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希增  刘士玉 《种子》1998,(3):55-57
高油玉米新品种的育成是玉米有种的重大贡献,国内外资料表明:高油玉米的利用.对种植户、养殖户和工厂会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发展高油玉米,是波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破口,本文还对产业化模式、效益、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鲜食玉米作为一种老少皆宜、味道鲜美的素食产品,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但多数鲜食玉米产品生产企业存在保鲜加工能力较弱、整体技术标准较低、难以形成产业化发展等问题,阻碍了鲜食玉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简要探讨了鲜食玉米的保鲜加工技术及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小麦套作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进行阐述,旨在大面积推广玉米机械化生产,以促进四川玉米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太谷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太谷县玉米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优质专用青贮玉米生产发展较快,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的选育、栽培技术的研究等都取得了较大进展,部分地区尝试了专用青贮玉米的订单生产,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发展优质专用青贮玉米生产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与产业化经营不相适应,有待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张伟  白俊生 《种子科技》2014,(11):28-29
分析了忻州市玉米生产的现状,根据发展趋势,提出了该市玉米产业化发展的大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对农业种植技术日益重视的背景下,玉米育种和栽培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了产业化经营。甜糯玉米是常见的一种玉米类型,充分满足了喜欢甜食消费者对玉米的食用需要。为此,文章结合甜糯玉米的生长特点,就甜糯玉米的育种和栽培管理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1."十一·五"期间我国粮油加工业发展重点 (1)玉米加工 加强高油玉米、蜡质玉米、高直链玉米等加工专用玉米品种的选育,建设优质原料示范基地;发展专用变性淀粉、玉米淀粉糖、多元醇、乳酸和聚乳酸、淀粉基生物材料等精深加工产品,以及玉米胚芽、蛋白粉和玉米纤维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开展玉米主食食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和功能食品的产业化开发;研制年产10万t以上玉米变性淀粉生产专用设备,主要包括脱胚磨、针磨、分离机、浓缩机等;开发竞争力强和技术含量高的品牌产品,使玉米的加工转化率(不包括饲料)由12%提高到20%.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杂种优势利用最成功的作物之一,生产上广泛采用单交种。杂交种制种是玉米产业重要的生产环节,雄性不育系在杂交种制种中的应用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与种子质量。因此,玉米雄性不育机制及其产业化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综述了玉米花序的基本结构与生物学功能、细胞质雄性不育与细胞核雄性不育类型、机制与遗传基础及其在产业化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性,探讨与展望了雄性不育产业化应用的发展方向,为理解玉米雄性不育性生物学机制及产业化应用提供了较全面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鲜食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鲜食玉米已在浦口区区域产业优势逐渐显现,目前,全区鲜食糯玉米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00hm2;不断引进示范推广优质新品种;糯(甜)玉米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益;配套技术日趋完善;特色玉米产业化有了良好的开端。分析了鲜食玉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与对策:一是大力宣传,扩大南京市浦口区鲜食玉米的知名度;二是巩固和提高生产基地建设;三是优化结构,提高鲜食玉米综合生产水平;四是加快产业化开发,延长产业链。  相似文献   

11.
我国鲜食玉米相关标准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旨在分析我国现有的鲜食玉米相关标准《NY/T 523-2002甜玉米》和《NY/T 524-2002糯玉米》自身和产业衔接不足的问题。自身细节问题主要有:与其他专用玉米标准分散、鲜食抽样细则不明确、甜玉米定等指标模糊、可溶性糖检测方法缺失、外观评价要求简单笼统、蒸煮品质评价无具体描述;与产业衔接不足表现在:新种类甜加糯鲜食玉米空缺、甜玉米关键指标过低、感官评价缺乏时效性要求、外观品质要求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感官评价品质评分要求低。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产业需求,提出整合鲜食玉米,明确鲜食用途,制定有针对性的抽样规则,选择合适的检测评价方法,贴近市场优化品质评价,按需提高分级定等要求,标准中增加甜加糯类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2年玉米病虫害发生概况特点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2年是近年中国玉米病虫害发生面积最大、为害程度最重的一年。北方春玉米区玉米螟持续严重为害,东北、华北三代粘虫、大斑病严重发生。总结了2012年玉米螟、粘虫和大斑病等重大病虫发生特点,分析了适宜天气条件、病虫源的逐年和逐代积累、栽培管理措施不合理是导致玉米病虫害重发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玉米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提升科学防病治虫水平的对策建议,本研究旨在对今后进一步做好玉米测报工作,指导玉米病虫害防治、有效控制危害、保障玉米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糯玉米科研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134-138
简要介绍了我国和广东省糯玉米的生产现状与育种研究进展,提出现阶段糯玉米育种方向和生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油玉米的利用价值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优质农产品是提高中国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特用玉米一种的高油玉米,实现了籽粒全面优质。它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中国发展高油玉米,应从提高农民认识、培育优良品种、探索高产栽培技术、重视产品开发等方面着手,走科研、种植、加工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添加玉米粉对馒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择玉米淀粉的最佳添加工艺,使馒头品质得到改善,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实验。A因素为玉米淀粉添加量,三水平为15%,20%,25%;B因素为发酵时间,三水平为2.5,3.0,3.5 h;C因素为加水量,三水平为50%,53%,55%。正交分析显示三因素中对馒头感官评价的影响为A>B>C,即玉米淀粉添加量>发酵时间>加水量。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应控制好玉米淀粉添加量,确保馒头品质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笔者通过对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育成的合玉1号~合玉18号玉米品种选育历程及种质基础的分析,说明合江农科所应用自交系以国外的兰卡斯特(MO17)、垦44、国内冬黄等血缘为主,应用的亲本材料过度集中,造成合江农科所玉米种质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因此玉米育种工作应加强基础材料的创新,从而拓宽种质资源,解决合江农科所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缺乏,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杂交授粉方式对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结实率,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不同杂交授粉方式对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与大刍草杂交,因受体材料(母本)基因型不同,以及采用不同的杂交授粉方式,杂交结实率会有明显差异。重复授粉、剪短雌穗顶部苞叶及花丝、喷施赤霉素等处理后授粉均极显著提高玉米与大刍草杂交结实率,且前2种处理杂交结实率显著高于后一种处理。因此,要提高玉米与大刍草杂交选育的饲草玉米制种产量,除注重对母本基因型选择外,还应采用重复授粉、剪短雌穗顶部苞叶及花丝后授粉等方式。  相似文献   

18.
玉米制种花期不遇的原因及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玉米杂交制种科研实践,研究分析了玉米杂交制种过程中诸多导致花期不遇的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叶龄预测法和可见叶、未出叶、幼雄穗分化观察法等花期预测的有效方法,对指导玉米制种生产和提高制种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中国鲜食玉米研究领域的变迁轨迹,把握研究现状与热点内容,探析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旨在为鲜食玉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10—2021年1588篇“鲜食玉米”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定量分析。近10年鲜食玉米领域研究发展稳定,年发表核心论文数保持在100篇以上;高产作者以陆卫平、刘春泉、李大婧、陆大雷等为代表,呈单线或辐射团队合作。作者所属机构以农业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在发文数量上农业类高等院校取得的成果更为显著,科研院所在新品种的研发上更有优势,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团队合作比较紧密。突现词分析表明,单倍体、超甜玉米、种子萌发、遗传多样性、营养品质、风味、叶酸、可溶性糖等为研究趋势。未来鲜食玉米研究的核心任务是扩大覆盖面,突破传统局限,拓展基因编辑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测序、单细胞测序、基因组、蛋白组、转录组等多种前沿生物技术手段辅助传统鲜食玉米育种研究,尤其是加强甜加糯型玉米和超甜玉米的研究,增强鲜食玉米品质和营养,提高其抗病虫、抗倒、抗旱等抗逆性研究;在食品加工、饲料研究领域多,注重延长鲜食玉米采收期、贮藏期,保证其...  相似文献   

20.
以津鲜1号普通玉米、津甜玉米、津白糯糯玉米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乳熟期和成熟期)的鲜玉米在0~1℃贮藏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采收成熟度对玉米的贮藏品质影响较大,乳熟期采收的嫩玉米比成熟期采收的玉米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高,淀粉含量低,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小,贮藏品质好,并可延长贮藏时间。因此,鲜食玉米应选择乳熟期采收的嫩玉米进行贮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