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黄土高原人民为了生存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创造出成功典型,特别是一批县在整体范围内取得了成功经验,值得认真推广。80年代后期以来中外专家、学者通过多次大规模考察研究提出了建设黄土高原的战略设想和具体建议。综合专家的建议和群众的实践经验,认为目前是大力开发治理黄土高原的千载良机,黄土高原应该并且可以在当代人手里实现第三次繁荣。  相似文献   

2.
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最近,我同有关部门的同志到陕西省的榆林地区和延安市,就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问题作了一些调查,感到他们的经验、做法很好,效果显著,颇受启发。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带。过去这里生态环境恶劣,风...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黄土高原的现状及其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了影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和发展的主要问题,根据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黄土高原丘陵区定西县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果及生态修复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个黄土丘陵区生态治理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治理,建设生态农业,应充分考虑其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和多样性。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植被恢复、水土流失治理、水利工程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它们彼此的关系和作用。这就必然要涉及到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农业、林业、水利等领域和专业,各专业相互协调,统筹安排,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本文从建设生态农业的大局出发,就黄土高原的林业建设,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1概况陕西黄土高原北抵长城沿线与毛乌素沙漠相连,南至大荔、耀县、永寿一带与关中平原相接。…  相似文献   

6.
加快沙棘资源建设治理开发干旱山区(摘要)甘肃省镇原县人民政府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甘肃省镇原县,长期以来,水土流失严重,山荒岭秃,植被稀疏,干旱少雨,自然灾害频繁。从50年代到70年代,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1983年北部水土流失严重的武...  相似文献   

7.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五年初见成效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李鹏总理近日在姜春云副总理《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上作了批示。全文如下:春云同志:调查报告已看过,陕北水土保持经验值得重视。抗日战争年代,延安的山是光秃秃一片,一发大水,...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沟壑区一直是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地区,1991年,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的陕西省长武县和甘肃省泾川县被列为全国首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试验示范县,以使水土保持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由于农田防护林能保护农田,防御或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危害,保障农业生产的稳产和高产,所以,农田防护林的经营和发展也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探索农田防护林建设的新路子,保证其健康发展,我们对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农田防护林建设有一定代表性的长武县农田防护林的发展历史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经营对策,以期指…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脆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快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步伐,是保护和修复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的迫切要求。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建设以改善生态、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以森林植被保护和建设为主要措施,大力开展营造林,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创建新模式。文章阐述了陕西省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项目建设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对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使用。文中指出植被建设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措施,并分析了植被建设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其基本原则。同时,还提出了加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水资源十分短缺,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黄土高原持续干旱,黄河下游严重的断流现象,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重视。解决黄土高原水资源短缺问题,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高度重视黄土高原的植被建设。  相似文献   

12.
模拟天然植被演替规律建设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占孟 《甘肃林业科技》1995,20(1):41-49,55
本项研究本着模仿自然、效法自然的观点,以天然植被演替规律,在无林区进行模拟试验,获得沟谷地形稳定、树种稳定、林型稳定的研究成果,为黄土高原营林工作提供了速生丰产的优化模式及林种合理布局方案,缩短了黄土高原治理进程,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小流域植被建设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情况以及黄土高原的植被状况。针对目前植被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林草植被建设应统一纳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总体规划之中,与工程措施结合配套;依据不同的生物气候带和水分条件,建造不同的植被类型;重视封育这一恢复植被的有效途径;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依法监督管理,防止植被破坏。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同有关部门的同志到陕西省的榆林地区和延安市,就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问题作了一些调查,感到他们的经验、做法很好,效果显著,颇受启发。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带。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沙棘开发利用20年主要成就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李敏 《沙棘》2005,18(1):1-6
20年来,我国的沙棘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沙棘资源面积增加了一倍,加工利用形成了新的产业,沙棘知名度大大提高,凸现了“突破口”效应,加快了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治理;在西部大开发中得到了重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促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不合理利用土地,大肆毁林毁草开荒,广种薄收,致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要建立和维护生态平衡,关键在于植被。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主要问题是气候干旱,关键是提高造林质量。因此黄土高原植被建设注意合理利用土壤水分,加大灌木树种比重,重视推广柠条植苗造林,提倡乔灌草带状混交,增强林地防护功能,大力推广集流造林技术,经济林建设要提高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沙棘》1994,7(1):4-5
1 沙棘资源建设自1985年钱正英同志提出:“以开发沙棘资源作为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的突破口”的号召以后,陕西省对沙棘资源的建设高度重视,相继开展了沙棘资源普查、良种选育、丰产林及防护林建设和天然林保护等工作.在全省适生的黄土高原沟壑区、风沙区大力发展人工沙棘林,截止1992年底,陕西省7年共营造人工沙棘林71.98万亩,累计达到130.53万亩,加上原有的天然资源总面积达323.93万亩,为陕西分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一个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林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介绍了杏岭子林场水土流失现状以及水土流失的成因,总结了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和水土流失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19.
《沙棘》1998,(4)
由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内蒙古伊克昭盟沙棘生态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和伊盟准格尔旗水土保持局共同组建“水利部准格尔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建设管理中心”的签字仪式日前在东胜举行。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利用沙棘治理黄土高原(尤其是砒砂岩区)  相似文献   

20.
马卫东  张勇  秦三民 《沙棘》2002,15(4):9-12
陕西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与时俱进,沙棘生态建设和开发工作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其主要工作经验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责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治理;科技领先、研究与开发相结合;狠抓质量,注重实效;政策落实,推动群众沙棘建设的积极性。今后以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重点,在沙棘建设和开发中,进一步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搞好技术推广服务,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以不断加快陕西沙棘资源开发和产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