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从养殖环境条件、网箱规格与设置、鱼种投放、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杂交鲟网箱健康养殖技术,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以期为水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6.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5)
为了对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外周血液中血细胞形态进行观察,采用瑞氏染色法研究其形态学特征,并依此分类。结果表明:杂交鲟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栓细胞组成,其中红细胞占大多数,血栓细胞的数量仅次于红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较少,嗜碱性粒细胞未有发现;单核细胞体积最大,平均大小(长径×短径)为(18. 9±1. 7)μm×(16. 8±1. 7)μm,细胞核形态多样;血栓细胞的体积最小,平均大小为(8. 2±1. 2)μm×(6. 5±1. 3)μm,其着色深,一般不单独出现。本试验结果可丰富鱼类血液学研究内容,为鱼类血细胞的分类提供基础数据,并为鱼类病理及免疫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已试养成功、人工繁殖过关并有批量苗种供应的包括小体鲟、匙吻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鲟等。其商品化养殖有静水、流水等方式。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杂交鲟苗种进行了无公害培育试验。结果显示:苗种成活率达90%以上,取得了很好的试验效果。简述了杂交鲟苗种无公害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明养殖密度对西伯利亚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性能的影响机制,获得最适宜的养殖密度,为该品种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选取规格一致、健康无病的初始体质量为(7.89±1.45)g的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设置低密度组(LD,0.465 kg/m2)、中密度组(MD,0.694 kg/m2)和高密度组(HD,0.930 kg/m2)3个不同的养殖密度进行为期90 d的生产试验,每个密度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取1肌肉组织共9个样品进行RNA-seq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得到60.70 Gb Clean Data,各样品的Clean Data均达到6.30 Gb,Q20和Q30碱基百分比在97.45%和93.42%以上;将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的基因组作为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比对效率在72.64%~74.38%,发掘15 549个新基因;将新基因进行注释发现,12 636个新基因得到注释,2 913个新基因未得到注释;进一步对3个密度组两两比较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确定一起杂交鲟腹水症的病因。【方法】在无菌操作条件下从发病鲟的肝、脾、肾中分离病原菌;对鳃、体表黏液和肠道内容物进行压片,检查寄生虫;利用病理学技术观察病鲟的病理损伤特点。【结果】该病的主要靶器官为脾脏、肝脏、头肾和体肾,病鱼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脾炎、肝炎、肾炎和肠炎。高倍光学显微油镜下,脾脏、肝脏中有大量成簇状生长的短杆状细菌。【结论】综上,判定该杂交鲟腹水症为杆状细菌引起,病理学技术在该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光唇鱼是一种小型溪源性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前景相当广阔。进行光唇鱼池塘流水养殖,不仅能有效保护光唇鱼的野生资源,还可改善市场优质鱼产品供应不足的局面,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让养殖户获得一定的效益。本文进行了光唇鱼池塘流水式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光唇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引用的溪流水要求常年不断流,枯水期流量较低时应加开增氧机,以保证水体溶解氧含量;光唇鱼池塘流水式养殖放养密度应控制在30万尾/hm~2以内,本次试验捕获的鱼总产量为1 686.8 kg,成活率达75%,总产值达16.87万元,总利润约为7.09万元。 相似文献
13.
采用形态学的方法,对山泉水养殖杂交鲟仔稚鱼及幼鱼进行了为期75 d的生长发育研究.织金县桂果镇岔河村山泉水水温14~17℃、溶氧>7 mg/L,仔稚鱼阶段水交换量为11.673/d,幼鱼阶段水交换量为51.84 m3/d,仔鱼出膜后至第7天,为卵黄囊仔鱼期,卵黄囊呈椭圆形;第8天开口摄食,卵黄囊消失,为仔鱼晚期;在第3... 相似文献
14.
15.
以黄颡鱼为母本、瓦氏黄颡鱼为父本杂交获得的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fuividraco(♀)×P.ca-chelli(♂)],在池塘内循环流水(IPA)养殖条件下获得较好的表现。2条试验养殖槽分别放养不同规格的杂交黄颡鱼7.5万、10万尾,放养密度分别为341、455尾/m~3,产量分别为8 906.3、9 048.0 kg,折合产量分别为40.5、41.1 kg/m~3,净利润分别为3.79万、4.69万元,产出投入比分别为1.22、1.35,收益率分别为21.99%、34.51%。IPA养殖杂交黄颡鱼,每个养殖槽放养量7.5万~10.0万尾,在一个养殖周期内净增重量可超过7 800 kg。在市场接受黄颡鱼规格的范围内,选择投放较小规格的鱼种,可获得较快的生长速度、较高的增重倍数和较好的饲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17.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4)
为研究流水养殖系统中不同放养密度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幼鱼血液激素、生理生化组分的影响机制,选取初始体质量为(29.70±1.32)g的俄罗斯鲟幼鱼,分别按2.5 kg/m3(80 ind./m3(80 ind./m2)(SD1组)、3.6 kg/m2)(SD1组)、3.6 kg/m3(115 ind./m3(115 ind./m2)(SD2组)和4.7 kg/m2)(SD2组)和4.7 kg/m3(150 ind./m3(150 ind./m2)(SD3组)3个养殖密度进行流水池塘(4.4 m×4.4 m×0.6 m)养殖,每个密度设3个重复,试验周期为90 d。结果表明:俄罗斯鲟幼鱼养殖50 d后,各密度组试验鱼皮质醇含量迅速升高,至90 d时,SD3密度组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SD1、SD2密度组;高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血红蛋白含量与养殖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养殖密度中俄罗斯鲟幼鱼的白细胞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SD3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较SD1、SD2组大幅增多,表明长期高密度养殖对俄罗斯鲟幼鱼免疫机能产生一定影响;各密度组血糖含量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终SD1组血糖含量显著低于SD2、SD3组(P<0.05);各密度组总胆固醇和总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束时,SD3组血液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SD1、SD2组(P<0.05),且SD1和SD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养殖密度达到12.12 kg/m2)(SD3组)3个养殖密度进行流水池塘(4.4 m×4.4 m×0.6 m)养殖,每个密度设3个重复,试验周期为90 d。结果表明:俄罗斯鲟幼鱼养殖50 d后,各密度组试验鱼皮质醇含量迅速升高,至90 d时,SD3密度组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SD1、SD2密度组;高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血红蛋白含量与养殖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养殖密度中俄罗斯鲟幼鱼的白细胞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SD3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较SD1、SD2组大幅增多,表明长期高密度养殖对俄罗斯鲟幼鱼免疫机能产生一定影响;各密度组血糖含量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终SD1组血糖含量显著低于SD2、SD3组(P<0.05);各密度组总胆固醇和总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束时,SD3组血液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SD1、SD2组(P<0.05),且SD1和SD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养殖密度达到12.12 kg/m3时,俄罗斯鲟幼鱼皮质醇含量急剧增加,加速幼鱼糖异生作用,耗能增加,试验鱼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俄罗斯鲟幼鱼能量利用顺序依次为血糖>血清蛋白>血脂。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流水养殖系统中不同放养密度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幼鱼血液激素、生理生化组分的影响机制,选取初始体质量为(29.70±1.32)g的俄罗斯鲟幼鱼,分别按2.5 kg/m~3(80 ind./m~2)(SD1组)、3.6 kg/m~3(115 ind./m~2)(SD2组)和4.7 kg/m~3(150 ind./m~2)(SD3组)3个养殖密度进行流水池塘(4.4 m×4.4 m×0.6 m)养殖,每个密度设3个重复,试验周期为90 d。结果表明:俄罗斯鲟幼鱼养殖50 d后,各密度组试验鱼皮质醇含量迅速升高,至90 d时,SD3密度组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SD1、SD2密度组;高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血红蛋白含量与养殖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养殖密度中俄罗斯鲟幼鱼的白细胞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SD3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较SD1、SD2组大幅增多,表明长期高密度养殖对俄罗斯鲟幼鱼免疫机能产生一定影响;各密度组血糖含量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终SD1组血糖含量显著低于SD2、SD3组(P0.05);各密度组总胆固醇和总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束时,SD3组血液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SD1、SD2组(P0.05),且SD1和SD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养殖密度达到12.12 kg/m~3时,俄罗斯鲟幼鱼皮质醇含量急剧增加,加速幼鱼糖异生作用,耗能增加,试验鱼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俄罗斯鲟幼鱼能量利用顺序依次为血糖血清蛋白血脂。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在单次口灌给药途径下,恩诺沙星在杂交鲟(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对杂交鲟单次口灌给药恩诺沙星10 mg/kg后,用3P97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杂交鲟血液、肌肉和肝脏中的药物时量曲线关系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开放模型;该药在血液、肌肉和组织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6%±1.14%、92.65%±1.5%、92.82%±1.39%,在杂交鲟不同组织中分布较广,其在血液、肌肉和肝脏的表观分布容积v/f分别为26.987、6.2298、2.1515 L/kg;恩诺沙星在杂交鲟体内消除较慢,在血液、肌肉和肝脏中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90.139、114.9、901.835 h,总体清除率分别为0.2288、0.1047、0.02164 L/(kg.h)。鉴于恩诺沙星在杂交鲟体内消除较慢,建议养成阶段使用其它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