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接2006年第2期第27页) (3)合理施肥.针对莜麦需氮最多、钾次之、磷较少的需肥特点(其比为3:1:2.5),及忻州市土壤缺氮少磷钾的肥力状况以及自然条件,一般要求每1hm2施优质农家肥15 000kg~22500kg,施磷铵450kf~600kg,过磷酸钙300kg~375kg左右,或硝酸磷肥375kg~450 kg代替氮磷肥,要集中一次施足底肥.  相似文献   

2.
鱼塘施肥要点一、要合理施用无机肥和有机肥。1.无机肥(化学肥料)。鱼塘需施用含有氮、磷、钾、钙、硅等元素的多种无机肥,其用量是:基肥于放鱼种以前施,以平均水深1.5米计算,新塘每667m2(亩)施碳酸氢铵6~8千克或尿素2~4千克或草木灰15千克;旧...  相似文献   

3.
1科学施肥一是对土壤进行测土配方,对田块氮、磷、钾、酸碱性有了解,做到胸中有数。二是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和蓄涵能力。三是化肥氮、磷、钾投入需根据测土配方、产量目标施肥种类和小麦的需肥特性而定,做到养分数量和成分双平衡。一般产量在7500kg/hm~2左右的麦田,  相似文献   

4.
通过种植两茬油菜,设置7种施肥模式:有机肥施氮量600 kg/hm2;有机肥施氮量300 kg/hm2;无机肥施氮量767 kg/hm2;无机肥施氮量383 kg/hm2;有机肥施氮量450 kg/hm2,无机肥施氮量153 kg/hm2;有机肥施氮量300 kg/hm2,无机肥施氮量383 kg/hm2;有机肥施氮量150 kg/hm2,无机肥施氮量191 kg/hm2,研究了日光温室0~200 cm土壤中NH4+-N和NO3--N的迁移累积。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模式主要影响0~40 cm土壤中NH4+-N的平均累积量和平均质量比,单施无机肥的相应值大于单施有机肥;不同施肥模式主要影响0~40 cm土壤中NO3--N的平均累积量和平均质量比,当施氮量小于383 kg/hm2时,相应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施无机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不同施肥模式也影响40~160 cm土壤中NO3--N的迁移累积。从地下水污染风险和产量考虑,北京农业种植区日光温室油菜种植可按照有机肥150 kg/hm2、无机肥191 kg/hm2的施肥模式进行施肥。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索宁夏南部低温阴湿区马铃薯露地种植对氮、磷、钾三要素的搭配要求,掌握其最优的施肥技术,用以指导大面积示范推广和大田生产。依据试验结果:低温阴湿区马铃薯种植,以陇薯6号为例,对产量结果影响最大的是氮肥,因此氮肥的施用是取得高产的关键因素,亩施纯氮以10kg为宜,同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旅入适量磷肥(纯P:055kg/667m2左右)。虽然马铃薯属喜钾作物,但由于土壤中普遍地富含钾肥,所以在栽培中即使施入少量钾肥(以纯钾15kg/667m2为上限)同样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一、玉米的需肥特点 1.玉米对肥料三要素的需要量 玉米是禾本科作物,按其生育特性,可分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3个重要阶段。玉米全生育期吸收的主要养分集中,以氮为多,钾次之,磷较少。据试验分析,每产100kg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N2.5~4.0kg,P2O51.1~1.4kg,K2O3.2-5.5kg。  相似文献   

7.
桃树多数品种成熟早,采果后到落叶前还有很长一段生长期。此期正是营养积累和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桃树越冬及第Za的生长结果。因此,桃树采果后应抓好如下5项管理措施。(l)叶面喷肥。未果后叶面喷肥可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增加树体营养积累。可用0.3~0.5磷酸二氢钾。每隔10~15d喷1次。(2)施肥。采果后及早施肥,特别是结果过多的树体更应军施。施肥种类以优质圈肥、土杂肥为主并掺适量氮、磷、钾复合肥和微肥,注意控氛增磷钾.一部成龄树株施优质土杂肥100~150kg。施肥方法可采用环状沟或放射状沟,在树冠外…  相似文献   

8.
2006-2007年在大石桥地区进行水稻小区施肥试验。试验结果为:确定大石桥地区水稻百公斤产量需氮量为1.63kg、需磷量为1.22kg、需钾量为2.09kg;土壤供氮量为5.485kg/667m^2土壤供磷量为5.891kg/667m^2土壤供钾量为11.044kg/667m^2;土壤氮校正系数为0.356、土壤有效磷校正系数为1.696、土壤速效钾校正系数为0.684;肥料利用率氮为35.25%,磷为27%,钾为41.63%。这一系列施肥参数的获得为指导该地区水稻科学施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富尔磷钾菌肥是由黑龙江省富拉尔基农业科研所研制的无公害生物菌肥。它具有高效补钾、补磷作用,1.5kg本肥相当于20kg氯化钾和25kg的普通过磷酸钙,并能将土壤中无效磷、无效钾转化为作物可直接吸收的速效钾和有效磷。固氮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成作物可直接吸收利用的氮,为作物生长补充丰富的氮、磷、钾元素。能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土壤肥力,增强作物抗倒伏性、抗病性,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采用“3414”最优饱和设计方案,于2010年在辽宁省农科院试验田以氮(N)、磷(P2O5)、钾(K2O)肥为研究因素进行田间试验。探讨氮、磷、钾3个因素对油葵杂交种F60总光合势的影响。经分析发现,施入不同配比的氮、磷、钾肥,能显著提高油葵群体的总光合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水肥管理达到减少温室土壤硝态氮残留、维持土壤质量的目的,探求温室土壤硝态氮残留与水肥用量的关系。【方法】在滴灌施肥条件下,以灌水量和氮、磷、钾及有机肥用量为试验因素,根据当地日光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实际中的水肥用量,设计各试验因子的水肥水平,采用五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试验。拉秧后测定耕层土壤硝态氮量,建立土壤硝态氮量与水肥因子间的数学模型,据此分析了各单因子效应及二因素的耦合效应。【结果】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影响最大,施磷量、灌水量和施钾量次之,有机肥用量最小。当其他因子为0水平时,土壤硝态氮残留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多而增加,随施磷量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变化,随灌水量、施钾量以及有机肥用量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灌水量及氮、磷、钾和有机肥用量对土壤硝态氮残留产生的影响程度随其他因子的水平而变,存在明显交互作用。模型寻优显示:灌水量455.1~471.5 mm,施氮量532.3~586.5 kg/hm2,施磷量420.8~466.4 kg/hm2,施钾量646.1~723.5 kg/hm2,有机肥用量25.6~27.9 t/hm2,耕层土壤硝态氮量可维持在100~150 mg/kg的较低水平。【结论】温室菜地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相对较大,可以通过优化水肥用量来减少土壤硝态氮的残留,故在滴灌施肥条件下仍需严格控制水肥用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空间分析的宁夏沙土春玉米滴灌水氮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研究水氮组合对宁夏沙土地区春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量、产量、氮素累积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寻求高产高效的水氮配施制度。设计灌水和施氮2因素、3个灌水量水平(W0.6:0.6KcET0、W0.8:0.8KcET0和W10:10KcET0,其中Kc为作物系数,ET0为潜在作物蒸发蒸腾量)和4个施氮量水平(N150:150kg/hm2;N225:225kg/hm2;N300:300kg/hm2;N375:375kg/hm2)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Logistic函数对春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具有较高的拟合度,W1.0灌水处理延后了地上部干物质快速积累期的起点;灌水量和施氮量对产量、植株氮素累积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灌水量对氮肥偏生产力(PFPN)有极显著影响,水氮耦合作用对氮收获指数有显著性影响;相同灌水条件下,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产量、植株氮素累积量(W0.8处理除外)和WUE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考虑试验区年降雨量分配不均,基于产量、WUE、PFPN和籽粒氮素累积量,对水氮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灌水量与有效降雨量之和为506~576.mm、施氮量为230~335kg/hm2时,产量、WUE和籽粒氮素累积量均能同时达到最大值的95%以上,优化区间所得的PFPN约为最大值的80%,为适宜的水氮滴灌管理区间。研究成果可为当地沙土地区春玉米滴灌施肥过程中水氮科学管理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寒地稻田区域水肥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以寒地黑土水稻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水分、氮肥、钾肥、磷肥施入水平,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二次饱和试验设计,结合二次回归分析建立水稻产量与水、氮肥、钾肥、磷肥之间的回归方程,然后基于农户调研数据对水肥资源的投入及产出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水稻增产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大小排列顺序为:水>氮>钾>磷,产量随着各因素用量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氮钾>氮水>钾水>氮磷>磷水>钾磷,氮与钾耦合、氮与磷耦合、氮与水耦合、钾与水耦合、磷与水耦合均有协同作用,即对产量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钾与磷耦合具有相互替代作用,即对产量的增加具有抑制作用;以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最优水肥投入及产出时各因素的值为施氮量128.87 kg/hm2、施钾量85.56 kg/hm2、施磷量41.74 kg/hm2、灌水量5510 m3/hm2,此时得到的最佳产量15524.22 kg/hm2,最大经济效益(目标函数值)为43607.54元/hm2。因此,合理的水、肥配施比例不仅可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进而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C4作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但需肥量较大,为了进一步探讨大邑县紫色土壤种植玉米对氮肥的最佳需用量,组织实施了一组控氮固磷/钾的小区试验,每公顷用纯氮为0 kg、90 kg、180 kg、270 kg、360 kg和450 kg,每公顷用P2O5135 kg,每公顷用KCl 225 kg。试验结果为:每公顷用纯氮270 kg的产量第一,达4 939.5kg;产量第二的是每公顷用纯氮360 kg,产量为4 795.5kg;产量最低的是无氮区,每公顷产量为3 696 kg,极差达1 243.5 kg。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只是施氮量的差异就造成产量很大的悬殊,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主要粮食作物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为控制化肥施用总量、优化施肥结构、科学肥料运筹、改进施肥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无肥区、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氮磷钾区5个处理区,收获后计产、化验玉米及茎叶的氮、磷、钾含量,计算出化肥的利用率。【结果】1)不同施肥处理能够提前玉米成熟期和收获期,对其他生育期无影响。2)不施肥和不施磷肥对玉米株高影响较大,不施肥和不施氮肥对玉米基本苗、成穗数影响较大。3)试验地块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2.6%、12.9%和34.2%,在大田生产上应适量减施化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4)缺素施肥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不施氮肥尤为明显,钾肥、磷肥次之,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肥﹥钾肥﹥磷肥。【结论】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对玉米增产效果极显著,但目前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均偏低,建议生产上配合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防止土壤污染。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水肥条件下夏玉米/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取决于农作物固定碳量和土壤异养呼吸排放碳量。为揭示水肥用量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综合影响,设置3个灌水水平:高水、中水和低水(W1、W0.85、W0.7夏玉米季分别为90、76.5、63mm,冬小麦季分别为140、119、98mm),4个施氮水平:高氮、中氮、低氮和不施氮(N1、N0.85、N0.7、N0夏玉米季分别为300、255、210、0kg/hm2,冬小麦季分别为210、178.5、147、0kg/hm2),4个施磷水平:高磷、中磷、低磷和不施磷(P1、P0.85、P0.7和P0夏玉米季分别为90、76.5、63、0kg/hm2,冬小麦季分别为150、127.5、105、0kg/hm2)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下夏玉米/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表现为碳汇,夏玉米季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固碳量(CNEP)为6805~7233kg/hm2,冬小麦季CNEP为5842~6434kg/hm2,夏玉米CNEP高于冬小麦。在高、中、低肥水平下,增加灌水量,夏玉米/冬小麦周年净初级生产力固碳量(CNPP)提高2.48%~5.96%,土壤微生物异养呼吸碳释放量(CRm)增加2.15%~15.20%,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固碳量(CNEP)增加1.16%~6.47%。在高、中、低供水水平下,增加施肥量,夏玉米/冬小麦周年CNPP增加2.95%~3.43%,土壤CRm增加5.23%~18.67%,CNEP增加0.93%~2.79%,CNEP增加比例与供水水平呈负相关。在低水条件下,氮磷肥配施处理夏玉米/冬小麦农田周年CNEP较单施氮、磷肥分别增加4.86%、7.34%,且氮磷肥交互作用显著(P<0.05),水肥供应水平相差15%时对冬小麦农田CNEP有显著的正交互作用。氮磷肥配施、水肥协调供应均有助于促进夏玉米/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的净碳输入,在节水节肥原则下,夏玉米和冬小麦分别在W0.85N0.85P0.85和W0.7N0.85P0.85水肥供应条件下有利于增加农田CNEP。  相似文献   

17.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处理 本试验为N、K二因素试验,每个因素按每hm~2施用量不同各设定三个水平,其中: N素三水平为A_1(225kg)、A_2(300kg)、A_3(375kg),基肥:腊肥:薹肥按5:2:3运筹; K_2O三水平为B_1(225kg)、B_2(300kg)、B_3(375kg),基肥:腊肥按5:5运筹; 对照CK仅施有机肥,施肥量为每hm~2折纯N300kg,肥种为菜籽饼,其中基肥用3000kg,腊肥用1350kg,二因素处理磷肥以每hm~2施钙镁磷肥300kg作基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山西省的日光温室有了稳定的发展,但是有些目光温室的产量和效益都偏低,究其原因除栽培管理技术粗放外,土地准备不充分是重要原因之一。表现在:一是耕作层较浅,通常不足25cm;二是施肥量少,特别是优质有机肥施用量偏少,氮、磷、钾养分配比不合理,氮肥偏多,磷钾化肥特别是钾肥不足,甚至不施。由于山西全省耕地肥力水平较低,有机质含量一般为1%~1.2%,有机肥施用量0.067hm^2均不足1000kg,而氮磷钾化肥施用量0.067hm^2为4.1kg,折纯量仅1.1kg,而其比例为1:0.46:0.17,  相似文献   

19.
控制灌溉条件下水肥耦合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最优饱和设计方法进行控制灌溉条件下的水肥耦合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营养元素及灌水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各不相同,四因素影响水稻产量的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施氮量、灌水量、施钾量、施磷量。水稻最高产量达18 918.55 kg/hm2时,相对应的施氮量206.63 kg/hm2,施钾量50.30 kg/hm2,施磷量35.85 kg/hm2,灌水量为饱和含水率的61.37%~79.78%。  相似文献   

20.
M3、ASI法测定土壤养分数据的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M3、ASI方法测试土样数据与常规方法测试的数据比较,得出其相关性。其中:磷R(旱田)=0.938779,R(水田)=0.905098;钾R(旱田)=0.863785,R(水田)=0.928413。按照公式将M3方法测试的磷钾数据转换成常规方法数据,并以常规方法评价指标为依据,解决了磷钾数据应用问题。氮的数据经比较没有相关性,可对照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的分级指标与氮素推荐量,根据目标产量和农户实际用肥量,提出氮的推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