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春秋两季是龙虾人工繁育的好季节,9~10月可选择亲虾,也可以在来年3~4月选择亲虾.亲虾要求体重30~50克,附肢齐全,健康无病,活动力强,雌雄比例为2~(3∶1).雌雄龙虾在外形上特征明显,容易区别. 1.体貌特征.达性成熟的龙虾,雄性个体明显大于雌性.雄性龙虾足粗大,龙虾足两端外侧有一明亮的红色软疣.雌性龙虾足相对较小,大部分雌足上没有红色软疣,即便有颜色也偏淡.雄性的生殖孔开口在第5对步足基部,雌性生殖孔则开口在第3对步足基部.性成熟的雌虾腹部膨大,雄虾腹部相对狭小.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红螯虾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尾节无中间刺,尾扇五瓣。雌虾第三对步足基部有一对生殖孔,雄虾第五对步足基部有一对生殖乳突。红螯虾有明显的昼伏夜行习性,喜攀缘、嬉闹。  相似文献   

3.
克氏螯虾     
唐昆 《湖南农业》2006,(8):16-16
克氏螯虾又称龙虾、大龙虾、大红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河虾科动物。特征特性身躯粗壮,圆柱形而略扁平,体长一般8厘米~14厘米、体重20克~60克,原产于北美洲。全身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有坚硬多棘的甲壳,此部分很粗大,呈筒状。腹部较短小,背腹稍扁。体表甲壳坚硬,各体节之间以薄而坚韧的膜相连。头胸甲前端中央延伸出发达的额角,呈三角形。前3对步足呈螯状,后2对步足呈单爪形。第1对螯足特别发达,形成两把巨大的螯钳,是攻击和防御敌害的武器。第1对和第5对步足末端呈单爪形。该虾属温热带淡水虾类,适应力强,繁殖率高,食性杂,生长快,…  相似文献   

4.
1.亲虾选择:可在上年9~10月或当年3~4月选择亲虾。亲虾宜挑选10月龄以上、体重30~50克、附肢齐全、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躯体光滑、无附着物、活动能力强的个体,雌雄虾比例为2:1或1:1。同龄虾雄性个体明显大于雌性个体;体长相近的虾,雄性的螯足粗大,螯足两端外侧有一明亮的红色软疣,雌性螯足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对比行为实验方法研究了克氏原螯虾的交配行为。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交配过程可分为交配前期和交配期。在交配前期.雄虾表现出特有的交配前期行为;交配期包括钳夹、翻转、横跨、交尾和分离五个阶段。雌虾被雄虾钳住后表现顺从行为;而在对照组中的雌虾被同性钳住后却不表现顺从行为。雄虾之间的接触导致进攻行为。交配时雄虾横跨的步足均为右第5步足;雌虾在交配前勿需生殖蜕皮,交配的成败与雄虾接近雌虾的行为方式有关。且螯足较大的雄性个体交配成功率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6.
克氏原螯虾交配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对比行为实验方法研究了克氏原螯虾的交配行为。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交配过程可分为交配前期和交配期。在交配前期.雄虾表现出特有的交配前期行为;交配期包括钳夹、翻转、横跨、交尾和分离五个阶段。雌虾被雄虾钳住后表现顺从行为;而在对照组中的雌虾被同性钳住后却不表现顺从行为。雄虾之间的接触导致进攻行为。交配时雄虾横跨的步足均为右第5步足;雌虾在交配前勿需生殖蜕皮,交配的成败与雄虾接近雌虾的行为方式有关。且螯足较大的雄性个体交配成功率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7.
红螯螯虾的养殖 1985年始于澳大利亚。由于该虾食性杂、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食率高 (腹部占总体重的 4 2 %~4 7% )、耐长途运输、鲜活上市、人工繁殖设备简单、成本低、技术条件难度不大 ,引起世界各国水产界的广泛兴趣 ,现已扩展到美国、法  相似文献   

8.
克氏螯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又称红色沼泽螯虾或淡水龙虾.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刺蛄科.原产北美洲,1918年由美国引进日本,1929年由日本移植到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克氏螯虾由于适应性广、繁殖力强,自然种群发展很快,产量逐年增加.但因该虾有掘洞穴居的习性,人们顾虑大量繁衍会对池塘和农田水利设施造成较大破坏;加上该虾外壳较硬,食用率偏低,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国不仅没有对该虾进行开发利用,反而把它当作敌害或低质虾类加以清除.事实上,克氏螯虾具有八大优点,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9.
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玻璃缸、水泥池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关键技术,为克氏原螯虾工厂化育苗研究与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借鉴。[方法]设置不同克氏原螯虾投放密度(40、30、20尾/m2)、雌雄配比(4∶1、3∶1、2∶1及全部投放雌虾)二因素对比试验,通过"强化培育、冲水刺激、遮阳控光"等诱导手段,诱导克氏原螯虾同步产卵。[结果]经过59 d的试验,各试验池亲本虾成活率在50%~93%,总体成活率为71%;各试验池亲本虾抱卵率在64.0%~84.7%,总体抱卵率达76.9%。二因素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亲本虾投放密度以40尾/m2、雌雄搭配比例以4:1较为适宜。[结论]在玻璃缸、水泥池等无土水体中,克氏原螯虾可以正常产卵、抱卵、孵化虾苗,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证明了①患病克氏啄螫虾组织(肢体)中的致病微生物可以通过进食而感染健康克氏原螫虾;②患病克氏厚螫虾组织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对青年螯虾和成年螫虾的致病力更强;  相似文献   

11.
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血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的血相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的血细胞均由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组成 ;其血细胞数量分别为 7.0 2× 10 6个 /ml和 1.6 5× 10 6个 /ml。 2种螯虾的血细胞大小与核质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占血细胞总量的百分比在克氏原螯虾为 10 .2 1%、74 .4 1%和 15 .4 8% ,在红螯螯虾为 13.72 %、6 8.84 %和 17.5 4 %。  相似文献   

12.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是一种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淡水螯虾,具有良好的养殖前景。为了从多角度提高对红螯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认识,通过PCR扩增了其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并进行了克隆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红螯螯虾ITS序列长度为722~942 bp, ITS1长度短于ITS2,5.8S和ITS2的GC含量较高。其中ITS1长度为157~166 bp,平均GC含量为42.3%~42.9%,是迄今为止甲壳类中发现的最短的ITS1序列;5.8S除了有一条序列长度为159 bp外,其余479条序列均为165 bp,平均GC含量为55.6%~55.9%;ITS2长度为394~614 bp, GC含量为53.6%~54.0%。序列比对显示,整个ITS中微卫星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共有4处,其中ITS1中有1处,为(CAT)n类型;ITS2中有3处,分别为(AGGC)n、(TGC)n和(TAA)n。个体内差异分析表明,红螯螯虾ITS个体内存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雌雄分养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效果的影响,分析全雌性、全雄性和雌雄混养3种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生长、存活、伤残以及性腺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养殖模式对克氏原螯虾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在养殖90 d时,全雌性养殖存活率最高,为74.17%,伤残率最低,为5.62%;雌雄混养模式下,雄虾平均体重始终高于雌虾,雌虾存活率和伤残率则始终高于雄虾;全雌组雌虾性腺发育程度高于雌雄混养组。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证明了①患病克氏啄螫虾组织(肢体)中的致病微生物可以通过进食而感染健康克氏原螫虾;②患病克氏厚螫虾组织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对青年螯虾和成年螫虾的致病力更强;  相似文献   

15.
克氏原螯虾的室内人工育苗技术切实可行,可以很好地解决克氏原螯虾人工繁殖难、苗种规格不整齐的问题。介绍了克氏原螯虾的室内人工育苗技术,主要包括:亲虾选择、亲虾配组与暂养、亲本强化培育及管理、抱卵亲虾的挑选及人工孵化和幼苗培育等。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区克氏原螯虾性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体外标记法对来自宁波(NB)、南通(NT)、古里(GL)、大义(DY)和白茆(BM)地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性选择行为进行研究。试验中共记录到220对交配虾,其中异地交配的克氏原螯虾186对,占总数的84.55%(P<0.01)。交配虾中雌雄虾体重差在5 g以下和体长差在0~1 cm间的交配对数分别占总数的64.09%和85.00%(P<0.01)。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更趋向于选择异地虾进行交配以减少近亲繁殖,提高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且选择个体大小与自身相当的虾完成交配以增加交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热带水域,是世界最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种之一。目前国内对其养殖模式的研究比较少,没有充足的理论基础支持红螯螯虾在生产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产量及质量优势。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秉承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先进生产理念,对推动红螯螯虾国内养殖规模扩大化、产品优质化、养殖模式绿色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生物学特征、生态养殖、病害防御等方面介绍红螯螯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8.
在特种养殖生产中科学地区分亲本的雌雄,并合理搭配,能提高人工繁殖效果和经济效益。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特种养殖品种雌雄鉴别方法。 青虾 性成熟青虾,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大而壮,雄虾第 2步足比雌虾的强大,通常为体长的 1.5倍。雌虾腹面第 4、 5对步足基部间距离宽阔,呈“八”字型排列,而雄虾上述步足基部间的距离比较短,且第 5对步足基部内侧各有一个小的突起,为输精管的开口处。雄虾第 2腹足内肢的内缘,有一棒状的雄性附肢,而雌虾则没有此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doublesex(PcDsx)的功能,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PcDsx cDNA序列,利用qRT-PCR检测该基因的表达情况。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cDNA全长1 584 bp,包括243 bp 5′UTR、765 bp ORF(编码254 aa)和576 bp 3′UTR;PcDsx蛋白包含1个保守的DM结构域,与东方刺龙虾(Sagmariasus verreauxi)SvDsx的DM结构域相似性较高。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PcDsx广泛表达于成年克氏原螯虾的各组织中,其中克氏原螯虾触角腺中该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性腺和肌肉中的相对表达量也较高,并且发现该基因在成年雌虾多种组织中的表达与相应雄虾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克氏原螯虾早期发育不同时期表达分析结果表明,PcDsx的表达水平在出膜后3 d达到一个高峰,而幼虾中PcDsx的最高表达分别出现在出膜后41 d和115 d,此外,该基因在出膜后期雌雄幼虾中的表达亦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染色体数目众多、形态短小的特征,增大了染色体研究的难度。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克氏原螯虾的细胞遗传学特征,采用一种改进的染色体制备方法,从克氏原螯虾的触角腺中获得了高质量的染色体中期相,并比较了雌雄克氏原螯虾染色体核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雌雄克氏原螯虾在染色体数目、染色体配对及分组上是一致的,即雌雄克氏原螯虾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88,核型公式为n=94=61m+19sm+7st+7T。雌雄克氏原螯虾在染色体核型数据上有所差异,雌性克氏原螯虾的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为0.72%~1.61%,雄性克氏原螯虾的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为0.58%~1.89%;雌雄克氏原螯虾最大的染色体均是sm型,而雌雄最小的染色体不同型,雄性最小的染色体为T型,雌性最小的染色体为st型;雌雄克氏原螯虾的st型染色体的形态差别最大,但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