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安市设施菜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晰施肥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能为区域设施蔬菜施肥管理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研究在施肥情况调查和土样测试基础上,分析了西安市设施蔬菜化肥施用情况和设施菜地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①西安市设施蔬菜氮肥施用量平均为883.05 kg·hm-2,磷肥施用量平均为601.50 kg·hm-2,钾肥施用量平均为598.05 kg·hm-2。与推荐施肥标准比较,所有样点氮肥施用量整体偏高,磷肥施用量整体偏大过量明显,钾肥施用过量和不足问题并存。②与耕地相比,设施菜地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富集不明显;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富集极为明显,分别高出耕地的389.92%和46.49%;土壤pH达到8.06,高出耕地0.47个单位,出现碱化趋势。根据菜地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设施菜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丰富和缺乏现象并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主要表现为盈余。③随种植年限增加,设施菜地土壤有机质和pH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速效养分出现累积趋势明显。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在重视设施蔬菜优质有机肥投入基础上,更加注重平衡施肥,以降低设施菜地面源污染环境风险,并达到节本、增效和增收目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995年和2013年和县菜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分析,得出和县菜地土壤肥力整体呈上升趋势,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趋向于中等水平,速效钾含量仍然偏低,存在缺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设施栽培菜地土壤养分的空间累积及其潜在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52,自引:6,他引:52
连续2年对陕西杨凌地区设施栽培菜地土壤剖面的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菜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农田明显增加,但与高产优质菜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要求相比,仍属较低水平。菜地土壤0~100cm剖面硝态氮含量以及耕层及20~40cm土层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均较农田土壤显著增加,表明养分特别是硝态氮在土壤剖面发生明显的淋溶作用,由此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值得关注。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与土壤电导率间有密切的关系,其中硝态氮含量与土壤电导率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说明过量施用肥料特别是氮肥是引起土壤盐分累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对荆州市郊区菜地土壤取样测定了容重、PH、有机质、全氮、碱争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其 结果表明,菜地土壤肥力比粮田土壤明显改善,且随种菜年限延长呈提高趋势。与粮田土壤比较,菜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5.
寿光设施菜地土壤养分累积与农产品硝酸盐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寿光市中南部7个典型设施蔬菜种植区,分析了其地下水、土壤理化性状和农产品氮素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寿光市典型设施蔬菜种植区耕层土壤未出现酸化现象,pH值平均为8.10;耕层土壤EC值平均为0.339 mS/cm,与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显著线性相关(R2=0.7429);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1.9 g/kg,57%调查样本的有机质含量超过30 g/kg;土壤0~150 cm剖面中硝态氮累积曲线呈近似"S"型,在90~150 cm土层中大量累积,而铵态氮的累积则呈明显的"S"型变化趋势,主要在90~120 cm土层累积;速效磷、速效钾累积曲线均呈现"倒L"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含量明显降低,90 cm土层下速效钾累积量大于速效磷;所调查21个农产品样本中硝酸盐平均含量为109.34 mg/kg,最高含量为176.09 mg/kg。而农产品未出现明显的硝酸盐污染。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云南不同区域、不同大棚种植年限的设施土壤养分累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设施土壤耕层养分累积现状为全氮含量范围为0.99~4.15 g/kg;全磷含量范围为0.53~5.64 g/kg;全钾含量范围为1.15~56.49 g/kg;碱解氮含量范围为69.0~368.9 mg/kg;速效磷含量范围为6.95~214.9 mg/kg;速效钾含量范围为72.8~2654.4 mg/kg.随着设施土壤种植年限的延长,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呈现上升的趋势,全钾则有升有降;随着土层深度加深,土壤各养分含量减少,土壤表层呈现养分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7.
8.
设施菜地土壤有机碳及酶活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设施条件对菜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北京市大兴和昌平典型的长期设施菜地土壤进行试验。【方法】通过土壤有机碳组分分析和酶活性测定,探讨不同种植环境和土层深度下土壤有机碳和土壤酶活性特征。【结果】与露天菜地相比,设施菜地土壤pH显著降低,年均最大降幅0.08,而电导率则显著升高。在0~15cm和15~30cm土层中,设施菜地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露天菜地,分别比露天菜地高10.1%~143.9%和24.6%~95.3%。设施菜地土壤中碱性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显著高于露天菜地,有利于土壤中有机态P和S的矿化和周转;而转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均低于露天菜地,转化酶活性与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设施条件下C素的周转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差异仅表现在表层土壤中,且在不同采样点的规律并不一致。【结论】设施种植条件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的提高,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因酶的种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佳木斯郊区设施菜地不同作物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分别选择玉米、大葱、黄瓜3个样地,以及0~10cm、10~20cm、20~30cm不同土壤深度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的碱解氮、有机质、含水量呈下降的态势,pH呈逐渐上升趋势。同一土层,但不同作物类型下大葱样地中土壤pH值最高,土壤碱解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大葱>黄瓜>玉米。在0~10cm土层中,有机质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黄瓜、大葱、玉米。不同作物类型影响着土壤生物环境及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在3种样地中土壤细菌、真菌数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但同一土层,不同作物类型下土壤细菌、真菌数量不同。土壤细菌与有机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土壤真菌与含水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11.
12.
日光温室蔬菜地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及其累积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棚龄日光温室蔬菜地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及变化规律,为设施蔬菜地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杨凌区3,5和8年棚龄的日光温室蔬菜地和相邻农田0~100 cm土样(每20 cm采一样品),测定土壤各剖面的pH、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P和速效K等主要养分含量,并计算其累积量。【结果】3,5和8年棚龄的日光温室蔬菜地耕层(0~20 cm土层)土壤pH值分别是7.90,7.75和7.55,分别比相邻农田耕层土壤(pH值8.20)降低了0.30、0.45和0.65;0~100 cm土层速效P累积总量分别为574.0,837.4和1 189.8 kg/hm2,分别较相邻农田(89.2 kg/hm2)高5.43,8.40和12.35倍;速效K累积总量分别为2 272.3,3 378.3和5 204.5 kg/hm2,分别较相邻农田(1 535.4 kg/hm2)高0.48,1.20和2.39倍;全N累积总量分别为9.1,7.1和10.1 Mg/hm2,分别较相邻农田(4.2 Mg/hm2)高1.17,0.69和1.40倍;全P累积总量分别为48.6,53.2和79.7 Mg/hm2,分别较相邻农田(33.8Mg/hm2)高0.44,0.57和1.36倍。菜地养分累积以0~20 cm为主,形成养分富积层,其次为20~40 cm;40~100 cm菜地土壤养分也有不同程度的累积。与相邻农田相比,各种养分的富集率大小次序为:速效P>速效K>全N>全P>全K>有机质。【结论】日光温室蔬菜地土壤有酸化趋势,各种养分(尤其是速效P)大量累积。 相似文献
13.
我国设施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我国设施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探讨种植年限、土壤有机碳及全氮等因素对设施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我国设施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和土壤样品采集两种方式,在全国和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主产区,分别获取土壤401组/233组和548个/310个样本点数据,利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及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定量描述了我国设施菜田土壤重金属积累及污染特征,并进行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文献资料中的设施菜田土壤Cd、Pb、As、Cr、Hg、Cu、Zn、Ni平均含量分别为0.32、24.9、8.45、83.6、0.05、29.9、70.7、27.4mg kg-1,超标率排序为Cd(30.5%)>Cu(9.8%)>C(r7.2%)>Zn(4.8%)>Pb(4.7%)>As(3.7%),在采集的设施菜田土壤样品中,八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0.13、21.9、6.48、41.9、0.09、23.6、72.1、21.4 mg kg-1,超标率排序为Cd(5.3%)>Cu(1.8%)>As(1.6%)>Zn(0.9%)>Pb(0.6%)>Cr(0.6%)。在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主产区,文献资料中的设施菜田土壤Cd、Pb、As、Cr、Hg、Cu、Zn、Ni平均含量分别为0.30、25.9、8.56、67.1、0.08、33.3、79.1、32.5 mg kg-1,超标率排序为Cd(25%)>Cu(10.4%)>C(r9.9%)>Pb(6.3%)>Zn(2.2%)>As(2.1%),在采集的设施菜田土壤样品中,八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0.13、22.8、5.93、43.5、0.08、23.1、69.3、19.4mg kg-1,超标率排序为Cd(3.1%)>Cu(2.1%)>Cr(2.0%)>As(1.2%)>Pb(0.6%)>Zn(0.5%)。而Hg、Ni基本都不超标。随种植时间的延长,设施菜田土壤中Cd、As、Cu、Zn含量呈逐步累积状态,文献来源的土壤Cd在种植21~25年(3.60mg kg-1),土壤Cu、Zn含量在26~30年(80.3mg kg-1和180mg kg-1)达到最高值;在采集的土壤样品中,Cd含量分别在种植16~20年(0.19mg kg-1)、As、Cu、Zn在21~25年(16.0、53.6mg kg-1和131mg kg-1)达到最高值。相关性分析表明,设施菜田土壤Cd含量与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Cu、Zn含量与有机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结合肥料中重金属含量进一步验证了磷肥和粪肥投入是设施菜田土壤重金属的重要来源。因此,为保证土壤环境及蔬菜质量安全,应注重肥料等污染源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设施菜地CO_2、CH_4和N_2O 3种温室气体排放对种植年限的响应趋势及影响因素,在北京大兴选取管理措施相同的种植5 a(5Y)、10 a(10Y)、15 a(15Y)、20 a(20Y)的4个日光温室和棚间露天菜地(CK)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及其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等因子变化。结果表明:设施菜地3种温室气体对种植年限的响应有所差异,CO_2、N_2O排放通量与排放总量均表现为随种植年限增加而逐渐增加;与CK相比,种植年限显著增加CO_2、N_2O排放通量和总量(P0.05),且N_2O排放通量受种植年限的影响更明显;种植年限对CH_4排放通量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影响不显著。种植年限显著增加了设施菜地温室气体的增温潜势(GWP)和排放强度(GHGI)(P0.05),且N_2O对GWP贡献率也呈现出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冗余分析发现土壤有机碳(SOC)和NO_3~--N含量、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硝酸还原酶(NRA)活性及土壤pH是影响设施菜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因子。设施菜地长期种植通过增加土壤SOC、NO_3~--N含量,提高NAG、NRA酶活性及降低土壤pH而促进了设施土壤CO_2、N_2O排放。研究表明,随种植年限增加,设施菜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总量、GWP、GHGI均逐渐增加,因而采取合理措施,适度降低土壤NO_3~--N含量和提高土壤pH,有助于长期种植设施土壤温室气体减排。 相似文献
15.
以农田和露天菜地为对照,研究了晋北地区不同利用年限设施栽培土壤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由农田改为设施栽培菜地后,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不同土层中K、Ca、Mg、Al、Cd和Li含量表现出“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规律,Fe、Mn、Cu和Cr含量则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处理之间,同一土层金属元素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表层土壤中K、Na、Al、Fe、Mn和Cu含量值均比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时含量值高,而露天菜地和设施栽培土壤Ca、Mg含量差异不明显。依据中国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当地设施栽培土壤Cd、Cu和Cr含量均没有超标,但土壤Cd含量偏高,整体分布在0.28~0.56 mg·kg-1的范围内,接近我国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上限1 mg·kg-1。 相似文献
16.
大棚蔬菜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控制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蔬菜大棚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凸显,并对我国蔬菜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当前,我国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开放的、污染较为严重的农田土壤,而对相对封闭、污染较轻的蔬菜大棚土壤的研究较少。对我国蔬菜大棚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来源及其与种植年限的关系加以阐述,综述了通过调控肥力条件、添加土壤改良剂、调整作物品种以及耕作制度的手段来控制大棚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棚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理化分析、微生物培养方法及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和PCR\|DGGE手段分析了瑞安市不同种植年限大棚蔬菜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生态功能多样性和遗传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探讨长期大棚设施栽培对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大棚蔬菜地土壤全盐量及pH显著升高,土壤有机质显著下降;土壤微生物生态功能多样性、群落和功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土壤中总细菌的遗传功能多样性未发生了显著性变化,但氨氧化细菌(AOB)优势种群发生了显著改变,且多样性从丰富变为较单一;土壤氨氧化古菌(AOA)受施肥、植被及土壤pH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当大棚种植年限足够长时其多样性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呈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蔬菜温室长期种植下土壤重金属累积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有机种植长期定位试验,比较了有机种植(ORG)、无公害种植(LOW)和常规种植(CON)3种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中Cu、Zn、Pb、Cd、Cr、As、Ni 7种重金属含量的差异,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风险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经过15 a的种植,与2002年的初始值相比,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重金属均有明显的累积。其中土壤中Cd累积较为明显,分别提高了312.50%、175.00%、100.00%,有机和无公害种植模式下土壤Cd含量超过了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其他重金属含量虽也有一定程度累积,但均未超标。以初始值为参考,评价结果表明,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重金属累积指数表现为ORGLOWCON,有机种植存在较高的土壤重金属累积风险。以温室蔬菜产地标准值为参比值,可以看出经过15 a的长期定位试验,各个重金属元素均未造成生态系统的风险,3种种植模式的综合生态风险也都属轻微生态危害程度,但相比较而言,3种种植模式生态风险指数表现为ORGLOWCON,因此应加强有机农场有机肥质量监控,以确保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上海松江区蔬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生态风险预警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松江区4城镇蔬菜田土壤重金属的总体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别为Cu 34.05 mg/kg、Zn 91.15 mg/kg、Pb 26.80 mg/kg、Cd 0.22 mg/kg、Cr 78.64 mg/kg、Hg 0.16 mg/kg和As 8.20 mg/kg.除泖港镇和叶榭镇蔬菜田的Cu、泖港、新浜以及车墩镇蔬菜田的Cd、泖港镇蔬菜田的Hg外,其他几种重金属均低于国家一级标准(GB 15618-1995),并且满足国家对绿色食品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要求(NY/T391-2000).与上海土壤背景值相比,除As低于背景值外,Cu、Zn、Pb、Cd、Cr和Hg分别比背景值高出19.10%、5.87%、5.21%、68.48%、4.85%和57.62%.Zn、Cd和Hg是引起松江4城镇土壤质量下降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4城镇40个采样点中有31个样点属于轻警,9个样点属于预警,综合评估IER=1.360,为轻警.4城镇生态风险预警评估的高低排序为:泖港镇(IER=2.059)>叶榭镇(IER=1.284)>新浜镇(IER=1.158)>车墩镇(0.903). 相似文献
20.
应用ArcGIS判读2007年遥感影像,分析了上海浦东新区(原)的树冠覆盖。研究区总面积为533 km2,建成区为252 km2。结果表明,研究区现有树冠覆盖率7.02%,建成区树冠覆盖率10.27%;其中研究区的潜在树冠覆盖(技术层面)可达8.68%~9.79%,建成区潜在树冠覆盖率可达到11.49%~12.3%。自商业中心向东树冠覆盖表现城郊梯度的变化,在建成区内自中心城区到城郊边树冠覆盖呈递增趋势,并在外环林带区域达到最高值,之后在城市外侧明显递减。不同功能区的树冠覆盖同样呈现明显差别,外环林带最高,随后是公园、道路、居住区,商业区则最低。根据树冠覆盖估算,浦东新区约有乔木368万株,其中建成区有255万株。建成区至少可增植乔木30万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