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化学农药减量控害集成技术组合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运用生物农药替代、筛选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组合、使用外源助剂及选择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高效植保机械作业等减量控害措施,进行了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集成组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稻化学农药减量控害集成技术,全生育期能有效减少病虫防治0.13hm2,降低农药使用量达35.71%,病虫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农民自主用药区,理论测产产量比农民自主用药区增加7.44%。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目标,结合农企共建示范基地建设,开展了小麦全生育期以种子包衣处理、冬前化学除草、穗期病虫防治为主要技术措施的重大病虫“三次用药”农药减量实践,实现了对小麦重大病虫草害的有效控制。示范结果表明,高效、低毒、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示范区比常规用药区减施农药一次,农药减量30.50%~39.00%,平均33.69%,增产增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在精准把握大田期病虫发生动态,全面推广秧池"出嫁药"技术的基础上,运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共设计了2种解决方案,在单季中粳稻大田开展重大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的全程示范,实现了对单季中粳稻重大病虫害有效控制。结果表明:中粳稻农药减量控害解决方案1、方案2对水稻安全性好;对水稻病虫综合防控效果均较优,方案1防效略高于方案2;对水稻保产效果明显,理论测产结果方案1、方案2分别较对照高44.0%、40.7%。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秀山县水稻病虫害种类多、发生危害重。2016年,推广"稻鸭共生控虫除草+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成虫+性诱剂诱杀二化螟雄虫+赤眼蜂(生物导弹)寄生二化螟卵块+农药减量控害+全生育期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用量、环保农药,以专业化统防统治模式控制水稻病虫害"技术模式取得积极成效。融合示范区减少用药1~2次,用药量减少45.6%;防治成本降低9元/亩;融合示范区比常规区增产7.0%,增加收益123.8元/亩。  相似文献   

5.
通过全程应用高效低毒农药及组合配方、生态调控等农药减量技术,实现水稻农药减量控害、节本增效的目的。结果表明,相对于农户自防区,实施农药减量技术的示范用药区内水稻病虫害防效提高,农药减量比例达83.31%,增产1.36 t·hm-2,节本增收4 665.75元·hm-2,说明该农药减量应用技术在可持续集约水稻生产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效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组装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水稻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于2011年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5个村寨的水稻上开展了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杂糯稻间栽防治稻瘟病、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及防效评估试验。结果表明:综合配套使用绿色控害技术,水稻绿色控害区大田期主要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达86.27%,较农民自防区病虫害总体防效(68.30%)提高17.97%;稻纵卷叶螟等主要虫害发生高峰期推迟,高峰期危害时间相对缩短;防治成本降低,水稻绿色控害区较农民自防区减少施药1.67次/hm2,减少农药量5 870.00g/hm2,减幅达83.86%,减少农药费215.50元/hm2,减少劳工800.00元/hm2,减少防治成本投入967.50元/hm2;增产效果明显,较完全不防治区和农民自防区分别挽回产量3 061.65kg/hm2和1 878.00kg/hm2,增产率分别为76.07%和36.06%。  相似文献   

7.
进行组合应用高效低毒农药控制单季晚稻"三虫"示范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应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等高效低毒农药,能够有效控制单季晚稻"三虫"危害,实现减少防治频度及农药用量、节省农药成本和防治工本,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促进节本增效的目标,可作为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的有效载体,在常规单季晚稻上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2018年在高州市沙田镇建设龙眼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区,核心示范区面积20 hm2,辐射带动区面积200 hm2,集成推广了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融合生物防治、科学用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绿色防控技术。核心示范区平均病虫害防效达到91.0%,比农民自防区提高4.0%,减少用药3次,化学农药用量平均减少25.8%,整个示范区增收177.2万元。示范区不仅带来了显著的效益,带动周边辐射区域果农积极参与,而且保护了果园生态环境,提高了当地龙眼生产和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治效益,保障稻米品质安全,通过采用重大病虫监测,运用高效、低毒农药和“一喷多防”“一药多用”“治前控后“ 技术措施,在早稻、连作晚稻、单季稻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纹枯病等4种病虫防控减化技术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稻的防控减化技术区能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纹枯病,农药品种数量减少7种,防治次数减少1~3次,农药折纯使用量减少46.10%~93.84%,产量增加2.23%~8.81%,经济效益明显。开展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是实现了对水稻重大病虫害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开展高毒农药替代试验、水稻病虫防治减量控害示范、水稻病虫防治安全组合用药等一系列试验示范工作,筛选出多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路农药,并加以组合和配套,然后向广大农户推广简便、集成的防治技术,推动水稻病虫绿色防控多项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2018年在高州市沙田镇龙眼果园建设病虫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区,核心示范区面积20hm2,辐射带动区面积200hm2,集成推广了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融合生物防治、科学用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核心示范区平均病虫害防效达到91.0%,比农民自防区提高4.0%,减少打药3次,平均每667m2减少化学农药量25.8%,整个示范区增收177.2万元。示范区不仅带来了显著的效益,带动周边辐射区域果农积极参与,而且保护了果园生态环境,提高了当地龙眼生产和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2015年进行了单季稻迁飞性害虫全程防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单季稻两迁害虫全程防控示范,有效控制水稻两迁害虫的危害。示范区比常规区减少防治2次,农药用量(折百纯量)540.0 g/hm~2,比常规区减少2 246.7 g/hm~2,下降80.6%;节省防治成本78.3元/hm~2,实现了农药减量、节本增效,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2020年,秀山县水稻农药与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综合试验示范区病虫害防治采取"纳米定制农药+化学除草+全程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减量施药技术模式,肥料示范采取高效长效专用配方肥减量施肥技术模式,以调查两种技术模式下水稻的生产成效。结果表明,示范区农药减量49.4 g/亩,减少31.99%;示范区肥料减少10 kg/亩,减少18.18%;示范区每亩增产82.71 kg,增产率为13.44%,扣除成本,每亩增加收入209.81元。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目标,开展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生育期病虫草害防治农药减量试验。结果表明,麦收后灭茬处理、合适的除草方式,以及选用高效、低毒农药的处理试验区比常规防治用药区可减施农药1次,每亩农药减少用量50g左右,减量约30%,大豆、玉米分别比常规防治区增产11%、7%以上。  相似文献   

15.
水稻病虫害减量控害防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水稻病虫害减量控害防控技术,主要包括大力推广抗病虫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种子进行药剂处理、适期喷药防治、大力推广使用低毒高效环保型农药、合理混用农药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单季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防治稻飞虱具有良好的控害增产、减少防治次数及农药用量成本等节本增效作用,并能减少对天敌(蜘蛛)的影响。建议每次使用量以90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水稻病虫害减量控害防控技术,主要包括大力推广抗病虫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种子进行药剂处理、适期喷药防治、大力推广使用低毒高效环保型农药、合理混用农药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以来,白水县建立了果树农药减量控害使用技术示范区,通过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加大专业化统防统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技术宣传和培训。生物农药使用量增长5%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了20%以上,有效保障了果品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达到有效控害、农药减量使用的目的,诸暨市开展了农药减量控害暨拜耳"更多水稻"技术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拜耳公司"更多水稻"病虫管理方案能在控制水稻病虫为害的前提下,实现了节本增效和减轻农药面源污染两大目标,其中农药使用次数比农户自主用药减少1.5次,农药有效使用量减少68%,产量增加11.47%、农民增效13.12%。  相似文献   

20.
为达到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减量用药、有效控害和增效增产的目的,在中稻上实施全程组合用药示范。结果表明,将稻腾、艾美乐、吡蚜酮、拿敌稳、安泰生5种药剂作为衡阳水稻主要病虫害全程组合用药的防治药剂,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防治区,每季中稻减少施药次数1~2次,减少药剂用量(商品量)63.89%;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2.43%、93.44%、94.04%、85.97%和90.78%;平均产量增加111.26 kg/667m^2,平均增收145.55元/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