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光强下6种常绿阔叶树幼苗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取红花木莲(Manglietia insignis)、醉香含笑(Michelia macclurei)、金叶含笑(Michelia foveolata)、桂南木莲(Manglietia chingii)、云山青冈(Cyclobalanopsis sessilifolia)和多脉青冈(Cylobalano psis multinervis)等6种常绿阔叶树木的幼苗.对其叶片含水量、比叶重、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相对100%光强而言,遮荫处理后叶片的含水量显著上升,比叶重显著下降。不同光强处理对光合色素的影响十分明显,表现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Chla/Chlb变化趋势因树种而异。遮荫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在不同树种中表现不同,可溶性糖含量随光强的减弱而呈递减趋势。多脉青冈的幼苗较适合在强光下生长,而金叶含笑的幼苗较适合在荫蔽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然干旱胁迫方法,测定上海南园公园5种园林植物的9项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干旱胁迫下植物的生理反应,并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对植物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自然干旱胁迫下,5种园林植物抗旱性由强到弱的排序为:八宝景天、马蔺、香茅、红叶石楠、杜鹃. 相似文献
3.
以EV1、EV2、EV3、EV4、EV5、EV66个抗旱性不同的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PEG-6000渗透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研究油菜幼苗的抗旱指数、根长、苗高和根冠比等性状变化,探索在大田环境条件下的苗期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EV2的抗旱指数最大,EV6的抗旱指数最小;不同浓度PEG胁迫下,各品种差异显著, EV1、EV2、和EV3的根长、苗高和根冠比较大,而EV5和EV6的表现较差。在大田油菜五叶期时,EV2的冠层覆盖面积最大,与其它品种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总生物量以EV2、EV3和EV1较大,根系干重以EV2较大,而且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与抗旱指数进行通径分析,冠层覆盖面积对抗旱性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达到0.5975。冠层覆盖面积的大小反映了早期活力的强弱,早期活力强,相应的品种抗旱指数高,抗旱性强。 相似文献
4.
几种常绿阔叶树在北方地区抗旱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在北京试种成功的5种常绿阔叶树木为材料,以普通大叶黄杨为对照,测定多项水分生理和光合生理指标,探索以多指标综合评价常绿阔叶树木树种间及树龄间的抗旱差异,并对其抗旱能力进行主成分分析及按抗旱力大小进行排序和分类。结果表明:常春藤京8号2龄树木和荚迷抗旱力最强为第一类,常春藤京8号1龄树木和常春藤京9号2龄树木、京10号2龄树木为第二类,日本北海道大叶黄杨树和普通大叶黄杨为第三类。树种间抗旱性排序为荚迷>常春藤>大叶黄杨。同一树种不同栽培品种间排序为常春藤京8号>常春藤京9号>常春藤京10号。 相似文献
5.
5种湿地植物抗旱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干旱胁迫下再力花(Thalia dealbata)、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水生美人蕉(Canna generalis)和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等5种湿地植物叶片叶绿素、细胞膜透性、丙二醛、过氧化物酶、游离脯氨酸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不断加重,5种湿地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细胞膜透性不断增大,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升高而后下降,叶片中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除了梭鱼草和旱伞草一直升高外,其他3种植物则表现出先升高而后下降趋势。综合各生理指标,5种湿地植物的抗旱性由强到弱为水生美人蕉、水葱、再力花、旱伞草、梭鱼草。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法选择土壤含水量作为干旱胁迫的定量评价标准,叶片相对含水量及水分饱和亏缺、质膜相对透性、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等作为研究抗旱适应性的评价指标,研究干旱胁迫下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坡柳(Dodonaea viscose)、木豆(Cajanus cajan Millsp)、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的生理表现及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4种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质膜相对透性增大,光合作用受到影响。综合各项指标及运用隶属函数分析得出4种植物的抗旱性依次为麻疯树坡柳木豆山毛豆。 相似文献
7.
模拟酸雨对5种阔叶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应用不同pH值水平(pH2.0,3.5,5.0,6.0和ck)的模拟酸雨对5种阔叶树种的一年生幼苗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喷洒试验,结果发现,pH2.0的模拟酸雨严重地伤害了幼苗的叶片,降低了叶绿素含量,抑制了幼苗的生长,而pH3.5的模拟酸雨则对幼苗的生长具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模拟酸雨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程度随树种和处理水平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8.
9.
10.
3种园林灌木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中国北方城市干旱缺水、园林绿地植物难以保证及时灌溉的现象,选择2年生灌木金叶女贞Ligustrum viearyi,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采用盆栽方法测定了土壤自然干旱胁迫过程中影响各树种抗旱性的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对3种园林植物幼苗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胁迫的加重,金叶女贞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连翘先降低后升高.紫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金叶女贞和连翘在不同胁迫时期的叶绿素质量分数达到显著差异水平:金叶女贞在遭受干旱胁迫后叶肉组织相对电导率呈升高—降低—升高,连翘先降低后升高,紫薇则是逐渐升高的趋势,紫薇和连翘在不同胁迫时期,相对电导率均达显著差异水平;金叶女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紫薇则呈先降低后升高,连翘呈升高—降低—升高趋势,3个树种均达到显著差异;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连翘达差异显著水平;脯氨酸质量分数金叶女贞呈降低—升高—降低,连翘和紫薇则是一直升高的趋势.紫薇在不同时期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灌木的抗旱性强弱为:金叶女贞>连翘>紫薇。图5表1参17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适合北方地区生长的耐寒绿叶阔叶树种。【方法】以火棘、桂花、广玉兰三种常绿阔叶植物为试验材料,比较了这三个树种引种于北方地区后的自然越冬表现及其抗寒性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自然降温过程中,这三种常绿阔叶植物的电导率、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随着温度下降而升高,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又降低;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出与气温变化部分相关性;可溶性糖含量只与气温降低有关,短期内的气温回升对它们作用微小;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温度变化无相关性。【结论】广玉兰和桂花抗寒性较强,火棘则最差,这与露天生长状态观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冬季低温是常绿阔叶树种北移引种至苏北地区的主要限制因素,本研究通过对多项植
物耐寒性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和分析,探讨了苏北地区引种的几种常绿阔叶树种对引种地冬季
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为建立引种树种适应性评价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
天竺桂(Cinnamomum pedunculatum Sieb.)、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 (Lour.) Poir.)、台湾含
笑(Michelia compressa (Maxim.) Sarg.)、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 Dandy)等常绿阔叶树种,在
种源地选择恰当的前提下,能够适应苏北地区的引种栽培环境。 相似文献
13.
常绿阔叶杂交杜鹃组培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绿阔叶杂交杜鹃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园林利用价值,因而建立组培快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对8个材料的组培快繁研究结果表明,茎段外植体均能诱导萌发,平均诱导率达到75.2%,平均增殖系数达到5~6倍;以WPM为继代培养基的组培苗枝条粗壮、叶色深绿,优于Anderson、Read培养基;继代培养过程中的ZT浓度以0.5~1.0mg/L,pn值以4.8~5.2较为适宜;通过瓶外扦插生根方法获得了大量组培苗,其平均生根率达到76%左右,从而建立了常绿阔叶杂交杜鹃组培快繁体系。 相似文献
14.
广东主要乡土阔叶树种单木生物量生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广东主要乡土阔叶树种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木荷Schima superba和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为研究对象,建立3个树种的单木生物量生长模型,快速精确计量和监测森林碳汇造林项目的碳储量变化。【方法】每个树种按10个径阶均匀分配伐倒90株样木(共270株),以样木的生物量数据为单木生物量,以立木年龄为自变量,分别建立不同起源(天然林和人工林) 3个树种的地上和地下4种方程生物量生长模型,并选择最优模型通过联立方程组总量控制法解决地上各组分(干材、树皮、树枝、树叶)的生长模型相容性问题。【结果】天然林和人工林起源条件下,相同树种在同一生物量生长模型形式下生物量增长的上限值和最大增速年龄均有差异。各方程在相同起源和树种条件下所得的生物量上限和拐点年龄差异明显。估计地上生物量时,各树种最优方程形式不同。选择Logistic方程对3个树种地上各组分生物量联立方程组建立相容性生长模型,3个树种干材生物量方程的R_(adj)~2为0.560~0.768,平均预估误差(MPE)为3.05%~6.73%;树皮生物量方程的R_(adj)~2为0.552~0.866,MPE为2.02%~6.27%;树枝生物量方程的R_(adj)~2为0.309~0.706,MPE为3.01%~14.33%;树叶生物量方程的R_(adj)~2为0.495~0.767,MPE为4.16%~7.14%。【结论】比较4种模型的参数及评价指标可知,地上生物量生长最优模型为Logistic方程,地下生物量生长最优模型为Schumacher方程。地上各组分生物量在立木生长的周期中占地上总生物量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选择Logistic方程对3个树种地上各组分生物量联立方程组建立相容性生长模型,干材和树皮的生物量方程拟合效果相对于树枝和树叶更好。该模型主要适用于在已知年龄的人工碳汇造林的生物量估计;结合含碳系数,可预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碳储量及碳汇量。 相似文献
15.
哀牢山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热值与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云南省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6种优势植物各器官的热值、养分和灰分。结果表明:6种植物各器官的干质量热值和灰分因种而异,且同种植物不同器官之间热值存在明显差异。6种植物各器官的干质量热值变化范围是:叶19.01 ~ 23.41 kJ·g-1,枝19.22 ~ 21.47 kJ·g-1,皮18.22 ~ 21.24 kJ·g-1,干19.32 ~ 21.27 kJ·g-1,根18.89 ~ 20.90 kJ·g-1;6种植物平均干质量热值大小顺序为木果柯Lithocarpus xylocarpus>南洋木荷Schima noronhae>黄心树Machilus bombycina>景东冬青Ilex gintungensis>蒙自连蕊茶Camellia forrestii>变色锥Castanopsis rufescens,去灰分热值大小顺序为木果柯>黄心树>南洋木荷>景东冬青>变色锥>蒙自连蕊茶,都和植物的优势度顺序没有关系。表4参22 相似文献
16.
天目山常绿阔叶林的混交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典型常绿阔叶林,设置100m×100m样地,用全站仪测定每株树木坐标。选择胸径在5cm以上的乔木,用优势度分析法确定群落优势种,八邻域边缘校正法校正,并采用树种多样性混交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天目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以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gracilis,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短尾柯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为主,形成多优势种结构特征,样地平均混交度为0.5051,优势种群中常绿树种的混交度为0.4836,非常绿树种的混交度为0.5823。研宄认为,天目山常绿阔叶林保持了较高的树种多样性;细叶青冈、青冈和短尾柯等优势种群因兼有实生和萌生2种聚集繁殖方式所致,降低了常绿阔叶林的混交度;树种混交度是随着胸径的增大而增大的;常绿阔叶林总体呈中度混交状况。图5表1参12 相似文献
17.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研究合肥市8种常见植物女贞、香樟、广玉兰、石楠、桂花、海桐、椤木石楠和大叶黄杨的气孔蒸腾作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特征和季节动态。结果表明,8种植物水分利用效率(μmol.mmol-1)的大小为:广玉兰(5.864)>石楠(4.187)>椤木石楠(3.869)>女贞(3.325)>桂花(3.215)>海桐(2.974)>香樟(2.636)>大叶黄杨(2.581)。该结果可为城市园林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楸树品种的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干旱胁迫环境研究了7个楸树Catdpn bungei品种和梓树C.ovata的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旨在研究楸树抗旱特性。供试材料为各品种的1年生扦插苗.分别在4种不同聚乙二醇(PEG)6000质量浓度0(ck),40,80和120g·L^-1下进行处理,研究与抗旱性相关的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差异性,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及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楸树进行了抗旱性的综合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抗旱性较强的为光叶楸、梓树和金丝楸.其次为周楸2号和南阳楸.而楸树原种、圆基长果楸和豫楸1号的抗旱性最弱。且发现抗旱能力中等的周楸2号和南阳楸随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其抗旱能力逐渐降低.但其他树种的抗旱性在不同水分强度下表现基本一致.从隶属函数以及聚类分析结果的一致性来看.40和80g·L^-1 PEG 6000处理的结果更适合对楸树抗旱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对大叶冬青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胁迫,对2年生大叶冬青叶片生理生化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和时间的延长,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并不呈现单一的上升和下降;叶片中丙二醛的含量增幅较缓;保护酶的活性明显增强,SOD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POD活性的变化呈现先升后降再升再降;CAT活性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这3种保护酶协同作用,有效清除自由基,减轻干旱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增加了大叶冬青的抗旱性,试验说明了大叶冬青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20.
南京地区引种的24种常绿阔叶树种耐寒性比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选取南京地区已引种成功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和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gracilis等24种常绿阔叶树种,以其枝条为测试材料,运用电导法进行耐寒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采用低温循环仪自动降温程序模拟冰冻处理来测试枝条的相对电导率,计算得到的各树种半致死温度能定量地反映这些树种本身的耐寒能力高低,并且与它们在南京地区越冬适应性观察结果基本相一致。图1表2参1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