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青枯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它是病原复杂的土传病害,本文对关于病原菌研究的国内外概况进行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玉米青枯病病原菌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2~1985年,在河南省主要玉米青枯病区(4县)采集病株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所得菌株有镰刀菌(Fusarium link et Fr.)、丝核菌(Rhi-zoctonia DC.et Fr.)、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Ell.et Halst.)及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link et Fr.)等。用出现频率高的镰刀菌进行室内外接种试验,进行致病性测定。致病力最强的是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Schwabe.),其次是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 RerK.et Rav.),串珠镰刀菌中间变种(F.moniliforme var.jntermedium Neish et leggett)次之,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e.)致病力最弱。其中半裸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中间变种在玉米上首次发现,并对以上镰刀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玉米青枯病是影响我国玉米生产的最主要病害之一,经“七五”“八五”攻关研究,目前已基本明确,造成我国玉米青枯病的病原主要有镰刀与腐霉两类真菌。但由于感病植株上常可同时分离出这两类真菌,以致引发了两菌作用主次的争论。一部分学者认为镰刀类真菌为主要病原,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腐霉为主要病原。为明确有关问题,作者从代谢角度对两菌间以及病原与寄主间的互作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病原为已经致病性鉴定的肿囊腐霉(PythiuminflatumMalthews),禾生腐霉(Pythi-umgraminicaolaSubram)及其伴生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  相似文献   

5.
玉米青枯病病原菌代谢产物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研究了玉米青枯病原禾生腐霉(Pythium graminicola Subram)和肿囊腐霉(P.inflatum Marth.)与其伴生病原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ium Schw.)间代谢水平上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腐霉代谢产物对谷镰刀菌的生长有刺激作用,而禾谷镰刀菌代谢物对腐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腐霉代谢产物对寄主的致萎能力比禾谷镰刀菌更强。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玉米青枯病发生危害调查及钾肥防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1993年对黑龙江省28个市县进行调查:玉米青枯病发生普遍,一般发病率5-20%,严重地块达50%以上,主产区发病重,主栽品种较大多数高度感病,发病程度除与品种,气象条件有关外,还与灌水,播种时期,密度,播种方法等栽培措施关系密切。土壤中施用氯化钾可减轻玉米青枯病发生程度,感病品种尤为明显,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可减轻发病率25.6-44.5%,以15公斤/亩为最好,施用氯化钾可提高玉米产  相似文献   

7.
1990-1996年,在广西,湖南,广东,海南等省区采集玉米青枯病株共563株,进行病原菌分离,腐霉菌的分离频率为51.87%,镰刀菌为35.35%,经致病性测定及再分离,证明腐霉菌是玉米青枯的主要病原菌。实行轮作,种植抗病品种,增施锌肥可有效地防治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新疆玉米青枯病病原菌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5年来从全疆10个地州18个县市对近百个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田的典型青枯病株分离、鉴定出腐霉(Pythium)属3个种、镰刀菌(Fusarium)属2个种,分别对5个种不同地区的代表菌株在北京和乌鲁木齐两地进行苗期和成株期致病测定,其中肿囊腐霉(P.inflatum)致病性强,可重复田间的青枯症状,是引起新疆玉米青枯病的主要致病菌。P.graminicola致病性较弱,P.oligandrum基本不致病。镰刀菌的F.graminearum和F.moniliforme发病率低,发病过程缓慢。研究还发现,分离方法上的差异对分离结果具一定影响,其中标样的发病程度、采集后至分离的间隔时间以及分离所用培养基的不同均可使腐霉和镰刀菌的分离频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综述了玉米青枯病的病原、发病规律、抗病机制、抗性遗传、防治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对玉米青枯病的深入研究和有效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烟草青枯病的发生和病原菌鉴定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0年在山东沂南县调查发现烟草枯萎的病株,分离到细菌菌株。经对各菌株致病性测定,格兰氏染色反应,细菌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测定和血清学反应鉴定,结果表明,这5个菌株均属于青枯假单胞杆菌Pesudomonas solanaceariumE.F.Smith。  相似文献   

11.
利用24个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研究了玉米青枯病抗性与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采用126个自交系和杂交种研究玉米青枯病抗性与其他玉米病害的相关。结果表明;青枯病病株率与穗行数、千粒重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的遗传相关;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与株高、穗位高、茎粗、生育期和病毒病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双穗呈显著的正遗传相关,与大斑病、小斑病和空秆病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1992~1993年利用6个组合的6个世代材料.在玉米灌浆初期进行土壤接种,每份材料接种10~50株,每株混接玉米鲜粒菌剂瓜果腐霉病菌(Pythiumaphanidermatum)150克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50克,乳熟末期进行病情调查,分析抗病性基因效应。世代平均值分析表明:抗病性在世代间有显著差异;抗病性同时受基因加性和上位性效应的控制,这为玉米青枯病抗病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应用柯赫氏证实法则对酒泉地区玉米青枯病病原进行了研究。对病部组织分离培养的结果是腐霉菌占42.78%,镰刀菌占38.33%;回接苗期和成株期玉米植株,腐菌菌可重现青枯症状,而镰刀菌则难以重视,因此认为,酒泉地区玉米青枯病的病原为腐霉菌。  相似文献   

17.
<正> 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腐病,在我国是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病害,目前在10多个省(市)发生,一股病株率10~20%,重病田达50~60%。我省1981年青枯病曾大发生,据当时新乡地区的不完全统计,发病面积达20万亩。以后全省各地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1990年焦作市仅掖单系列杂交种玉米,发病面积就达40万亩左右。据调查,有些田块或某些杂交种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对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北京和浙江地区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1982-1986年,对北京、浙江地区的玉米青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在1985和1986两年分离的200株病株中,腐霉菌(Pythium)占66.5%,镰刀菌(Fusarium)占37%,丝核菌(Rhizoctonia)占10.5%,细菌(Bacteria)占4.5%,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占3%。回接成株期玉米试验表明,肿囊腐霉菌(P.inflatum Malthews)和禾生腐霉菌(P.graminicola Subram)是玉米青枯病的病原菌,而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 Schw.)则不是,至少不是主要病原菌。从玉米上分离出肿囊腐霉菌,过去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危害情况,指导病害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2004年至2006年,对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发生进行了调查,对田间采集的烟草茎下部黑色坏死症状样品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在文山州文山县、砚山县、广南县、西畴县和麻栗坡县主要栽烟乡镇的重病田块,茎下部黑色坏死病株86.3%感染青枯病,27.7%感染黑胫病,其中包括14%病株复合感染青枯病和黑胫病。从云南省12个县(市)采集的258个烟草病样中分离青枯雷尔氏菌株219个,病原菌回接试验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文山州、保山市的烟草茎下部黑色坏死症状病害,大部分为烟草青枯病,伴随部分黑胫病。  相似文献   

20.
玉米青枯病人工免疫诱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因子镰刀菌菌株F1和F5,针对玉米青枯病主要致病菌禾生腐霉菌(Pythium graminicola)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进行诱导玉米抗青枯病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注射诱导接种法和土壤诱导接种法均能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以播前土壤诱导接种法为最佳,效果好,持效期长,当迟滞期为16d时,挑战后63d诱导效果仍为100%,土壤诱导接种法最佳迟滞期是16d,注射诱导接种法的最佳迟滞期是10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