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小麦新品种川农16与川育16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和四川省区试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川农16主要靠有效穗的大量增加提高产量,而川育16则主要靠大粒导致穗粒重提高而增产,二者在产量构成性状和抗病性上均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川农16和川育16均属优质弱筋小麦,二者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1,20和5 10)相同,且均属1BL/1RS易位系,但存在6条醇溶蛋白差异带。  相似文献   

3.
4.
川麦93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多抗优质白皮小麦新品种。201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80001),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210001)。川麦93高产稳产、多抗、优质、大穗特性明显,是参加国家区试与省区试品种中穗粒数最多的品种。国家区试平均产量5 913.00 kg/hm2,较对照川麦42增产4.3%;四川省区试平均产量5 786.10 kg/hm2,较对照绵麦367增产16.89%。川麦93兼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品质优、面粉白度高,适合制作酒曲、蛋糕、饼干等。根据国家、四川省区试数据和课题组多年多点试验数据,本文对川麦93的特征特性(产量、品质、抗病性等)进行了阐述,并简要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川麦42(99.1572)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CIMMYT引进的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Syn-CD768(Altar 84/Aegilops tauschii 188)与四川小麦杂交选育的高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在四川省区域试验和国家区域试验中分别增产46.50%和16.3%,平均产量达5.86t/hm^2,最高产量达7.53t/hm^2。川麦42不仅创造了四川省区试平均产量最高新纪录(6.13t/hm^2),连续2年省区试产量超过6t/hm^2。该品种对条锈病高抗一免疫,品质达到优质中筋小麦标准,综合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川麦42是一个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病性和品质表现俱佳的突破性穗数穗重并重型品种。  相似文献   

6.
高产、高抗条锈病、优质小麦新品种川麦4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麦42(99-1572)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TY)引进的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与四川小麦杂交经多代鉴定、选育而成的一个高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2003年和2004年分别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推荐为四川省和全国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7.
对川麦44的产量、品质表现、蛋白质亚基的组成和抗病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川麦44具有优质强筋、高产、抗病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矮杆,早熟、产量构成因素良好的特点,是适应四川省各生态麦区种植的优质小麦;川麦44的亚基组成为1,7 8,5 10,按Payne标准评分为10。对四川省优质小麦的育种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河南农业科学》2004,(5):93-93
新麦18(9408)是新乡市农科所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属半冬性、中熟、矮秆,株高75cm左右。幼苗半匍匐,生长势强,拔节期两极分化快。株型松紧适中。叶片短宽直,茎秆粗壮,抗倒力强。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单位面积穗数适中。长方穗,长芒,穗长8.3cm,小穗着生较密,每小穗结实3~4粒。不孕小穗1~2个,结实性好。护颖白色,无茸毛,护颖形状近长方形,方肩,颖嘴锐形,颖脊明显。籽粒白色,卵形,偏角质。后期叶片清秀,功能期长,灌浆快,灌黄好。抗寒,抗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纹枯病、赤霉病,抗穗发芽。穗粒数38粒,千粒重38g。  相似文献   

9.
《农家科技》2011,(8):7
<正>新麦208为弱春性,中早熟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5013。该品种幼苗半匍匐,株高80厘米左右。穗层厚,穗大,小穗排列稀。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均匀饱满,黑胚率低。平均亩穗数44万穗,穗粒数28.8粒,千粒重43.5克。苗期长势壮,抗寒性较好,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较强,耐旱、抗干热风,成熟落黄  相似文献   

10.
<正> 小麦新品种"川麦28"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以[(万雅2号×2874)×(高加索×2874)]第三代为母本,以"绵阳1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7年5月,经四川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正式定名为"川麦28"。  相似文献   

11.
为加快川麦59的推广应用,本文对化控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川麦59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川麦59在两年的区试中比对照分别增产19.2%和30.9%,在大区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增产23.5%,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川麦59对条锈病具有较好的抗性.品质检测结果表明,川麦59达到国家中筋小麦标准,籽粒饱满,蛋白质含量较高,硬度中等.由此表明,川麦59是一个新型高产中抗中筋小麦疆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2.
川麦42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的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与四川小麦杂交经多代鉴定、选育而成的一个高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2003年和2004年分别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推荐为四川省和全国重点推广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14.
川麦32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合作引进的国际优质、高产及具有不同条锈病抗源的优良小麦种质,利用(1900“S”Ning8439)×1900选育而成的抗病、高产、广适应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抗病小麦新品种川麦32(原名SW8188),是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合作,引进国际优质、高产及具不同条锈病抗源的优良小麦种质,采用国际最新冬春杂交模式和穿梭育种等技术方法选育而成的优质抗病高产小麦新品种.于2001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通过辐射与杂交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高产优质新品系龙辐90-80812,于1996年2月经省种子公司审定命名为辐麦7号,经测定该品种含量7+8,5+10优质亚基,品质好,抗秆,叶锈和赤霉病,根腐病和白粉病极轻,适合黑龙江省,吉林北部和内蒙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湖北省1995~2008年小麦区试的汇总资料,发现湖北省区试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经过10多年的徘徊终于有了较大的突破,平均公顷产量达6 000kg左右.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对小麦产量的提高起很大的作用.小麦蛋白质含量和容重接近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等反映蛋白质质量的各项性状值参差不齐.参试品种对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的抗性有所提高.但是对条锈病的抗性有降低的趋势.因此,今后湖北省小麦育种应在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同时,重视对蛋白质质量和条锈病抗性的改良.  相似文献   

18.
《农家致富》2004,(15):27-27
该品种2000-2002年在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两年多点试验中.平均亩产量分别为171.56公斤和185.7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9.2%和15.9%;2002年湖北省区试平均亩产179.98公斤,比对照增产17.62%.产量居首位。2001年安徽省区试.平均亩产189.0公斤,较对照秦油2号增产10.74名,2002年安徽省区试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10.98%。  相似文献   

19.
扬麦18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抗病、大穗小麦新品种。2008、2009、2010年分别通过安徽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审定。品种权号:CNA20080043.4。2010年度被江苏、安徽省农委列入主推品种。适宜安徽、江苏省淮河以南麦区种植,在扬麦158种植区域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20.
小麦新品种川麦42分子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RAPD、STS和SSR等3种分子标记对川麦42和对照品种川麦107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DNA水平上存在多态性。3种标记均能揭示川麦42与对照品种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差异。其中,RAPD分析中共有10个引物(14.5%)和20条(12.3%)带纹,STS分析中有4个引物-酶组合(6.7%),而SSR分析中有15个位点(26.3%)能揭示材料间的差异。同时,川麦42与川麦107在SSR分子标记上的差异主要分布在B、D组染色体上。这种丰富遗传多样性可能来源于其人工合成种亲本(Altar 84/Aegilops tauschii188)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