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在16℃、20℃、25℃、28℃和30℃5种温度下的实验观察,多刺裸腹水蚤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从28℃到30℃则没有变化。生殖量和总生殖量均以25℃时最高,一生生殖次数在28℃时最多,寿命则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种群内禀增长能力(γm)、瞬时出生率(b)和瞬时死亡率(d)均以28℃时最大,净增殖率(R0)以25℃时最高。根据实验结果,对照作者1965年的材料,可以肯定这种水蚤是枝角类中繁殖力最强的种类之一,其适温范围约在17~30℃之间,最适温度为25~28℃。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不同温度(22℃、24℃、26℃、28℃、30℃、32℃)下斑马鱼受精卵的死亡率、孵化周期、孵化率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22-28℃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死亡率逐渐降低;在28-32℃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死亡率逐渐增高,28℃为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该研究结果为丰富硬骨鱼类繁殖生理学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黄鳝的胚胎发育及鱼苗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鳝胚胎发育的时间较长,在水温26℃左右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需要142h。并且胚胎发育速度及孵化率与水温密切相关,在水温24.5 ̄28.5℃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胚胎发育速度增加。在黄鳝胚胎发育过程中,可见胸鳍形成并不断扇动,说明黄鳝祖先是有鳍条的。进行鳝苗培育,投喂食物以动物活饵料比较适宜,水丝蚓效果最好,浮游动物在培育前期也较适宜。而植物性饵料如米糠、麸皮不适宜用于培育鳝苗。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在16,19,22,25,28,31℃不同温度条件下啶虫脒对甘蓝蚜(Brevicoryme brassicae)的触杀和内吸活性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16~31℃,随着温度升高,啶虫脒对甘蓝蚜的触杀和内吸活性升高,但温度高于25℃以后,差异不显著;温度升高,啶虫脒对甘蓝蚜的触杀、内吸毒力增强,16℃的触杀和内吸LC50分别为31℃的3.734和15.448倍。  相似文献   

5.
为培育西瓜健壮秧苗,提高西瓜经济效益,特进行了不同温度对西瓜秧苗素质影响的试验,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最佳温度管理范围,即在大面积生产上,播种出苗阶段苗床温度掌握在32℃左右,1叶期、2叶期和移栽前(3叶期)苗床温度分别掌握在16℃、20℃、25℃左右。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紫甘薯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进一步选择最佳贮藏条件。以‘紫罗兰’甘薯为试验材料,设置7 ℃+75% RH(T1)、7 ℃+85% RH(T2)、7 ℃+95% RH(T3)、12 ℃+75% RH(T4)、12 ℃+85% RH(T5)、12 ℃+95% RH(T6)、16 ℃+75% RH(T7)、16 ℃+85% RH(T8)、16 ℃+95% RH(T9)共9个处理组合,研究不同处理的紫甘薯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差异,考察不同储藏条件对紫甘薯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贮藏过程中,紫甘薯含水量、淀粉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不同温度和湿度处理比较发现,紫甘薯的含水量下降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随湿度增加而减慢;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湿度增加而降低;淀粉含量的下降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减慢,随湿度增加而加快;花青素含量在12 ℃+85% RH条件下降较慢。综合考虑,12 ℃+85% RH是紫甘薯的最适贮藏条件, 研究为紫甘薯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温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镜鲤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水温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镜鲤Cyprinus specularis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中设3个温度梯度(18、22、26℃),每个温度下投喂5种含不同蛋白质水平(质量分数为29%、31%、34%、38%、40%)的饲料,共1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14尾鱼,共饲喂60 d。结果表明:镜鲤血清中的肌酐(CREA)浓度随饲养水温的升高而降低,在22、26℃下CREA浓度显著低于18℃下(P〈0.05);血清中总胆固醇(CHOL)浓度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在22℃和26℃下CHOL浓度显著高于18℃下(P〈0.05);血清中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H)、谷草转氨酶(AST)浓度和AST/ALT在22℃下比18℃和26℃下有所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各水温环境下,血糖(GLU)、总蛋白(TP)、球蛋白(GLB)、白蛋白(ALB)浓度随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在18℃下,LDH浓度随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38%蛋白质组显著高于29%蛋白质组(P〈0.05);在22℃下,CHOL浓度随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其中40%蛋白质组显著低于其它蛋白质组(P〈0.05);在26℃下,40%蛋白质组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31%和34%蛋白质组(P〈0.05)。这表明22℃下比18、26℃下更有利于镜鲤的营养代谢,18、22、26℃下,饲料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8%、40%、40%时,有利于改善镜鲤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苏应兵  廖咏玲  杨代勤  谢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22-21823,21828
[目的]了解温度对泥鳅仔鱼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温度(18、21、242、73、0和33℃)下,研究泥鳅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对初孵的泥鳅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当温度为18~33℃时,泥鳅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当温度为18℃时,泥鳅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最长,分别为39.43和10.13 h。当温度为21~27℃时,受精卵孵化率达80%以上,且初孵仔鱼的畸形率较低。当温度为18~30℃时,初孵仔鱼在24 h和48 h存活率都相对较高。不投饵存活系数(SAI)随温度的增长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当温度为24℃时,仔鱼的SAI值最高(27.01)。[结论]泥鳅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度为21~27℃,仔鱼生存的适宜温度为21~24℃。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青虾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De Haan)](又名日本沼虾)是我国淡水虾类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的淡水水域中。它的胚胎发育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其中温度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青虾的胚胎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32℃时所用时间最短,仅需 220.4 h,而至 35 ℃时,则胚胎不能完成整个发育期。 据22~32℃不同温度下的青虾胚胎发育的时间,获得了温度与时间的回归方程: D=868.18-20.69T=-0.986 D:发育时间(h) T:培养温度(℃)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青虾卵的破膜时间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根据在22~32 ℃不同温度下青虾卵的破除膜时间,同样获得了温度与时间的回归方程: D=17.72-0.38T  r=-0.921 D:破膜时间(h) T:培养温度(℃)  相似文献   

10.
1.温湿度条件 不同的猪要求的适宜温度不同,猪越大,所需的温度越低。体重在60千克以下时适宜温度为16~22℃,60~90千克为14~20℃,90千克以上为12~16℃。在适宜温度下猪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最好。当气温升高到25~30℃时,采食量下降10%~35%,日增重下降。当温度继续升高而不采取降温措施,就会造成中暑或死亡。  相似文献   

11.
以螺旋藻粉、酵母、酵母+β-胡萝卜素为饵料,分别在不同盐度(10、30、50、70和90)和不同温度(20℃、25℃和30℃)下,探究饵料对卤虫(Artemia sp.)生长及体内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温度盐度条件下,投喂螺旋藻粉组卤虫存活率和体长优于其它饵料组;养殖第10d,在温度25℃下投喂螺旋藻粉组和酵母组卤虫均在盐度30时有最大平均体长(7.5mm,5.9mm),而投喂酵母+β-胡萝卜素卤虫在盐度10时平均体长最大(4.0mm);在盐度50下各饵料组卤虫平均体长在温度30℃组均显著大于其它温度组(P < 0.05)。养殖第15d,在温度25℃下投喂螺旋藻粉组卤虫在盐度30时存活率(93.7%)最高;在盐度50下投喂螺旋藻粉组卤虫存活率在温度20℃(94.0%)和25℃(92.0%)均显著大于30℃组(P < 0.05)。投喂螺旋藻粉各组卤虫抱卵率显著大于其它饵料(P < 0.05),且随盐度或温度升高而逐步增大。对养殖15d卤虫体内类胡萝卜素检测表明,各饵料组卤虫均只检测到海胆酮和角黄素,未检测出β-胡萝卜素、β-隐黄质、玉米黄质和虾青素。投喂螺旋藻粉卤虫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 < 0.05),且随盐度升高呈下降趋势,盐度10组最高(46.25μg/g);随温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温度25℃组最高(46.28μg/g)。综上所述,投喂螺旋藻粉的卤虫生长最好,卤虫可以将β-胡萝卜素转化成海胆酮和角黄素,温度升高会降低卤虫存活率,加快卤虫生长、性成熟及类胡萝卜素代谢;盐度过高或过低会降低卤虫存活率和生长速度,但是高盐可以促进卤虫性成熟,且消耗体内类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12.
鲇幼鱼耗氧率与氨氮排泄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体重对鲇Silurus asotus幼鱼呼吸、氨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鲇幼鱼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一昼夜在4:00-7:00和17:00-20:00各出现一个耗氧高峰,这两个时间段应是鲇幼鱼的摄食和活动高峰;在18-31℃下,鲇幼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排氨率在18-26℃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于26℃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耗氧率(OR)和排氨率(N)均随着体重(W)的增加而下降,并呈幂函数的关系,相关方程分别为OR=0.8784W-0.9145(R2=0.9731),N=34.665W-0.8999(R2=0.8616);随着温度的上升,鲇幼鱼耐低氧能力下降,当温度大于26℃时,窒息点超过0.5 mg/L;随着体重的增加,鲇幼鱼耐低氧的能力上升,体重低于4.06 g时,窒息点没有显著差异(P〉0.05),当体重达到11.06 g时,窒息点降至(0.319±0.031)mg/L,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泥鳅的人工养殖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试验,测定不同温度(15、20、25、30℃)及不同pH值(5、6、7、8、9)下泥鳅的存活率及摄饵量。[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泥鳅的存活率及摄饵量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pH值的升高,泥鳅的存活率及摄饵量的变化均也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泥鳅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6~28℃,最佳pH值为6.6~7.2。  相似文献   

14.
周瑞莲  杨树德  赵哈林  Westgate  E.  Mark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1):3580-3588
【目的】通过测定变温处理过程中种子生长速率、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以期了解发育早期变温对种子发育和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液体组培法在种子发育早期的分裂期(开花10~20 d)和积累期(开花20~32 d)对种子和子叶进行变温处理。具体做法:将盆栽的3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Evans,低蛋白品种;Proto, 高蛋白品种;PI132.217, 高蛋白质稳定品种)置于均温为24℃[昼/夜温度,27/20℃(Mo)]的生长箱中培养。在开花后10 d,将它们分别置于温度为31℃[35/27℃(Ho)]、24℃[27/20℃(Mo)]和16℃[20/12℃(Lo)]的生长箱中。在开花后20 d,从生长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植株上采集种子去种皮种植在营养液中并分别再放置在不同温度光照培养箱中[35/27℃(H);27/20℃(M);20/12℃(L)]。组培营养液含75 mmol&#8226;L-1谷氨酸和142 mmol&#8226;L-1的蔗糖。【结果】植株上10 d变温处理对种子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没有影响,而对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明显作用。种子最高蛋白质含量在中温,最高脂肪含量在高温,此时,脂肪含量大约是成熟种子的75%,是低温下生长的种子的2倍(35%)。在组培变温处理中,分裂期在高温下(Ho)生长的植株上种子组培后无论生长在高温(H),中温(M)或低温(L)条件下,其种子鲜重(FW)和干重(DW)均比从分裂期生长在中温(Mo)和低温(Lo)下的植株上采收的种子在同等温度下高,显示出分裂期温度对种子后期生长具有潜在的影响。另外,积累期变温处理中温度从中温(M)提高到高温(H),子叶的生长速率是温度从低温(L)提高到中温(M)的2倍,温度降低16℃比降低8℃生长速率降低2倍,生长早期高温有利于种子生长,剧烈变温抑制种子生长作用。然而,温度升高8℃(LoM和MoH)或降低8℃(HoM和MoL)均使子叶蛋白质含量增加。【结论】早期温度调控着后期大豆种子组分发育。早期高温有利于脂肪合成限制蛋白质积累。基因型不同品种对温度反应不同,PI132.217对温度反应略显不敏感。因此,根据生产地温度的季节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基因型品种和播种期对获得高产高蛋白或高脂肪大豆产量显得十分重要。而培育对温度不敏感型大豆品种以抵抗未来频繁的变温在维持未来大豆高产稳产上可能是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温度和体重对克氏原螯虾(Procamabrus clarkii)日维持氮的影响,选择体重(11 a.43±0.43) g、(15.44±0.44) g、(20.37±0.37) g的克氏原螯虾分别投喂不含蛋白质的饲料,测定不同温度(18、20、22、24、26、28、30℃)下日维持氮需要量。结果表明,体重对克氏原螯虾日维持氮需要影响不显著( P>0.05),而温度的影响与温度的高低有关,在18~26℃内的5个温度组,各组差异不明显,而水温为28℃和30℃的2个组,与其他组相比,维持氮需要量之间的差异显著( P<0.05)。  相似文献   

16.
筇竹种子萌发及温度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温度对筇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筇竹种子为试验材料,设定了16 ~30℃共8个梯度恒温温度处理,对筇竹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指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温度对筇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先升高后降低,20℃温度下发芽率最高(79.44%),20~24℃下种子萌芽率差异不显著,是筇竹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区间;幼苗生长速率随温度的增加先增快后减慢,24℃温度下生长最快,24 和26℃下幼苗的生长高度以及胚根生长长度差异不显著,是筇竹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区间。温度过高或过低均抑制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温度及盐度对卵形鲳鲹仔鱼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盐度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初孵仔鱼存活和发育的影响。将卵形鲳鲹初孵仔鱼从温度24 ℃、盐度32的海水中分别转移至18 ℃、21 ℃、24 ℃、27 ℃中培育,每个温度各设6个盐度(16、20、24、28、32、36)。试验结果表明,环境变化1 d后,温度21 ℃、24 ℃、27 ℃与盐度16、20、24所组成的9个试验组存活率最低,均小于10%;盐度为28至36的仔鱼存活率较高,均大于50%;同时,在温度18 ℃环境下,不同盐度试验组的存活率均高于50%。温度对卵形鲳鲹仔鱼发育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发育减缓。在18 ℃的环境下,仔鱼发育极为缓慢甚至停滞。结合仔鱼存活率和发育情况,其最适温度和盐度为孵化时的温度和盐度,即温度为24 ℃,盐度为32。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半静态实验方法,设置不同温度和Cd2+浓度对黑鲷进行96h急性试验,测定其肝脏内SOD和CAT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单一温度试验组SOD活性随温度升高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再回升的趋势,26℃处SOD活性最高;CAT活性随温度升高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9℃处达到最大值;0.5mg/LCd2+浓度组SOD和CAT活性随温度上升都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26℃处;5.0mg/L Cd2+浓度组soD活性值随温度升高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再回升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26℃处,CAT活性随温度升高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26℃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半静态实验方法,设置不同温度和Cd2+浓度对黑鲷进行96h急性试验,测定其肝脏内SOD和CAT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单一温度试验组SOD活性随温度升高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再回升的趋势,26℃处SOD活性最高;CAT活性随温度升高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9℃处达到最大值;0.5mg/L Cd2+浓度组SOD和cAT活性随温度上升都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26℃处;50 mg/L Cd2+浓度组soD活性值随温度升高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再回升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26℃处,CAT活性随温度升高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26℃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20.
一、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适时播种棉花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2℃,最适温度为28℃~30℃,出苗温度需要16℃以上,随着温度的升高,出苗速度也随之加快.在南乐县.麦棉套最佳播种期以4月20日~25日播种为宜.夏播棉一般在5月20日~6月5日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