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7,(8):62-67
为了鉴别羊种布氏杆菌自然感染和S2疫苗(猪种)免疫羊,选用布氏杆菌S2疫苗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预测出的编码基因与已公布的布氏杆菌基因组数据库比对分析,找出S2特有基因GL_0002181,对GL_0002181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验证,同时用BP26蛋白作为对照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以S2疫苗免疫绵羊血清作为检测抗体,重组菌BL21(pETGL_0002181)、BL21(pETBP26)与BL21(DE3)空菌比较,分别在31 ku、32 ku处出现了特异性条带,说明重组蛋白能够与S2免疫血清中的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而重组表达菌BL21(pETGL_0002181)菌体蛋白与自然感染血清不反应,重组蛋白BP26与自然感染血清反应,说明GL_0002181基因在S2疫苗株中存在,在羊种自然流行株中不存在。结果表明:GL_0002181抗原可用于布氏杆菌S2疫苗免疫与羊种布氏杆菌自然感染鉴别诊断,为布氏杆菌病有效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们曾从长春屠宰场屠杀的猪体中,先后分离出猪霍乱杆菌噬菌体21株,经过研究证明,其中有4株噬菌体的阴性菌落直径在2毫米左右(暂称为中型噬菌体),有17株噬菌体的阴性菌落直径在0.5毫米左右(暂称为小型噬菌体)。经研究证明,此中型噬菌体只对沙门氏 G族中带有“Ⅵ,Ⅻ”O-抗原的细菌发生特异的裂解作用,这种特异性作用可能与 O-抗原“Ⅶ”因子有关。但对其他各族沙门氏菌和大肠-产气杆菌,不发生裂解作用。经试验证明,此中型噬菌体对猪霍乱杆菌诊断上有用。  相似文献   

3.
犬种布氏菌地方株的DNA中G Cmol%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利用热变性法对9株地方犬种布氏菌DNA的G C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以2株国际标准株为对照。G C mol%值在56.6~58.4范围内,与文献报道的犬种布氏菌和我们所用的2株标准株所得的G C mol%值是一致的。各株菌经常规检定、噬菌体裂解试验、血清学检查所得的结果均符合于犬种布氏菌的特性。说明本试验测定的G C mol%值代表了犬种布氏菌的DNA分子结构比值。为我国地方菌种、特别是粗糙型布氏菌的检定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此外,对传统的DNA提取法进行了改进,使之更便于本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分离到能有效裂解黑山羊源大肠杆菌的烈性噬菌体,本课题采集不同来源的新鲜粪便样品并经目的菌富集后,结合双层琼脂平板法进行噬菌体分离纯化,随后制作透射电镜样品进行其外形特征观察;对获得的噬菌体进行裂解谱、最佳感染复数和生长曲线分析;该噬菌体对温度、pH和紫外线的敏感性测定;该噬菌体全基因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从黑山羊粪便中分离出的一株烈性噬菌体PLYYY01,在大肠杆菌菌苔形成1~2 mm的透亮噬菌斑;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该噬菌体头部直径在60nm左右,尾部长度为100nm左右;该噬菌体有较宽的裂解谱(37.5%,6/16),可裂解多种血清型大肠杆菌;最佳感染复数是0.1;具有较强的繁殖活性,潜伏期约为30 min,爆发量约为95PFU/cell;在40℃~50℃、pH 5~10之间噬菌体的效价较为稳定,对紫外线不耐受;基因组测序组装结果显示:PLYYY01基因组长度为57025 bp,(G+C)mol%含量为44.74%,共编码71个蛋白,未发现抗生素耐药基因及毒力因子基因。  相似文献   

5.
此前本实验室从健康猪肠道及粪样中分离纯化得到57株大肠杆菌噬菌体,发现其中有12株噬菌体可裂解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本研究旨在探究这些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宿主谱及抑菌效力,以期了解肠道内大肠杆菌噬菌体对机体的保护作用。以89株大肠杆菌为宿主菌(其中包括5株ETEC),采用点滴法、双层平板法和液体扩增法测定噬菌体的宿主谱,利用浊度法测定噬菌体对ETEC的抑菌效力,并对噬菌体分类进行鉴定。12株噬菌体均能裂解一种或多种ETEC,但是均无法通过感染ETEC而增殖。S143_1、S143_2、S144_2、S35、S86_1、L86及S172等7株噬菌体虽然无法通过ETEC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在感染复数(MOI)为10或100时仍对ETEC具有显著的抑菌效力。12株噬菌体中有8株为T4样噬菌体,其他4株噬菌体均属于有尾噬菌体目肌尾噬菌体科。本研究从猪肠道内分离到12株大肠杆菌噬菌体,虽然无法感染ETEC,但仍可裂解ETEC,其中,7株在MOI为10或100时可有效地抑制ETEC生长。  相似文献   

6.
旨在为鸡大肠埃希氏菌病防治提供噬菌体材料。使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鸡场污水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鸡埃希氏菌裂解性噬菌体vB-EcoM-IME540(IME540),并通过噬菌斑、透射电镜观察该噬菌体的噬菌斑和形态特征,测定其最佳感染复数、耐热稳定性、pH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噬菌体vB-EcoM-IME540的噬菌斑呈透亮的圆形,直径0.8 mm~1.1 mm,边缘整齐无晕环,裂解谱较窄(3/45);透射电镜下其头部呈椭圆形且具有收缩尾与尾丝,头尾被颈圈分开,头大小约106.7 nm×73.3 nm,尾长约140 nm×16.7 nm;全基因组大小为170237 bp,G+C为39.46%;基因序列与大肠埃希氏菌噬菌体Bp7的相似性为97.44%;最佳MOI=0.000001,潜伏期约为20 min,暴发时长约为130 min,裂解量约为23 PFU/cell;在80℃条件下20 min活性全部丧失;在pH为4.0~13.0内均有很高的活性。说明噬菌体vB-EcoM-IME540是一株具有一定耐热、耐酸碱能力的肌尾科的大肠埃希氏菌裂解性噬菌体。  相似文献   

7.
我们经过四年的试验,建立了布氏杆菌基因检测技术。用细菌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热变性法和DNA浓相分子杂交法测定了布氏杆菌6个种18个生物型DNA分子基因,并测定了5株可疑布氏杆菌和与布氏杆菌有交叉抗原性的耶尔森氏菌(0:9)以及无交叉抗原性的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共29株菌。21株布氏杆菌的T_m值为76.9~77.9℃,G CMol%(鸟嘌呤 胞嘧啶克分子百分比)在56.1~58.6%,布氏菌DNA液相分子杂交率在82.7~104%。试验结果符合布氏杆菌文献值,测定了5株可疑菌,T_m值在76.9~77.8%、G CMol%为56.1~58.3%、液相分子杂交率81.8~98.4%,最后定为布氏杆菌。对照的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耶尔森氏菌等T_m值分别是75℃、82.4℃、72.5℃,G CMol%分别是51.5%、69.5%、45.4%.均在各自的文献值内。它们分别与布氏杆菌DNA作液相分子杂交,匹配率是31.1%、28.6%、21.4%,均小于75%,说明3株对照菌与布氏杆菌没有同源性。应用细菌DNA基因测定技术是区别布氏杆菌与非布氏杆菌最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周贝  林焱  朱伟云 《畜牧兽医学报》2020,51(7):1748-1755
此前本实验室从健康猪肠道及粪样中分离纯化得到57株大肠杆菌噬菌体,发现其中有12株噬菌体可裂解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本研究旨在探究这些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宿主谱及抑菌效力,以期了解肠道内大肠杆菌噬菌体对机体的保护作用。以89株大肠杆菌为宿主菌(其中包括5株ETEC),采用点滴法、双层平板法和液体扩增法测定噬菌体的宿主谱,利用浊度法测定噬菌体对ETEC的抑菌效力,并对噬菌体分类进行鉴定。12株噬菌体均能裂解一种或多种ETEC,但是均无法通过感染ETEC而增殖。S143_1、S143_2、S144_2、S35、S86_1、L86及S172等7株噬菌体虽然无法通过ETEC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在感染复数(MOI)为10或100时仍对ETEC具有显著的抑菌效力。12株噬菌体中有8株为T4样噬菌体,其他4株噬菌体均属于有尾噬菌体目肌尾噬菌体科。本研究从猪肠道内分离到12株大肠杆菌噬菌体,虽然无法感染ETEC,但仍可裂解ETEC,其中,7株在MOI为10或100时可有效地抑制ETEC生长。  相似文献   

9.
泛耐药菌和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不断上升,噬菌体在防控治疗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旨在利用耐药菌株分离出宽裂解谱温和噬菌体,丰富了沙门菌温和噬菌体库。利用丝裂霉素C诱导、分离纯化出1株温和性噬菌体,命名为Salmonella virus PEA2-3,测定其部分生物学特性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噬菌体头部宽约为61 nm,尾长93 nm,属于有尾噬菌体目(Caudovirales)、罗斯蒙特病毒属(Rosemountvirus);最佳感染复数为0.01;一步生长曲线显示潜伏期为20 min,裂解期约为80 min;能够裂解不同来源的沙门菌(38/72)及大肠杆菌(23/52),是1株宽裂解谱的溶原性噬菌体,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该噬菌体基因组全长52 770 bp, GC含量为45.99%,基因组共注释到73个CDS,8个CDS被赋予已知功能蛋白,不存在抗生素抗性基因或者毒力基因。噬菌体PEA2-3全基因组提交至NCBI的GenBank数据库,获得序列号为MW508890。结果显示,这是1株能同时裂解大肠杆菌与沙门菌的宽裂解谱高效价温和...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近年来从患附睾炎的公绵羊精液中分离出15株拟似布氏菌,除按常规检定外,还采用了S群及R群噬菌体裂解试验、绵羊附睾种血清的试管凝集反应,并对有的菌株做了DNA G+Cmol%含量测定,最后判定:在这十五株菌中有7株为绵羊附睾种布氏菌。  相似文献   

11.
张晓梅 《饲料工业》2012,33(5):26-30
为了解鲜牛奶中细菌的分布情况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状况,实验对30份采自河北张家口地区某养殖场的新鲜无菌牛奶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分别用青霉素(16μg/ml)、氯霉素(32μg/ml)、克林霉素(4μg/ml)、红霉素(8μg/ml)、四环素(16μg/ml)、庆大霉素(16μg/ml)、环丙沙星(4μg/ml)、头孢噻吩(32μg/m)l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30份牛奶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11株菌,分别为葡萄球菌31株、沙雷氏菌14株、假单胞菌12株、芽孢杆菌11株、肠杆菌5株、不动杆菌4株、奇异变形杆菌3株、微球菌3株、巨球菌3株、肠球菌4株、其它菌21株。其中耐青霉素16μg/ml的为50株,耐氯霉素32μg/ml的为23株,耐克林霉素4μg/ml的为46株,耐红霉素8μg/ml的为37株,耐四环素16μg/ml的为38株,耐庆大霉素16μg/ml的是7株,耐环丙沙星4μg/ml的为8株,耐头孢噻吩32μg/ml的为40株。通过实验可知,细菌类型主要有葡萄球菌、沙雷氏菌、假单胞菌等;8种抗生素中,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的抑菌效果较好,而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头孢噻吩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
布氏杆菌病活疫苗(S2株)系用猪种布氏杆菌S2株(CVCC 70502)接种适宜培养基培养,收获培养物,加适宜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它作为活菌苗具有使用范围广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可供猪、牛、山羊和绵羊等多种动物免疫使用,可以使用皮下或肌肉注射、口服免疫多种方法接种.为了测试布氏杆菌病活疫苗(S2)不同接种方法的实际免疫效果,特以绵羊为例进行了临床试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1952~1986年从猪胎盘和病人血液中分离出6株猪布氏杆菌1型。国外曾从牛淋巴结中分离到猪布氏杆菌。1987年我们从羊和牛体分离到3株菌,鉴定为猪布氏杆菌第1生物型,这在内蒙古是首次。  相似文献   

14.
从一患睾丸炎公山羊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该菌经柯兹洛夫斯基鉴别染色红色,在普通绵羊血琼脂、巧克力平板上生长缓慢,对该菌的16S rDNA进行PCR扩增,测序,BLAST比较,结果显示该菌与羊布氏杆菌的16S rDNA有100%的同源性,菌体与布氏杆菌标准阳性血清起强凝集反应。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布氏杆菌。  相似文献   

15.
旨在为研制沙门菌特异性抗菌制剂提供试验数据和参考,以禽源沙门菌为宿主菌,从鸡场污水中分离纯化沙门菌噬菌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到1株沙门菌烈性噬菌体S5,透射电镜下该噬菌体头部直径约50 nm,尾部长约200 nm,头部呈正二十面体对称,属有尾噬菌体目、长尾噬菌体科;该噬菌体对20株沙门菌的裂解率为75%,效价为8×109PFU·mL-1;在30~60℃作用30 min和1 h的效价基本不变;pH 4.0~11.0对噬菌体活性影响不明显;最佳感染复数为0.000 1,一步生长曲线显示其感染宿主菌后5 min内(潜伏期)效价基本保持不变,暴发期约为95 min,平均裂解量为50 PFU·cell-1。噬菌体S5是双股DNA病毒,基因组全长为72 519 bp,GC含量39.45%,含有9种tRNA,预测到109个ORF,未发现任何编码细菌毒力因子等有害产物的基因。沙门菌烈性噬菌体S5,裂解效果较好、对环境适应性强、遗传背景清楚,以期成为防控沙门菌的抗生素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获得天然李氏杆菌噬菌体,提供防治李氏杆菌病新型生物制剂,减少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抑制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利用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作为宿主菌对屠宰场污水进行双层琼脂平板法筛选,获得噬菌体,并对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生长特性检测(温度、pH、一步生长曲线、最佳感染复数、有机溶剂影响)、基因组酶切鉴定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分离出的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噬菌体中,选取1株裂解性强,遗传稳定的噬菌体进行后续试验,并命名为LP8;经电镜观察为肌尾科噬菌体,可以跨种裂解18株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和5株威尔斯李氏杆菌,确定LP8的最佳感染复数为1、最适生长温度为45 ℃、最适pH为7;在6种有机溶剂中,仅异戊醇可导致LP8活性丧失;对提取的基因组进行酶切鉴定,确定为双链DNA;LP8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基因组大小为87 038 bp、含有120个编码基因、编码基因的累计长度为76 326 bp、编码基因的平均长度为636 bp、编码区域长度占基因组的比例为87.69%。本试验分离出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噬菌体,并对其噬菌能力和应用价值进行鉴定。分离出的LP8噬菌体相较于李氏杆菌的噬菌体,细菌裂解能力更强,适应环境范围更广。本研究为实验室后续建立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噬菌体库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噬菌体的其他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全菌蛋白经超声波裂解后的裂解物作为包被用抗原,建立检测牛支原体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棋盘滴定法确定抗原最适包被浓度、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度,同时对抗原的包被方式、封闭剂和封闭时间、酶标二抗最佳工作浓度、一抗和二抗最佳作用时间、血清稀释液、底物显色时间进行优化。用该方法测定10份阴性血清的OD450值计算出阴性临界值,并对牛布氏杆菌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抗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200μg/mL,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00,阴性临界值为0.327。用该方法检测牛布氏杆菌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抗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该间接ELISA具有很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筛选肉鸡弯曲杆菌特异性裂解型噬菌体并对其在肉鸡生产中的合理应用进行探讨。从肉鸡屠宰场收集弯曲杆菌噬菌体筛选样本,通过与当地肉鸡弯曲杆菌流行株共孵育、增殖、纯化获得特异性弯曲杆菌噬菌体。对上述弯曲杆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宿主范围、致死曲线、形态学特征等)进行鉴定;将筛选得到的弯曲杆菌噬菌体作为饲料添加剂,以5×107、1×108、5×108、1×109和5×109 PFU/d 5个添加量添加于38日龄雄性罗斯308肉鸡饲粮中,观察不同噬菌体添加量对肉鸡盲肠内容物中弯曲杆菌的清除效果;最后通过比较2种噬菌体不同配比条件对肉鸡弯曲杆菌清除率及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建立使用方案。结果显示,试验从当地肉鸡屠宰场以空肠弯曲杆菌标准株L26为宿主菌共分离到12株空肠弯曲杆菌噬菌体,与从肉鸡养殖场分离的7株空肠弯曲杆菌共孵育,并选择裂解谱广且噬菌斑大的噬菌体BP11和BP12进行纯化和增殖。经形态学鉴定,2株噬菌体均符合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特征,并具有较宽的裂解谱,但二者对相同宿主菌的裂解能力表现差异性;BP11添加量为1×109 PFU/d,BP12添加量为5×108 PFU/d时均能达到显著裂解效果;BP11与BP12混合添加组在不影响屠宰指标的前提下可显著降低肉鸡泄殖腔弯曲杆菌携带量。本研究结果为肉鸡生产过程中弯曲杆菌污染的防控及噬菌体的合理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制品生产用及地方疑难布氏菌DNA基因同源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布氏菌19株国际标准菌种为对照,对国内外实验室参考菌种14株及地方疑难菌种11株结合常规方法进行了DNA G+Cmol%测定,同时以羊种菌M16 DNA为标准,与布氏菌所有种和型的24个代表株及8株地方疑难菌种进行了DNA-DNA杂交测定,布氏菌及地方疑难菌种的G+Cmol%值范围为54.1~59.3,M16株与布氏菌参考菌种的杂交率81.7~109%,与地方疑难菌种的杂交率除一株为72.1外,其余为84.2~109%,属高度同源,鉴定为布氏菌。本试验首次使用进口新仪器“PEKIN LAMBDA 17UV/Vis SPECTROPHOTOMETER”采用热变性法测DNA G+Cmol%,复性速率法进行DNA-DNA杂交,使杂交的DNA样品变性和复性在同一比色杯中进行,省去半导体点温计操作带来的麻烦,减小了实验误差,缩短测时,结果精确、操作简便、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0.
吉式库特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有的作为机会致病菌可引起动物疾病。本研究发现了1株吉式库特菌(Kurthia gibsonii)噬菌体vb_KgiM_P1 (简称MP1),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全基因组进行研究。透射电镜观察显示MP1具有典型的二十面体结构的头部和可收缩的尾部,属于肌尾病毒科(Myoviridae)。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MP1的最佳感染复数为1,裂解周期在50 min左右,潜伏期约为15 min,暴发期约为50 min,平均暴发量约为83 PFU/cell,表明该噬菌体有高效的杀菌活性。MP1的稳定性良好,在25~50℃之间和pH值3~11之间保持稳定的裂解活性。全基因组测序显示该噬菌体基因组全长为15 855 bp, G+C含量为32%,有20个开放阅读。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MP1与葡萄球菌噬菌体和肠球菌噬菌体属于共同起源的不同进化分支,且相似性较低,证明MP1是1株全新的烈性噬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