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三相三线计量装置电量的退补   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发生故障或接线错误,一般采用功率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以抄见电量为基础计算应退补电量的数额。 4.1计量功率分析及退补电量的计算 4.1.1绘制计量装置实际接线图   分析、判断计量装置差错时所计量的功率,依据现场绘制的计量装置的实际接线图。实际接线图的绘制,一般在现场查清电能表、互感器(TV、TA)一次和二次的接线走向以及电能表和互感器各元件的极性,从互感器的接线端至电能表的进出线,将计量装置的接线依照现场实际情况绘制成图。  相似文献   

2.
1 电量退补的步骤1.1 确认故障差错点。运行中的电能计量装置发生故障或差错后,应由供电企业人员会同用户一起共同查找故障或差错部位,以确认计量装置故障或差错的事实,并画出计量装置故障或差错时的实际接线图及相量图作为原始依据。1.2 明确故障差错责任。针对计量装置故障或差错的实际情况,供用双方应共同分析其原因,以明确责任,并研究落实防范计量装置再次发生类似故障或差错的措施。1.3 办理处理故障差错手续。由供电企业人员登记“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差错传票”,其内容有表底数、互感器倍率等技术数据和故障差错情况、…  相似文献   

3.
3 电量退补的计算3.1 电能表超差 电能表的误差超出允许范围时,退补电量按式(1)计算。式中A0——退补电量,kW·h; A——抄见电量(依据电能表指示的数值及互感器倍率计算得到的电量),kw·h; δ%——实际误差(电能表快,δ%为正值,计算所得A0为应退电量;电能表慢,δ%为负值,计算所得A0为应补电量)。 例 1:某用户电能表快10%,抄见电量为 1000kw·h,退补电量是多少? 解:根据式(1)得: 因此,应退电量为90.9 kw·h。3.2 电能表潜动 确定电能表存在潜动现象的,退补电量可按式…  相似文献   

4.
由于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包括高压计量和低压计量)对三相负荷不平衡时的干扰较小,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采用。运行中的电能计量装置出现故障后,由于缺相运行可能要导致少计大宗电量,对此,首先应迅速查找故障原因,确定缺相的相数,然后查出抄见电量(故障期间通...  相似文献   

5.
牟民生 《农村电工》2000,(12):34-35
现场测试计量装置的方法很多,可以使用电能表现场校验仪进行测试,没有现场校验设备时,使用简单的“秒瓦法”(利用时间与固定功率的关系)可以快速测试出计量装置的大致误差,从而判断计量装置的运行是否正常.本讲主要介绍“秒瓦法”的现场测试.  相似文献   

6.
韩安远 《农村电工》2002,10(10):38-38
很多人认为电能表误差百分之几,即退或补抄见电量的百分之几,这实际是错误的。例如:一只电能表抄见电量100kW·h,误差+5%(即快5%),那么是否认为,实际应收的正确电量为95kW·h,应退5kW·h电呢?实际不是这样的。由公式:退补电量=抄见电量/(1±误差%)  相似文献   

7.
3 电量退补的计算 3.1 电能表超差 电能表的误差超出允许范围时,退补电量按式 (1)计算。 A0=×δ% (1) 式中 A0——退补电量, kW· h; A——抄见电量 (依据电能表指示的数值及互感器倍率计算得到的电量 ), kW· h; δ%——实际误差 (电能表快,δ%为正值,计算所得 A0为应退电量;电能表慢,δ%为负值,计算所得 A0为应补电量 )。  相似文献   

8.
1 电量退补的步骤 1.1 确认故障差错点。运行中的电能计量装置发生故障或差错后,应由供电企业人员会同用户一起共同查找故障或差错部位,以确认计量装置故障或差错的事实,并画出计量装置故障或差错时的实际接线图及相量图作为原始依据。 1.2 明确故障差错责任。针对计量装置故障或差错的实际情况,供用双方应共同分析其原因,以明确责任,并研究落实防范计量装置再次发生类似故障或差错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对于计量用电压互感器(即TV)回路失压而造成计量差错的故障是比较普遍的,目前很多电力部门采用失压记时仪来判别并记录失压时间,此时若将失压相别的电能表电压元件上的电压作OV计算来追补电量,这种做法是不准确的。因为失压记时仪技术条件中规定当电压值 ≤ 65 V时,失压记时仪便开始动作记时,而实际中计量TV回路失压时,电能表对应失压相别的电压元件上还有残余电压,所以按以上算法就不准确了。下面就对两种接线方式下的计量TV回路失压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应怎样更正电量。1计量TV为V/V型接线及失压分析 一般10k…  相似文献   

11.
4 三相三线计量装置电量的退补 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发生故障或接线错误,一般采用功率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以抄见电量为基础计算应退补电量的数额。4.1 计量功率分析及退补电量的计算4.1.1 绘制计量装置实际接线图 分析、判断计量装置差错时所计量的功率,依据现场绘制的计量装置的实际接线图。实际接线图的绘制,一般在现场查清电能表、互感器(TV、TA)一次和二次的接线走向以及电能表和互感器各元件的极性,从互感器的接线端至电能表的进出线,将计量装置的接线依照现场实际情况绘制成图。4.1.2 画出电压电流…  相似文献   

12.
3 确定互感器倍率3.1 电流互感器(TA)倍率的确定 确定TA的倍率,可在用电负荷比较稳定时,使用钳形电流表分别测试TA一次和二次电流各自是多少,将数值代入式(7)即可计算出其倍率。 TA倍率:K=I1/I2(7 )式中I1──TA一次电流,A; I2──TA 二次电流,A。 例6:用钳形电流表确定某用户电流互感器的倍率,现场测得一次侧电流为192 A,二次侧电流为 3.2A,倍率是多少?TA变比应是多少? 解:将测得的数据代入式(7)得 TA倍率K=I1/I2=192/3.2=60 因为二次额定电流为5…  相似文献   

13.
在电费计量中,人们往往只注重有功电量,而忽视无功电量。在计量装置检查中,大多也从有功电量变化入手,再检查二次回路及电能表的正确性,由此判断是否存在窃电行为或计量装置的好坏。但当用户负荷变化较大的时候,单从有功变化的角度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应充分考虑无功电量。本文通过分析功率因数变化,判断是否故障或有否窃电行为。无功功率描述的是电路电压、电流由于相位不一致而引起的功率交换,目前无功电能表绝大多数都是正弦电路无功电能表,此类无功电能表按测量方法分主要有跨相法和移相法等。跨相法的基本思想是一般采用有功电能表…  相似文献   

14.
15.
16.
阚新荣 《农村电工》2003,11(9):35-35
在技术上把电能计量装置的电能表、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二次导线压降所引起误差的代数和称为电能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实践证明,使用高精度的电能表和互感器及合理的二次导线连接,有利于减小综合误差。经本人对多个大用户的分析测算,在电能表、互感器、二次导线都满足技术要求下,综合误差在-3%~3%之间,综合误差是计量装置精确度的最终反映,对大用户特别是大工业用户若综合误差超过±1.5%,用户或供电企业将无法接受。因此,计量部门应尽可能减小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对现有装置,在不更换电能表以外的设备下,减小综合误差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5 三相四线计量装置电量的追补 由于三相四线电能表(包括使用3只单相电能表)本身采用星形接线,各相各自计量电能互不影响,所以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差错除特殊错误接线以外,大多造成计量装置缺相运行。采用分析、判断计量装置缺相的方法计算追补电量,实际应用十分简单、快捷。5.1 计量装置缺相的查找、判断 检查、判断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是否缺相,可在用电现场以容量适宜的加热圈为负荷,逐相进行测试,通过观察电能表圆盘的转动(缺相的一组电能表不转),能够发现并判断计量装置是否缺相、缺几相、缺哪一相。计量装置误差的大…  相似文献   

18.
张静 《农村电气化》2001,(10):40-41
1 存在的问题(1) 高压出线侧不具备电能计量的条件 :为了加强对电力生产的经营管理 ,原电力部曾发文 ,明确“发电厂上网电量的计量点应以发电厂的出线侧为准”,由于以前发电厂的供电量是按发电机出口电量减去厂用电量来考核的 ,目前还有部分电厂的计量点设在发电机出口 ,高压出线侧没有电能计量装置 ,因此不能准确地计量关口电量。(2 ) 目前 ,我局的关口电能表普遍采用国产三相两元件感应式电能表 ,在结构和功能上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电能表误差调节装置有随意性、任意性 ,容易造成计量不准确 ;2无电压断相计时功能 ,电能表一旦发生断相 …  相似文献   

19.
电流互感器是电能计量装置中的重要设备,其变比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电力企业和用户的经济利益。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发现,电流互感器实际变比与计算变比不同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原因主要有:(1) 电流互感器生产厂家的错误,造成铭牌参数与实际不符。(2) 目前低压穿心式互感器大量使用,由于装表接电人员工作粗心,将一次匝数穿错引起实际变比与计算变比不同。(3) 用电营业人员在登记抄表卡片时将电流互感器变比登记错误,造成计算变比与实际变比不同。(4) 由于电流互感器产品质量低劣,其内部二次线焊接不良,运行一段时间后…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两改一同价”的深入开展,千家万户的电能表计的管理将成为农电工作的重中之重.低压表计管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关系到“两改”成果能否巩固.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特邀山东省蓬莱市电业局牟民生同志主讲“电能计量知识讲座”,期望能对农电管理有所帮助.读者有何意见和建议,可及时反馈给编辑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