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乳牛酮血病是由于产后奶牛饲喂大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饲料,而碳水化合物饲料补充不足,导致奶牛血液尿液中酮体含量增高、产奶量下降、消化系统障碍等临床症状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笔者于1993~1995年间共诊治37例,其中产后3周龄发病的29例,3~6周龄发病的5例,产后6周龄以上发病的3例,所占百分数分别为78%、13%、9%,治愈33头,治愈率为90%。  相似文献   

2.
1988年11月永嘉县东屿乡箬岙村发现奶牛酮病,畜主麻某,饲养奶牛7头,患牛第2胎,产量25千克,产后15天左右;随后在永嘉县的黄岙村,瓯海县永强七甲乡,温州市郊陆续发生,至1989年底笔者共发现奶牛酮病7例。一、病因: 60年代温州奶牛305天奶产量仅2000千克左右,由于用上海黑白花种公牛改良温州奶牛,产量逐步地提高。70年由于冻精技术在温州普遍推广,使奶牛单产大幅度的提高。目前温州奶牛平均305天奶产量达4500千克左右,与六十年代相比已翻了一番多。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是对牛产后酮血病临床症状与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促进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4.
奶牛酮病并发产后瘫痪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酮病是由于糖、脂代谢障碍致使血液中糖含量减少,酮体含量异常增多,临床上以消化机能障碍(消化型)和神经系统紊乱(神经型)为特征的营养代谢病。产后瘫痪是母畜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严重代谢疾病,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多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近年来。随着奶牛单产大幅度提高,奶牛酮病和产后瘫痪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会使一批高产奶牛被迫淘汰甚至死亡,给奶业生产带来较大经济损失。2000年,我市某养牛户饲养的1头高产奶牛发生以食欲减退,反刍减少,肌肉震颤,站立不稳,尿液、乳汁等有烂…  相似文献   

5.
笔者近年来先后收治170多例荷斯坦牛酮血病,除11例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死亡以外,其余160例经治疗均痊愈。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牛酮血病是因为机体碳水化合物不能够正常供给,或者血液当中的血糖大量消耗造成长时间处于低血糖状态而引发血酮含量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多发生在牛羊群体当中,特别是在产后初期以及泌乳高峰期发病率很高.临床上患病牛主要表现为采食量逐渐下降,不愿意采食精饲料,便秘腹泻交替出现,身体消瘦,脱水明显,并出现间歇性的神经症状,持续表现...  相似文献   

7.
8.
9.
牛酮病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酮病是由于日粮中糖和生糖物质不足 ,以致脂肪代谢障碍 ,大量酮体在体内蓄积所引起的一种代谢病。临床上以呈现顽固性消化紊乱、低血糖、酮血、酮尿、酮乳和呼出气体放酮味以及一定的神经症状为特征。多为散发或群发于 4~9岁的经产而营养良好的高产乳牛。通常在产犊后几天至几星期发病 ,也有在泌乳末期发病。近十年来 ,牛群产乳量普遍提高 ,本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多 ,亚临床酮病在南京市为 34% (1980年 ) ,在上海市为2 5 %~ 30 % (1991年 ) ,给养牛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1 病因病理本病的病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病因主要有 :…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区奶牛业的迅速发展,高产奶牛不断增加,奶牛醋酮血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曾治愈醋酮血病奶牛12头,下面介绍1例重症的奶牛醋酮血病的诊治情况.  相似文献   

11.
输血疗法能够帮助患病牲畜迅速清除体内相关致病因子,因此从治疗疾病的目的来看,该方法是一种非常迅速有效的治疗措施。同理,把输血疗法应用到牛病的治疗环节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牛病治疗的效果和意义。笔者在本文中对输血疗法应用于牛病治疗的方式、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从供血牛以及配血实验的角度出发,对输血治疗的相关方法进行了阐述。笔者强调了输血疗法在牛病治疗领域的价值、作用和意义,希望所得出的方法能够帮助到相关从业人员以及牛类养殖户。  相似文献   

12.
To evaluate acetone and isopropanol metabolism in bovine ketosis, the blood concentrations of isopropanol, acetone, plasma 3-hydroxybutyrate (3-HB) and other metabolites were analyzed in 12 healthy controls and 15 ketotic dairy cows including fatty liver and inferior prognosis after laparotomy for displaced abomasum. In ruminal fluid taken from 6 ketotic cows, ruminal isopropanol and acetone were also analyzed. Ketotic cows showed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isopropanol, acetone, 3-HB and nonesterified fatty acid, and higher activities of aspartate transaminase and γ-glutamyl transferase than control cows. Blood samples had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isopropanol accompanied by increased acetone. In the ketotic cows, acetone was detected not only in blood but also in ruminal fluid, while higher ruminal isopropanol did not necessarily accompany its elevation in the blood. Using 2 steers with rumen cannula, all ruminal content was emptied and then substituted with artificial saliva to evaluate the importance of ruminal microbes in isopropanol production. Under each condition of intact and emptied rumen, acetone was infused into the rumen and blood isopropanol was analyzed. The elevation in the blood isopropanol concentration after acetone infusion was markedly inhibited by the emptying. Here, increased blood concentrations of isopropanol and acetone were observed in ketotic cows, and the importance of ruminal microbes in isopropanol production was confirmed.  相似文献   

13.
用水杨酸比色法测定广东佛山某奶牛场K、I 两个群体(27 头)奶牛的血、乳、尿中的酮体,其含量分别为血酮 1.155 mmol/L±0. 511 mmol/L,乳酮 2. 904 mmol/L±1.311 mmol/L,尿酮 3.127 mmol/L±1.814mmol/L。结果表明,其中有 6 头奶牛有隐性酮病, 其乳酮和尿酮的相关系数 r 为-0.59038。  相似文献   

14.
用水杨酸比色法测定青海民和县某奶牛场A、B两个群体50头奶牛的血、乳和尿中的酮体,其含量分别为血酮1.163 mmol/L±0.421 mmol/L,乳酮3.041 mmol/L±1.214 mmol/L和尿酮3.232 mmol/L±1.713 mmol/L。结果表明,其中有9头奶牛有隐性酮病,其乳酮和尿酮的相关系数γ=-0.60147。  相似文献   

15.
不同泌乳期荷斯坦泌乳牛血糖、血酮、尿酮、乳酮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取正常的荷斯坦泌乳牛30头,按不同泌乳期分成6组,每组5头,对各组的泌乳量、年龄、胎次、血糖、血酮、尿酮、乳酮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七项指标在五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泌乳量、血酮、尿酮、乳酮等指标都随泌乳期的延长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特点,而血糖表现为先降后升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奶牛酮病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随机选取南宁地区2个奶牛场41头黑白花奶牛进行奶牛酮病的监测研究,试验采用rothera法和水杨醛比色法分别定性和定量检测酮体,采用邻甲苯胺法定量检测血糖。结果表明:①甲奶牛场隐性酮病发生率、可疑隐性酮病发生率分别为20%和15%,乙奶牛场均为零。②甲奶牛场血酮、乳酮、血糖的含量分别为31.1±22.2、78.1±47.2及645.2±79.6 m g/L;乙奶牛场的分别为17.5±8.9、42.6±18.6及637±54.7 m g/L。乳酮及血酮含量在2奶牛场间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P<0.01);而血糖均在正常值范围,两牛场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后还讨论分析了奶牛日粮营养,分析发现甲奶牛场日粮粗纤维含量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7.
肉牛呼吸系统疾病是由环境因素(如断奶、运输、混群、阉割、拥挤和通风不良)、宿主自身因素和病原体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引发的呼吸系统综合症。罹病牛日增重减少、饲料转化率降低、胴体质量下降和防治成本增加。在肉牛养殖业中,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对世界肉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文章介绍了发达国家和我国对肉牛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近期研究进展,旨在为其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牛口蹄疫是国家一类重特大传染性疾病,会严重威胁地区牛养殖产业的安全,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降低牛养殖产业的生产效益。再加上牛口蹄疫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疾病传播流行中,如果没有做好个体防护很易造成病毒,向人扩散蔓延,威胁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充分掌握牛口蹄疫病发生现状的基础上,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构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降低疾病发生流行造成的危害。在充分掌握新宾县牛口蹄疫发生现状的基础上,对牛口蹄疫疾病的诊断和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牛鼻咽部定殖的微生物群是牛抵御呼吸道感染的第一道屏障,其可防止致病菌过度繁殖。认识牛鼻咽微生物菌落的组成和它与牛细菌性支气管肺炎的关系以及在维持牛呼吸系统健康中的作用,不仅有助于预防牛呼吸道疾病,而且有助于开发微生态制剂,减少或替代传统的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20.
牛肺疫又被称为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急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从鼻腔中流出脓性分泌物,主要对患病牛的肺脏、胸膜和淋巴结造成危害,典型的临床特征是肺小叶浆液性肺炎和肺实质纤维素性肺炎,被国际兽医局划归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划归为一类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流行后,需要执行严格的扑杀、无害化处理制度,逐渐净化牛群,避免疫情进一步扩展蔓延到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该文主要论述牛肺疫的临床症状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