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种车辆平顺性虚拟试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一种车辆平顺性虚拟试验的方法 :利用 Multi Gen Creator工具对二维和三维图形进行绘制编辑 ,形成虚拟试验场的三维图形数据库 ,然后由 Open GVS SDK通过调用图形数据库及对 Open GVS中通道、场景、光照、相机等资源的编程 ,建立了模拟真实环境的虚拟道路试验场。研究表明 ,用 Open GVS SDK软件建立的虚拟试验场环境逼真 ,拟实效果好。在用鼠标、键盘等外部输入工具进行场景控制时 ,响应快、实时性好。该技术与虚拟样机技术相结合 ,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车辆的性能试验 相似文献
2.
3.
杨春华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0,(11)
利用车辆模型进行脉冲振动仿真试验得到车辆振动情况,调节至较佳的悬架参数,从而使车辆获得较好的平顺性。根据GB/T5902-86《汽车平顺性脉冲行驶试验方法》,利用车辆模型,模拟脉冲输入,获得车辆振动加速度输出,根据加速度输出情况,调节悬架刚度、阻尼系数。结果表明,基于半车模型的车辆脉冲振动仿真试验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反映车辆振动情况和趋势,对悬架参数的设计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为了进一步提高悬架系统的综合平顺性能,建立了主动悬架系统的单轮车辆模型,以路面不平度作为车辆系统的干扰信号。考虑到带有LQR控制器的主动悬架,加权系数的确定受人为影响较大,故在LQR控制器中加入一个PID控制器,形成PID-LQR控制器。通过MATLAB对LQR及PID-LQR控制器分别建立了系统的Simulink模型,运用遗传算法和单纯形法,对LQR中加权系数矩阵L、M以及PID控制器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使悬架系统控制性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在同等情况下,与进行相同优化步骤的LQR控制器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两种悬架的平顺性性能差异。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LQR主动悬架控制,所提出的PID-LQR悬架控制策略能在一定程度综合改善模型的平顺性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联合仿真的半主动悬架车辆行驶平顺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研究半主动悬架车辆行驶平顺性,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了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在半主动悬架七自由度整车行驶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设计神经网络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算法,建立了一个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的集成环境,利用该集成环境对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悬架车辆行驶平顺性进行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相比,当汽车以60 km/h和120 km/h在C级路面上行驶时,车身垂向、俯仰、侧倾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下降了32.33%、28.09%、35.93%和41.56%、18.52%、22.97%.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的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可以有效衰减车身的振动,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8.
汽车平顺性的虚拟样机试验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应用面向整机系统虚拟样机的概念,将研究对象分为悬架、轮胎、路面等模块。用BEAM力将悬架多片板簧简化为一片主板簧或一片主板簧和一片副板簧,用ADAMS的FIALA模型轮胎表示车辆轮眙.根据ISO噪声路面的功率谱参数,设计了车辆行驶的路面文件。同时建立了三维实体虚拟整车模型,实现了虚拟午辆的仿真行驶。虚拟汽车仿真行驶时,能够体现真实车辆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关系。驾驶员振动加速度仿真值与实测值接近。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汽车这一复杂的机器系统.通过在计算机上建立详细的虚拟样机进行平顺性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以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大客车1/2车辆模型为仿真对象,应用仿真软件Matlab建立空气悬架系统模型。对该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是正确的,说明可以通过仿真模型对整车平顺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实现了在汽车的设计阶段对其平顺性进行预测及分析的目的,提出了改进汽车行驶平顺性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车辆悬架系统试验评价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基于频域的分析处理方法。由于相位角分析法包含了悬架系统的阻尼特性,故运用最小轮荷利用率和最小相位角可客观地评价悬架系统性能。同时也提出了乘坐刚度和乘坐噪声隔离率两个悬架系统评价参数,用于评价悬架系统的乘坐性能和高频振动(噪声)传递特性,并就悬架系统参数、悬架结构型式、试验台特性等对悬架系统性能评价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对ABS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重点设计和开发了ABS研究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由动力传动部分、故障诊断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组成。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不同工况柴油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试验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设计了柴油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建立了ORC热力学仿真模型预测系统回收性能,并对某款柴油发动机在有、无ORC作用下分别进行试验,对比了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将模型应用于不同工况下,观察不同工质流量对ORC净功率及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ORC净功率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工况下最大热效率均为12.1%,且对应的工质流量选择区间随着转速的提高而扩大,此区间的确定可为ORC试验时工质流量范围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柴油机噪声控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柴油机噪声来源和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利用细分网格的方法进行柴油机样机噪声测量试验,识别出对柴油机整机噪声贡献最大的噪声源并加以控制,再次通过试验验证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氢燃料发动机起动控制策略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SQR480EF型发动机改造成氢燃料发动机,设计了控制单元,实现了对氢燃料发动机起动控制参数的优化控制。根据氢燃料的物理化学特性,研究了氢燃料发动机起动的控制机理,制定了相关的起动控制策略。对氢气喷射量和空气量进行精确控制,实现对氢燃料发动机起动工况空燃比的研究。同时通过大量试验调试,对点火提前角、点火闭合时间、喷气正时、电子节气门开度、起动喷气脉宽进行优化控制,使发动机起动响应时间快,起动后转速波动平稳;同时避免了氢燃料发动机起动时易出现的回火、早燃、放炮等异常燃烧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