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及加密站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对2008年8月1日吉林省大范围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大气垂直稳定度和对流有效位能,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给出了产生暴雨的卫星云图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是受“凤凰”台风登陆减弱,其水汽北上与西风槽、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产生的。低层强盛的西南气流建立起水汽通道,把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资料和swan雷达资料等,对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数值预报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受台风“达维”、副热带高压、高空槽3种天气系统共同影响。良好的水汽条件是此次台风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低空急流作为纽带,输送大量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锦州暴雨产生提供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资料和swan雷达资料等,对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数值预报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受台风"达维"、副热带高压、高空槽3种天气系统共同影响。良好的水汽条件是此次台风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低空急流作为纽带,输送大量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锦州暴雨产生提供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4.
梁利  陈而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57-20858,20900
利用常规资料,从水汽条件、低空急流对能量的输送、流场配置和历史相似个例分析等角度,对2011年6月7日发生在广西北部的暴雨过程的暴雨落区和大暴雨落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0 hPa高空槽东移引导低层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南压至广西北部是造成这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天气形势;西南低空急流为暴雨落区提供充足的水汽,使得暴雨区能量和不稳定能量增加;地面静止锋和低层能量锋区南移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在有利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流场配置下,产生了暴雨;暴雨区主要产生在低层水汽通量密集的区域;对历史资料利用相似离度分析表明相似的天气形势下产生的天气现象对预报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资料、ncep 2.5°×2.5°6 h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08年6月13日~14日汕头地区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低层环流配置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条件;高低空急流的相互作用是此次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中尺度对流云团是此次特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低空急流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充沛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高低空正负涡度柱和正负散度柱的耦合是产生暴雨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6.
2012年6月22-24日江西省遂川县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帅川  李进 《北京农业》2013,(9):160-161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及加密站资料、雷达回波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12年6月22-24日江西省遂川县大范围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1]。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是受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和西南急流的共同影响。低层强盛的西南气流建立起水汽通道,把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势,必然会引起强上升运动;再加上不稳定的大气状态,造成了这次的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7.
夏炳江 《农业与技术》2013,(12):195-196
本文采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资料。从环流背景、能量条件、水汽条件、热力条件等方面对2013年7月3~4日发生在阿坝州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区域暴雨是副高东退引导高空槽、低空切边和冷空气入侵阿坝州而共同触发的;副高阻塞使得系统驻留时间长和畅通的水汽通道是产生长时间降水并达到暴雨的关键原因;物理量场与暴雨落区相关性较好;高层辅散低层辅合为暴雨天气产生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8.
伍凤娇  聂雅莉  王霁 《北京农业》2012,(27):128-129
整理江汉平原18个观测站2005~2008年的降水资料,挑选出40场暴雨个例,对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及物理机制进行诊断和统计分析,得到产生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类型及水汽条件、大气层结和不稳定能量、触发机制等物理特征量值,以及这些关键因子相互配合的数学关系式,制作了暴雨生成指数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资料、NCEP/NCAR1°×1°逐6 h再分析资料,从热力动力条件、层结条件等方面,对2022年6月4—5日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的一次东北冷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得出产生暴雨的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系统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由东北冷涡前部暖湿切变造成的,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阻挡,使冷涡移动缓慢,冷涡系统影响时间长、降水量增大。暖湿空气在切变处强烈辐合,与高低空急流耦合产生的次级环流上升支重合,地面中尺度切变线为暴雨云团的发展与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低层强辐合区与高层强辐散区重合,为暴雨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低空偏南急流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同时低层增温增湿使大气层结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T639物理量场和EC资料,对吉林省白山地区2016年7月21日—23日白山地区暴雨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南方气旋北上,在气旋过境区域均产生了罕见的暴雨和特大暴雨,由于副高脊线摆动比较明显,且各家模式预报均有所失误。从分析来看:低空西南急流输送暖湿空气,为暴雨提供充足水汽和动力条件,中空急流与干舌配合输送干冷空气,两者叠加增强了大气的不稳定,易产生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区域站雨量、卫星云图、雷达资料、探空资料产品,分析了2018年7月4日夜间至7月5日白天发生在涟水县的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在高空西风槽造成西北冷空气入侵和低空西南急流输送水汽的有利条件下产生的,暴雨中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从K指数、SI指数以及CAPE值分析说明,此次大暴雨过程是在充沛的水汽条件和对流不稳定作用下产生。另外,暴雨区地面有强烈的辐合,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造成连续降水对形成大暴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08年6月12日河池地区出现的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雷达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地面冷锋、低空切变、高空槽的配合有利于暴雨的产生,高层辐散、中低层辐合、大气不稳定能量为暴雨产生提供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3.
运用MICAPS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等对2013年8月16日沈阳地区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降水强度大,城区出现20年一遇强降水;此次暴雨过程以对流性降水为主;冷涡、低空切变、充足水汽、地面倒槽,高低空和地面的系统配合为沈阳地区的暴雨天气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此次过程动力李崇条件、热力条件、水汽条件均有利于暴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Micaps常规资料、结合NCEP(2.5°×2.5°)格点资料等,对甘肃河东一次暴雨天气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由高空冷空气与低涡槽前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产生的。低层较强的西北气流与强盛的东南暖湿气流汇合,产生强切变,使得辐合上升运动增强。高低层西南急流将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物理量场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相配合,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动力抬升条件。东北——西南向的弓形回波,引发了这次暴雨期间的短时强降水。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汉中区域站资料,对2013年7月22日汉中区域性暴雨、局地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短波槽、700 hPa切变线是这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为暴雨区输送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东路回流冷空气是暴雨的触发机制;强降水一般发生在Ω高能轴下方,辐合中心和大暴雨中心重合;大范围持久的上升运动是产生区域性暴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江西西部一次局地对流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点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回波特征方面,诊断分析了2014年5月24日08∶00—25日08∶00江西西部局地对流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对流性暴雨是在亚欧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较大及副热带高压边缘扰动气流的背景下,中低层低槽和切变线共同影响下发生的;西南低空急流的建立、西南暖湿气流的增强,为这次对流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是产生这次对流性暴雨的重要动力条件;中低层有大的水汽积聚和水汽输送是产生这次对流性暴雨的重要水汽条件;大气层结不稳定、存在产生较强对流的有利条件、高能量区与中低层湿区和急流配合是产生这次对流性暴雨的重要热力条件。这次暴雨过程在雷达回波上以对流性回波为特征,出现2个主要降水时段(24日20∶00—25日01∶14、25日01∶24—09∶00),其中第2个降水时段维持降水时间长、降水强度大,是这次对流性暴雨的主要降水时段。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物理量诊断分析结果和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对2009年6月18日夜间到19日发生在德州市的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500 hPa蒙古低槽前部的偏西风急流带,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较强的暖湿条件;暴雨产生在德州市北部中低层明显的风向切变处和地面辐合线的前部;暴雨发生前期,中低层水汽输送条件好,对流层以下的垂直上升运动和较好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这次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比较好的动力条件。强降水期间雷达图上表现出明显的中-γ尺度特征,且在德州西部一直存在南北向的中尺度辐合带,这与地面形势相一致,也与暴雨产生的时段一致。  相似文献   

18.
2019年7月在江苏南通出现了一次特大暴雨,此次暴雨过程对当地农业造成了极大影响。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FY-2G风云卫星资料、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等监测数据,分析了特大暴雨成因及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风槽、中低层切变线和远距离热带风暴是造成特大暴雨的天气背景;一个由γ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了强降水的产生;低层强锋生导致不稳定能量释放,是特大暴雨发生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53-2013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建平县暴雨的年际变化特征。对该地区产生暴雨的环流形势和天气系统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得出了影响该地区产生暴雨的大尺度环流天气形势,并根据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从中选取预报因子和预报指标,再结合建平当地特殊地形综合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形成建平气候特点的暴雨预报,为提高当地暴雨天气预报准确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11年秋季汉中市一次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汉中区域站资料以及FY2E红外云图,对2011年9月17—18日汉中区域性暴雨、局地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短波槽、700 hPa切变线是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蒙古冷空气南下翻越秦岭是暴雨的触发机制;850 hPa水汽幅合区对应暴雨落区,幅合中心和大暴雨中心重合;大范围持久的上升运动是产生区域性暴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