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市大生镇陆桥村张某10月21日来电反映:他家饲养了10对水貂,一些水貂出现病因不明的眼病。发病水貂角膜受到不同程度损害,视力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勇  何棋 《畜禽业》1998,(9):31-32
四川某肉鸡场发生一种以呼吸困难、拉稀、腹部膨大、翅膀及胸腿肌肉发紫、眼炎、皮下水肿、皮肤坏死,肌肉变性、鼻窦内充满化脓性及干酪样物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40-50%、致死率80-90%。经病原的分离鉴定确诊为绿脓杆菌病。经药敏实验筛选出了敏感药物如庆大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对鸡群进行预防及治疗;同时结合加强环境及孵化室的卫生消毒、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性防疫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绿脓杆菌广泛存在外界环境中,当饲养管理不妥,长途运输,气温骤变,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孵化器被污染等均会造成绿脓杆菌病的暴发。文章介绍了柳州某鸡场暴发三黄仔鸡雏鸡绿脓杆菌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药敏试验及治疗,供兽医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鸡绿脓杆菌病是一种幼禽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幼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刚出壳的雏鸡发生绿脓杆菌感染,可导致雏鸡大批死亡,经济损失巨大。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多发。随着集约化养禽业的发  相似文献   

5.
一例雏鸡绿脓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会娟 《畜禽业》2004,(12):35-35
鸡绿脓杆菌病是由绿脓杆菌(Ps.aeruginosa)引起的一种鸡的急性传染病,其特点是来势猛、病程短、死亡率高,主要感染雏鸡与青年鸡。我地区时有发生,现将该病的流行特点、病理变化与防制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1995年以来,我市连续发生河蟹颤抖病,损失较大。病蟹停止摄食,静伏于池塘的水边或岸上,步足发抖,不能爬行。一旦发病,一般先死大蟹,后死小蟹,常引起河蟹的大量死亡。一、发病特点1.池塘清整不同,发病程度不同。坚持彻底清整消毒的池塘发病轻,既不清整、又不消...  相似文献   

7.
败血型鳖病病程短,死亡率高,经济损失惨重。为此,简单介绍一下其发病原因、发病症状、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供参考应用。一、发病症状病鳖发病前吃食正常,活力强,生长快,发病后突然停食,并在池内转圈游荡。多数头颈上仰或后仰。初期神经敏感,中后期反应迟钝,不怕惊扰并有吸水的现象。大多在发病后数小时内死亡。死亡时开始头颈发软,如不及时捞出就会沉入池底。十几小时后已全身肿胀,四肢、头颈呈强直状飘浮于水面。死鳖大多底板发白,体表正常。剖解观察:切断颈背动脉无血流,咽腔状血管坏死并呈淡黄色变性,肺脓肿、有淡白色或…  相似文献   

8.
1993年以来,陆续发生了大面积的桂花鱼细菌性综合症病(暂定),给桂花鱼养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初步调查,主要养殖桂花鱼区都有不同程度的该病发生流行,其中以中山、顺德、南海、新会等市的一些养殖区发病较严重。发病严重的地方,发病面积达60%以上,较轻的也有30%左右,一亩桂花鱼产值达2万多元,一旦发病,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7,(6)
利用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方法,通过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从病兔盲肠分离纯化病原菌,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扩增病原菌16S 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发育树,进行分子鉴定,同时,通过致病性和药敏试验检测,分析其病原特性。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菌,通过序列比对发现其与绿脓杆菌同源性最高(99%),在系统进化树中也与其聚为一簇;致病性分析,发现其在24 h时对小鼠的致死率为100%;药物试验结果表明,其对头孢噻亏、舒巴坦、庆大霉素3种药物高度敏感,而对壮观霉素和氯霉素中度敏感。该研究为重庆地区兔绿脓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治病机理和新防治方法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发病症状   发病期一般为 6、 7、 8三个月,少数池塘在 5月份就发病。病蟹吃食减少,外表无明显症状,但爬行缓慢,常静伏于池边不动,将其捉起翻身或轻握于掌中,可感觉其爪子不停地抖动,掀开背甲,可见内脏发黑坏损等,病蟹 3~ 5天后会死亡,如不及时治疗,会迅速传染,一周后大批死亡。   二、发病原因   发病池塘多数为连续数年不清塘的老池,且水源不良,水质恶化。平时投喂饲料不新鲜、不消毒而导致病原滋生。进排水系统不独立,多个塘口相连,平时对死蟹不及时捞起深埋,随地乱扔,这样一塘发病迅速传染给其它塘口,造…  相似文献   

11.
某地一养母猪户,初产仔猪13头,12Et龄相继发病。病猪以贫血、消瘦、震颤、吮乳下降、呼吸困难为特征。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数天无效。发病13头,发病率100%,死亡11头,死亡率84.62%。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瘟。  相似文献   

12.
彭张记  袁华  袁群生 《齐鲁渔业》2008,25(10):14-14
近年来,由于滩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苗种投放密度的增加,滩涂养殖贝类出现了发病时间早、发病面积大等新特点,从而使养殖者经济损失惨重。现将滩涂养殖贝类发病、死亡原因及预防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母猪无乳综合征即母猪产后综合征,是指母猪产仔后12-48h少乳或无乳的一类普通疾病。该病是产后母猪常发病之一,发病母猪一般预后良好,但常因治疗方案欠佳,导致病程延长,仔猪因不能及时吃上初乳而使成活率降低,给养猪生产造成较大的直接损失;有的母猪还因继发感染其他疾病而死亡。本病主要症状表现为产后厌食或停食、精神沉郁,昏睡、发热、乏力、恶露,少数病例体温略有升高。为有效的诊治本病,我们连续三年对7个种猪场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对179头发病猪,根据不同的发病症状和发病类型,采取催产、强  相似文献   

14.
迟静  王晓艺 《畜禽业》2015,(2):54-55
<正>1试验材料与仪器1.1试验材料1.1.1病料来源。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街道某獭兔养殖场养殖2 300余只獭兔,2014年10月29日发病,最急性未见症状突然死亡;急性型采食减少、停止采食、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拉褐色稀便。发病率10%~30%,死亡率50%~60%。2014年11月2日来我站实验室就诊,剖检见肺呈深红色且有点状出血,各肠段有卡他性炎症和黏膜出血,脾肿大呈桃红色,肝稍肿大出血,个别兔  相似文献   

15.
胡应高 《科学养鱼》1997,(11):25-25
竖鳞病是鲤、鲫、金鱼的一种疾病。我国东北、华中、华东等地区常有此病出现。1996年4月贵州省铜仁市农校小网箱养鱼点鲤鱼发生该病。该病发生后,我们采取水体消毒、药浴病鱼、投喂药饵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蔓延流行。一、发病们况1.发病时间;1996年4月7日起,历时约半月。2.发病地点:铜仁市锦江河,农校小网箱养鱼点。3.病鱼情况:发病的均为1龄鲤鱼,体重在0.3~0·skg范围内。病鱼在网箱内游动缓慢,常游向一隅,稍有惊动,则游向网箱底部,见部分鳞片竖立。最初只有2~3尾发病,2~3天后,病鱼数量增多,随着病情…  相似文献   

16.
从历年对虾养殖的情况看,每年清明到五一是发病的高峰期。这个阶段对虾发病的特点是:发病范围广,发病率高(70%以上),死亡率高,大部分发病池以排塘告终。  相似文献   

17.
崔一新 《内陆水产》1997,22(11):22-23
目前,国内采用饲养日本鳗的传统方法来饲养美洲鳗,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病害的防治,对不少鳗业者来说,尚不成熟,甚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红头病便是其中一害,它虽然发病缓慢,但难治疗,死亡率也较高。1红头病症状1.1体表发病鳗体色发白,无光泽,病鳗鳃部、头顶下颔甚至整个头部及胸鳍、腹鳍均呈鲜红色,鳃丝水肿,内脏无明显病变,肌肉痉挛发硬而死。1.2活动发病鳗游动无力,多卧于池底或停留于饵料台上及排污孔四周,反应迟钝。1.3援食发病鳗大多不摄食。1.4死亡发病持续时间长,一星期内发病率30%,死亡率也较高。2病因…  相似文献   

18.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奶牛瘤胃消化功能发生障碍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代谢疾病,以发病急、病程短、病症重、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用综合措施,防治奶牛瘤胃酸中毒60多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发病规律及病因本病主要发生于3~6岁、1~3胎的奶牛,5胎后的奶牛发病较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发病率为最高。临产牛和产后3d内的奶牛发病较多,发病率与产奶量成正比例,产奶量越多,发病率越高。发病原因有多个方面。1.1采食过量或误食大量易产酸发酵的精料若大量饲喂小麦、大麦、玉米、大豆及面粉等富含…  相似文献   

19.
1993—1994年对虾暴发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蔡生力  王崇明 《水产学报》1995,19(2):112-119
研究了山东省的1993-1994年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群体病症及其发展,分析了该病的地区,时间、种间分布及个体差异。结果表明,典型的虾池发病历时一周,死亡率达90%以上;凡虾池密集(〉70化顷/公里海岸线)、放苗量大(45-60万/公顷),投入高(45,000-75,000元/公顷)的地区发病早、损失大,发病时间主要在6-7月。1993年病程短而急,形成一个发病高峰,近似流行病学的偏态分布(对数常态  相似文献   

20.
该病发病快,传染率高,发病死亡率达90%以上,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治疗方法:在鳝鱼池埂上栽种辣蓼和菖蒲,可长期预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