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站兽医院自1962到1980年,先后共进行了猪的小肠断端吻合及侧壁缝合手术88例,其中断端吻合手术76例,治愈70例,死亡6例,治愈率达92.1%,侧壁缝合手术12  相似文献   

2.
笔者于 1 999年 8月曾遇一例猪脐疝伴发小肠粘连坏死病例 ,并采用手术治疗获得痊愈。1 方法 将患猪仰卧保定 ,患部进行常规消毒 ,小心轻慢切开囊疝 ,剥离皮下组织见到小肠粘连 ,扩创后逐渐剥离腹壁与小肠 ,彻底切除囊底部的坏死组织 ,止血 ,切除坏死肠段 ,切断面与小肠纵向成 45度角 ,另一端行对应斜切 ,切口对应逢合后清理创口 ,还纳腹腔进行腹壁缝合。术毕肌注青霉素 80万单位及安痛定 1支 ,连用 4天。2 体会 进行手术时 ,应认真彻底清创。施行肠管切除术时 ,肠管切面必须与肠纵向有适当的角度 ,以免愈合后引起肠阻塞。术后应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3.
引起猪小肠断端的原因有:1 由于母猪大挑花手术腹膜缝合有误;2.脐疝引起肠坏死.近几年来术者采用薄膜袋子充满气衬垫在肠管内的简易吻合法;共收治11例,其中2例的因腹膜严重感染,引起腹腔积水而手术失败外,治愈率达81.80%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获得体外培养状态下的猪小肠上皮细胞,研究猪小肠上皮细胞与大豆凝集素的结合情况.选取新生未哺乳健康仔猪,取小肠组织对小肠上皮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纯化.纯化后的细胞以角蛋白抗体-8为—抗进行细胞免疫化学试验鉴定,鉴定后的猪小肠上皮细胞以FITC-SBA为探针进行细胞凝集素荧光标记化学试验,对猪小肠上皮细胞大豆凝集素结合位点进行标记.结果表明:试验分离纯化的细胞经角蛋白抗体-8鉴定为阳性,所分离纯化的细胞为猪小肠上皮细胞,经检测其纯度达90%以上,猪小肠上皮细胞FITC-SBA标记结果为阳性.体外培养的猪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存在大量的大豆凝集素结合位点,进一步明确了猪小肠上皮细胞是大豆凝集素结合的主要细胞类型之一,为单胃动物大豆凝集索抗营养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猪小肠成段切除术成功一例猪小肠成段切除是临床上少见的病例,最近我们施用此项手术获得成功,现将手术情况报道如下;1993年6月20日,本场一头重20kg的培育猪,患脐疝腹壁破裂,导致小肠的漏出2米左右,并中间断裂、肠粘膜充血发瘠。检查患猪,体温40℃,...  相似文献   

6.
不同日龄香猪小肠黏膜形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猪是我国猪种的宝贵资源,是国家二级稀有动物。小肠是动物消化和吸收营养的主要部位,消化道的功能与猪的生长状态密切有关,有关其他猪种小肠黏膜的形态学研究已有报道,但是关于贵州小香猪小肠组织形态学研究尚未见有报道。本试验试图将贵州久仰香猪、剑白香猪两种小香猪发育时期的小肠与长白猪的小肠进行组织学比较研究,为猪种鉴定和选育优良品种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犬小肠两断端肠腔内,置入一条状支撑物以固定肠管进行单层缝合吻合肠管的方法。通过实验手术,对肠管端端吻合术的单层、双层两种缝合方法进行临床、病理解剖学、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与比较。结果证明,单层缝合法吻合小肠是安全的、可行的,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猪小肠多因小公猪去势、小母猪阉割后从机体脱出,脱出后受到其他猪咬断或脱出的肠管随猪走动被其他物体勾住扯断。其次,粘连性阴囊疝气、脐疝气脱出小肠长时间积蓄于疝内不畅或被疝环钳死,造成肠管坏死,需手术对肠管坏死部分进行切除和断端吻合。  相似文献   

9.
猪的小肠断端吻合术是将切断的肠管连接起来的手术。其适应症是肠套叠、肠扭转、肠脱出以及嵌闭性疝、肠管发生坏死时。猪的肠套叠、肠扭转由于临床上难以确诊 ,由此进行的手术较少 ,而因阉割、腹壁通透性创伤和嵌闭性疝 (如嵌闭性脐疝、腹股沟疝 )引起的肠脱出、肠粘连、肠梗阻 ,以至造成肠管坏死 ,对坏死部分小肠切除后施行的断端吻合术临床上较为多见。手术方法 :( 1 )视适应症不同 ,将猪进行侧卧保定或半仰卧保定 ,一般不作麻醉。 ( 2 )先切开腹壁 ,切口的部位与长度视需要而定 ,然后将手伸入腹腔 (或疝囊 )内 ,找到发生病变的肠段 ,并…  相似文献   

10.
猪小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功能性永生化的猪小肠上皮细胞系,并为猪肠道营养吸收与免疫调控以及仔猪肠道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本试验采用组织块培养法来分离纯化猪小肠上皮细胞,并通过细胞角蛋白18、细胞增殖曲线、核型分析来鉴定猪小肠上皮细胞。结果表明:1)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能够成功培养猪小肠上皮细胞并稳定传11代。2)本试验获得的猪小肠上皮细胞角蛋白18抗原鉴定为阳性,染色体核型为二倍体。3)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至第11代的猪小肠上皮细胞仍然保持着上皮细胞的特征,呈现"铺路石"和上皮样形态。培养11代后的猪小肠上皮细胞间隙开始变大,规则不明显,细胞开始凋亡。第15代的猪小肠上皮细胞则出现大量凋亡并从瓶底脱落,仅有很少细胞贴壁生长。综上所述,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能够获得生物学功能稳定的猪小肠上皮细胞系并能正常传11代,可为细胞的永生化提供试验素材。  相似文献   

11.
工作犬在训练使用中,经常会出现犬吞食毛巾、手套、绳索等训练物品,若治疗不及时,容易导致小肠段梗阻、套叠,甚至部分肠段坏死,需要手术切除坏死肠段,进行肠吻合术。因犬的小肠细长,传统的肠吻合术为断端缝合后内翻包埋缝合,容易出现肠道狭窄、再次梗阻等问题,影响治疗效果,为了提高疗效,减少肠道狭窄,笔者对比不同肠吻合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伟 《中国畜牧兽医》2007,34(6):126-127
狗的小肠一次全层端端吻合法在国外早有报道,也广泛应用于狗的小肠手术。早在1864年Thiry和1882年Vella就对狗的小肠一次全层端端吻合法作了论述,到1959年Markowite等的研究作了更为完善的论述,并用造漏术观察了小肠吻合处。但是对牛和猪等动物的小肠应用一次全层端端吻合尚无资料可查。  相似文献   

13.
猪小肠断端简易吻合法近几年来术者采用薄膜袋充满空气,衬垫在肠管内的简易吻合方法,共收治猪小肠断端11例。其中2例因腹膜严重感染,引起腹腔积水手术失败外,治愈率达81.8%,现介绍如下。自制的薄膜袋一只,长30cm,直径与吻合肠管内径相同。在吻合肠前首...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不同缝合材料与方法在犬小肠肠管吻合术中的应用效果,选择8只5-7月龄、7~8kg体重的家犬进行小肠肠管切除及吻合术,术后观察其精神状态与消化机能恢复情况,并于术后2个月剖检、切片,观察施术肠管的外部形态与肠壁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双层缝合比单层缝合的肠管易发生粘连,且肠腔内部比较狭窄;双层缝合的黏膜不如单层缝合对合好,且出现空隙和炎性渗出物的情况比单层缝合严重;肠线质地比丝线硬,缝合过程中容易拉断黏膜。结果表明,在犬小肠肠管吻合术中,单层缝合较传统的双层缝合效果好,其中以选择带针非吸收性外科缝线行间断伦勃特缝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旨在建立简单高效的获取猪小肠微血管内皮细胞(PIMVECs)的方法。将SPF新生仔猪麻醉处死后取空肠,经酶消化后用免疫磁珠分选获得纯化的PIMVECs,并对纯化后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鉴定,采用WST-1法分析传代PIMVECs的增殖情况。分离纯化的PIMVECs呈短梭形或多角形,单层贴壁生长,汇合后呈铺路石样,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VIII因子相关抗原表达阳性,且复苏后传代细胞增殖情况良好。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可以快速直接获得纯化的猪小肠微血管内皮细胞,且细胞活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王伟 《畜牧与兽医》2007,39(10):29-29
笔者选用10头牛和8头猪做小肠截除术。术后消化机能恢复快,预后良好。该手术操作简便,又能避免肠腔狭窄,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纤维蛋白粘合剂(FG)在犬小肠端端吻合术中对吻合口处羟脯氨酸(Hy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的影响,将30只试验犬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采用简易缝合配合纤维蛋白粘合剂,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肠线缝合;分别于术后第3、5、7、14和28天每组随机选取3只测定吻合口处Hyp、VEGF与bFGF的含量。术后试验组Hyp含量在第5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FGF的含量在第3天、第5天、第7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EGF含量在第3天和第5天高于对照组(P0.01),在第14天和第28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应用简易缝合配合纤维蛋白粘合剂吻合肠管,可促进吻合口处小肠组织内羟脯氨酸、血管内皮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从而加速吻合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8.
小肠是猪的主要消化吸收器官,对个体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猪小肠的研究还很少。为探讨其长度与生长发育性状之间的关系,本试验测定了白色杜洛克×二花脸资源家系F2和F3群体共计1 508头个体的240日龄小肠长度、出生重、21日龄体重、46日龄体重、0~46日龄平均日增重、46~240日龄平均日增重、240日龄平均日增重、240日龄宰前活重及屠宰后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等10项生长性状指标,并对其与小肠长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猪240日龄小肠长度与这些生长性状都存在极显著相关(P0.001),表明小肠可能通过影响个体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而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据我们所知,本试验是首次在大规模样本群体中研究猪小肠长度与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其结果为小肠和个体发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对新生仔猪小肠组织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对新生仔猪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比较了初生组(D0)、母乳饲喂3 d组(D3)和母乳饲喂7 d组(D7)3组中正常仔猪和宫内发育迟缓仔猪的小肠长度和重量、组织形态学结构及黏膜DNA、RNA和蛋白质含量。结果显示,初生时,新生正常仔猪小肠总重和黏膜重、RNA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IUGR仔猪(P<0.05)。新生IUGR仔猪小肠的肠壁厚度、绒毛高度显著低于正常仔猪(P<0.05);而IUGR仔猪相对于体重的小肠长度极显著高于正常仔猪(P<0.01)。生长至3日龄时,正常猪小肠长度、小肠黏膜重显著高于IUGR猪(P<0.05),小肠总重、肌肉重极显著高于IUGR猪(P<0.01);IUGR仔猪小肠的肠壁厚度、绒毛高度显著低于正常仔猪(P<0.05),而IUGR仔猪相对于体重的小肠长度显著高于正常仔猪(P<0.05)。7日龄时,正常猪的小肠黏膜RNA含量显著高于IUGR猪(P<0.05),其余指标没有显著差别。整个试验结果表明宫内发育迟缓对仔猪小肠组织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导致新生仔猪小肠黏膜重量、蛋白质含量、肠壁厚度和绒毛高度的降低;IUGR仔猪的小肠组织生长在出生后1周内能部分实现补偿,而且补偿生长的实现是随着日龄增加逐步完全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乙酸浸提法获得的猪小肠抗菌肽粗提物为对象,通过纸片扩散法研究其在肠道内的分布、抑菌活性及其与添加水平之间的量效关系。结果表明:空肠抗菌肽的含量高于十二指肠与回肠。来源于十二指肠和回肠的抗菌肽对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均好于沙门氏菌;在空肠则未见明显差异。说明猪小肠抗菌肽的抑菌效果随添加水平减少而不断下降,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