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东方白鹳属于大型涉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型大,形态优美,易饲养,易繁殖,是动物园重要的观赏珍禽之一。野生东方白鹳常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以小鱼、蛙、昆虫等为食。性情宁静且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属候鸟,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蚌埠市地处我国南北气候分  相似文献   

2.
我园一只白鹳,因受惊后将上下喙自行折断,断喙长约20cm(正常喙长25cm)几乎接近鼻孔.在鹳类断喙病例中较为严重.我们曾多次不断的修复至安装义喙,使其自由啄食4余月有余,至今健康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3.
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繁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世界濒危鸟类——东方白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鹳科鸟类是栖息在沼泽或近水地区的大形涉禽,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绝大多数种类的数量日益减少,有些种类面临濒于绝灭的危险,故极待加强保护。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已在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的鸟类红皮书中(1981),列为濒危种,并被我国定为一类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是东方白鹳的重要繁殖地,但是当地传统农业模式对东方白鹳生存和繁殖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国际上为了解决传统农业与鸟类的冲突采取了多种保护经济激励措施,典型的有日本的以环境友好型种植的具有"生命品牌"的大米,美国的栖息地改造工程(HIP)和农田鸟类栖息地改善计划(WHEP)等。在我国,保护经济激励机制在诸多鸟类保护案例中已显现出明显的效果。"白鹳—大米"是指在东方白鹳利用农田生境进行繁衍的前提下产出的环境友好型大米。东方白鹳保护经济机制以城市居民对环境友好型"白鹳—大米"偏好明显为前提,通过城市居民的购买带来的经济效益保障农户收益并激励农户进行环境友好型耕种,同时给予东方白鹳更多的高质量生境,达到促进农业发展和保护东方白鹳的目的。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本论文还分析了国内外野生动物保护经济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最后结合实地调查结果,建议在东方白鹳保护中使用经济激励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东方白鹳消化器官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法,对四只成年东方白鹳的消化器官进行了组织学研究。发现一些明显特点。东方白鹳的十二指肠极为发达,长约80—100厘米。肠绒毛较长,且无分支现象。小肠其它各段和大肠较短,盲肠一对,但很不发达.仅长约0.8—1.1厘米。盲肠腔窄小,管壁厚,壁内充满了淋巴组织,肠腺很少。肝、胰脏组织结构基本与家禽的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7.
1993年8月28日,伊春市西林区两位青年在汤旺河边获得一只白鹳。9月23日,这只白鹳因体质衰弱饲养条件不好,死于伊春市林科院资源馆。经鉴定,为东方白鹳(Ciconiaciconia)从毛色上看为雏鸟,度量如下单位,gmm)体重体长:嘴峰翼长尾长附跖,性别22201050225480275265雄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数量极其稀少,l987年7月伊春市南叉区曾发现一只,由伊春小林。Ik科‘判状资源论制成林议和本现什m春小林仆从?;许资源状)1小X5年1O川一X汽十一叩{V旧一十米尼卜_yi]]--J为草甸内山v现H广1%f3幻I’】州卜卜如1)P数川;,九二哈丁…  相似文献   

8.
在笼养东方白鹤繁殖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能量分配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笼养东方白鹳繁殖期,雌鹳和雄鹳的可代谢能摄入率无显著差异;采食量在繁殖期与非繁殖期差异很大(P〈0.05),多数在繁殖期采食量高且随气温降低而增加。成体与亚成体可代谢能摄入量有显著差异(P〈0.05),且成体的可代谢能摄入高于亚成体,致使两者在行为上表现出很大差异(P〈0.05)。雌雄之间冬季可代谢能量摄入差异不显著,雌雄间越冬行为的时间分配差异不大且在温度〉-10℃时,要比温度≦-10℃时更活跃。  相似文献   

9.
张希国 《野生动物》2011,32(3):164-166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总面积45.40万km~2,生境多样,有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两大平原分布,也是全国湿地面积较大的省份。是我国东方白鹳的主要繁殖区,但由于湿地开发,人为不同程度地干扰使得东方白鹳的繁殖地不断缩小,繁殖种群数量明显减少。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全省繁殖数量仅有10余个巢。从1990年在全省开始了东方白鹳人工招引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了200多个人工巢,有80余个巢被利用。东方白鹳的繁殖数量由10余只上升到现在的150多只。东方白鹳的繁殖种群已经明显回升。今后应该加强对该物种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进一步扩大东方白鹳在三江平原的繁殖种群。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解剖学研究,发现了东方白鹳脑的一些明显的特点。东方白鹳全脑的外形略大于鹅脑,明显大于鸭脑。脑的平均全长为44.1mm,宽平均为36.1mm。大脑宽而短;脑谷直而长,并一直延伸到嗅球的外侧缘。大脑背侧的矢状隆凸贯穿整个大脑半球的全长。小脑很发达,明显地呈前后方向扩展,长度和宽度都显著地大于鸭的和鹅的小脑。东方白鹳中脑的视叶特别发达,平均长度为14.5mm,宽9.1mm,明显大于鹅脑和鸭脑的视叶;视来也相当发达,宽达8.37mm,比鹅的和鸭的视束粗大得多。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白鹳具有发达的视觉神经中枢和强大的飞行调节中枢,其脑的形态学特点与其生理功能是完全相符的。  相似文献   

11.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属鹳形目鹳科,原为白鹳(C.ciconia)的东北亚种(C.ciconiaboyciana)。在吉林省,东方白鹳最早的分布记录见于1981年(傅桐生先生等)。其后,陈鹏(1983年)、杨世和等(1983年)、高玮等(1984年)、赵正阶等(1984年、1985年)先后都有报导。但所有这些,东方白鹳只是作为区域性鸟类资源的一部分而有所涉及,至于在全省范围内,比较深入的专项研究报导尚未见到。为此,笔者于1981年—1987年,分别在全省各地区、尤其是1984年后,在莫莫格、向海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本文即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吉林省东方白鹳的初步研究及保护对策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东方白鹳是鹳形目,鹳科,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大型濒危涉禽,CITES 附录Ⅰ物种,IUCN 红色物种名录中的濒危物种,全球野生数量仅为2500只左右.主要繁殖地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我国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山东黄河三角洲、长江中下游也已形成繁殖亚群.  相似文献   

13.
<正>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为大型湿地水鸟,2021年2月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东方白鹳主要繁殖地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交界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2.3]。近年来,在东方白鹳的迁徙停歇地,如吉林向海、莫莫格和山东黄河三角洲等,陆续发现东方白鹳繁殖巢;在越冬地,如安徽安庆和江西鄱阳湖区域等,繁殖记录也逐渐增加[4]。最早在2004年夏季,俞长好等[5]发现东方白鹳在鄱阳湖区域的高压电塔上营巢、  相似文献   

14.
东方白鹳集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正>东方白鹳属鹳形目(Cieoniiformes)鹳科(Ciconiidae)鹳属(Ciconia)的大型涉禽[1]。我国是东方白鹳繁殖和迁徙的主要活动地点,因此我国是世界上东方白鹳人工圈养最多的国家,在这方面做的研究也最多。截至2013年底,我国学者发表的关于东方白鹳的论文共有100余篇,发表的研究报告大多集中在种群数量及分布、种群恢复、生理生化、繁殖生态、圈养行为方面。有人对笼养东方白鹳的春季行为和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东方白鹳集群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方白鹳(Ciconia Ciconia boyciana)秋季南迁前的集群是其重要的生态习性之一。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东方白鹳集群行为还所知甚少,国内外亦无此方面的报导。据此,我们在1985年的11月7日、1987年的10—11月于吉林省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对东方白鹳的集群生境、集群动态、集群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方白鹳种群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属大型水禽,由于栖息地丧失,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己处于濒危状态,已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CITES列为附录Ⅰ;《世界濒危鸟类名录》中列为濒危种类.  相似文献   

18.
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东方白鹳(Cionia boyciana)越冬行为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笼养东方白鹳在越冬期其活动有一定的节律性;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时间分配比例分别为静栖行为59.25%、避风行为11.17%、觅食行为6.41%、瞭望行为5.56%、理羽行为5.39%、游走行为5.14%;成年个体与幼雏在越冬行为时间分配上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两性间越冬行为时间分配的差异不大;不同的温度、天气条件,对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有影响。经观察发现:东方白鹳在高纬度北方地区越冬,对北方寒冷的天气有一系列的适应性,能在北方室外安全过冬。  相似文献   

19.
东方白鹳国内圈养种群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珺 《野生动物》2011,32(5):273-276
应用种群管理软件SPARKS 1.5及PM 2000 v1.214对东方白鹳的国内圈养种群进行统计分析。在有记录的36 a人工圈养的历史中,野外捕获个体在1975~1999年间是构成圈养种群的主要部分,自1984年首个圈养个体出生后,圈养出生个体数量以年平均增长率15.10%速度增长,至2000年取代野外捕获个体数量,成为目前种群发展的主要力量。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61家动物园或机构圈养了375只东方白鹳个体。种群周期增长率λ=1.0311,性别比例为雄性:雌性=0.927 8,现有种群中能够繁殖的个体共25只(雄性13只,雌性12只);种群遗传多样性指标GD=95.44%,平均近亲系数F=0.031 6。为了保证东方白鹳国内圈养种群的自我维持,促进种群的健康发展,建议开展未知性别个体的性别鉴定工作、建立种群发展规划并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8月,我园一只丹顶鹤因急性发病死亡,解剖显示深部脏器曲霉菌感染,同时,另见1只丹顶鹤和2只东方白鹳发病,肛拭和咽拭子检查均可见真菌孢子。对患病个体进行静脉血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嗜细胞计数升高。对其他存活的同群无症状个体进行咽拭子和肛拭子抽样检查,结果丹顶鹤真菌阳性率为2/3,东方白鹳真菌阳性率为1/3,灰冠鹤阳性率为零。依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