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祥县是湖北省夏大豆主产县之一,常年夏大豆种植面积在10方亩左右。研究夏大豆日开花时间和蕾、花、荚脱落习性,对改进栽培技术措施和杂交育种方法有一定价值。 一、观察材料和方法 6月1日在本所试验地播种猴子毛、1138—2、79—1、苏协一号、77—14、77—12计6个品种,行距50厘米,株距10厘米。每个品种固定五株,连续五天进行观察。从5时30分起  相似文献   

2.
超高产大豆品种花荚形成及其时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建新  周婷  贾珂珂 《大豆科学》2012,31(5):739-743
为探明超高产大豆品种的花荚形成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在田间系统地比较了超高产大豆中黄35、新大豆1号、10-124与高产大豆新大豆10号的花荚形成过程及其时空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中黄35、新大豆1号、10-124具有终花期、始荚期明显推迟,花期和荚期显著延长,开花节数和结荚节数明显增加,开花和结荚高峰期明显后移,单株花数和荚数明显增多的特点;中黄35中部和上部节开花数多,新大豆1号和10-124下部节开花多;中黄35植株下部和中部节的荚数和粒数分布较多,新大豆1号和10-124植株的中部和上部荚数和粒数分布较多.超高产品种开花期和结荚期明显延长、开花和结荚节数增多、开花和结荚高峰期明显后移,且峰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花荚器官脱落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314份东北大豆种质群体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质之间花荚脱落的差异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大豆种质间花荚器官脱落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花荚脱落率变异系数为24. 37%,平均花荚脱落数、平均花荚脱落率分别37. 67个,34. 30%,变幅分别为11. 33~92. 57个,16. 29%~57. 94%。花荚脱落数随熟期变晚有增多趋势;花荚脱落率随熟期变晚有增大趋势。花荚脱落率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最大为主茎节数(0. 442),其次为株高(0. 423)。各性状与花荚脱落率的相关程度依次为主茎节数株高单株粒重粒数空瘪荚数单株荚数分枝数。研究结果可为创制花荚脱落率低的高产新品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孟臣 《大豆科学》1998,17(3):236-241
通过对17个有限、亚有限型夏大豆品种的研究结果,鼓粒前的花荚期长短是选择夏大豆品种生育期长短的重要因素。不同熟期类型品种间生殖器官发育规律存在差异,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花、荚形成发育快、时间短、脱落也快。当早熟品种生育重心进入鼓粒前的中、大荚形成发育过程中(相当于R4阶段)时,晚熟品种的相对时期还处在花和幼小英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高产春大豆花荚期干物质积累与花荚形成的关系,田间随机区组排列法研究10个高产大豆品种(系)的花期、花荚期干物质增量分别与开花数、成荚数、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在4 527.4~5 734.2 kg·hm-2的范围内,花期干物质增量与产量相关不显著,花荚期干物质增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花数、总荚数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花期干物质增量与开花数呈二次曲线关系,Y_1=-0.050 3X■+42.285X_1-5 312.2,R^2=0.673 9~*;花荚期的干物质增量与成荚数呈线性关系,Y_2=0.090 4X_5+419.47,R^2=0.719 4**;开花期叶片干物质增量与开花数呈二次曲线关系,花荚期茎秆、叶片、叶柄干物质增量与成荚数均呈二次曲线关系。花期和花荚期过少或过多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均不利于花、荚形成。花期茎叶稳健生长,荚期荚快速生长有利于增加开花数、成荚数。在花期、花荚期地上部干物质增量分别为4 373,7 801 kg·hm-2、荚干重占33.8%,总花数为3 773.3×10~4朵·hm-2、总荚数为1 127.3×10~4个·hm-2,产量可达5 734.2 kg·hm-2,其干物质成花效率、成荚效率依次为8.63朵·g-1、1.45个·g-1。  相似文献   

6.
文英 《杂交水稻》1995,(2):40-41
调花宝在杂交水稻制种上提早抽穗期和开花时间的研究EffectsofTiaohuabaoonshorteningheadingandadvancinganthesistimeinhybridriceseedproduction文英(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8.
大豆不同类型品种开花次序观察再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黎  董钻  宋书宏 《杂粮作物》2004,24(2):84-85
通过3年田间试验观测记载,比较研究了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开花、结荚特性.主要结果如下:有限性大豆始花晚、花期短;亚有限性和无限性大豆始花相对早,花期也长.有限性大豆的开花次序是由中部开始,逐渐向上向下开放;亚有限性和无限性大豆的开花次序均由下而上依次开放.有限性大豆主要结荚部位集中在植株的中上部、尤以顶部结荚较多;亚有限性大豆结荚部位主要在植株中上部;无限性大豆的豆荚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9.
大豆雄性不育系和大豆资源有关开花授粉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大豆质核互作和核雄性不育材料有关开花授粉性状的研究表明,花粉传媒花蓟马密度在可育株与不育株之间无显著差异。同一材料内不育株的龙骨瓣开张度比可育株大;NJCMS2A与NJCMS1A间、N69-2772(ms2)与N69-2771(ms1)、N69-2773(ms3)间的龙骨瓣开张度无明显差异。NJCMS2A的异交率比NJCMS1A高,恰好NJCMS2B的散粉性比NJCMS1B好。类似地,N69-2772不育株的异交率高于其他两个核雄性不育材料,恰好N69-2772可育株的散粉性也比其他两个核雄性不育材料的可育株好,NJCMS1A的柱头活力可以保持2.5天,花瓣对柱头的活力有保护作用。NJCMS1A的BC5:7家系间以及单株间雌性育性存在显著差异,且筛选到雌性育性较好的家系,对大豆资源有关开花授粉性状的研究表明,大豆资源中花瓣大小、龙骨瓣开张度、散粉性、单花花粉量、花蓟马密度等性状存在很大变异。野生大豆的花远小于栽培豆,野生豆的花蓟马密度、龙骨瓣花张度等性状与栽培豆无显著差异,野生豆的散粉性比栽培豆好;从310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到30份散粉性较好的材料、16份龙骨瓣开张度较大的材料以及4份两者均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大豆叶片与花数和荚数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垦18)、中(黑农41)、晚(吉育60)熟3个亚有限型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主茎各节叶面积与花数和荚数垂直分布的关系,以及去叶对各节花、荚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顶节外,主茎上叶面积大小、花数、成荚数自下而上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大豆顶节花数和荚数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顶节花荚数多,叶片却很小,倒2节的花数和荚数形成具有明显的劣势;去幼叶后垦18、黑农41、吉育60的本节花数、成荚数都大幅度下降,成荚率却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垦18去第5节和第7节刚全展开叶后,分别对第7节和第9节的花数、成荚数影响最大,黑农41和吉育60去第5节和第7节刚全展叶后,分别对第8节和第10节的花数、成荚数影响最大,去刚全展开叶大幅度降低对应节位的成荚数和成荚率;主茎中部节位叶片的伸长和停止时间早于同节豆荚,并随品种的生育期延长,间隔时间明显延长.大豆主茎中部各节的成荚数受制于相邻各节叶片的光合产物供应状况,各节叶片的光合产物供应状况又分别影响到相邻各节位的成荚数.协调大豆主茎上各节叶片与花、荚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增加大豆的单株成荚数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刘庆华  杨庆凯 《大豆科学》1995,14(3):221-225
本文根据1993年的试验资料,分析了花荚期灌水引起的土壤水分变化对东农42号大豆籽实空间分布的影响,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3%至84%时,结英节位增加1.3个,英、粒数最多,产量最高,英、粒分布重心的高度最大,但颁重心在植株上的相对高度却最低;土壤水分上限为田间持水量的90%的处理,有效节位数最少,节长增加0.88-1.06cm,英、粒在植株上分布的密度比适量灌水时减小;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两种种植模式(大豆单作、玉米-大豆套作)和玉米、大豆施氮总量(NN:0;RN:180 kg·hm-2;CN:240 N kg·hm-2)对大豆农艺性状、花荚脱落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大豆单作相比,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使大豆R2期的株高、茎粗、有效分枝数和倒三叶面积降低,第一节间长和平均节间长升高,大豆全株及中上层的落花数、落荚数和花荚脱落率显著降低,单株荚数、经济系数显著提高。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中,RN处理下的有效分枝数较少,倒三叶面积显著降低,大豆全株及中上层落花数显著减少,花荚脱落率达到最小值,比NN和CN显著降低10.8%、10.2%;在RN处理下,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的大豆单株荚数、百粒重和生物量最大,产量和经济系数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3.
14.
钾素营养充足,可以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和产量。随着氮、磷肥在生产中施用的增加,钾肥已逐渐成为作物产量的最大限制因子。大豆开花后籽粒形成期是大豆氮素积累、产量提高的重要时期,文章对钾肥施用后菜用大豆和普通大豆两者开花后氮素的积累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正常氮磷种肥用量基础上,设置3种施钾处理:不施钾(K0)、种肥施钾120 kg·hm~(-2)(K1)、种肥施钾120 kg·hm~(-2)且在花、荚期喷施30 kg·hm~(-2)叶面钾肥(K2),探究菜用大豆、普通大豆开花后28~56 d内籽粒、叶片、茎中氮素积累动态。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增进两种类型大豆植株各部位中氮素积累。同时期内,两种类型大豆在各施肥处理下各部位的氮素积累量均为K2K1K0,大豆植株各部位中相对氮素累积量均为籽粒叶片茎。钾肥施用对提高菜用大豆籽粒氮素含量的效应高于普通大豆,与K0相比,K2处理下菜用大豆、普通大豆籽粒平均氮素含量分别增加了0.19%和0.1%。施用钾肥提高了菜用大豆叶片氮素转移效率,相比K0处理,K1、K2处理分别增加了6.1%、8.2%,而对普通大豆影响不大。钾肥施用显著增加普通大豆茎中氮素积累,但菜用大豆品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制种产量低已成为制约杂交大豆产业化的瓶颈,父本恢复系花粉数量直接影响母本不育系的结实率,选育花粉数量多的恢复系对提高杂交大豆制种产量至关重要,花粉数量也是衡量一个恢复系授粉能力的一个指标。采用田间调查和显微镜镜检对已育成的12个骨干恢复系的开花持续时间、开花数量和花粉数量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恢复系单株花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12个恢复系的单株花数量为74.8~408.9个,单株花数量最多的是恢复系JLR104,最少的是恢复系JLR75,而大多数的恢复系单株花数量为120~160个;大豆每朵花的花粉数量没有明显差异,为3400~4900个。单株花的数量决定了花粉的数量。  相似文献   

16.
秋大豆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红 《作物研究》1991,5(2):24-27
利用来自南方六省的7个秋大豆新品种,选用7个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秋大豆株高、单株荚数和粒数的遗传变异较丰富;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粒数与单株产量有极显著正遗传相关;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和百粒重对单株产量表现为较大的正向直接作用,且以单株类数最大,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主要通过单株荚数的间接正效应影响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7.
夏大豆化控时间和剂量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夏大豆实施不同时期不同剂量进行化按试验表明,在分枝期及盛花期分别用5%烯效唑粉剂20g与30g进行二次化控,可明显降低株高,增加茎粗,防止倒伏,增加根容,增加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增产16.4%。抗倒性和增产效果明显高于对照或常规初花期一次化控的处理,盛花后再化控的三次化控,株高降低明显,担抗倒性与产量与二次化控的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大豆种子和荚皮在发育过程中4种同工酶的变化。从开花后14天始至籽粒成熟,其超氧物歧化酶、醋酶、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在荚皮中变化较小,多数酶带合成较早。随种子发育进程酶带逐渐增多,活性也随之增高,而酯酶在发育早期和中后期出现活性高峰且同工酶带数也多。  相似文献   

19.
贮藏时间对大豆种子活力和若干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恒温(30℃)抽真空密封贮藏研究贮藏时间对大豆种子活力和若干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大豆种子贮存时间的延长,其发芽率、出苗率、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有效荚数、单株粒重有降低的趋势,出苗期和开花期推迟,无效荚有增多的趋势,分枝数变化无明显规律性。相关分析显示,大豆种子活力与株高达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与出苗期和开花期达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株高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底荚高和主茎节数的减少所致。种子活力与其它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不同大豆基因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K优117亲本生育特性和开花习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K优 117(K17A×温恢 117)亲本的生育特性和开花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 ,温恢 117与密阳 46 ,K17A与协青早A的生育特性和开花习性相近 ,K优 117制种可以协优 46的制种技术作为参考 ,父母本播差期以 12d为基数 ,上下 4d调控为宜 ,K17A的见穗期应比温恢 117提早 2~ 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