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固体水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植被恢复首先要解决苗木的水分供应问题,固体水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之中。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固体水的特点,总结了固体水在释水规律、对土壤含水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以及苗木生长的影响的研究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治沙造林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植被治沙造林技术,为加快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速度,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类型区划及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成因及植被恢复技术进行了分析.在充分研究四川干旱半干旱区现状的基础上,将全省划分为横断山区干热河谷区、横断山区干暖河谷区、横断山区干温河谷区和横断山区得荣乡城半干旱区等4个造林类型区.指出要将水分和土壤作为植被恢复技术的重要因子,并针对4个造林类型区提出了不同的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在三峡库区实施以恢复植被为主要内容的四大造林绿化工程和以保护现有森林植被和野生动植物为目标的两大工程,以构筑青山绿水的多重生态屏障:四大造林绿化工程是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长江防护林二期工程,库区百万亩绿色屏障工程和包括河流、  相似文献   

5.
论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的限制因素及调控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改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该区水分与植被的关系,近自然治理方式对植被恢复过程的指导作用、天然植被的发展为人工治理提供衡量标准、植被恢复的限制因素及调控的战略措施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的限制因素及调控措施,探讨了人工治理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行为的可行性,可靠性,提供衡量的自然主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6.
影响黄土高原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1.1水分缺乏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仅为200~500mm,多集中在7~9月,而该地区潜在蒸散量约在700~1000mm,土壤水分严重亏缺已显著制约了森林植被的重建与恢复。多年来人工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干旱地区不足20%,半干旱地区也只有30%。由  相似文献   

7.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生态明显改善,野生动物数量显增加。由于天敌的滞后效应,鼠、兔危害越来越重,严重影响了植被恢复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造林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复杂严酷。土壤瘠薄,蒸发量大,降水稀少,时空分布不均,从而使造林问题多、难度大、保存率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合适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是提高该地区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有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防沙治沙,遏制沙化扩展,改善生态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恢复植被则是解决荒漠化问题的根本性措施。而水分条件是恢复植被的关键,也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败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0.
防沙治沙,遏制沙化扩展,改善生态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恢复植被则是解决荒漠化问题的根本性措施。而水分条件是恢复植被的关键,也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败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1.
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是决定林业生态建设成败的一项重要依据,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最终成果也直接体现在造林“两率”上。当前,林业生态建设正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基础脆弱,造林绿化任务艰巨,在这个关键阶段,如何提高这些地区造林质量,确保造林“两率”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和林格尔县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春季风沙大,气候干燥,回温快,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这些主导因子一直影响造林成活率及幼树生长,给加快造林绿化进程带来了难度。根据多年的造林经验得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要从自然状况出发,大力提倡科学造林技术,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努力改变林地的立地条件,使苗木适宜生存自然环境,这样才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3.
原平市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平市位于山西北中部,春季干旱多风,年降水量少,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成活率低。介绍了该市自然气候特点,分析了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提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复杂严酷,土壤瘠薄,气候干旱、少雨,蒸散量远远大于年降水量.本文结合多年的造林工作经验,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技术进行总结,采取适地适树、科学整地、壮苗、定植、覆膜、遮阳、集水、补水等一系列措施能较大程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并取得有效的抗旱效果.  相似文献   

15.
浅淡甘肃黄土高原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黄土高原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典型特征,受长期人为及其他因素的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极度脆弱。恢复和重建植被作为改各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必由之路已倍受人们关注,本文在分析甘肃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特征及植被恢复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一地区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三江流域"的芒康县不同海拔高度采用不同树种、不同造林处理技术进行植被恢复试验表明:在低海拔的干热河谷进行经济林木植苗造林,成活率可达93%以上,且生长良好;在中山带(海拔3 800~4 200 m)的灌丛林下采用遮荫和自然植被遮荫技术植苗造林可保证一定的保存率,但定植苗木要经过露地练苗。草原鼠危害、苗木质量、牲畜践踏是影响草地上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在高山带(海拔4 200 m以上至林线)采用常规植苗定植,不采用其它造林技术处理就可使造林保存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17.
论干热河谷植被恢复过程中的适度造林技术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本文分析了攀枝花市干热河谷区自然条件和自然植被的特征,针对攀枝花干热河谷植被恢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干旱地区植被恢复技术的问题,提出植被恢复与重建应遵守植被分布规律,根据区内环境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参照自然植被的空间结构确定人工植被的空间结构,为加快植被恢复进程,提出干热河谷“适度”造林技术;并从生态、经济和生态经济角度,讨论了“适度”的内涵和“适度”造林的概念与含义。  相似文献   

18.
云南东南部红河州的半干旱暖热石漠化地区,年降水量仅800mm左右,而蒸发量达降水量的3倍左右,是云南石漠化植被恢复较为困难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造林试验,探索出半干旱石漠化地区白刺花双月苗育苗造林技术,研发的育苗、造林技术将在当地的石漠化治理工程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山区针叶树种容器播种育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庆 《中国林业》2009,(13):56-56
容器苗造林具有抗旱、成活率高、造林一次成功的优越性,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好方法。河北省迁西县大力开展针叶树种容器播种育苗进行荒山造林,成效显著,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大同市太行山土石山区植被恢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绍芳 《山西林业科技》2009,38(3):61-62,F0004
工程造林是植被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气候、土壤、自然资源方面简要介绍了大同市太行山土石山区的概况,并针对该区植被恢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造林树种的选择、节水抗旱技术的使用、科学栽植、加强幼林抚育、实行封造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