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使得本已尖锐的人地矛盾更加突出.本文基于农户尺度,以重庆市东部山区的3个区县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法(PRA)对12个典型村进行农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975份,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区农户耕地撂荒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耕地撂荒现象大量存在,撂荒耕地总面积占到研究区耕地总面积的21%;2)经济因素是影响耕地撂荒的重要原因;3)丘陵山区的耕地地块破碎、区位条件是影响耕地撂荒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基于CFD和CHFS微观农户数据,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耕地撂荒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非粮食主产区显著高于粮食主产区,西部地区显著高于东中部地区;户主老龄结构和身体健康程度以及耕地细碎化对全国农户耕地撂荒影响正向显著,农业劳动力规模、土地转出规模和撂荒机会成本对全国农户耕地撂荒影响负向显著;驱动各地区农户耕地撂荒的因素存在差别。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农业弱势地位和农民的老龄化问题,区域差异的原因是区域发展失衡、人口迁徙和"三农"问题的深层次体现。因此要通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来解决耕地撂荒。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重庆市酉阳县两乡四村共291 户农户土地撂荒情况调查数据,分析山区耕地撂荒的现状,并从主动撂荒和被动撂荒两个方面提出减少耕地撂荒的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耕地被征用以满足适应急剧增长的建设用地规模。在我国目前耕地保护形势极端严峻的情况下,一些经济、社会、自然因素导致的承包地闲置浪费的情况仍然屡见不鲜,耕地撂荒现象也愈演愈烈,诱发耕地撂荒的因素各不相同,本文对当前农村耕地撂荒的原因进行剖析,并为解决农村土地撂荒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人类长期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有限资源。近年来,农村出现了耕地撂荒的现象,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为进一步探索耕地撂荒问题,文章以四川省中江县石龙乡鱼山村六社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造成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是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种粮收益少,等等。并针对原因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运用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法及制度分析法,针对现阶段土地资源的稀缺与大量闲置撂荒的矛盾现象,探究导致撂荒现象的经济学原因。结果表明:耕地撂荒是个体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现象,是由于农民与地方政府各自不同的目标函数导致行为结果的不同——追求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因此解决耕地撂荒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兼顾各利益阶层利益。 相似文献
7.
8.
9.
10.
受经济、播学视角的实证调充当农户休闲时间场合中的信息交流交通等条件的制约,偏远山区农户获取外界信息的媒介途径极其有限。本研究通过微观社会学和传查发现,山区农户的整体信息行为仍然长期处于贫瘠与淡寞的困境。对他们来说,彩电更多的只是的娱乐工具;而手机、电话能够带来的实用性外界信息也并不多。在面对面传播中,农户在非正式活跃度往往比正式场合更为强烈,尽管总体上获得的信息并不足以满足农户的真正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耕地撂荒风险评价—以广东兴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经过多年的耕地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获得较大的提升,但受青壮劳动力析出,务农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耕地撂荒问题成为耕地保护亟待关注的新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耕地撂荒问题以及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耕地撂荒风险评价及治理措施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粤北山区兴宁市为例,从基础条件、自然地理环境、土壤质量和基础设施四个方面选取指标: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撂荒风险测度,探析不同撂荒风险耕地特征,最后提出分类治理对策。结果表明:耕地撂荒风险测度模型PCM系数为72.8%,能较好地测度耕地撂荒风险;兴宁市约三成耕地为高撂荒风险状态,其主要分布在土壤质量较差、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耕作便利性较差的高海拔坡耕地上,且主要为田块细碎、形状不规整的旱地。为避免耕地大规模撂荒,建议建立耕地撂荒风险动态监测体系,加强土地流转,通过扶持种植大户,吸纳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等方式推广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2.
山区农民林业收益分析及增收对策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建德市为案例,在分析林业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农户林业与收入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从农户收入类型、农户林业经营项目收益类型、农户所在区域差异等3个层面对聚类结果进行了深入剖析,将当地农户林业收入类型分为收入高型、收入中高型、收入中等型、收入偏低型以及收入低下型等5种类型。指出当地林业发展存在着林地经营面积分散、融资渠道窄、种植技术缺乏、劳动力外流和销售渠道不完善等主要问题。对促进当地林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进行了探讨,认为以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林业资金投入和技术推广力度,完善销售网络为基础,鼓励个人承包山林,经营林业项目,发展经济高效林为主要手段是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必然途径。图1表1参12 相似文献
13.
农地流转是优化山区土地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然而农地流转是否能够提高山区农户农业生产的效率与公平仍缺乏农户案例研究。文章基于重庆市3个典型山区县的调研数据,构建OLS回归模型,分析山区农地流转在效率和公平两方面的作用,并以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时长和劳动力平均年龄为工具变量,通过2SLS模型控制了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在目前山区农地流转现状下,净转入土地面积与农业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人均耕地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山区农地流转将耕地从人均土地充足的家庭流向人均土地稀缺的家庭,从农业生产效率低的家庭流向农业生产效率高的家庭,进而提高了山区土地配置的效率和公平。同时,本文还发现劳动力占比、牲畜数量、非农收入占比与净转入土地面积有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提出规范山区农地流转市场;鼓励种田能手扩大经营规模;鼓励山区部分农户非农转型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东北粮食主产区18个典型村为研究区,运用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测算模型,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收入水平下农地价值功能、农地生产功能和农地劳动承载功能替代程度及其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地劳动承载功能替代程度较高,农地价值功能基本不需替代,农地生产功能完全不需替代。2)研究区农地劳动承载功能替代程度越大,农地转出率越高;农地价值功能替代程度越大,农地转入率越高,农地转出率越低;农地生产功能替代程度越高,农地转入率越低,农地转出率越高。3)研究区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差异明显。农地价值功能替代程度与农地转入率呈正相关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中等、低等和高等收入农户;农地生产功能替代程度与农地转入率呈负相关,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高等、中等和低等收入农户;农地劳动承载功能替代程度与农地转出率呈正相关,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低等、高等和中等收入农户。 相似文献
15.
以浙南山区景宁县为例,分析山区农业废弃物的现状,结合景宁县的实际提出治理农业废弃物的5条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山区农村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必须深入实际加以研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通过对浙江省临安市上骆村村民的随机问卷调查和村干部访谈,分析了当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包括基本情况、建设过程、服务体系、农民信箱、电子政务和取得的成效等,从而概括出上骆村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案例,剖析了临安市山区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要以政府为主导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吸引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企业投资等对策,以促进全市山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图2表3参9 相似文献
17.
通过区域人力资源整合实现其优化高效配置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问题与关键问题。要着力解决海峡西岸经济区山区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布局不合理、配置效率低的问题。要以体制创新、统筹规划、区域整合、城乡协调、能力提高、闽台合作为重点,实现山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研究耕地经营规模对化肥减施的影响,对实现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江西省8县(市)769份水稻种植农户为研究对象,利用引入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法(IV-2SLS)探讨耕地经营规模与化肥减施效应之间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耕地经营规模对化肥施用强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两者呈“U”型关系,适度规模为4.60 hm2,即化肥施用强度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首先下降,达到适度规模后发生增长。耕地流入和耕地质量在经营规模对化肥减施效应中都产生了显著的增强性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新、老一代农户的耕地经营规模对化肥减施效应都产生了显著影响;丘陵山区的耕地经营规模对化肥减施效应产生了显著影响,平原地区不显著;二兼户的耕地经营规模对化肥减施效应产生了显著影响,一兼户不显著。因此,政府应进一步积极推动耕地适度流转。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质量和规模化经营水平。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农户和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采取有差别的耕地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近年来豫西地区推广小尾寒羊的工作方法,措施与效果,并对今后进一步发展小尾寒羊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全胜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0,26(2):219-224
通过定位气候观测资料分析和实地考察,对中国亚热带东西部山区水分资源和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探讨了水热资源对农业生产空间布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