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惠安县沙地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惠安县沙地15a生的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防风效果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防风功能大于木麻黄纯林。木麻黄台湾相思3∶3混交林与木麻黄台湾相思2∶2混交林风降率分别比木麻黄纯林提高了15.9和7.2个百分点;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优于木麻黄纯林。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土壤容重小而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大、土壤有机质和N、P、K等营养成分高于木麻黄纯林,两种类型的混交林以木麻黄台湾相思按3∶3的比例混交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条件更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木麻黄主要害虫:如木麻黄毒蛾、星天牛、木麻黄豹蠹蛾、相思拟木蠹蛾的形态特征、生活史、习性及防治方法,为防治木麻黄虫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吴炳其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142-143,165
根据闽南沿海木麻黄防护林2代更新生产力下降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营造林措施和树种混交研究木麻黄2代更新效果,结果表明:木麻黄2代更新造林采用客土伴磷肥的造林措施,与不放客土磷肥相比,木麻黄造林保存率增加了15.93%,林分平均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分别提高了46.74%、38.09%、160.38%和201.84%,林分郁闭成林早,防护功能强;木麻黄更新选用木麻黄无性系601与相思或桉树混交,能促进木麻黄快速生长且林地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增强.  相似文献   

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木麻黄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通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细枝木麻黄(C.cunninghamiana)、粗枝木麻黄(C.glauca)和山地木麻黄(C.junghuniana)为材料,对不同水分胁迫下的9项水分利用和光合作用生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9个原始生理指标被综合成3个独立的新指标,即持水因子、生产因子和调节因子;筛选出3个新指标包含了原有指标的大部分信息,累积贡献率达到93.287%.通过比较3个指标的综合得分大小,对4种木麻黄的抗旱性进行了评价,在相同的供水水平上,它们的抗旱排序是:普通木麻黄>粗枝木麻黄>细枝木麻黄>山地木麻黄.这一结果提示在木麻黄抗旱育种实践中,可以选取一些简便易测的生理指标作为参考,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抗旱良种的筛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星天牛对木麻黄的危害程度,提出了建立木麻黄防护林的技术对策,其主要是营建高质量的木麻黄防护林,建立木麻黄与多树种混交林以及种植苦楝捕杀星天牛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木麻黄根系浸提液对幼苗营养吸收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15年生实生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根浸液对木麻黄幼苗营养吸收、生长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麻黄根浸液对其幼苗吸收钙、镁、锌元素有明显抑制作用.低质量分数根浸液促进木麻黄苗木根对钾、铁的吸收和茎对钾、铁、钙、镁的积累,而高质量分数根浸液抑制苗木对钙、铁、铜、锰的吸收.木麻黄根浸液显著抑制木麻黄幼苗生长和根系活力,说明木麻黄根浸液对木麻黄幼苗产生他感作用,通过降低木麻黄苗木根系活力,减少幼苗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进而影响木麻黄幼苗的生长.图7表1参25  相似文献   

7.
自身他感作用物对木麻黄幼苗叶绿素及糖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5年生实生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根系浸提液为他感作用物,采用水培方法研究其不同质量分数对木麻黄苗木叶绿素和糖类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麻黄苗木的叶绿素质量分数随木麻黄根浸液质量分数增大而减少,叶绿素a下降幅度大于叶绿素b。高质量分数根浸液作用下,木麻黄苗木叶绿素受到显著影响,而且主要表现在叶绿素a上。木麻黄幼苗的根、茎和叶中碳质量分数和积累量在木麻黄根浸液作用下不断下降。木麻黄根浸液作用下木麻黄苗木根和茎可溶性糖、还原糖和蔗糖质量分数增加。木麻黄根浸液质量分数<50 g.kg-1时,木麻黄苗木叶可溶性糖、还原糖和蔗糖质量分数随根浸液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加,当木麻黄根浸液质量分数为50 g.kg-1时,木麻黄苗木叶中可溶性糖、还原糖和蔗糖达到最大,然后随木麻黄根浸液质量分数继续增大而不断下降。表6参20  相似文献   

8.
木麻黄混交林防护效能和改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木麻黄分别与厚荚相思、刚果12桉、湿地松混交造林研究表明,与木麻黄纯林相比,木麻黄混交林能有效提高防风固沙效能和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其中以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表现得最明显,其次为木麻黄与刚果12桉混交.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林是沿海地区理想的防护林类型.  相似文献   

9.
木麻黄抗青枯病品系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室内盆栽接种后病圃栽植筛选的方法,对选自华南沿海青枯病病区的5个粗枝木麻黄,10个短枝木麻黄,19个杂种短粗木麻黄残留株无性系的抗病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木麻黄青枯病流行所需的天气条件与木麻黄生长条件相近,土壤条件的差异对植株的抗病影响不显著,华南地区已知的三个木麻黄青枯病菌菌系对木麻黄的致病性大致相等,不同的残留株苗所具有的抗性不同。综合考虑了残留株无性苗生长速度,挺直度和抗病性等项指标之后,选出了王_3、王_1、中长_4和电_(31)等4个生长较快、树干挺直、抗病性较强的短粗木麻黄优良品系,可供生产单位试用。  相似文献   

10.
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分结构和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厚荚相思纯林、湿地松纯林和木麻黄纯林的林分结构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比木麻黄、湿地松生长更快.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的生产力最高,林分总蓄积量达到217.17m3·hm-2,总生物量151.85t·hm-2,分别比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厚荚相思纯林、湿地松纯林和木麻黄纯林增加182.19%、40.16%;9.77%、1.98%;248.03%、41.93%;430.98%、188.41%.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分结构成层性明显,有利于林分生物量的积累和生态防护效能的发挥.因此,可以把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作为沿海防护林主要造林方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木麻黄材料进行疏解、浸胶、晾晒、重组及热压等工艺开发了木麻黄重组层积材,并研究了不同密度的木麻黄重组层积材的耐水性能、静曲强度、弹性模量、水平剪切强度等方面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木麻黄可以进行重组热压,有工业化利用的前景,同时随着密度的增大,其物理力学性能也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木麻黄是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不可替代的主要造林树种.生长迅速、抗风力强、耐干旱、耐盐碱。1958年以来,我省在沿海地区营造大面积木麻黄,建成了数千公里的绿色屏障,有效地抵御风沙危害,保护了农田,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了沿海地区群众的生活和生存环境。为了建好木麻黄繁殖圃基地,生产出数量足、品质优的种苗,为沿海防护林建设提供优良种苗,及解决木麻黄二代更新种苗问题。笔者总结了木麻黄采穗圃与水培苗圃营建技术,以便为全省木麻黄繁殖圃的营建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应用木麻黄无性系对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和后沿造林研究,结果表明:以木麻黄粤501、粤601、粤701、惠1#等无性系为造林材料对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改造,其生长快、形质优良和防护功能强;木麻黄无性系混系造林其生长量随海岸距离增大而增大且生长快于本地实生苗。  相似文献   

14.
沙质海岸木麻黄马占相思混交林生产力和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沿海沙质海岸造林树种单一,防护林林分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差和生态稳定性不强的现状,于1996年在福建惠安县赤湖林场开展木麻黄马占相思混交林和木麻黄纯林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木麻黄保存率、树高、胸径生长量均大大超过木麻黄纯林;混交林防护效益明显大于木麻黄纯林;混交林林地土壤肥力高,改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木麻黄造林措施和混交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茂瑾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83-184
针对当前滨海沙地木麻黄防护林更新困难的现状,开展不同营林措施对木麻黄造林的影响,以及不同树种混交更新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二代更新采用挖大穴整地、下客土伴磷肥,可以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林分短期内郁闭成林,防护功能早发挥,木麻黄采伐迹地更新选用木麻黄与相思或桉树混交,能促进木麻黄快速生长且林地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我国东南沿海的防护林体系中,由于木麻黄在防风固沙、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调节小气候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因此在防护林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前期我国防护林建设的水平相对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建设的整体效益。基于此在分析木麻黄沿海防护林防风固沙效益的基础上,提出了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沿海地区防护林树种单一,人工林结构简单、生态稳定性不强的局面,开展木麻黄与柠檬桉混交造林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与柠檬按混交后,木麻黄生长量增加,混交防护林防风效能增强,而且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肥力增加。木麻黄与柠檬桉插花混交是沿海防护林营造的一种合适结构模式,柠檬桉为木麻黄较为理想的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18.
平潭岛木麻黄碳储量遥感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获取选定研究区域内的碳储量,以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主岛栽植的木麻黄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平潭主岛2014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陆地卫星影像( Landsat OLI)8进行处理,结合归一化比值植被指数( NDVI)与专家知识分类为基础的像元扩张法对木麻黄林分信息进行提取。结果表明,扩张法对木麻黄林地分类总体精度80.6%,与专家分类相比提高了9.6%。根据采集木麻黄样本生物量与含碳率估测研究区木麻黄碳储量,结果表明平潭主岛木麻黄碳储量总量为331308.09 t,单位面积碳储量为75.48 t?hm-2,生物量为151.88 t?hm-2,均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潭城镇木麻黄碳储量最高,平原镇、流水镇木麻黄碳储量较高,白青乡、中楼乡、岚城乡等地木麻黄碳储量一般,苏澳镇、北厝镇木麻黄碳储量较低。从岛上木麻黄分布情况分析,平潭主岛北部、中部、南部的乡镇均有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块,而苏澳镇、潭城镇、白青乡整体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木麻黄种类资源丰富,萌芽力强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不同木麻黄品种、种源等的调查,选育出60个景观型木麻黄品种。经育苗技术研究、早期测定和综合评定的方法确定其观赏价值,筛选出具有景观型木麻黄优良12个品种,分别是广东482、广东483、广东484、文昌436、岛东488、福建434,其次是广东485、文昌481、岛东439、岛东448、福建435、福建437,为城乡及沿海园林绿化、四旁植树、景观改造提供了新的景观树种,实现木麻黄的经济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以海南东北部地区系统抽样样地获取的木麻黄人工林内216株林木为样本,选用6种常用的精度较高的树高曲线方程进行模拟木麻黄的树高曲线,通过决定系数、平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预估精度4个统计量以及残差图检验,得到海南省木麻黄人工林树高曲线为H=1.3+30.217×e-8.790/D。研究为通过胸径迅速准确获得木麻黄的树高提供了可靠依据,为木麻黄人工林的生长收获以及科学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