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96-14698
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笔者以财政支农为切入点,从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有效性,并就如何调整财政支农政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耀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300-11302,11329
依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选取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等7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我国“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间农民纯收入与各项收入、国家财政支农总支出与各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纯收入与各项财政支农支出的灰色关联度变迁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各时期与家庭经营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呈现下降的态势;从总体上看,国家财政支农总支出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的灰色关联度有下降的趋势,财政支农总支出与农业科技3项费用和农村救济费的灰色关联度呈现上升的趋势;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呈现出下降趋势,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表现出增强的趋势,救济费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积极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农民收入的增长对农业科学技术的依赖性呈现出增强的态势。最后提出了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坚持对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实行动态调整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贫困即意味着由于自身或外部的种种发展障碍或制约因素而得不到发展机会,进而陷入到一种持续的基本生活资料短缺和生产要素落后的状态。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使得农村贫困加剧。文章从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出发,探讨通渭县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1至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财政支持对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近些年国家财政支农绝对量的增加对提高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推动作用的长期或短期效果都还不令人满意,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影响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此,本文提出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建立财政对农业支持的长期稳定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农村就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向工商业和专业化、多元化农业转换。农村就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村贫困家庭的工薪收入和经营所得,极大地推动农村贫困减少。研究表明:农村就业结构调是导致农村贫困减少的重要根源,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尽管短期中专业化农业就业和工商经营就业的增长不利于农村减贫,但在长期间工商受雇和经营就业、专业化和多元农业就业的增长有效地推动了农村贫困减少。因此,必须通过规范劳务输出、推动农民工商创业、发展专业化农业和推动多元化农业发展等途径增加农村贫困家庭收入,推动农村贫困减少。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救济式扶贫、体制改革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和精准扶贫阶段,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2020年后我国农村绝对贫困基本消除,将由绝对收入贫困转向农民工贫困、城市贫困、多维贫困和特殊群体贫困等相对贫困问题.回顾和梳理中国贫困特点、扶贫历程和政策演变,分析中国新时期扶贫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有助于为2020年后新时期扶贫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贫困变动效应,探寻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规律性及其相互抵消程度。论文基于洛伦茨曲线的贫困弹性建立分析框架,采用《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6年农村居民收入分组和人均收入的面板数据,运用POCVAL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弹性是随着最初的贫困水平和收入分配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收入分配政策对于贫困的进一步减少至关重要。同时,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也可以为经济增长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政策的理想结合,更好地减少贫困。  相似文献   

8.
庞永红  王芳芳  刘有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478-21481
在界定"增长性贫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新时期我国农村的经济现状,找出我国农村居民经济弱势的成因。分析了市场消费经济对"增长性贫困"的影响,指出我国农村较快经济增长下可能导致的"增长性贫困"现象,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物价持续上扬,农村居民市场消费能力不足;二是财富集中程度较高,农村居民大多数收入偏低。提出了预防农村"增长性贫困"的对策建议:改革户籍制度,让农村居民获取自由迁移权利,增加地位收益;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共资源公平配置;科学有效进行收入再分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以规避"增长性贫困"。  相似文献   

9.
贫困和收入分配状况的度量是在贫困含义的理解、贫困线的确定、贫困指标体系的选择等3个层次上展开。基于Lorenz曲线的GQ模型和Beta模型,采用《福建统计年鉴》1990-2006年农村居民收入分组和人均收入的面板数据,运用世界银行的POVCAL软件,分别对绝对贫困线、每人每日1$的国际标准贫困线、农村年人均纯收入40%和50%等4条贫困线下的福建省农村贫困和收入分配状况进行测度。结果发现,绝对贫困减少,特别是贫困率指数减少效果显著,但贫困距指数和贫困距平方指数下降幅度较小;相对贫困上升,贫困率、贫困距指数、贫困距平方指数基本保持缓慢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0—2014年广东农村五等份居民收入分组数据,采用GQ模型和Beta模型拟合洛伦兹曲线,分别计算绝对贫困线下和相对贫困线下广东农村居民的贫困规模,进而采用三因素Shapley值分解方法实证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及贫困线变动对贫困变动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以相对贫困线对广东农村贫困规模进行测度更为合理;经济增长在2000—2014年间对减贫一直起正向作用;收入分配在不同时期对贫困减少起不同作用,2000—2004年收入分配不利于贫困减少,2005—2014年收入分配结构改善,对减贫起着正向作用;贫困线变动则一直对减贫起负向作用,物价变动和生活成本的提高抵消了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结构改善的大部分减贫成效,阻碍了广东农村减贫的进程。由此,要持续改善收入分配结构,维持广东经济的稳定增长,抑制通货膨胀,才有助于广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启动农村市场一直未有效解决的最根本障碍在于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原因是长期以来对城市的过度投资和农村的投资严重不足,使得工业农业反差愈来愈大。文章指出,直接对农民进行生产投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再造市场是解决农民增收和启动农村市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化高度发展和人民经济收入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休闲农业已经成为"三生"一体功能的新型产业。休闲农业具有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以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重大意义,因此休闲农业在县域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宁武县休闲农业规划方案为例,探讨在县域农业发展中休闲农业规划的一些具体方法及思路,包括县域休闲农业资源分类、休闲农业开发条件分析、规划方案具体内容等,为县域休闲农业规划提供一些方法或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的定位和职能出发,着眼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及目标,以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分析了其在科技助力天水市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构建产业体系,实现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变;保障粮食安全,为乡村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坚持科技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构建农业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建设创新型农业大市;发展智慧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科技应用,促进人才培养与流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晋中市是山西省主要农区,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是近期和今后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通过走访农户、与基层干部座谈和听取市、县两级汇报等形式,对晋中市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研究分析了晋中市农民收入现状及增长缓慢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及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影响新疆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农民收入是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开拓农村市场,拉动内需增长的关键环节,本研究结合新疆农村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了制约新疆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如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投入不足,市场的压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迟缓,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及农民负担问题,提出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科教兴农,加强乡镇企业和农村小城镇的建设,广开收入来源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关于促进桂林市农民增收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桂林市农民收入经历了高速增长、波动增长、快速增长、徘徊增长和平稳增长5个阶段。文章在分析不同阶段桂林市农民人均收入变化特点、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效益农业,加大城乡生产要素的流通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力度,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促进桂林市农民增收的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贵州岩溶山区自然状况、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该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资源优势,提出坚持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有机结合;切实做好扶贫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干部的领导管理水平、科技人员和广大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及科技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8项农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如何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三农”问题的难中之难.文章以甘肃省农民增收六大行动的实施为出发点,通过对甘肃省539户农户就农民增收六大行动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六大行动有效地促进了甘肃农民收入的增长.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农民种养技术缺乏,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落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外出务工培训不足,扶贫开发不力,农民融资难、农地流转难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层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完善的扶贫开发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新阶段我国农业推广服务的方向与内容,提出农业推广作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干预性手段,要主动地服务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多样化、农民知识化、农民增收、反贫困斗争、改造传统农业等。  相似文献   

20.
山西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本文从自然、经济、社会特征方面,介绍了山西贫困地区分布状况。从经济与农民收入水平、城镇化率、城乡经济发展,分析了山西贫困地区推进"三化"(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统筹推进"三化"的途径选择是: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拓展农业功能,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着力县域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以特色农业带动农业现代化;发挥贫困区资源优势,增强经济实力。提出了实现"三化"同步发展的对策:推进农业依法行政,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实施片区扶贫开发战略;用政策导向加快贫困区整体脱贫致富;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