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单克隆抗体双抗体ELISA法检测自然发病鸡和人工感染鸡的法氏囊及其它脏器和IBDV细胞毒,病鸡的法氏囊IBDV检出率约100%,其它脏器较低,IBDV细胞毒毒价明显低于组织毒。  相似文献   

2.
消毒劲对鸡IBDV杀灭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与1%消毒劲作用,30分钟后接种鸡只,鸡只临床未见异常,法氏囊组织切片也未病变;感作时间少于30分钟接种鸡只,法氏囊组织均出现病变,部分鸡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发病鸡舍用1%消毒劲消毒后,证实IBDV对健康鸡无感染性。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901株的分离与鉴定IsoiationandIdentificationoftheExtra-strongPoisonStrain901ofIBD近几年来,我国许多省市不同类型鸡场爆发流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其特点是传播...  相似文献   

4.
鸡IBD免疫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王建国(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牧医系,新乡45300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IBDV)所致雏鸡法氏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不但能引起鸡群大批死亡,还严重破坏鸡体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1日龄感染法氏囊病毒(IBDV)雏鸡新城疫(ND)2次免疫及强毒攻击后免疫器官组织中浆细胞,酯酶阳性T细胞(TANAE^+),巨噬细胞(MФ)和淋巴细胞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IBDV感染鸡中枢及外周免疫器官以及呼吸道,消化道局部免疫组织对对ND苗的2次免疫应答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提示BDV所致的免疫抑制不是可逆的,但不能完全恢复到正常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6.
从口腔和泄殖腔对SPF鸡人工感染传染性鸡法氏囊病毒(IBDV),于感染后12、24、36、48小时观察法氏囊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对法氏囊组织中淋巴滤泡和主要细胞成分的变化进行生物统计学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传染性法氏羹病毒感染初期可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主要感染中胚层来源的细胞,特别是前B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7.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VP3重组质粒DNA及其大肠杆菌表达产物全菌裂解液油乳剂苗肌肉注射14日龄仔鸡,免疫后14和21d测定血清ELISA抗体效价,并于免疫后21d用IBDV南京野毒株攻击。结果显示:(1)VP2基因重组质粒DNA除可诱导产生较高的ELISA抗体外,还可明显降低仔鸡IBDV攻击所引起的急性发病率和死亡率;(2)VP3-GST融合蛋白表达产物全菌裂解液可较早地诱导产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分离、纯化与抗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鸡胚尿囊液培养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将培养病毒的鸡胚尿囊液经高速离心,聚乙二醇(PEG)沉淀、蔗糖垫底超速离心、NaBr密度梯度离心,可获得纯化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带。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IBDV颗粒呈六角形,直径约60nm,无囊膜,其浮力密度为1.30~1.36g/ml。实验所分离的病毒粒子的平均含量为1.72mg/ml。用这种病毒免疫健康家兔制备抗IBDV的血清,获得了效价在1∶32以上的抗血清,抗血清有较高的纯度和专一性  相似文献   

9.
斑点免疫金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胶体金标记提纯后的兔抗IBVIgG,建立了一种以微孔滤膜为固相载体,以红色胶体金为标记物,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斑点免疫金测定法(DIGFA)。DIGFA对IBV的最小检出量为20.3×10 ̄(-8)g,在10份自然病例样品中检出8份。鸡胚培养法以育传3~5代,出现侏儒胚者为阳性,从上述样品中检出6份。对接种IBV的鸡胚尿囊液,DIGFA法检出率为100%。实验结果表明,DIGFA法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早期诊断具有简便、灵敏、快速、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对鸡脾脏B淋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口腔和泄殖腔对SPF鸡人工感染传染性鸡法氏囊病病毒(IBDV),于感染后12、24、36、48小时观察脾脏组织B淋巴细胞的病理学变化。并通过核酸电泳观察了感染后脾脏组织细胞DNA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IBDV感染仔鸡后,可诱导仔鸡脾脏B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从一群精神不振、拉白色稀粪便为特征的乌鸡中分离到 1株病毒。经血清学试验、鸡胚接种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鉴定为法氏囊病毒。该病毒与鸡法氏囊病毒的血清型无明显差异。根据IBDV的VP2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 ,应用RT -PCR法从中扩增出了一条0 .72kb的VP2基因高变区片段。序列分析表明 ,片段长 0 .72kb ,编码 2 4 0个氨基酸 ,与其他毒株的VP2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该毒株符合IBDV超强毒的特征。虽然有 4处氨基酸发生了变化 ,但没有引起其抗原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法氏囊病毒感染对鸡群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感染对鸡新城疫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对IBDV感染康复鸡群和正常鸡群接种新城疫(ND)疫苗后,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测定血清中ND抗体。结果表明:1次、2次和3次免疫后,IBDV感染康复鸡群抗体效价始终显著低于正常鸡群,重复免疫并不能消除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13.
杜云良  郭延军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4):172-173,185
复方中药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雏鸡的疗效、抑制人工感染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致死鸡胚和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该复方中药抑制IBDV致死鸡胚效果明显(P0.01),治疗效果与卵黄抗体对照组相当。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本实验室建立的RT-PCR法对目前流行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效果,采用该法对7个养鸡场的12个病死鸡法氏囊标本进行了检测,诊断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检出率达100%,无假阳性现象发生.结果表明,本检验方法对目前流行的超强毒株和变异株均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在兽医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PCR引物设计与Internet检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A片断的cDNA的结构,并使用PrimerDesign引物设计软件,在VP5和VP2的重叠基因区设计了一对引物,各种IBDV毒株在此部位有非常高的同源性,在对引物进行Internet检索中得到了证实。经过对4种IBDV的疫苗标准毒株,1种野毒株,1例病鸡标本试检测,验证引物设计符合要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6.
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IB-DV VP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VP2基因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陕西省某鸡场分离的IBDV毒株中克隆VP2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再将VP2基因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2a-VP2,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菌株进行诱导表达,并进行SDS-PAGE检测。成功克隆IBDVYL毒株VP2全基因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YL株为IBDV超强毒株。经IPTG诱导后,SDS-PAGE分析,在宿主菌BL21中成功表达约为53 ku的VP2蛋白。IBDV VP2基因克隆表达成功,为IBD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资料,其表达产物为进一步制备抗IBDV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应用RT-PCR法,对分离于当地典型发病乌鸡群的IBDV(WJ株)进行了VP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并和相关毒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WJ株与标准血清 型STC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只有91.39%和92.74%,而与超强毒株UK661和从当地鸡群中分离的超强毒株HN01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则较高,其中,与其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43%和95.87%,与其氨基酸同源性均为96.77%。且该毒株的VP2基因序列完全具备超强毒株的主要特征。由此说明,分离于当地发病乌鸡群的IBDV为超强毒株,并和当地流行的鸡IBD超强毒株有较高的同源性,但也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保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抗血清高效力的同时又彻底解决安全性和免疫应激问题,旨在研制出一种高效、安全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预防和治疗制品.[方法]以SPF鸡为免疫动物,按照《兽用生物制品试验研究指导技术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0年版)的要求研制IBDV抗血清,经脱毒处理后,对其半成品及成品进行检验.[结果]以IBDV NJ株免疫4周龄SPF鸡获得的抗血清,未脱毒处理前的血清效价≥1∶64,脱毒处理后的成品效价≥1∶32.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结果显示,经过脱毒处理后的IBDV抗血清制品呈橙黄色,无菌、无支原体、无外源病毒,对小白鼠、豚鼠和SPF鸡均安全,甲醛和硫柳汞残留量也未超过规定标准.[结论]研制的IBDV抗血清制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的要求,完全可用于IBD的紧急预防和早期治疗,今后可作为一个正规产品上市以满足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和夹心ELISA试验两种方法对法氏囊病自然和人工感染病鸡各脏器、组织中含毒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和夹心ELISA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呈正相关。法氏囊中含毒量最高,脾、肾次之,心脏、肌肉中较少。夹心ELISA能测出的最小限量为0.1μg,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的限量为1ng,人工口服感染32h就能在鸡法氏囊中检测到高滴度病毒。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dsRNA的提纯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攻击4周龄的非免疫鸡,以超速离心法从感染鸡法氏囊组织中分离、纯化IBDV,应用蛋白酶K消化和Trizol(异硫氰酸胍-酚-氯仿法)处理2种方法从纯化的IBDV中抽提dsRNA。通过低熔点琼脂糖割胶-酚-氯仿抽提可获得纯化的dsRNA,研究发现应用蛋白酶K消化获得的纯化RNA产量高,用其作模板进行RT-PCR可扩增IBDV基因组全长cDNA A片段和B片段、VP2基因和VP2-4-3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