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方友 《农村.农业.农民》2013,(8):62-63
陈耳东的酒量海,到底能饮多少,他自己亦说不清。自诩酒仙,于是,叫开了。酒仙的老爹曾在白家酒馆内当过相公,后来又到我们镇酒厂里当师傅。他从不喝兑水的酒,均是摘酒头,接一马勺,咕咚咕咚喝了。他们全家都住在厂子里,皆海量。酒仙在娘肚子里就深受酒的熏陶,五岁饮酒,八岁划拳。他也醉,为熟醉,醉而不迷,照喝。 相似文献
2.
《农村.农业.农民》2013,(3):62-63
周家诊所在北街,与曹家诊所相距不是太远。曹家诊所以西医为主,而周家诊所虽然是中西医结合,但由于没有曹家诊所的名声大,所以生意一直很清淡。周医生叫周二杰,过去曾在部队里干过几天卫生员,回来后自习了一些,又看了不少药书,就开起了诊所。一开始,诊所里只有他一人。早晨起来,他来到诊所里,先开门取出一面写有诊所的三角小旗,挂在门前的一棵苦楝树上,然后将室内打扫一 相似文献
3.
孙方友 《农村.农业.农民》2013,(9):62-63
柳氏白铁铺在西街,店主叫柳祥。白铁铺专干白铁活,用白铁皮砸成水桶、烟囱、水瓢什么的,使的是个手工钱,干的是个技术活。柳家铺面不大,只一间门面,开初的时候在公社机械厂的一个角处,后来又在十字街口租了一间房,生意好像大了一些。白铁铺是个冷生意,有时一天也不买什么货,有时忙得不可开交。比 相似文献
4.
《农村.农业.农民》2013,(4):62-63
镇上除去白家和罗锅的茶馆,西街口还有一家马家茶馆。那时候,镇完小在西街山陕会馆内,所以上学放学都要路过马家茶馆。我记忆最深的是卖茶的那个白胡子老头儿,头上常戴一顶穆斯林小白帽,胡子很长很白,双目朝里眍着,鼻子很大。因为西街回民多,他本人又是穆斯林,所以除去茶馆的招牌还多挂了一个清真标志。那清真牌一面写着回文,一面写有清真字样。下面 相似文献
5.
《农村.农业.农民》2013,(6):62-63
李老善是东街人,与我家是一个生产队。我初中毕业回乡参加生产队劳动时,李老善已年近半百。记得李老善有点驼背,穿着全是他老伴用手工制作,连鞋子也是。他常年剃光头,爱用一条土机子织的驴皮手巾顶在头上,在后面绾了结。他家是上中农成分,新中国成立前有十几亩地,养 相似文献
6.
《农村.农业.农民》2013,(1):61-62
鲁峰毕业于省城一所技校,专业是机械加工,没用上。先去北京一家公司给人收费,活轻钱也少,一个月只能拿千元工资,在那个国际大都市,仅能养活自己。后来,他就去了广东。他先到了广东曾城市新塘镇。新塘镇是中国牛仔服装名镇,据说每天至少加工生产250万件牛仔服装,源源不断地卖到世界各地。鲁峰先在一家牛仔裤工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