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巧美  罗碧瑜  陈裕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10-20212
对1960~2009年揭阳市日降雨量≥50 mm的暴雨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暴雨灾害天气的气候特征,并总结了造成揭阳市暴雨灾害天气的成因以及天气环流形势。结果表明,揭阳市暴雨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集中出现在4~9月份,占总数的89.9%;近50年来揭阳市的暴雨日数存在着8~10年的震荡(变化)周期,20世纪90年代前存在有比较明显的20年左右的周期,揭阳市暴雨天气主要有锋面低槽型、热带系统型和局地暴雨群型3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商丘市1981—2020年降水日数及降水量分析得出,近40年商丘市年平均暴雨日数为2 d,集中在每年7—8月,最早出现在4月,最晚11月结束,且年暴雨日数呈略增多趋势;近40年商丘市年平均暴雨量为187.3 mm,暴雨量以7—8月最多,降雨量占年总暴雨量的69.2%,暴雨量整体也呈增多趋势.商丘市暴雨气候特征会导...  相似文献   

3.
选取保定国家基本气象站1981-2018年近38年降水观测资料,对保定市暴雨天气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8年保定市年平均暴雨日数为1.3 d,随时间变化呈略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13 d/10年,暴雨最早出现在5月,最晚出现在9月,集中出现在7-8月,以7月最多;年平均大暴雨日为0.2 d,近38年大暴雨日数也趋于略减少;日极端最大降雨量平均为68.6 mm,近38年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798 mm/10年。暴雨日数、极端降水量均趋于减少,说明保定市气候趋于暖干化发展,应加强生态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4.
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天气学特征、动量条件等方面对2003年7月27日扎旗音德尔镇出现的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着眼于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结合数值预报产品与天气图的配合使用,从而积累经验,提高相关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 荆州市的暴雨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据统计,汛期暴雨约占全年暴雨总数的86.3%,其中梅雨期(6月20日—7月10日)暴雨约占全年暴雨总数的17.2%,对荆州市国民经济建设的影响至关重要。尤其是梅雨期集中连续性暴雨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更大。暴雨是各种天气尺度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尤其是特大暴雨和连续性暴雨更是出现在多种尺度系统相互作用明显的情况下,梅雨期暴雨尤为典型。据多  相似文献   

6.
蒋珍姣 《农技服务》2009,26(10):100-100,105
通过桂林市1999~2008年暴雨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出桂林市暴雨年际变化大多数年份与平均值接近;暴雨月际变化明显,主要分布在5、6、7、8月份,月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6月份;暴雨持续过程绝大多数为1~2d。  相似文献   

7.
柳戊弼  王康  江鸿  李明  刘火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55-1625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卫星云图、雷达图像资料等,从天气系统、环流形势及物理量分析入手,分析了中尺度系统,对2010年7月8~9日发生在武汉市境内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主要是由副高减弱南退和低槽东移带动中低层切变南压造成的,属于比较典型的梅雨期强降水天气形势;此次降水虽然强度、范围均较大,但总体上看,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且多阵性降水、多发生局地短时强降水,从精细化预报的角度来看,对降水发生的时间、降水中心位置的预报较难以把握。此次过程垂直速度场、散度场变化过程与降水发展、加强以及减弱的过程对应比较一致,说明此次强降水过程水汽的低层辐合起根本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连地区近46年暴雨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连地区7个观测站1962~2007年逐日降水量统计,并对日降水量50mm以上的暴雨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大连年暴雨日数有着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暴雨季节变化也很明显。从地域分布上有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递增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9.
2013年7月27-28日大连地区出现了强降雨的过程,本文通过对2013年7月27-28日影响大连的系统背景、环流背景、动力特征、温度平流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能够对强降雨的特征加强认识.通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大连降水最重要的原因是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变动;产生强降雨的关键因素是垂直运动上升大小和中纬度冷空气的入侵;对于短时突发性暴雨产生也受冷涡暴雨和气旋暴雨的影响,会使降雨比较集中而且会有较大的降雨强度.这些结果对于研究大连的强降雨可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苟阿宁  李武阶  黄延刚  吴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43-11346
[目的]分析2011年6月9日湖北入梅后首场暴雨过程。[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每6 h一次的NCEP 0.5°×0.5°再分析资料、卫星资料和地面加密雨量站资料等,对2011年6月9日湖北入梅后首场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和中尺度分析,寻找湖北省梅雨期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特征、系统移动演变规律以及触发机制等。[结果]这次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下产生的,此次暴雨过程是单阻型梅雨形势,500 hPa中高纬维持"两槽一脊"形势,无明显阻高,副高位置偏东偏弱,以高原冷空气为主;川东低涡东移、中低层切变线、干线和低空急流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动力条件;造成强降水的雨团有明显的中尺度系统特征,3个中β对流云团分别来自西南暖湿气流、700 hPa冷式切变尾部和850 hPa暖式切变顶部,经过在鄂东南合并加强,生成具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带状结构特征、维持少动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s),该云团是此次降水的直接制造者,通城强降水出现在云团合并发展最旺盛的地方。[结论]该研究为梅雨期暴雨的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吉林省人工观测站及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01—2012年的48个区域暴雨个例的高空、地面等常规实况资料按照影响系统及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并按照影响系统进行分型,建立吉林省区域暴雨天气模型。  相似文献   

12.
利用济源市气象部门1981—202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选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对暴雨天气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防灾减灾措施。结果表明:1991—2020年济源市年降水量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变化倾向率为38.277 mm/10年,增加趋势较为显著,年内降水量具有单峰形变化特征;暴雨日数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变化倾向率为0.191 d/10年,增加趋势不显著;济源市年内暴雨天气主要集中在夏季,其次是秋季,春季暴雨天气出现频率较低,冬季没有出现暴雨天气;济源市年平均降水量为586.9 mm,而暴雨天气的平均降水量为93.8 mm,暴雨降水量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达到了16.0%;济源市气象部门需多举措做好暴雨洪涝防灾减灾工作,将其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3.
利用江口县气象部门1991—2020年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江口县暴雨天气特征,探讨主要暴雨天气分型,研究暴雨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江口县几乎每年都有暴雨天气出现,暴雨日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为-0.449 d/10年;江口县暴雨天气主要在每年的4—9月出现,以6月出现频率最高;7月和9月的暴雨强度最大;江口县主要有5种暴雨模型,分别是冷锋低槽型暴雨、长江横切变型暴雨、低涡切变型暴雨、台风倒槽暴雨及两高切变型暴雨。  相似文献   

14.
盛艳姣  杨晶  包维民  王丽丽  高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886-7887,790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资料、雷达以及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2年8月3~4日桓仁地区大范围强降水的形成和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是副热带、西风带、热带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200 hPa高空急流入口区与低空急流出口区相叠,有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和发展;大暴雨发生在低空急流核的前方,水汽通量高值区与强水汽辐合中心重合处,并与850 hPa以下θse≥345 K的高值舌区有很好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T639物理量场,采用天气诊断分析方法,利用2010年5月13日20时各层(850hPa、700hPa、500hPa)天气图、数值预报图、FY2D卫星云图、实时雷达图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康市暴雨是在500 hPa高空低槽东移和中低层切变线南压的环流背景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伴随南海夏季风爆发且强盛,低空急流建立和维持,为我市上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水汽.  相似文献   

16.
滕州市地处鲁南,是山东暴雨的多发地之一。使用1952~2006年滕州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暴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滕州暴雨年际变化大,年暴雨出现日数服从泊松分布。暴雨、大暴雨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集中期为6月下旬到8月下旬,大暴雨集中期为6月下旬到8月中旬,均以7月份最多。其中6月中旬到7月中旬是暴雨初日的关键期,7月下旬到9月中旬是暴雨终日的关键期。近55年来年暴雨强度、年暴雨日数及年暴雨量先后发生气候突变:年暴雨强度于1962年发生突变变小,暴雨日数及年暴雨量于1981年发生突变变少,于1990年发生突变变多。  相似文献   

17.
鄢志宇  杨桂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36-12338
[目的]分析一次先后受2个天气系统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方法]2010年8月19~22日锦州地区先后受高空槽和蒙古冷锋、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后部切变线影响而产生暴雨天气,为了分析思路清晰,分为前后2个降水阶段,结合降水情况、天气形势、卫星云图、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由前后2个降水阶段,前一阶段降水主要受高空槽和地面蒙古冷锋影响,后一阶段降水主要受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后部切变影响;高空冷空气、低空切变线、低空急流、副热带高压及其相互之间的耦合作用是造成这次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和原因。云图分析发现,在水汽通道的对流云带上不断有对流云团发展、减弱、消亡、再生成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列车状运行状态,云图呈现的加强和减弱与实况降水非常吻合。数值预报产品对产生暴雨的高空、地面形势预报较为准确,特别是副高东退南落趋势预报准确;欧洲中心预报场形势与实况吻合较好,T639的形势预报有一定偏差,降水预报指示作用较好。[结论]该研究为以后做好此类天气的气象服务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09年7月29日吉安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7月28—29日各层天气图、地面中尺度场资料对吉安市7月29日大暴雨天气形势特征、发展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暴雨期间,对流层中下层有低涡切变等低值系统的配合,高空有低槽配合东移,地面受静止锋影响以及低层弱冷空气侵入触发了对流不稳定造成此次暴雨天气。同时,低层辐合,高空辐散的有利配置,给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场条件。  相似文献   

19.
利用阿拉善豆阿左旗、阿右旗及额济纳旗气象局三个代表站的大风资料,对阿拉善高原近50年的大风天气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拉善高原20世纪60年代大风日数偏少,20世纪70年代及20世纪80年代偏多,20世纪90年代到2010年又有所减少.阿拉善高原大风天气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春、夏两季最多,秋、冬季节最少.春、夏季大风日数的多寡对年大风日数的变化趋势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等,对独山县2016年6月15日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5日8:00独山县恰好在低空急流的左前方位置处,为水汽输送和低层暖湿气流的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独山县在高空急流的左侧,高空辐散的下沉区内,再加上上下层冷暖气流的交汇,促进了暴雨天气的出现;850 hPa低空处的相对湿度较大,尤其是在7:00—8:00,各层水汽条件配合一致,也是导致该时次降水强度较大的原因;在925 hPa超低层处存在散度的负值中心,辐合层相对较低。在700 hPa中低层以下,随着高度的增加,假相当位温数值逐渐减小,干冷气流叠置于暖湿气流上部,表现出垂直对流不稳定状态;在700 hPa中低层以上,大气对流稳定性较强,阻碍暖湿气流向上扩散,有利于推动低层处能量积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