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界里植物种类繁多,每种植物因各个国家语种和文字的不同,其名称各异,即使在一个国家内的不同地区也往往不一致,因而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在我国民间称为夜来香的花卉植物有多种,一为茄科夜香树属的多年生灌木,又名夜丁香;一为萝摩科的藤本植物,亦名夜香花;石蒜科的晚香玉人们习惯上也把它叫作夜来香。又如忍冬科和虎耳草科都有叫绣球花的植物,这样一来常常造成混淆。  相似文献   

2.
《吉林蔬菜》2009,(2):30-30
夜来香:夜来香浓烈的香气令蚊子胆寒,是驱蚊佳品,一般用于庭院和阳台。 熏衣草:具有杀虫效果,可以做成香包放在橱柜中,或者把它摆放在卧室中,用于驱蚊。  相似文献   

3.
黄花夜香树     
<正>黄花夜香树(Cestrum aurantiacum)是茄科科夜香树属常绿灌木。它来自南美洲;华南地区常露地栽培,北方多盆栽;温度降至-5℃即可受冻害。总状式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冠筒状漏斗形,金黄色,筒在基部紧缩,向檐部渐渐扩大成棒状。花量大,夜晚香气稍浓于白天。浆果近球型,径4mm~6mm,熟时雪白色。黄花夜香树的习性:喜阳性,耐半阴,喜温  相似文献   

4.
夜丁香学名Cestrum noctumum,又名夜香树、木本夜来香,为茄科洋素馨属落叶灌木。叶淡绿色,较薄,互生,卵形,前端渐尖,叶面为波浪起伏状;花浅黄绿色,密生于叶腋,花朵纤小,密若繁星,傍晚七点钟左右开放,香味较浓。白天闭合,但每朵花开放的时间大约只有4天,然后就失去香味,并处于半闭合状态,5天后凋谢:分枝较细,枝条圆柱形,无棱角,树皮灰白色,有较多气孔。  相似文献   

5.
仙客来     
夜来香为常绿直立或近攀援状灌木,又名夜香花、夜兰香,除供观赏外,采收含苞待放或初放时的花朵,烹制成各种菜肴,不但形态美观,味美香嫩,花香菜鲜,而且具有平胆明目、驻颜美容、生肌润肤的食疗功效。现介绍几款用夜来香花制作的食疗谱。  相似文献   

6.
饶璐璐  饶娟娟 《蔬菜》2003,(10):19-19
夜来香,拉丁学名Telosmacordatum (Burm. F. ) Merr.,别名:夜香花、夜兰香、千里香。萝科夜来香属多年生缠绕性藤状灌木,其小枝柔弱、有毛,折断后溢出白色液汁。单叶对生、宽卵形,先端短渐尖,基部深心形,全缘。花序腋生,花多数,花冠黄绿色,一年四季开花,盛花期于春节前后。花味芳香,夜间香气尤浓。果披针形,长约7.5 cm,外果皮厚;种子宽卵形,顶端有白绢质种毛。原产我国华南地区,现南方各省(区)均有少量零星栽培。其叶片、花、果实均可食,具有清肝明目、去翳、拔毒生肌的功能。中药上以干花治疗急慢性结合膜炎、角膜炎、角膜翳和由于麻疹引…  相似文献   

7.
李木 《花卉》2008,(9):10-10
晚香玉(Polianthes tuberose)又名夜来香、月下香,为石蒜科晚香玉属多年生草本,因花至夜晚香气更浓而得名。是夏季观赏花卉和花束、插化巾的生要配化。  相似文献   

8.
夜香花〔Telosma cordala(Burm.f),Merr〕别名月见草、夜来香、夜兰香、夜香藤等,萝摩科夜来香属多年生藤状缠绕草本,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等地,是以新鲜的花和花蕾供食用的一种半野生蔬菜。将花和花蕾洗净,撂去水分,与肉类或蛋类做汤或炒食,清香可口。夜香花具清肝明目去翳之功效,可治疗目赤肿痛、麻疹上眼、角膜去翳等。 夜香花以往多在村前屋后零星种植,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广东省增城市群众将其作为商品蔬菜进行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刘敏 《吉林蔬菜》2001,(5):17-17
香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由于内含醇、酮、酯、醚类芳香化合物.枝叶会发出怡人的香气,虽不象桂花、茉莉花、米兰、含笑香那么浓烈.但却一扫这些花只有开花时才会有香气的遗憾,枝、叶常年溢香,枯而犹存,被人称为“四季飘香”的“天然香水瓶”;虽不象跳舞草那样给人以动感的美,却能营造香的梦幻和美的氛围,让人浮想联翩;一扫含羞草的缅腆,亭亭玉立,郁郁葱葱,香味四溢,以其鲜明的个性成为人们宠爱的“青衣”和“红颜”。 香草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草本,也有木本;有一年生品种,也有多年生品种;有地被、悬吊品种,也有盆景用品…  相似文献   

10.
向丽群 《花卉》2005,(2):30-30
晚香玉,别名夜来香,为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圆锥形,叶带状披针形,穗状花序顶生,每穗着生12~32朵花,花白色具浓香,至夜晚香气更浓,因而得名。花期7月~11月中旬,为夏季切花种类。  相似文献   

11.
文辑 《花卉》2005,(11):39-39
夜香兰为萝摩科梦援植物夜来香的花,非常粗生、花极香、故很多地方都有栽种,夜香兰除了可和蛋及内类炒食,更可作滚汤料,亦可泡茶,旧日乡间村民会在夜香兰盛开时,将花采下,去掉绿色萼后晒干,与普洱茶叶混在一起收藏,作为药用,遇有胃部不适、气滞、两肋作痛,可作为应急止痛之用,民间认为,夜香兰有止痛行血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辐射诱变优系红寿柑(少核439)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学根  沈光献 《浙江柑橘》1999,16(2):8-8,12
众所周知,宽皮桔如温州蜜柑,虽然果实品质好,无核,易剥皮,但香气不足;而橙类如脐橙,虽然果实风味好,无核,香气浓,但不易剥皮,鲜食不便。因此,目前世界各国大都将育种的主要目标确定为高糖度,无核,香气浓,剥皮容易。特别是要获得香气浓、剥皮容易两者兼备的...  相似文献   

13.
以萱草(HemerocallisL.)3个杂交组合的18个优选F1代植株及其亲本为试材,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对决定萱草花香的两种主要香气成分(E)-β–罗勒烯和芳樟醇及香气成分总量进行分析;为明确F1代个体香气成分的组成和含量是接近父本还是母本,对其香气成分的相对释放率做One-waySIMPER分析。结果表明:(1)3个杂交组合后代的香气成分组成和含量均与其亲本相似,母本相同时,父本的香气成分相对释放率越高,其后代香气成分的相对释放率也越高;(2)杂交亲本的主要香气成分为(E)-β–罗勒烯时,则后代个体中的(E)-β–罗勒烯含量也较高,含量和香气成分总量均介于亲本之间;杂交亲本的香气成分同时含有(E)-β–罗勒烯和芳樟醇时,则杂交后代个体中(E)-β–罗勒烯的含量可能高于亲本或与亲本接近,而芳樟醇含量介于亲本之间,香气成分总量高于两个亲本。(3)浓香型萱草野生种与没有明显香味的萱草品种杂交,能产生花香清淡的F1代个体,是培育香花型萱草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丁香树在我国西北某些地区,被佛教信徙称为“菩提树”。可是,真正的菩提树只适种于热带、亚热带,在我国只有华南、东南沿海一带才适宜生长。在我国西北的甘肃、青海等地,由于高原气候的影响,菩提树不能栽植,佛教弟子就选用暴马丁香(与紫丁香同属的一种丁香)代替菩提树。因为暴马丁香能够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生长状况良好,而且姿态端秀,花色淡雅、香气浓郁,是吉祥、幸福的象征,能表现佛门的兴盛营昌,人们称暴马丁香为“西海菩提树”。  相似文献   

15.
苹果香气作为构成苹果整体风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作为消费者判断苹果成熟及品质的重要指标,还可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该研究围绕苹果香气的基本组成、影响因素、分析检测方法及调控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首先概述了苹果香气主要物质,醛、醇、酯类等的合成途径,包括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萜烯类等次生代谢3条主要合成途径;其次概述了苹果采前、采后及加工过程对苹果香气的影响因素;而后阐述了对苹果香气进行评定及测定的方法;最后在上述基础上,综述了苹果中芳香性化合物合成的调控因子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制汁葡萄品种果实品质及香气成分,筛选优良制汁品种。【方法】以国家种质资源圃太谷葡萄圃中6个制汁葡萄为试验材料,对其成熟期果实果粒大小、制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总酸、总酚、维生素C含量,以及香气成分和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6个制汁葡萄品种单果粒质量在2.57~4.18 g之间,出汁率在68%~75%之间;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可溶性糖、总酸、总酚、维生素C含量均有显著差异;6个制汁品种共检测出65种香气化合物,组成与含量各不相同,其中OAV(odor activity value)≥1的化合物有19种。主成分分析得出,柔丁香和外明红葡萄位于第一主成分的正半轴,白香蕉和黑虎香葡萄在第二主成分的正半轴;香气化合物芳樟醇、玫瑰醚、苯乙酸乙酯、庚醛、壬醛、苯乙醛、β-大马士酮、戊酸乙酯、月桂烯的贡献率较大;聚类分析显示,果实中香气化合物可分为四大类,依据香气成分进行归类,可将白香蕉、康拜尔早生、外明红、柔丁香等6个品种区分开。【结论】根据果实中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酚含量以及果汁pH,底拉洼葡萄品质较好;根据香气化合物组成及含量,6个品种被明显区分,柔...  相似文献   

17.
在家中、办公室,阳台、案头摆放几盆花卉, 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养情怡性,陶冶情操。 可花卉选择不当,也会给居室、办公室带来一定 隐患。如水仙花、夜来香、郁金香、万年青、一品 红、虞美人、南王竹、玉丁香等花卉均不宜在室 内盆养。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香橙和宜昌橙果实不同发育时期香气成分变化及差异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果实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及鉴定。结果表明:香橙果皮和果肉分别含有60种和48种香气物质,主要包括D-柠檬烯、γ-松油烯、香芹酚;宜昌橙果皮和果肉中分别检测出61种和51种香气成分,主要包括D-柠檬烯、罗勒烯、γ-松油烯和月桂烯。随着香橙果实的成熟,果皮中萜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占比从85.68%增加到90.72%;果肉中萜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则略微下降,占比从93.94%下降到89.7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不同栽培品种(系)橄榄果实香气成分特征及差异,为橄榄的果实香气品质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11个不同品种(系)橄榄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GC-MS)技术,对不同品种(系)橄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鼻实验可以将11个品种(系)橄榄进行区分,说明参试11个品种(系)橄榄香气特征存在差异。HS-SPME-GC-MS实验结果表明,11个不同品种(系)橄榄共检测出57个挥发性物质成分,其中有23个挥发性物质是不同品种(系)橄榄主要差异物质。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结果进一步筛选出α-蒎烯、石竹烯、α-石竹烯等香气物质,这些化合物可能是构成橄榄果实香气特征差异的主要香气活性物质;可以将不同橄榄产区11个橄榄品种(系)分为两类,即以平阳1号、平阳3号等为代表的木香型品种(系),以梅埔2号、刘族本等为代表的清香型品种(系)。【结论】烯萜类化合物为橄榄主要香气物质,11个不同品种(系)橄榄香气成分与含量均存在差异,经过OAV分析,α-蒎烯和石竹烯等为主要特征香气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20.
《花卉》2015,(14)
<正>夜香花(Telosma cordata)别名夜来香,为萝藦科夜来香属多年生草质藤本,全株有乳汁,小枝被柔毛,叶对生,全缘,宽卵形,基部心形,花腋生,小枝每节均能长花,倒垂状聚伞花序稍被毛,花冠漏斗形5裂,黄绿色,花香,入夜香味更浓。花期5~9月,蓇葖果披针形,种子宽卵形,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果熟开裂,种子随风飘散。繁殖常用扦插和分株。扦插于春夏进行,选当年萌发的嫩枝1~3节,带顶芽剥离母体后,插入半荫沙质土苗床或育苗盆内,保持湿润,3周可生根成苗。分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