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立地条件的水曲柳人工幼龄林生长指标的调查结果表明:缓坡造林,8 a生胸径最大值为6.0 cm,树高最大值为6.5 m;轻微水湿地造林,经2次施肥后,12 a生时平均胸径、平均枝下高生长量较缓坡造林的8 a生水曲柳仅具有微弱生长优势,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和平均枝下高低于8 a生缓坡水曲柳幼龄林;农耕地10 a生水曲柳人工幼龄林平均树高为4.50 m,为其他立地的150%,最大值为6.8 m,胸径最大值为7.3 cm,单位面积立木蓄积为其他立地的158.3%。水曲柳造林后第四年开始,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较快,胸径连年生长量由0.65 cm增至0.80 cm以上;树高生长量在4~6 a增长最大,连年生长量达1.00 m,平均生长量也持续在0.60 m以上;材积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自第四年开始,增幅较大,第六年连年生长量为第五年的1.92倍。  相似文献   

2.
四川香樟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香樟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香樟生长适应性较强,27 a树高平均可达15.80 m,胸径可达35.1 cm,材积可达0.6790 m3;香樟造林初期生长相对较缓慢,在10 a~12 a时树高和胸径连年生长量到达峰值,之后开始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年生长量;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呈持续增长趋势,27a时,仍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Logistic曲线对香樟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动态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35.4356/(1+11.59×e-0.1942x),y=16.429/(1+12.6749×e-0.1906x),y=0.9639/(1+107.5×e-0.2043x)。  相似文献   

3.
长江滩地I-72杨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4年生I-72杨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14 a为幼林期,510 a为速生期,1114 a为近熟期.I-72杨树高速生期为38 a,胸径速生期为510 a,材积速生期为610 a.树高生长要早于胸径生长,林木的后期生长以胸径和材积生长为主.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比平均生长量最大值的到来时间要早,树高连年生长量大约在第7年生时与平均生长量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大约在第9年生时相交,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14 a中未能相交,即没有达到数量成熟,其合理的轮伐期应在14年生以上.单株之间树高生长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第38年生时,胸径和材积生长竟争集中在生长后期.用Richards方程对I-72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拟合,拟合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湖北林业科技》2015,(4):17-20
在湖北省红安县爱河村的枫香天然次生林设置临时标准样地,并选取标准木进行解析和测定,对枫香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枫香的胸径、树高生长快速期都出现在早期,均在30 a生前达到最快生长;胸径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第38 a生时相交,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26 a和34 a生时相交;30 a生以后胸径、树高生长均逐渐减弱。枫香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10~40 a时一直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40 a以后增长很慢,在50 a生时达到最大值;而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一直表现为平稳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项目研究中设置的系统抽样样地,选择不同径阶的无性系木麻黄标准木各3株作为解析木材料,测定木麻黄的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的胸径、树高生长快速期都出现在早期,均在12a生前达到最快生长;胸径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第11~12a生时相交,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11~12a生时相交;12a生以后胸径、树高生长均逐渐减弱。木麻黄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3~12a生一直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12a生以后增长很慢,在15a生时达到最大值;而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一直表现为平稳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洪雅县柳杉林木生长过程规律,在洪雅林场设置9个样地,共采集9株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柳杉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年平均生长量均在10a时达到最大值;胸径连年生长量在第10 a和30 a时两次达到峰值,胸径的速生期出现两个阶段,分别在5~12 a和24~31 a间;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30 a时达到最大值0.04408 m3,而平均生长量一直处于增长阶段,表明材积生长仍未达到数量成熟。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了柳杉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与林龄的生长方程,拟合精度均在0.98以上。  相似文献   

7.
峦大杉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来舟林业试验场24年生的峦大杉与杉木对比试验林为试材,通过样地调查和标准木树干解析探讨峦大杉人工林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峦大杉树高平均生长量12年生时达到最大值0.96 m·a-1,连年生长量在1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1.35 m·a-1,峦大杉树高的快速生长时期是造林后12 a内;胸径平均生长变化平缓,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连年生长量增速较快,16年生时出现明显高峰值1.45 cm·a-1,且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材积连年生长量稳步增加,18年生时出现最大值为0.00543 m3·a-1,平均生长量在10年生之前变化平缓,10年生之后变化较大。利用理查德方程拟合峦大杉的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过程,分别为:树高H=16.596(1-e-0.13554t)1.8279、胸径D=16078.496(1-e-0.00019t)1.2677、材积V=0.02276(1-e-0.02646t)1.3974拟合效果好,树高、胸径、材积拟合方程的残差平方和分别为0.1782、0.8528、0.0000194。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中二者的树高、胸径、材积的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以及树高/胸径比值曲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杉乳混交林中,杉木在树高、胸径、材积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上,与乳源木莲相比优势始终较为明显,说明杉木在与乳源木莲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但在17a后,杉木树高、胸径、材积连年生长量低于乳源木莲,生长开始减缓,此时应适当进行抚育间伐。  相似文献   

9.
于鄂东北红安县吴家湾的枫香槲栎混交林内设置标准地,选取枫香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和测定,对枫香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枫香的胸径、树高生长快速期都出现在早期;胸径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第21年生时相交,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5年和16年生时相交;15年以后胸径生长逐渐减弱,树高生长还在继续。枫香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5~30年时一直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而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一直表现为平稳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个杨树品系扦插造林和带根造林树高、胸径、材积、保存率的比较试验,初步筛选出优良速生杨树品系,为宜昌丘陵岗地发展杨树工业原料林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扦插造林的保存率为64.9%,南林895杨5a生长量比20个品系平均提高树高27.3,胸径28.1,材积66.7;带根造林的保存率为67.5%,鄂育杨5年生长量比20个品系平均提高树高15.9,胸径23.2,材积37.1,可开展进一步的观察试验和栽培利用。  相似文献   

11.
以利川市红椿林场17 a生鹅掌楸为研究对象,通过树干解析对其生长状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7 a生鹅掌楸树高15.50 m,胸径12.90 cm,单株材积0.09091 m3;树高、胸径的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均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生长规律。在15 a时,胸径与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因17 a时材积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并未出现相交,表明17 a生鹅掌楸处于生长旺盛期。因材积未达到数量成熟,故其主伐年龄暂无法确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树干解析的方法,研究了自然生长条件下湘西巨紫荆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率和胸高形数的生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增长,巨紫荆树高、胸径、材积的总生长量逐步增加,20 a还未达到最大值;树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树龄15 a前都呈现出上升趋势,15 a后逐渐下降;胸径总生长量在20 a前随着树龄的增加几乎呈...  相似文献   

13.
2020年7月,在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雁门林场44 a生柏木人工林中设置临时标准样地,并选取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和测定,对柏木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柏木胸径和树高生长快速期都出现在10~20 a,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均在第2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胸径和树高的平均生长量均在第3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材积连年生长量第40年时出现最大值;在44 a期间材积平均生长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没有达到最大值;胸径生长率和树高生长率最大值出现在第10年,材积生长率最大值出现在第20年。  相似文献   

14.
在碱性地上栽植的中山杉302与落羽杉生长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生长在碱性夺上的14年生中山杉302和落羽杉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中山杉302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最分别是落羽杉的1.47,1.49和3.31倍,材积的连年生长和平均生长曲线显示地上栽植的中山中山杉302能保持束生中山杉 而落羽杉的生长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湿地松在滇西地区的生长适应性,选择30余年生湿地松与乡土树种云南松人工林,基于样地调查,采用平均木法进行树干解析,分析比较其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在林分水平上,湿地松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明显大于云南松;湿地松和云南松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过程基本一致,其中胸径连年生长量随树龄增大呈逐渐降低趋势,树高连年和平均生长量随林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材积连年和平均生长量则呈递增趋势,仅造林26年后材积连年生长量稍有降低。相对于云南松而言,湿地松的胸径、树高、材积连年和平均生长量更大,速生期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更长;但30余年生时两个树种均未达数量成熟龄。由此可知,湿地松非常适宜在滇西地区推广种植。本研究为湿地松在滇西及相关地区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于湖南省洞口县大湾国有林场的光皮树生产基地设置临时标准样地,并选取优势木进行解析和测定,对光皮树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皮树的胸径、树高生长快速期都出现在早期,均在12年生前达到最快生长;胸径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第12~15年生时相交,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12~13年生时相交;12年生以后胸径、树高生长均逐渐减弱。光皮树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3~12年生一直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12年生以后增长很慢,在15年生时达到最大值;而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一直表现为平稳的增长趋势。树高曲线拟合以二次方程效果最好,其复决定系数为0.819。  相似文献   

17.
刘芳  钱栋 《河北林业科技》2015,(2):50-51,60
以河北省隆化林业局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以及材积生长过程,并利用不同的生长模型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进行拟合,以找到最优模型。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的胸径生长在第16年连年生长量与总生长量曲线相交,此后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开始下降;华北落叶松的树高生长在第8~16年树高连年生长量呈现上升趋势,之后呈现下降趋势;华北落叶松的材积生长在前期呈现快速生长的趋势,并且在34a出现最大值,之后出现下降趋势,而平均生长量一直呈现比较平滑的上升趋势。Richards方程模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过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太岳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动态,为华北落叶松的科学经营管理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笔者对太岳林局七里峪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解析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华北落叶松的生长过程,建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适合胸径生长过程的最优模型为Korf方程,适合树高、材积生长过程的最优模型为Richards方程,决定系数R2值均大于0.99.华北落叶松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在第9 a达到最大值0.95 cm,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在第17 a.树高连年生长量在第9年达到了最大值,9 a~12 a连年高生长量相同,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在第16 a.材积在9 a~15 a时连年生长量快速增长,15 a~21 a时连年生长量逐渐减缓;此后,在21 a~27 a时,连年生长量又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直到第27 a,华北落叶松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没有相交,说明七里峪林场的华北落叶松林分还没有达到成熟期,正处于生长期。  相似文献   

19.
辽宁冰砬山地区蒙古栎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宁冰砬山地区不同立地条件的蒙古栎林分中设置5块样地进行各项因子调查,在每个样地内伐取1株蒙古栎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解析木年龄为50~63 a,树干解析数据表明:胸径连年生长量高峰值出现在15 a,平均生长量高峰值出现在20 a;树高连年生长量高峰值出现在15 a,平均生长量高峰值出现在15~20 a;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35 a前增长较快,45 a后有所减缓,从生长量变化趋势来看,数量成熟龄应在60 a左右。选用5个生长模型对胸径、树高、材积的总生长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Richards曲线拟合效果最好,可以用其作为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预估模型。  相似文献   

20.
甘肃小陇山白皮松树干解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6,(6):94-99
以甘肃小陇山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树干解析分析其生长指标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胸径、树高、去皮材积的总生长量的变化均呈现递增趋势。胸径和树高在幼年时期生长较慢,随年龄的增长生长速度先增加后减缓,呈现"慢—快—慢"增长趋势。材积总生长量在0~15 a增长缓慢,15 a后开始增长迅速,到63 a仍保持增长趋势,未结束生长期。白皮松胸径、树高、去皮材积与胸径生长模型均以三次曲线函数为最佳,而"胸径-树高"模型则以幂函数方程拟合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