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农村养鳖业的迅猛发展,长途采运鳖已成为广大养鳖单位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能在采运过程中把各种规格的鳖安全无伤地运到目的地,就须掌握科学的装运技术,否则就难免发生因不懂运输技术而造成的伤亡损失。 一、亲鳖的长途运输 亲鳖,即是用来繁殖的成熟鳖。亲鳖运输有产前产后之分。一般产前运输在春季,产后运输在秋季。  相似文献   

2.
目前广东省养鳖的苗种主要从湖南等地运回,稚鳖运回后直接下塘或在水泥池中培育。由于稚鳖经过了长途运输,有些受伤比较严重,直接放入大塘中培育,因水体过大而管理不便。在水泥池中培育则因水体小水质变化大,容易感染疾病,所以死亡率很高,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另外,稚鳖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即进入冬眠,致使稚鳖越冬后成活率极低,因而严重制约了养鳖业的发展。我们经过二年的试验和探索,认为在养鱼池塘中用网箱培育标粗稚鳖能够克服大塘培育和水泥地培育的弊病,使稚鳖在越冬前达到较大的规格,提高了稚鳖越冬后的成活率。而且网箱…  相似文献   

3.
章剑 《渔业现代化》1999,26(1):8-13
鳖的人工繁殖目前有三种情况;一是全式养殖.即包括自繁自育稚幼鳖到成鳖养殖的生产全过程;二是培育种苗、即繁殖后的稚鳖强化培育自给,有余部分出售;三是孵化鳖蛋,所产鳖蛋几乎全部出售。第一种方式,相对封闭.有效地避免外来的病原微生物的传入、是控制疾病健康养鳖的好方法。第二、第三种方式养殖周期短.成本低、比较效益高。1 自繁自育健康养鳖思路为提高养鳖成活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必须建立自繁自育健康养鳖的体系。无论是外购稚幼鳖还是鳖蛋、都不可避免带入病原微生物、导致疾病。尤其是稚幼鳖在运输过程中因相互抓伤…  相似文献   

4.
稚鳖无沙盆养试验稚鳖个小体弱,对不良环境适应力很差,成活率低,特别是在冬眠过程中会逐渐死亡.故稚鳖阶段是养鳖全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为探索稚鳖养殖的新技术,笔者从1994年10月开始在我县汪家乡下坂村进行了稚鳖无沙盆养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饲养盆规格...  相似文献   

5.
养鳖业在我市城乡发展很快,全市现有养鳖面积52亩,共有25个养鳖户,年产商品鳖3000kg,年产值208万元。在发展养鳖过程中存在不少技术难题。其中稚鳖期死亡率高是制约养鳖成功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稚鳖的成活率,笔者结合生产实践,谈点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亲鳖池的大小和结构 亲鳖池面积按采卵任务确定。一个鳖池的面积为100~150平方米(可放养130只雌鳖、20只雄鳖)。这样大致可生产刚孵出的稚鳖5,000只。  相似文献   

7.
驻马店地区平舆县东皇庙乡张楼,养鳖大户张梦运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并在稚鳖的运输技术方面有所创新。多年来他们一直采用布袋包装稚鳖,先后往邯郸、郑州、驻马店市等省内、外地区运输稚鳖十几万只,效果很好,成活率都在97%以上。 笔者于1996年7月16日去张梦运处购买稚鳖3000只,对他们提供的包装方法作了进一步了解。具体方法是把3000只稚鳖(平均体重为6.5克),分别装在6只用水浸湿的布袋内,  相似文献   

8.
鉴于目前我国养鳖的方式较多,成套的养殖基地毕竟还是少数,许多单位和个人养鳖刚起步。一些单位是从外单位购进稚幼鳖起步人工养殖的,因此有必要对稚幼鳖的选择和运输作一介绍,然后再介绍其养殖方式。 1.稚幼鳖的选择 目前一些单位由外地购进稚幼鳖而开始开展养鳖产业,购进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从另一养殖单位购进;另一种是收集50~150克的野生鳖进行养殖,这种鳖大部分是用针和钩钓的,如不经选择进行人工养殖,易造成死亡。选择的方法是首先观察其外表,要外形  相似文献   

9.
李传武 《内陆水产》1996,21(7):22-22
提高稚鳖成活率的技术措施一般把鳖苗孵出至越冬前统称为推鳖养殖阶段。由于稚鳖个体小、适应能力差、病害多.养殖技术要求高,所以这一时期是养鳖周期中最关键最困难的时期、1995年,笔者在福建省厦门宏辉养殖场负责技术工作,并调查了附近几家养鳖场,对提高稚鳖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养鳖业的兴起,鳖的苗种十分紧缺,因此,收集鳖卵进行孵化,自行培育稚鳖,已成为养鳖专业户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杀灭鳖体表水霉菌的简便方法在人工养鳖过程中,由于运输、鳖相互厮咬等原因导致鳖体外伤,一旦消毒不好就会感染发病,特别是水霉病四季均能发生。水霉菌附着在鳖的颈部、四肢腋下。鳖患了此病活动阻力加大,食欲减退,消瘦,影响正常生长;尤以稚、幼鳖患此病,防治不当...  相似文献   

12.
章剑 《渔业现代化》1998,25(2):15-19,31
温室养鳖采用养鳖温室自动加温控温装置、无沙养鳖新工艺和温室养鳖生态调控与综合防病新技术,稚鳖经12个月的饲养。平均现格即可达到500克的商品鳖.且可实行自繁自养。这种方式自成一个完整的相对封闭的健康养鳖体系、即自然条件下培育亲鳖.控温条件下人工孵化和稚幼鳖培育,自然条件下养成鳖。一般,稚鳖在温室内培育至幼鳖(亦可在温室中从稚鳖直接养成商品鳖)。在苏州每年9月底将稚鳖放养到温室养鳖池进行加温养殖.至翌年6月纳鳖平均规格达到250克.此时纳鳖出池并移人室外露天成鳖池饲养3个月,至9月底长成平均500克左右的商品鳖…  相似文献   

13.
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网络快讯饲料园地蚂蚁是稚鳖的好饵料不少养鳖户给稚鳖投喂鸡蛋、小虾、奶粉、鱼肉和动物肝脏等。这些饵料单独喂养不能满足稚鳖生长的全面营养需要,而且成本较高。笔者试用蚂蚁喂稚鳖,效果较好。记录表明,稚鳖可日增重0.3~0.5克。蚂蚁的蛋...  相似文献   

14.
鳖以其营养、药用价值高等特点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在鳖价一落千丈,每公斤售价26~40元的行情下,只有提高养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赚取合理利润。搞好稚鳖阶段的养殖工作,提高稚鳖养殖成活率,是养鳖业至关重要的第一关。下面笔者稚鳖养殖及鳖苗放养应注意的问题谈  相似文献   

15.
养鳖池不宜栽植荷藕养鳖户喜欢在鳖池栽植荷藕或荷藕塘放养稚鳖,这样做不利鳖的生长发育,其原因有四点:一是夏天荷藕茎叶落入池中腐烂,容易破坏水质,造成水中溶氧少而引起鳖鱼死亡。二是荷藕茎叶上有大小鳞刺,刚孵出的稚鳖比较娇嫩,其生活环境条件要求严格。受敌害...  相似文献   

16.
陆立刚 《淡水渔业》1996,26(5):36-37
室内恒温鳖卵孵化及稚鳖的暂养陆立刚(浙江省嘉善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如何提高受精鳖卵孵化率及稚鳖暂养成活率是增加优质鳖种苗和进一步加快养鳖业发展的两项关键技术。我们在嘉善县联合养鳗场的养鳖生产实践中初步摸索并掌握了此二项技术,大大提高了受精鳖卵的孵化率与...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稚鳖的成活率,我们进行了不同养殖方法的对比试验,通过试验,使稚鳖的成活率在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70%以上。而在水槽、温室小池、室外小池等浅小水体精养,自稚鳖出壳后至放入越冬池为止,成活率可达80%以上。刚孵出的稚鳖放入水浅、面积小的池中精养,既提高了稚鳖的成活率,又便于管理。而以往稚鳖死亡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将刚孵出的稚鳖由于体小体弱,一旦放入大水体中饲养,大部分稚鳖往往出现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东风农场水产养殖场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组织科技人员研究养殖技术。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养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上取得重大进展,为全场年新增产值680万元,新增利润320万元。该场研究应用的工厂化快速养鳖技术,使稚鳖成活率由原来自然界的20%提高到现在的95%;加快稚鳖生长速度,大大缩短了养殖周期。一般情况下,自然界的鳖生长到0,5公斤需要三年以上时间,而工厂化养鳖,一只5克左右的稚鳖在6个月时间内就可以生长到0.5公斤。研究应用的鳖卵人工孵化技术,使孵化率从自然界的10%提高到现在的95%。研究应用的纯优亲鳖培育技…  相似文献   

19.
现代技术养鳖,一般在冬、春季利用热源进行加温,打破甲鱼冬眠期,采用配套养殖技术,在12~15个月内把稚鳖养成商品鳖。1994年,在省计委、科委的支持下,根据我所的地理位置和技术优势,利用工厂余热,建起了一座工厂化温室养鳖场。现将1994~1996年加温养殖稚鳖情况报...  相似文献   

20.
叶普仁 《淡水渔业》1997,27(4):41-42
随着养鳖业的发展,对稚鳖的需求比较大,东范市养鳖面积300公顷,需从外地引进种苗,主要产地是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台湾,皆为台湾种系的中华鳖,底板有不规则的黑斑,长大后自然消失。这类种苗引进后,死亡情况各有不同,个别场落塘半个月死亡高达40%,但亦有些场死亡在5%以内、鉴于这种情况,有些人就认为是境外带进病毒所致。笔者根据大量接触进口鳖苗死亡情况,其死亡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清塘消毒的药物、方法、时间、用量有关,与运输方法有关,与脱壳后暂养方法、天数有关,但可以肯定,与“病毒”无关。l稚鳖落塘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