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明确杂糯间栽技术在不同生态条件下控制稻瘟病的效果,在四川省的叙永、资中、营山、蒲江、雅安5个不同的生态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杂糯间栽在不同生态区不同发病程度下对稻瘟病的控制作用不同.在发病较重的生态区(叙永,发病率86.46 %,病指53.61),间栽糯稻发病程度与净栽糯稻无显著差异.在发病较轻的生态区(营山,发病率6.90 %,病指1.08),部分间栽处理中糯稻发病程度极显著低于净栽.在叙永,杂糯间栽对感病糯稻叶瘟的控制效果在12 %~26 %,对颈瘟的效果为0;在发病较轻的雅安、营山,对叶瘟的控制效果最高达到46 %~88 %,对糯稻颈瘟控制效果的范围在11 %~76 %.总体来说,在发病较轻的生态区,杂糯间栽对感病糯稻稻瘟病的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1西昌市杂糯间栽的优势 目前,西昌市杂交稻667m^2产量已达到较高水平,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杂交稻的单产已相当困难,即使增加投入,所增产量也很有限,并且投入产出比很低。近年来利用水稻品种间生理差异发展起来的水稻生物多样性间栽技术,如杂糯间栽或粳糯间栽,能够利用糯稻株高与主栽品种杂交稻之间的显著差异,成熟期又可调整提前的特点,将糯稻按一定规格间栽于杂交稻中,在不影响主栽品种产量的前提下又可多收30kg左右的糯稻,这样既可减轻病害又可增产增收,是一项简便易行、费省效宏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从2001年开始,江安县逐步走上订单农业的道路,并试点探索“杂糯间栽生物多样性控防稻瘟病”技术。随着“杂糯间栽”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订单农业发展,至今年已推广“杂糯间栽”技术15万亩,发展定单6万亩,年产糯稻180万公斤。我县的订单农产品主要为古龙洞酒  相似文献   

4.
杂糯间栽在我市已有近20年的历史。最早,在我市民间就有自发栽沿边糯的习惯,由于栽植窝数少,故产量低,但操作方便;后来又探索出了栽几行杂交稻,间栽1行糯稻的方式,虽提高了糯谷的亩产量,但收获很不方便。鉴于此,我们逐渐发现,固定厢沟双免耕非常适合间栽糯稻,糯稻移栽、收获的操作都很方便,产量也可观,深受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水稻"杂糯间种",是指杂交稻与糯稻间种栽培。即中秆型杂交稻与高秆型糯稻,利用杂交稻宽窄行条栽中的宽行优势,按一定带幅、行比和宽度,增种单行糯稻的种植方式。1杂糯间种技术的主要优点1)增加稻谷产量: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水稻“杂糯间种”,是指杂交稻与糯稻问种栽培。即中秆型杂交稻与高秆型糯稻,利用杂交稻宽窄行条栽中的宽行优势,按一定带幅、行比和宽度,增种单行糯稻的种植方式。一、杂糯间种技术的主要优点1.增加稻谷产量:试验结果表明,杂糯问种两项合计比一般杂交稻每667平方米增产28千克,比常规糯稻净作田增产110千克。  相似文献   

7.
水稻杂糯间栽是在不减少杂交稻栽插密度的基础上,每隔一定距离间栽一行糯稻的栽培方式.它利用杂交稻和糯稻的株高差异,充分利用水、肥、温、光资源,在杂交稻基本不减产的前提下,每亩增收糯谷50~60千克,增加稻谷总产和经济收入,同时可将原来种糯稻的田块用于种杂交稻,可谓一举两得.其主要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8.
杂糯间栽技术控制稻瘟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栽培技术对稻瘟病的发生与为害的控制作用,为稻瘟病的大田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4+1、6+1、8+2、杂稻净作和糯稻净作。其中,4+1、6+1、8+2处理为:每隔2个宽行栽1行糯稻,每隔3个宽行栽1行糯稻,每隔4个宽行栽2行糯稻。[结果]结果表明:杂稻与高感糯稻间栽,4+1、6+1、8+2处理对杂稻叶瘟、穗颈瘟的控制效果不明显,但4+1、6+1处理对高感糯稻叶瘟控制效果较好,8+2处理控制效果较差;4+1、6+1、8+2处理对高感糯稻穗颈瘟的控制效果都较好,其穗颈瘟的发生明显低于糯稻净作。[结论]杂糯间栽技术对糯稻栽培在生产中叶稻和穗颈瘟的发生与为害均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间栽技术持续控制稻瘟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2005年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间栽控制稻瘟病技术在四川省18个市(州)113个县累计推广145.9×104hm2,选用杂交稻和糯稻品种搭配组合517个。结果表明,间栽糯稻的平均发病率比净栽糯稻下降56.97%,病情指数下降66.38%,控制有效率在22%~97%之间。间栽杂交稻的平均发病率比净栽杂交稻下降28.95%,病指下降37.09%,控制有效率在32%~57%之间。其中杂糯品种最佳组合为黄壳糯×川香优2号,竹丫谷×宜香优1577。4年水稻的平均复合产量为9598 kg/hm2,比净栽杂交稻提高产量728 kg/hm2,增长8.68%。  相似文献   

10.
杂交稻、糯稻间栽控制稻瘟病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稻瘟病的控制新技术。[方法]以冈优晋恢1号和本地糯谷为材料,对杂交稻和糯稻间栽控制稻瘟病技术进行了探索。[结果]杂交稻和糯稻间栽技术,对叶瘟、穗颈瘟均有明显的控制效果,而且增产、增收。[结论]杂交稻和糯稻间栽技术在生产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水稻杂糯间栽增产技术是根据生态农业原理,利用杂交中稻和糯稻不同品种、不同熟期、不同株高的特点,进行合理配置,使光温等自然资源得到多层次利用,从而增加光和面积和光和产物的积累,实现增产增收的一种新的稻田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2.
高枧乡位于西昌市城郊结合部,现有耕地655hm^2,农业人口1.33万人,人均耕地仅0.04hm^2,是西昌市粮菜生产区。如何挖掘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单产和经济效益,是多年来高枧乡发展农业生产的主题。高枧乡自90年代初,就有农户自发开展水稻杂糯间栽技术,后经西昌市农业局科技人员在本乡进行试验、研究、推广,于1996年初步形成规模。高枧乡位于邛海湖盆,具有独特的光、热资源。依据杂交稻与糯稻间株高的差异,在田间形成立体交叉群体,从而有效地提高对自然资源和生产条件的利用率,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通过多年的实践,净栽优质高秆糯稻易感病、易倒伏。杂糯间栽后,减轻了病害对糯稻品种的危害,稻瘟病(尤其是稻颈瘟)、百叶枯病等病害明显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3.
<正>对水稻不同种系的品种实行杂糯间栽,既可发挥杂交稻高产性能,又能利用杂交稻和糯稻的株高差异增产增收,又不能有效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增加糯稻抗倒性。同时调整了田间结构,变单作顶部平面用光为分层、分时交替用光,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对比单作,  相似文献   

14.
水稻杂糯间栽防治稻瘟病试验示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筛选出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饮食习俗的防治稻瘟病的杂糯间栽种植组合,采用3个水稻主栽品种分别与1个优质感病糯稻品种按6∶1和4∶1的比例搭配种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间栽模式均能有效降低优质高感糯稻品种稻瘟病的发病率,平均防效达88%,平均增加产量32.17 kg/667m2.经田间防效和产量对比分析,"6+1"间栽模式更适合于当地的水稻栽培模式.可作为雷山县稻瘟病综合防治的措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糯米是城乡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由于优质地方大酒谷重感稻瘟病,秆高不抗倒,产量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水稻杂糯间栽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实行杂糯间栽能够达到:①减轻、  相似文献   

16.
水稻“杂糯间种”,是指杂交稻与糯稻栽培的一种配置方式,即选用中杆型杂交稻与高杆型糯稻良种,并利用杂交稻宽窄行条栽中的宽行优势,按一定带幅、行比和宽度,增种单行糯稻的种植方式,构成同田内杂交稻与糯稻的复合体。它是根据立体农业原理,利用水稻不同品种、不同熟期、不同株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摸索、完善水稻杂糯间栽增产技术,使其更科学、规范、实用,更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今后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2007年,我们开展了水稻杂糯间栽配套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8.
水稻品种间栽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个籼型(杂交)水稻品种和1个地方糯稻品种,以不同品种组合及按不同行比种植进行田间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研究. 结果表明,糯稻与籼型水稻品种间栽可有效地减轻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率和严重度,不同品种组合防病效果不同,混合间栽组合中黄壳糯效果较好,与其净栽模式相比,2005和2006年在糯稻品种上白叶枯病的最高防效分别达52.0%和86.4%,在主栽籼稻品种上白叶枯病的最高防效分别为59.3%和66.6%;以黄壳糯作为间栽品种时,可有效降低病害传播距离,与净栽相比,间栽种植水稻白叶枯病传播距离降低了21.8%~59.2%;同一品种组合、不同行比的间栽模式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效果不同,混合间栽的主栽品种和间栽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配比关系,其中以主栽品种与间栽品种按6∶ 1行比种植,对病害的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水稻杂糯间栽模式对优质糯稻控病与抗倒伏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间栽对优质糯稻控制稻瘟病和抗倒伏的有效途径,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选用2个籼型杂交稻和2个地方优质糯稻品种分别按4∶1的比例组成4个间栽组合,在湄潭县和雷山县进行了搭配种植控制稻瘟病和糯稻抗倒伏的田间大区试验.结果表明:籼糯搭配间栽种植能够较好地控制优质糯稻稻瘟病的发病率,提高防治效果,对糯稻抗倒伏有显著的作用,间栽糯稻叶瘟、穗瘟的发病率分别比净栽糯稻降低0.8%~1.6%和14.1%~15.4%,对叶瘟和穗瘟的平均防效分别达19.31%~50.17%和89.22%~93.30%,抗倒伏率达100%.  相似文献   

20.
<正> 中秆型杂交稻与高秆型糯稻间作栽培,是利用杂交稻宽窄行条栽方式中的宽行空间优势,按一定的带幅行比和密度规格要求相间增种一季单行糯稻,从而构成在同田生态条件下较能协调共生、平衡生长的水稻复合群体,使单位面积主作物的产量不受影响、另增糯谷50~80千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