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岭细鳞鲑种质特性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细鳞鲑是在地理上分布最南的两种鲑科鱼类之一,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冷水性鱼类.本文在生物观察的基础上综述了秦岭细鳞鲑的分类分布、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习性以及种群变异等种质特性.并依据秦岭细鳞鲑生存状况和研究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相应提出了种质资源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亚洲 《家畜生态》2008,29(1):103-105
秦岭细鳞鲑是在地理上分布最南的两种鲑科鱼类之一,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冷水性鱼类。本文在生物观察的基础上综述了秦岭细鳞鲑的分类分布、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习性以及种群变异等种质特性。并依据秦岭细鳞鲑生存状况和研究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相应提出了种质资源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秦岭细鳞鲑     
正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又名细鳞鱼、花鱼、梅花鱼、金板鱼等。属硬骨鱼纲,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的鱼类。保护等级:国家Ⅱ级。秦岭细鳞鲑体长、侧扁、吻钝。口亚下位,上颌骨后伸达眼中央下方,下颌较上颌短,上下颌齿排成弧形,上颌齿约46枚,下颌齿约28枚。犁骨齿和腭骨齿约32枚,排列成马蹄形。眼大,距吻端较近,眼间较宽。鳃孔大,侧位,向前达眼中央下方,鳃膜不和颊部相连。体背细鳞,头部无鳞;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技术获得细鳞鲑秦岭亚种25尾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598bp的序列,从Gene Bank下载黑龙江流域的尖吻细鳞鲑与钝吻细鳞鲑的同源序列,以近缘物种哲罗鲑为外类群,构建了中国细鳞鲑属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并结合形态特征讨论了细鳞鲑秦岭亚种的有效性。遗传结构分析显示,秦岭亚种与黑龙江流域两种细鳞鲑之间以及后两种细鳞鲑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202,0.0207,0.0199,明显大于细鳞鲑属种内遗传距离:0.0023,0.0033,0.0091。以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秦岭地区的细鳞鲑单独构成一个单系群,而黑龙江流域的两种细鳞鲑构成一个大的支系。以上结论证明了秦岭细鳞鲑已经达到了亚种水平的分化,该研究的结果支持形态分类上秦岭亚种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养护秦岭细鳞鲑这一我国特有的冷水土著鱼类种质资源,本文总结了甘肃省张家川马鹿秦岭细鳞鲑驯养繁殖场多年以来开展秦岭细鳞鲑人工驯养繁殖及受精卵孵化的关键技术,通过相关集成技术的应用,实现规模化的人工繁育和养殖,促使该物种资源量在人工干预的条件下实现有效扩增。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与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在血清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异同,对兰州鲇和秦岭细鳞鲑血清主要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兰州鲇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球比(A/G)、尿素(BUN)、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钙(Ca2)和磷(P)含量显著低于秦岭细鳞鲑(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高于秦岭细鳞鲑(P0.05),两种鱼类的球蛋白(GLO)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显示,兰州鲇与秦岭细鳞鲑在血清学上反映其在营养代谢上有较大差异,兰州鲇的蛋白质代谢强度相对较大,而秦岭细鳞鲑的糖脂代谢较为旺盛。  相似文献   

7.
秦岭细鳞鲑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冷水性鱼类,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近年来秦岭细鳞鲑人工繁育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种群数量也有一定的恢复。目前,秦岭细鳞鲑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生态、形态、解剖、繁殖、胚胎发育、起源演化等宏观方面,而遗传学、生理生化、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微观方面的研究较少。结合现有资料对目前秦岭细鳞鲑资源现状及保护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渭河是黄河水系的一个较大支流,为了解渭河天水段的渔业资源,为保护濒临灭绝的秦岭细鳞鲑的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基础资料.2012年10月,在天水地区七条主要河流选取采样点,采集样品进行水质监测、浮游生物测定和鱼类调查.结果得出水质为碳酸盐类—钙组—Ⅱ型水;总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41种(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达15种(属);浮游动物18种,其中原生动物种类最多,达9种;底栖生物6种;鱼类共3科7种.  相似文献   

9.
秦岭细鳞鲑属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为研究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MS-222)在秦岭细鳞鲑的人工繁育、标记放流和运输环节中使用剂量和麻醉效果,分别以体重为9.8±5.2g和160±5.2g的秦岭细鳞鲑苗种和成鱼为试验对象,探索麻醉剂使用的最适浓度。结果表明,在秦岭细鳞鲑人工繁育和人工标记中以浓度为45mg/L的MS-222为最佳,而放流前麻醉运输的最适麻醉浓度为10mg/L。麻醉剂MS-222的可用浓度范围为0~50mg/L,随着MS-222浓度的增加,进入相同麻醉期的时间缩短,完全复苏的时间延长,成鱼的麻醉时间比苗种麻醉所需时间长。MS-222麻醉秦岭细鳞鲑效果好,鱼体麻醉时间短,苏醒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张辉  单安山 《饲料工业》2006,27(20):32-34
近年来鱼类养殖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养殖产量已经达到了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因此对优质苗种的需求就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增加(Izquierdo等,2000)。除了大西洋鲑和一些鲑鳟鱼类之外.多数鱼类的苗种生产完全依靠对早期仔鱼的精心饲育。仔鱼养殖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开口饲料的投喂方式和质量.而目前已经确认脂肪是影响仔鱼生长和发育的最重要营养因素之一(Watanabe等.1983:Zambonino Infante等,1999:林浩然,2000)。  相似文献   

11.
华亭市麻庵河流域位于华亭市西南60 km的峡谷之中,流域内分布有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秦岭细鳞鲑,在当地生物多样性中居于重要地位,是麻庵河流域内最重要的生物物种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家禽》2008,30(10):59
近日,欧盟委员会对外宣布,由帝斯曼(DSM)营养产品部研发成功的植酸酶类饲料添加剂“乐多仙P”(Ronozyme P)通过批准,允许应用于鸭。此前,该产品已经获得许可,先后在肉鸡、蛋鸡、火鸡、猪和鲑科鱼类上使用。  相似文献   

13.
五条鰤又称鰤鱼(英文名Yellowtail;拉丁名Seriola quinqueradiata),别名平安鱼、油甘鱼、青甘鲹或青甘等,属于鲹科、鰤亚科、鰤属,是一种温水性深海鱼类。  相似文献   

14.
北京怀柔某养殖场的大鳞大麻哈鱼发生一种慢性,但累计死亡率很高的流行病,为研究大鳞大麻哈鱼感染病原菌的种类,本试验根据病鱼临床症状观察判断疑似感染鲑肾杆菌.试验对病鱼肾脏组织进行印片染色观察细菌形态特征,抽提病鱼的肝脏、肾脏组织DNA,扩增16S rDNA和鲑肾杆菌P57表面蛋白基因片段,测序并运用BLAST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病鱼肾脏组织印片在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形态一致的革兰氏阳性短杆菌;采用病鱼肝脏、肾脏组织扩增的16S rDNA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与鲑肾杆菌聚为一支;通过PCR扩增出鲑肾杆菌P57表面蛋白基因DNA片段,测序结果与鲑肾杆菌标准株ATCC 33209完全一致,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病鱼感染鲑肾杆菌并引发细菌性肾病(BKD).这是中国首次在养殖鱼体内检出鲑肾杆菌.  相似文献   

15.
蛋白水平对黄颡鱼体成分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Peletobagrus fulvidraco)属鲇形目,鳞科,黄颡鱼属,是一种小型底栖杂食性偏食动物性饵料的优质名贵经济鱼类,现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人工养殖对象之一。随着养殖规模化的推进,黄颡鱼的营养与饲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就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黄颡鱼饲料利用和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黄颡鱼饲料利用和鱼体生化成份的影响,以期为黄颡鱼的养殖和营养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鲑科鱼类,习惯上有的被称作鲑,有的称为鳟,统称为鲑鳟。因能在其他鱼类不能繁殖生长的低温环境中进行世代繁衍而被称为冷水鱼。分布于北纬35°以北从寒带到温带的广阔海、陆区域。  相似文献   

17.
大豆粉是一种经济并且广泛被应用的日粮蛋白来源。但是 ,在鲑科鱼类中大豆粉 (SBM)的添加水平一般是被限制 ,因为中等到高水平的添加量会导致生长的缓慢 ,部分导致采食量降低 (Pongmaneerat和Watanabe ,1992 )。大鳞大麻哈鱼 (chinooksalmon)幼苗对于日粮中大豆粉的含量是非常的敏感的(Fowler,1980 ) ,然而 ,其他的鲑科鱼类 ,如虹鳟、银大麻哈鱼和大西洋鲑表现出较大的耐受性。几种大豆饲料 ,如大豆蛋白浓缩物 (soyproteinconcentrates) ,大豆蛋白分离物 (soyproteinisolates)都是应用各种技术 (如加热 ) ,以除去抗营养因子(ANF)、低聚…  相似文献   

18.
秦岭细鳞鲑消化系统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大体解剖和常规组织学方法对秦岭细鳞鲑消化系统的组织形态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秦岭细鳞鲑的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和肠等4部分组成,除口咽腔外,管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口咽腔宽大,上颌、犁骨及腭骨等处布有细齿,黏膜衬以复层扁平上皮,间有较多的黏液细胞和少量的杯状细胞及味蕾;食管粗而短,黏膜向管腔突出形成多个纵行皱襞,上皮由复层扁平上皮逐渐向单层柱状过渡,上皮细胞间可见到数量较多的粘液细胞和杯状细胞,食管腺不发达;胃体积较大,呈“U”形,包括贲门部、胃体和幽门部,胃体部小凹及胃底腺结构明显,肌层发达;胃与肠相接处有63-65个幽门盲囊,肠道粗短而略微盘曲,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未见明显的肠腺。以上结果显示,秦岭细鳞鲑消化道组织结构与其肉食性功能密切相关。肝小叶界限不清;双列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走行,肝细胞个体大、呈多边形,核呈圆形或卵圆形,1-2个。胰脏大部分环绕前肠边缘、呈细长条索状,另可见分散于幽门盲囊及胃周围的弥散部分;其外分泌部为管泡状腺,腺细胞呈锥体形,胰岛结构明显。  相似文献   

19.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eo(Richardson)]又名黄姑鱼、黄腊丁、嘎鱼等,属鲇形目(Siluri—formes)、鳞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heobagrus),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李明锋等,2010)。黄颡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无肌问刺,且具有滋补、药理作用(祁保霞,2009),成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区均有较大规模的养殖。黄颡鱼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与网箱养殖两种,池塘养殖又分为池塘精养与池塘混养。黄颡鱼品种较多,有黄颡鱼、江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岔尾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人工养殖的品种主要是黄颡鱼和江黄颡鱼。本文以珠三角地区黄颡鱼养殖为例,简要介绍黄颡鱼池塘精养的几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鳟鱼养殖     
鳟鱼系冷水鱼类,于欧洲、美洲、亚洲各有不同种类的分布,已成为当地一种重要养殖鱼类。主要以虹鳟为多,它不但体形优美,且成长速度较其它鳟鱼快。虹鳟属鲑科鱼类,过去和大西洋大麻哈同划为鲑属鱼类,现在和太平洋六种大麻哈同属于大马哈鱼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