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产权明晰的滞后有利于大资金在规模经营理论下对耕地的低成本占有。耕地大规模占有者对粮食产量产生一定影响。规模经营实践的力推与产权明晰实践的滞后可能存在联系。产权明晰的进度与规模经营的进度之间的先后次序,决定了耕地制度改革的大势。拒绝交出耕地承包权的农户的理性行为是对规模经营的挑战和冲击;规模经营的效率是否提高需要得到实践而非理论推理上的验证。产权明晰后的土地规模化的自然进程要比人为的推广规模经营模式更加合理。大资金与农户之间存在博弈和竞争:看不到耕地产权发展大趋势的农户对承包权无所谓的态度有利于耕地规模化的实现;看到趋势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农户不能够成为产权明晰的受益者;大资金在趋势明朗和比较有效的公关之下获取财富对耕地资源的集聚。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进城,耕作的劳动者数量减少,耕地规模经营势在必行。规模经营不等于规模拥有耕地,耕地产权尚未明晰之前,规模经营者只宜于拥有耕作权,不宜于拥有产权。保留耕地的原有隶属关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安庆市耕地流转、规模经营的详细调查,分析阐述其发展历程、特点、已取得的成效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因势利导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关我国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研究有不少探讨。总结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有利于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导。首先对我国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已有的研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枞阳县陈瑶湖镇耕地流转与规模经营取得显著成效的实践为例,笔者认为推进耕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变土地资源为土地资本升值的需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打工经商创收致富的需要;是变革一家一户超小型农产品自产自销为主的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提出"四举措"合力推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对耕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限制因素,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农地产权制度,促进耕地保护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森林资源是一种资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明晰的产权是一切林业管理的基础.没有明晰的产权就没有明确的经营主体,国家对森林经营的经济扶持和技术推广都落实不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头上,森林经营者经营森林的积极性就会被抑制.当前我国的森林资源产权管理还比较薄弱,有些问题制约了林业政策的有效性和社会各界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其主要表现是国有林产权关系不清晰,集体林产权落实不到位.因此,必须明晰产权,加强产权管理、培育和规范产权市场,促进林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耕地规模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比较利益、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选取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岔口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在对流域内21个自然村114户农户耕地规模经营意愿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分析问卷数据,得出农户年龄、健康状况、主要经济来源、拥有耕地面积、有无出租土地共5个因素对农户耕地规模经营意愿影响显著。提出了从提供农业知识、分类管理农户、完善保障制度、减轻恋土情结、引导合理流转和发展特色农业共6个方面推进当地耕地规模经营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邱桂林 《甘肃农业》2005,(10):35-36
我国耕地减少存在两种不同的表现一是显性减少,表现为合法与不合法的城市、道路、工商业建设用地;二是隐性减少,表现为耕地撂荒、同一耕地的效率及预期产出逐年降低等。深层次分析我国耕地减少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农地产权残缺不清。要实现最严格有效的耕地保护,必须改革现有农地产权制度,把耕地保护由国家治理为主向公众治理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淮安市紧紧围绕培育县(区)年销售十亿元农业主导产业,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到2009年年底,全市累计农业规模适度经营面积达115.51  相似文献   

11.
运用制度形成原理及产权理论解释了我国农地流转制度形成的困境,地方集体组织与政府、农户之间相悖的利益关系以及农户残缺的农地产权是农地流转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地方集体组织利用职权通过对农户农地产权的侵蚀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依靠政府的力量变革农村中的部分生产关系、削弱地方集体组织的权利是农地新制度形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耕地资源系统认知的演进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耕地是人类改造和利用地表而形成的最古老和最广泛的人地系统,耕地质量是耕地系统诸要素耦合状态的表达,耕地资源是在一定时间、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耕地开发利用价值的体现。本文厘清了耕地系统、耕地质量、耕地资源认知内涵与演进过程,解析了耕地资源的“自然-人文”构成要素与耦合关系、“水平-垂直”结构特征与形成机理、“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协同与转换关系、“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过程与响应机制,以及“经济-生态-社会”服务价值与演变规律,构建了“二维要素-三重功能-多元价值”的耕地资源认知系统,提出了系统认知耕地资源的新思路,解构了耕地资源内部机制与外部价值,以期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及自然资源资产“两统一”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耕地保护与资源利用新格局构建。  相似文献   

13.
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方法和耕地变化重要性指数模型,分析2008—2013年科左后旗耕地面积变化特征,并结合农户调研数据,利用综合平衡法从农户耕种规模与收益水平视角探讨农牧交错区耕地变化的动因。结果表明:1)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2008—2013年科左后旗耕地面积不降反增,草地被开垦为耕地现象明显;2)2008—2013年科左后旗耕地边际化现象不明显,单位耕地面积平均纯收益为5 412.60元/hm~2,农民为了增加收入而扩大耕种规模。研究认为,虽然农牧交错区单位面积耕种收益水平不高,但由于可以实现规模经营,农民通过人为垦殖等方式扩大耕地面积而使劳均耕种收益达到社会平均收入水平,是造成边际耕地呈现非边际化特征的重要原因。建议加强对农牧交错区边际耕地合理利用方面的研究,并针对农牧交错区进一步采取生态保护措施,降低耕地扩展引发生态环境恶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掌握苏北地区耕地质量指数的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特征,可为苏北地区耕地质量保护分区与制定差异化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苏北地区2020年度耕地质量三类等别指数作为空间变量,探讨苏北地区市县尺度下耕地质量空间布局及趋势分布,同时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LISA)定量描绘苏北地区各市县耕地质量分异规律,制定符合实际的分区保护模式。结果表明,苏北地区耕地自然等别较为集中,自然等别在5~7等之间,以6等地为主。自然等指数在东西方向呈现倒“U”形的变化趋势,利用等指数呈现由北向南逐级递减趋势,经济等指数在东西方向上呈现先逐渐上升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南北方向上无明显变化规律。从苏北地区全局Moran''s I值来看,国家自然等、国家利用等、国家经济等的Moran''s I值分别为0.357、0.389、0.349,即国家利用等>国家自然等>国家经济等,表明苏北地区耕地质量在市县尺度呈现较强的聚集趋势。苏北地区耕地质量指数LISA分析中正相关类型高于负相关类型,且正相关类型聚合性较强,负相关类型呈零散分布。高-高型通过组团状集聚分布,低-低型主要以片状、条带状形式分布,低-高和高-低型零星分布。本研究根据LISA多维度集聚类型组合特征,对苏北地区进行耕地保护分区,具体划分为核心保护区、质量提升区、综合改良区、结构调整区4类保护分区,并提出对应的分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广西耕地质量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对广西耕地数量与质量现状进行了概述,从人地矛盾突出、耕地资源重用轻养、土壤污染严重、农田撂荒与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占优补劣、耕地补充重开发轻整理等方面分析了广西耕地质量降低的原因,并提出了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科学用肥用地,提高政策保障能力、科学配置耕地资源,完善耕地征用机制、增加高产田(地)征用成本,依靠科技开展耕地整理、加大中低产田改造整治力度等措施,以提高广西耕地质量,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流域水资源管理主体间产权结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目前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多龙治水”的体制性问题,通过引入产权理论分析,对流域水资源产权管理作了以下几方面的解释:1)说明目前流域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性问题;2)从流域水文学角度说明流域水资源体系的形成结构;3)进一步解释了流域水资源产权的分析主体与客体;4)提出了以流域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流域水资源产权管理模型,不仅体现了流域水资源作为一整体性很强的自然资源属性,而且针对目前流域管理委员会与水利部门管理权责混乱的体制性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天水市1996~2002年土地变更数据对天水市耕地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水市耕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但减少的速率具有降低的趋势,减少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对耕地面积变化的总趋势预测表明,未来耕地面积仍然具有逐渐减少的特征,但减少的速度会相对变慢且比较平稳;耕地减少的数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天水市未来发展的定位与规模、土地地貌特征和开发利用历史与程度、耕地减少速度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速度之间的矛盾是控制耕地减少速度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以全国26个省份问卷抽样调查得到的890个样本农户的数据为基础.从土地产权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权和收益权3个维度出发,以法律赋予农户土地权利的相关法律条例为基准,将农户对土地权利的认知情况与现实生活中农户对土地权利的行使情况进行对比,对全国东、中、西三大地区样本农户的土地权利保护情况进行区域比较.结果表明,各地区土地使用权缺乏稳定性:土地转让权的执行力度仍然不够;农业经营收益权和农地流转收益权基本得到保障;征地收益权受损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这一相关研究逐渐受到各界学者的重视,本文旨在更好 的渗透三权分置相关理论,并对其进行宏观的掌握。登录中国知网检索相关关键字,将文章从 检索现状分析;三权分置的起源与发展;三权分置的意义;三权分置的防范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梳 理,接下来,“三权分置”的相关研究可以更多地从微观个体(如土地流转的交易双方等)、流转意 愿等主观因素、地域发展不平衡等客观因素对“三权分置”的影响这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耕地资源作为农业生产中无可替代的重要资源,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基于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和等别模型方法,对枣强县2013—2016年四期耕地等别及数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县耕地平均自然等、平均利用等和平均经济等的等别分别由7.93、6.81、8.52等上升为7.89、6.78、8.49等;新增耕地质量逐步提升,应减少耕地向中低等别耕地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