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县是我国农业经济活动的基本地域单元,县有行政职能与经济功能的相对独立性。以县为单位进行生态农业建设更能发挥和展现生态农业的功效,因此,县级生态农业建设进行规划对区域农业持续发展,即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详细论述了县级生态农业建设规划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发展我国生态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2.
以点带面,全面开创生态农业建设新局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相似文献   

3.
马坪镇生态农业建设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福建省漳浦县马坪镇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该镇生态农业建设的有效途径,即调整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应用生态农业技术,优化农业组合;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相似文献   

4.
生态农业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新时代的高度,论证了新世纪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阐明了新时期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求、经营方式与产业形式,即要把生态农业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必须做到大规模生态环境建设与大规模生态农业建设、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与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与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同时并举与协调发展;构建制度、技术、生态三类创新有机统一的中国生态农业持续发展运行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生态化、知识化与可持续化相互适应与相互协调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大丰市1993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1999年6月已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本文概述了大丰市建设生态农业试点县(市)的做法、经验及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7.
8.
生态农业建设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概括提出了我国生态农业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概念,结合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技术程序和原则。从平面、立体、时间序列、食物链、加工链等五个方面阐述了生态农业建设技术、内涵,对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具有一定的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设生态农业的成功经验──拜泉县生态农业建设考察与研讨会纪实丁玉华(农业部农业政策研究会北京,100026)1994年8月下旬,由中国农业生态环保协会倡议,生态农业专业委员会与拜泉县政府联合举办的“生态农业建设考察与研讨会”,在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走在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吉林省德惠市5年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工程措施,优化生产模式,在分析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进行了生态经济系统的评价,并提出了县级生态农业建设的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长武县生态农业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依据长武县1980—2008年间农业生态经济演变过程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对长武县29a来的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生态农业效益由1980年的"差"上升到2008年"良";经济效益发展变化最明显;生态效益总体上处于平稳发展期;近几年来,综合效益增长势头明显。为此,需要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使系统整体功能得到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一个资源节约型生态农业模式的配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生态农业系统与生态农业模式的概念,进而提出了资源节约型生态农业模式的设计原则:因地制宜,循环再生,开放系统,优化结构。并结合太行山前平原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推出了一个资源节约型生态农业模式的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13.
根据《可拓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生态农业建设实际,提出了生态农业产业化可拓决策的方法步骤,并以山西省隰县为例进行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总结吉林省生态农业建设10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该省在不同生态地域因地制宜建设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结构模式及其发展对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强化了系统能流和物流的转换效率,发展多层次、多梯级、多功能的互补型综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徐勇  韩国义 《水土保持研究》2002,9(4):139-143,146
总结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阐述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依据生态农业建设的系统特征和指标间的前后、左右关系理清了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初步建立起了适用于黄土丘陵区的生态农业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一些新指标或重要指标进行了解析,最后以燕沟流域为例,检验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实施生态农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只是在一些农户和村、乡级分散进行小规模试点,进而在县一级范围普遍展开。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农业部牵头、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水利部、林业部、国家环境保护局等7部、委(局)组织了全国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在全国9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区选择了51个有代表性的县实施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在中央7部、委(局)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下,经过1993~1998年5年的试点实践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现已全部通过国家阶段性验收,这标志着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51个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经过5年的实践,基本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建设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创造出多种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农业模式研究及模式建设建议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生态农业模式建设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点。随着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开发,生态农业模式的系统工程概念逐步明确,生态农业模式分类体系也日趋完善。分析了生态农业模式的机制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指出生态农业模式建设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基塘生态农业工程模式的能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及最新推出的评价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能值指标(EISD),分别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三水市的3种基塘生态农业工程模式进行系统层和子系统层的能值比较研究。分析评估结果为:模的可持续发展性能(EISD)最强。其EISD比模式、分别高出58.3%和29.7%;种植业子系统经济效益好,但影响环境,是模式内可持续发展性最差的子系统;畜牧业子系统生产环效果不佳,但增益环效果明显;渔业子系统经济效益好,环境影响减小,是系统内可持续发展性最强的子系统,引入翘嘴鳜的生态经济边际效益显著。研究表明,基塘模式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方向,发展应走面向市场,不断完善内部循环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闽东南果-草-牧-菌-沼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研究表明闽东南低丘台地实施的果-草-牧-菌-沼生态农业模式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年均纯收入37758.3元/hm2,且提高土壤含水量8.80%~20.07%,增加土壤有机质6.86%,夏、秋季地表温度降低11.3~19.6℃。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在西宁市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应立足于本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应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协调农业生物、外界环境和人类社会劳动的关系,把城市和郊区的发展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保持本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持久性和平衡性,使农、林、牧、副、渔及加工、运输和其它产业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