费用和文化传承不太在意,实际体验也不太满意;对遗留的文物古迹、管理有序、旅游从业者热情服务、当地居民热诚好客、向亲朋好友推荐度、与周边同类旅游地距离的合理性也不太关注,但体验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景区环境感知和运动体验与健康功效的关系。  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衢州市柯城区灵鹫山森林运动小镇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信息。采用结构方程进行分析,研究森林运动型景区环境感知和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影响。  结果  ①森林运动小镇景区环境感知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均值为0.26。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4个维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延展性(0.29)>魅力性(0.27)>兼容性(0.25)>远离(0.23),对4个维度的影响程度差别不大。在森林景区环境感知构成要素中,生态环境质量对游客森林环境感知满意度的负荷量最大,为0.74。②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有显著(P<0.05)的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均值为0.86,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4个维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远离(0.90)>兼容性(0.88)>魅力性(0.84)>延展性(0.82),对4个维度之间的影响程度差别不大。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中,运动设施与运动兴趣的负荷量最大,均为0.59。③从路径系数差异来看,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影响(0.86)高于景区环境感知满意度(0.26)。  结论  森林景区环境质量和森林休闲运动体验均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森林休闲运动体验的影响大于景区环境质量;影响森林景区环境感知满意度的最大因素是生态环境质量,影响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的最大因素是运动设施的丰富性和森林运动项目的趣味性。对于森林运动型旅游景区而言,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提高森林休闲运动项目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图2表1参24  相似文献   

19.
基于饭店经营情况、各大星级酒店客房出租数据及游客住宿体验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合游客体验满意度理论、平等理论等,利用定性定量分析等方法分析游客住宿体验满意度对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影响,最终得出游客住宿体验满意度与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网络文本分析法为手段,对马蜂窝、大众点评等网络上的关于濮上园的游客评论文本进行语义网络、高频词以及情感分析,研究游客体验感知.结果表明:(1)游客较为关注濮上园的娱乐属性,最关注的主题是"旅游地氛围与环境",其次是"休闲娱乐"和"旅游吸引物",游客来到濮上园的主要目的是游乐休憩,这符合景区作为一个面向市民的休闲娱乐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