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白僵菌和绿僵菌在不同侵染方式下对棉铃虫幼虫致死效应的差异。【方法】室内配置不同浓度白僵菌和绿僵菌孢悬液,采用浸渍法和饲喂法对棉铃虫三龄幼虫进行处理,统计死亡率及体重。【结果】白僵菌和绿僵菌孢子悬浮液经体壁侵染对棉铃虫最大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3%和73%,经消化道侵染对棉铃虫最大校正死亡率为38%和65%,与对照相比,体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室内条件下白僵菌和绿僵菌两者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均是,浓度越高对棉铃虫的致死效率和体重控制效果越好,且4×107 孢子 /mL浓度的绿僵菌和1.5×108 孢子/mL的白僵菌是防治棉铃虫幼虫的经济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2.
菌毒畏生物杀虫剂防治抗性棉铃虫的效果张循浩,马振泉(滨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56615)高法坤,郭宝燕(滨州市宏达实业总公司生物药厂)(阳信县银高乡农技站)抗性棉铃虫是长期单一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人工筛选的产物。近年来由于连年暴发成灾,对棉花生产构成严重...  相似文献   

3.
以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悬浮液处理不同龄期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幼虫,测定该菌ATCC19304株对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及低温生存率,分析丁香假单胞菌对棉铃虫幼虫的致病性及其抗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丁香假单胞菌悬浮液处理2龄、3龄、4龄、5龄期棉铃虫幼虫,可使其幼虫期分别延长2.04、2.44、2.10和0.87 d,蛹历期分别延长了5.60、6.36、5.01、3.60 d,蛹重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减少了41.8、46.8、34.0、14.6 mg,蛹的过冷却点分别提高了7.93、6.91、6.52、4.95℃,冰点分别提高了4.42、4.36、3.71、3.21℃,幼虫生存率降低约18%,化蛹率降低约20%,最终导致该虫在-15、-20℃的低温生存时间分别缩短了96.0、5.1 h。丁香假单胞菌ATCC19304株有抑制棉铃虫生长发育的作用,同时降低其抗寒性。  相似文献   

4.
从一自然死亡的舍蝇幼虫中分离到一株对棉铃虫高毒的Bt菌株,代号为79007。该菌具有苏云金杆菌天门变种的典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与已知的“H3a-3b的戈尔斯德变种、天门变种略有差异,血清型与HD-1、“7216”完全一致,但对棉铃虫的毒力却大大高于两对照菌株。  相似文献   

5.
利用绿僵菌防治鳞翅目害虫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5~ 1998年在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和太原市小店区蔬菜田进行了绿僵菌对甘蓝小菜蛾、甘蓝菜青虫和番茄棉铃虫的杀虫效果及壮苗试验。结果表明 ,绿僵菌对小菜蛾的杀虫率为74 4 8% ,对菜青虫的杀虫率为 77 73% ,对棉铃虫的杀虫率为 53 98%。用绿僵菌浸种的辣椒苗和茄子苗颜色深绿 ,苗齐苗壮 ,长势好。  相似文献   

6.
一株粘质沙雷氏菌对蔬菜常见害虫毒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棉田中自然死亡的棉铃虫体上分离得到一株昆虫致病菌,经鉴定为肠杆菌科沙雷氏菌属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m arcescens)。实验证明该菌对烟青虫(H eliothis assulta)、菜青虫(Pieris rapae)、棉铃虫(H elicoverpa arm igera)、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等蔬菜上常见的鳞翅目害虫具有一定的毒力作用。该昆虫致病菌对目标昆虫的毒力主要表现在造成昆虫停食、行动迟缓、对刺激反应迟钝、幼虫生长期缩短、提前化蛹、不能正常羽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病毒杀虫剂投产能使棉铃虫象感染“瘟疫”一样的生物农药棉铃虫病毒杀虫剂,目前在河南禹州市生物农药厂投入工业化生产。棉铃虫是一种世界性的杂食害虫,严重危害棉花、玉米、烟叶、高粱、蔬菜等30多种农作物。长期以来,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棉铃虫抗药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有机蓝莓园大窠蓑蛾的有效生物防治药剂。[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绿僵菌4种目前常用的生物药剂对大窠蓑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杀虫活性最高,LD_(50)为2.15×10~6PIB/m L,4种生物药剂对大窠蓑蛾幼虫毒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绿僵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0 d各药剂的防治效果均超过50%,以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处理防效最高,为94.17%。[结论]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作为防治大窠蓑蛾幼虫的首选药剂,建议在7~9月进行喷药,即在大窠蓑蛾幼虫期的2~3龄以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由中国农业大学提供的PT45,PT61,WH-1这3种转基因抗虫工程菌发酵液对棉铃虫的药效研究,结果表明:PT45,PT61,WH-1三种菌种对棉铃虫幼虫具有较好的毒杀和忌避作用。其中PT45杀虫效果较好,WH-1的杀虫效果较差。3种菌对棉铃虫幼虫的生长发育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三、棉花 1棉铃虫 部分棉区区域站近期调查,棉铃虫残留虫量偏低,但棉铃虫的内禀增长率高,随着棉田高效立体种植面积扩大,农田生态环境对棉铃虫发生有利,在无特殊灾变性天气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1.
饲养密度对罗曼粉祖代种母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73周龄经过强制换羽的健康罗曼粉B系和D系祖代蛋种鸡各180只,分别分为3组,每个单笼(38cm×36cm)内分别放置4、3和2只,每只鸡占有的笼底面积相应为342、456和684cm2,其他各项饲养管理条件相同,以研究饲养密度对罗曼粉祖代种母鸡产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养密度与鸡群的产蛋率和种蛋合格率呈负相关,随着饲养密度的降低,鸡群的产蛋率和种蛋合格率不断提高;品系母鸡对饲养密度的反应相似。  相似文献   

12.
The addition of the Trichoderma asperellum MG-97 strain and of a biological product Trichodermin-M based on it enables the reduction in terms of composting of organic wastes. As a result of composting, one observes an increase in the biomass of worms with a high proportion of mature individual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The obtained biopreparation has increased fungicide and plant growth-stimulating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3.
许鹏辉  邢顺林  段双全  张正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354-12356,12381
[目的]对西藏冬虫夏草寄生镰孢属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方法]以从新鲜冬虫夏草体上分离得到了镰刀菌菌株为材料,对其进行菌株和孢子形态观察。[结果]此种菌株在大米培养基上生长茂盛,菌丝呈白色绒毛状,基质呈米黄色到粉红色;菌株在(18±4)℃条件下培养2周后,产生乳白色突起,里面有淡黄色的厚垣孢子,分大小2种孢子;通过安斯沃斯分类系统查阅分离到的菌株属于丝孢纲瘤座孢目镰孢属的一种;对菌株的大孢子观察发现有3种类型大孢子,而其中2种的形态比较特别,在安斯沃斯分类系统中未有描述。[结论]此次从西藏冬虫夏草上分离到的菌株,与查阅相关资料记载的镰孢属真菌结构有很大区别,有待于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棉红铃虫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药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湖北省3个不同用药水平的棉区棉红铃虫初孵幼虫为试虫、采用滤纸药膜法对4种有机磷杀虫剂进行了抗药性初步研究,建立了4种药剂的相对敏感毒力基线。对3个地方种群进行抗药性监测发现:江陵种群对四胺磷、久效磷已出现低水平至中等水平抗性,对丙溴磷和对硫磷暂处敏感性变动 阶段;鄂州种群对4种有机磷杀虫剂处基本敏感水平;只有武昌种群最为敏感。以相对敏感基线的LC99值检测3个地方种群的实际死亡率,结果与理论率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西藏冬虫夏草寄生镰孢属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方法]以从新鲜冬虫夏草体上分离得到了镰刀菌菌株为材料,对其进行菌株和孢子形态观察。[结果]此种菌株在大米培养基上生长茂盛,菌丝呈白色绒毛状,基质呈米黄色到粉红色;菌株在(18±4)℃条件下培养2周后,产生乳白色突起,里面有淡黄色的厚垣孢子,分大小2种孢子;通过安斯沃斯分类系统查阅分离到的菌株属于丝孢纲瘤座孢目镰孢属的一种;对菌株的大孢子观察发现有3种类型大孢子,而其中2种的形态比较特别,在安斯沃斯分类系统中未有描述。[结论]此次从西藏冬虫夏草上分离到的菌株,与查阅相关资料记载的镰孢属真菌结构有很大区别,有待于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一株从连云港青口卤水中分离纯化出的细菌LYG2#进行分类学鉴定。[方法]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系统发育分析和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对该细菌LYG2#进行鉴定。[结果]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菌落形态为圆形,粉红色。电镜下观察菌体为螺旋状,长1.50~2.00μm,宽0.24μm。LYG2#最适生长盐浓度为9.6%,最适生长温度为32℃,最适pH为8.5。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发现其与Spiribacter salinus M19-40~T的相似度最高,为95.98%。菌株LYG2#在中国科学院的保藏号为CGMCC 1.12136,Gen Bank序列登录号为JQ087462。[结论]分离的菌株LYG2#为一株中度嗜盐菌,是Spiribacter属的一个新种资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新疆棉铃红粉病致病菌,分析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该菌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病菌的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以及病原菌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鉴定。设置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对该菌菌落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进行测定。【结果】 引起新疆棉铃红粉病的病原菌为Trichothecium roseum;该菌在10~35℃均可生长,生长最适温度为25℃左右,在5℃以下及40℃以上时不能生长;完全黑暗和光暗交替有利于产孢;最适孢子萌发温度为20~25℃,小于5℃或大于40℃均不能萌发;孢子在完全黑暗、完全光照和光暗交替的条件下均可萌发,完全黑暗最适萌发;80%以上的相对湿度萌发率最高。【结论】 棉铃红粉菌的致病菌是T. roseum。温度在25℃左右、完全黑暗和光暗交替有利生长和产孢;温度为20~25℃、完全黑暗、80%以上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红铃虫性诱剂,监测了湖南安乡地区2012—2015年红铃虫成虫的种群动态。并用一种基于非凸惩罚的稳健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红铃虫的性诱蛾量与温度、月相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数据中存在的离群值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月相对棉红铃虫活动有显著影响,但诱蛾量与月球引力无直接关系。主要表现为夜间光线越弱,红铃虫的诱蛾量越大;温度对红铃虫诱蛾量有显著抑制作用,15~35 ℃时,随温度的上升,红铃虫诱蛾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9.
 用含有转座子Tn5的铜绿假单胞杆菌PAO1826(pMO75::Tn5,Kmr)诱变我国马铃薯青枯菌小种3号菌株PO41,获得胞外多糖正常产生的接合子6000多个,经SDS-PAGE电泳筛选出胞外蛋白减少1~9种的菌株21株。经测试其中20株为原养型菌株,1株为营养缺陷型菌株。这21株突变株在烟草叶片上呈现典型的过敏性反应。用茎部毛细管滴注法在马铃薯植株上进行致病力测试的结果表明,胞外蛋白发生减少的21株突变株中有20株致病力均不同程度下降,通过分析突变株胞外蛋白缺失种类与致病力强弱的关系,初步确定59.5ku、55ku和47ku的胞外蛋白在青枯菌致病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薄皮甜瓜体表分离筛选对引起薄皮甜瓜采后病害主要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确定分类地位,为薄皮甜瓜采后病害的防治提供高效菌株.[方法]采用活体生测的方法从甜瓜瓜表筛选生防菌株,利用非寄养非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鉴定试剂盒(比色法)API 20 NE自动鉴定系统测定菌株C3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从甜瓜表面分离筛选出2株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防治效果达80%以上的生防菌株C3、B3;通过平板对峙试验表明,菌株C3对引起采后病害的2种病原菌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和镰刀菌(Fusarium spp.)的抑菌能力均优于B3;菌株C3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的抑菌效果较好,达到67.7%;对镰刀菌(Fusarium spp.)的抑菌率次之,为27.9%;应用API 20 NE系统分析,通过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将菌株C3初步鉴定为浅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uteola.[结论]从甜瓜表面分离筛选获得1株生防菌株C3,该菌株对引起薄皮甜瓜采摘后病害的主要病原菌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并初步鉴定为浅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uteo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