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省长阳县于1981年开始引进蘑菇栽培技术,两年试验面积2558米~2,平均单产13斤/米~2,还出现了五个23.15斤/米~2的高产菇房,其中沿头溪公社两河口社员覃素涛,栽培40米~2,单产达26.5斤/米~2。现将五个高产菇房的主要技术经验小结如下。一、提高培养料的质量培养料配方的好坏,发酵腐熟的优劣,菇床铺料的厚薄,直接影响蘑菇的产量和质量。高产菇房培养料的配方(干重):每平方  相似文献   

2.
三年来的实践证明,蘑菇培养料采用二次发酵,确实能提高蘑菇品质和产量。为了节约能源,两年多来,结合本区蘑菇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室内后发酵工艺进行了改革,收到了较好效果,现介绍于下。试验菇房面积为1500尺~2。在蘑菇培养料室外前发酵12~13天符合进房要求时,于进房的前一天  相似文献   

3.
我省蘑菇栽培业在七十年代发展速度很快,1971年全省栽培面积仅有1500万尺~2,到1978年超过亿尺~2以上。但近几年来蘑菇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如1982年只有8400多尺~2。种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单产不稳定,低产区菇农种菇的积极性受挫伤。下面对影响蘑菇单产的几个问题谈点浅见: (一)建堆期未选择好。目前各地都是“靠天种菇”,因此,培养料发酵堆制期对蘑菇  相似文献   

4.
蘑菇培养料加入864菌液发酵与二次发酵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加入864菌液发酵和二次发酵栽培蘑菇的试验,比较培养料中微生物群落、培养料成份及产菇量,说明加入864菌液发酵是代替二次发酵栽培蘑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荷兰发达的蘑菇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坪农场为发展蘑菇产业,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蘑菇培养料制造场及菇棚等基础设施,试生产也取得了成功。但是,由于国内没有与发酵隧道配套的机器设备,如隧道落料机和培养料打包机,影响制料场的运转效率及蘑菇单产水平。为解决这些问题,三坪农场派遣考察组赴荷兰考察蘑菇生产及设备。在数天时间内,考察组驱车跨越荷兰全境,考察了4家蘑菇设备生产厂,1家大型蘑菇培养料生产厂,2个家庭菇场,收获颇多。现就考察中了解到的荷兰蘑菇产业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制备适合蘑菇生长的培养料是栽培蘑菇的关键。随着蘑菇生产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广大蘑菇种植者希望有一种快速有效的蘑菇培养料发酵新技术,以克服目前二次发酵技术周期长、费工多、耗能大的缺点。为此,我们于1987年开始进行蘑菇培养料发酵新技术的研究,制成了适于制备蘑菇培养料的“增温发酵剂”,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套蘑菇培养料节能、快速、床式发酵的新技术,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增温发酵剂的制备在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向的基础上,我们在国内首次分离筛选到可用于蘑菇堆肥的微生物,并以此为基础制成了适用于制备蘑菇培养料的“增温发酵剂”。(二)应用增温发酵剂进行蘑菇培养料发酵根据增温发酵剂的最佳生长条件和二次发酵的原理,同时参照国外短期发酵技术和室内发酵方法,并结合国内常规堆制发酵的操作步骤,我们建立了一套在生产上行之有效的节能、快速、床式蘑菇培养料发酵新技术。其具体流程为:稻草的切割和预湿一预堆一添加增温发酵剂一培养料进房床式发酵一翻格播种一管理采收。与二次发酵技术相比,每堆制111.1米~2培养料,应用这技术可省煤150~300公斤,省工8~10个,缩短周期5~10天。  相似文献   

7.
苏州农村工副业发达,栽培蘑菇工物投本较大,如何既省工节本又能提高单产和效益,改进培养料是个重要方面.常熟市在1987~1989年进行了三年复合培养料试验.1990年该项技术在全市全面推广,应用面积达33万米~2,秋菇每米~2均产5.45公斤,增产幅度比应用前提高2成左右.一、复合培养料配方通过三年试验摸索,确定两种适用配方.一种为完全不用畜粪的无粪复合料(公斤):稻草1515,麦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工厂化栽培草菇(Volvaria volvacea)的菌渣再次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研究,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品种W192为试验材料,工厂化生产草菇的菌渣为原料,设计了菌渣、牛粪比例3:1和菌渣、牛粪比例4:0的2个处理。对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等生产环节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了培养料预堆和发酵过程的温度、水分、p H、碳氮比的变化等,同时对这两个处理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发菌周期、出菇周期、鲜菇产量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和统计。结果表明,菌渣加牛粪和不加牛粪处理的培养料发酵过程的各项生产指标均符合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要求,菌渣、牛粪比例3:1配方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发菌快(1 d),出菇时间短(3 d),产量高(2.04 kg·m-2)。这综合说明工厂化栽培草菇的菌渣再次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技术可行,并对本地区综合利用草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的具体操作和推广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信息台     
《食用菌》1991,(4)
蘑菇培养料节能快速床式发酵技术通过鉴定该项研究在掌握国内外研究新动向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应用蘑菇增温发酵剂进行蘑菇培养料快速发酵的新技术,与二次发酵法制备的蘑菇培养料相比,具有节能、省工、快速及提高蘑菇产量等优点,已在全国17个省市推广11.1万米~2。  相似文献   

10.
孙立南 《食用菌》1997,19(2):26-27
福建省是蘑菇栽培的大省,产量占全国50%以上,而我市又是福建省蘑菇的主要产区,占全省种植面积50%以上,1996年全市蘑菇种植面积18000000m~2。每年还以1000000~2000000m~2递增,蘑菇生产已成为我市农村重要的经济支柱,为了促进我市蘑菇生产的发展,本文就蘑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初步研究的结果作一介绍。 (一)推广培养料二次发酵新技术 我市蘑菇生产,原来产量低而不稳,质量也较差,自从推广了培养料二次发酵后,产量有较大幅度增加,质量也有较大提高。菇农推广的培养料二次发酵是把蒸汽通入进料的菇房,从料温55℃开始计时间,保持60℃48小时,这样既可使培养料分解充分,又可杀死料中有害微生物和害虫,还可使料中的游离氨、硫化氢气体挥发,以避免有害气体伤害蘑菇菌丝体。发酵前必须把菇房门窗、墙角、屋顶等所有缝隙用塑料薄膜密封,有些菇农在墙脚喷洒敌敌畏,在发生蒸汽的大汽油桶中放入甲醛,使  相似文献   

11.
荔浦县是国家双杂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年制种面积达250 hm~2,生产双杂种子近千吨,食用菌是荔浦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蘑菇冬种面积达500 hm~2,产量2.5万t。利用杂交水稻制种后的冬闲田和稻草进行冬季蘑茹生产,复种指数高、效益好,但在种植蘑菇时应注意菇场选择,搭建菇棚,配方培养料,常规堆沤,二次发酵,播种覆土,出菇前、出菇后和春菇的管理等环节。  相似文献   

12.
据美国农业部报道,1983~1984年美国种植蘑菇1290万米~2,年产492000吨,产值47100万美元。另据加拿大蘑菇栽培者协会报道,1982年加拿大种蘑菇230万米~2,年产菇3515吨,产值892.3万加拿大元。北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蘑菇产区,单产也较高。北美之所以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蘑菇产区,除了选育良种外,重视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技术也是一项关键措施。本文着重介绍这项堆制发酵技术。  相似文献   

13.
蘑菇堆肥隧道集中发酵分三个阶段:前发酵、后发酵、发菌,又称作一次发酵(PhaseⅠ)、二次发酵(PhaseⅡ)、三次发酵(PhaseⅢ)。利用发酵隧道进行集中大堆发菌,可将空调菇房周转期缩短14~17天,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采用此技术的欧美地区双孢蘑菇厂周年生产8~9轮,而我国菇厂周年生产不过6轮,差距较大。我国隧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了酵素菌发酵和常规二次发酵两种不同料处理方式.作了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记载发酵期间料温的动态变化、微生物区系的含菌量变化及对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等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酵素菌发酵培养料与二次发酵料相比.有益微生物数量增加。营养成分得到改善。培养料质量获得优化。促使双孢蘑菇的菌丝生长加快.菇体产量和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5.
蘑菇堆肥高压发酵隧道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兰的蘑菇生产技术世界领先,其采用发酵隧道(图1)制造堆肥,空调菇房栽培出菇,周年生产蘑菇6~8茬,每茬产量稳定在30千克/平方米。我国蘑菇培养料发酵设施落后,技术含量低,菇农烧煤产生蒸汽进行培养料后发酵,全国数十万个煤灶冒烟6~7天,不但耗费大量能源及人力,还排放大量碳和硫污染空气;种菇环境脏、乱、差,  相似文献   

16.
比较稻草培养料遂道一次发酵+二次发酵、遂道一次发酵+菇棚二次发酵与传统的室外一次发酵+菇棚二次发酵(对照)3种工艺下的双孢蘑菇小区试验和大区示范产量和产值,以及生产用工成本。试验结果:与对照相比,采用遂道一次发酵+菇棚二次发酵工艺技术,其增产增效优势更为突出,合计每平方米增加效益9.11元;其次为遂道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工艺,合计每平方米增加效益7.70元。  相似文献   

17.
春蘑菇对于缓解蔬菜“春淡”有现实意义。但是由于经过秋菇生产,菇床养料消耗殆尽产量低。为此,我们在1987—1989年,稀土在对蘑菇增产效应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蘑菇生长所需营养元索配制成“菇乐”,1987—88年春菇经松江、上海、南汇、嘉定及江苏张家港县(市)14个乡试验示范,1989年扩大20个乡示范应用面积2.2万米~2以上,春蘑菇产量提高10—30%。  相似文献   

18.
我市蘑菇栽培1989年就试验了“增温剂”堆料发酵法,原堆料方法是将培养料预湿后拌入“增温剂”直接进房密闭发酵10天.此法发酵后培养料偏生,虽春菇产量较高,但发菌慢,秋菇产量有所降低,菇农不易接受.1991年起我们对使用增温剂的发酵法作了改进,起到了和二次发酵相同的效果.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复合矿质肥对制作培养料和栽培蘑菇的作用,我们于一九八三年秋至一九八五年春,使用菇原制作培养料栽培蘑菇进行比较试验,取得了好的结果。菇原是日本FERRO公司生产的一种熔融矿肥。它是由磷、钙、镁、硅、硼、铝、铜、锌、钼等元素组成。弱酸溶,具碱性。可用于制作无粪培养料和有粪培养料。实验证明,使用菇原可促进培养料发酵,丰富培养料营养水平,促菌丝生长,增加蘑菇产量,使用简便。  相似文献   

20.
我县蘑菇生产始于七十年代初,1979年栽培面积达700万尺~2,曾获得平均1斤/尺~2的产量。但近年来,由于牛粪、稻草等原料供不应求,普遍薄料种菇,C/N失调以及盲目引种,菌种质量差,菇房消毒不严,病虫害孳生等原因,导致单产连年下降,1982年全县平均单产仅0.77斤/尺~2。为了提高蘑菇产质量,我们在实行菌种“两化”的同时,狠抓了提高培养料质量问题,积极推广了培养料的后发酵技术。今年全县有236户的菇农进行了堆肥后发酵,面积19万尺~2。其中室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