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低碳时代已经到来,在低碳经济时代,对于渔业大国的中国来说,只有积极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倡导绿色环保,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发展低碳渔业,这才是实现我国现代化渔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发展碳汇渔业和低碳渔业技术是建设渔业强省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湿地生态系统和内陆渔业碳汇功能,指出中国利用水体发展藻类、贝类,增殖放流滤食性鱼类及捕捞等来实现渔业的碳汇作用,分析比较了江西碳汇渔业的现状及在国内的位置,指出需研究的突出问题,提出今后发展低碳渔业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碳汇渔业与渔业低碳技术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再一次敲响了有关气候变化对人类影响的警钟。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的发展再度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标志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时代已经到来。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由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及发展阶段等客观因素的制约,面临着极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政府已向世界公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5%左右。同时将节能减排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旗帜鲜明地提出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在低碳经济时代,对于海洋与渔业大国的中国  相似文献   

4.
渔业碳汇与碳汇渔业定义及其相关问题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关于碳汇和碳源的解释和水生植物固碳特点,对2010年提出的渔业碳汇和碳汇渔业的定义进行修订,强调了渔业碳汇功能和增汇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水生植物在渔业碳汇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解释了通过水生藻类养殖、滤食性贝类和鱼类等养殖、渔业生物群体捕捞和增殖等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移出和储存”CO2等温室气体的过程和机制。分析了贝类养殖在不需要投放饵料的前提下,通过滤食浮游植物及有机碎屑等颗粒有机物大量使用水体中CO2的过程及机制,从能量收支层面论述了使用碳、移出碳、储存碳和释放碳4个碳库的特征及其数量关系,进而证实贝类养殖提升了水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碳汇而不是碳源。贝藻养殖碳汇评估结果表明,随着海水养殖生产持续发展,近20年我国近海贝藻养殖碳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总碳汇量从2001年394万t增加到2020年659万t,其中近三年(2018—2020)平均总碳汇量为648万t (相当于每年义务造林87万hm2);净碳汇量从2001年255万t增加到2020年430万t,近三年(2018—2020)平均净碳汇量为422万t (相当于每年义务造林56万hm2)。最后,提出了健康持续、深入发展碳汇渔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洋碳汇研究进展及南海碳汇渔业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氧化碳(CO2)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近代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碳的排放量不断增长,自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节能减排、碳"源"、碳"汇"等概念越来越受到关注。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0%以上,是最大的"碳库",约占全球碳总量的93%,约为大气的50倍。海洋的固碳机制主要包括碳酸盐体系驱动的"溶解度泵"和浮游生物驱动的"生物泵"过程,这些过程对大气CO2的浓度和全球碳循环的系统过程都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近海由于受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尤其是近岸的渔业活动,对碳循环和海洋增汇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对主要的碳源和碳汇以及海洋固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南海碳汇渔业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暖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的共识。滤食性鱼类通过滤食浮游生物,间接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而发挥碳汇作用。本文描述了一个不投饵的淡水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探讨了滤食性鱼类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碳汇作用,依据2009年全国水产养殖相关统计数据,估算了全国滤食性鱼类养殖的年碳汇量,为淡水渔业的低碳发展提供新思路,以推进现代化渔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暖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的共识。滤食性鱼类通过滤食浮游生物,间接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而发挥碳汇作用。本文描述了一个不投饵的淡水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探讨了滤食性鱼类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碳汇作用,依据2009年全国水产养殖相关统计数据,估算了全国滤食性鱼类养殖的年碳汇量,为淡水渔业的低碳发展提供新思路,以推进现代化渔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冯家山水库近十年净水渔业的状况。冯家山水库是陕西省大型灌溉水利工程之一,水库环境适宜,拥有丰富的浮游动植物资源,近年来主管部门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为提高水库渔业效益,注重水环境保护和渔业生产协调发展,水库渔业养殖模式从网箱养鱼转变为生态养殖。调查显示,水库水域内有12种鱼类和2种虾类。其中,滤食性鱼类如鲢和鳙能够有效利用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为食,并在净化水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水库每年的渔产品种类主要包括鲢、鳙和大银鱼。水质方面,近十年来水库的溶氧、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和叶绿素a均有所变化,整体水质有所改善。研究还对碳汇渔业进行了分析,认为水库中的滤食性鱼类可以作为碳汇,吸收并储存水体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相似文献   

9.
生物固碳具有操作成本低、易施行的特点,且可以达到间接减排的效果,是目前应对气候变暖最经济、最现实、最有效的手段。分析综述了碳汇渔业的概念、机理和固碳能力,阐述了在台州市加快发展碳汇渔业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快发展碳汇渔业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木质渔船对低碳渔业负面影响的量化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渔船能耗与节能技术调研提供的数据资料,将木质渔船的建造和使用对我国低碳渔业的负面影响进行量化估算.得出我国建造木质渔船大约已消耗木材5 600×10<'4>m<'3>,已破坏森林42×10<'4>hm<'2>,建造木质渔船对碳储量的消耗量约为1 680×10<'4>t.相对于钢质渔船,木质渔船每年因能耗高而多消耗燃油95×10<'4>t,增加的碳排放量约为81×10<'4> t,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97×10<'4>t,约占全国渔船总碳排放量的12%.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约1.2万亩(1亩约合667 m<'2>)森林吸收10年.指出木质渔船从建造到使用,对我国低碳渔业建设的负面影响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被世人所关注。太湖渔业也要转变发展方式,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本文对太湖渔业怎样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2007年7月和10月对东江水库的水体初级生产力和水质进行了监测和评价,估算了天然渔业资源量及可移出碳量。研究表明,库区存在较丰富的外源性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农业、生活废水及旅游业;10月水体水质优于7月,均属中营养水平;初级生产力平均为5.13g/(m2.d),与水体叶绿素、氨氮和总磷浓度呈较强的正相关;折算滤食性鱼产量为1541.9t/年,移出碳量为218.4t/年。2007-2010年进行鱼类增殖放流,获得天然滤食性渔获物最高达产量为900t/年,移出碳量127.5t/年。在制订东江水库渔业环境保护条例时,按初级生产力的大小,利用增殖放流等渔业去碳技术,适量投放滤食性鱼类,充分利用水体氮、磷,可实现东江水库碳汇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东江水库碳汇渔业与生态保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7月和10月对东江水库的水体初级生产力和水质进行了监测和评价,估算了天然渔业资源量及可移出碳量。研究表明,库区存在较丰富的外源性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农业、生活废水及旅游业;10月水体水质优于7月,均属中营养水平;初级生产力平均为5.13g/(m2.d),与水体叶绿素、氨氮和总磷浓度呈较强的正相关;折算滤食性鱼产量为1541.9t/年,移出碳量为218.4t/年。2007-2010年进行鱼类增殖放流,获得天然滤食性渔获物最高达产量为900t/年,移出碳量127.5t/年。在制订东江水库渔业环境保护条例时,按初级生产力的大小,利用增殖放流等渔业去碳技术,适量投放滤食性鱼类,充分利用水体氮、磷,可实现东江水库碳汇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海洋浮游植物与渔业碳汇计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海洋浮游植物与渔业碳汇的关系,重点介绍了其与渔业碳汇计量相关的参数: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碳生物量、比生长率和比摄食率,对于每种参数简要介绍其原理及常用方法。本质上,渔业碳汇是浮游植物碳汇过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碳汇测算等同于生态系统中关于浮游植物颗粒态有机碳通量的测算。  相似文献   

15.
海洋通过“溶解度泵”和“生物泵”完成碳汇过程,且具有碳固存容量大、储存时间长的显著优势,可有效缓解CO2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渔业是人类利用海洋的基础生产活动,对近海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渔业碳汇是海洋碳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海洋牧场作为一种以水域栖息地修复、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为主旨的新型渔业模式,通过增殖水生生物资源量,提升生物固碳量,实现渔业对海洋碳汇的扩增。本文针对我国对海洋牧场的界定,梳理了国内外对海洋牧场关键碳汇因子固碳机理及其过程和潜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浅析了海草床、牡蛎礁等典型海洋牧场生态系统在近海碳汇扩增中的重要作用。建议在海洋牧场固碳机理与碳循环过程、海洋牧场碳汇扩增技术和海洋牧场碳汇计量方法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以期为渔业绿色发展,扩增海洋碳汇和服务“双碳”战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渔业是水体生态系统中惟一可控的有效增汇产业, 碳汇渔业是水体生态系统中惟一的“碳汇产业”。为了更好地把握内陆渔业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汇机制的特征, 目前的重点研究应包括内陆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包括自然水域和池塘)中碳循环的规律, 碳赋存形态的归转, 各类水产品生物对碳汇的贡献途径和份额以及相应的计量体系和评价模型等; 同时, 希望合理地估算及测定内陆渔业水体、水–气界面间CO2通量, 把握内陆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动态, 进而构建内陆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的环境碳/生物碳/碳通量时空变化的信息库。  相似文献   

17.
渔业的碳汇功能及发展渔业碳汇路径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被誉为"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于2009年年底举行,并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该协议指出,"气候变化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必须大幅度减少全球碳排放"。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遏制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共识。其主要解决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二是发展碳汇产业,固定并储存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碳汇按载体不同可划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两大类型,前者又包括海洋碳汇和海洋生物碳汇。然而长期以来,作为主要的水生生态系统和地球气候变迁最主要的缓冲区,海洋以及海洋生物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的功能和贡献并未像森林一样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当今世界水产品产量最高的国家,渔业呈现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格局,内陆地区渔业发展水平总体上远低于沿海地区。在当前“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战略背景下,渔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对于内陆淡水渔业,碳汇渔业将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该文主要根据《中国水产统计资料》和《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以贵州省为例,结合贵州地区近年来的渔业发展现状,估算了贵州省近五年(2016—2020年)的渔业碳汇强度,分析了贵州地区发展碳汇渔业的潜力。渔业碳汇强度估算结果显示,2016—2020年贵州省渔业碳移出量在1.4 t到1.7 t之间,平均碳移出量为1.5 t。贵州省渔业发展相对落后,水产品捕捞产量和养殖产量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贵州省近年来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和湖库养殖等生态渔业模式,到2020年稻田养殖和湖库养殖面积分别占全省水产养植总面积的74.2%和19.2%,二者产量达到全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稻渔综合种养和湖库养殖等生态渔业成为贵州省水产养殖业的重要养殖模式,未来这类具备碳汇功能的生态渔业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是贵州地区扭转渔业养殖模式和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机遇,对碳汇渔业的全面推广和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政府激励机制模型,分析了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政府最优的激励强度应是阝= λ^2/λ^2+tpq^2,政府的激励强度与养殖者的努力程度系数λ成正比。政府会根据观察到的养殖者行为确定相应的激励强度,进而设立激励合同 ,引导养殖者按照政府的期望进行养殖,使养殖者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政府追求的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得出2012年的激励合同为4 864.86万元。最后提出了包括供求激励机制的构建、融资激励机制的构建、养殖技术激励机制的构建、国际合作激励机制的构建的政府激励机制的构建办法。  相似文献   

20.
于谨凯  张亚敏 《河北渔业》2012,(4):50-54,64
建立了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政府激励机制模型,分析了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政府最优的激励强度应是β=λ2/λ2+tρσ2,政府的激励强度与养殖者的努力程度系数成正比。政府会根据观察到的养殖者行为确定相应的激励强度,进而设立激励合同S(π)=+βπ,引导养殖者按照政府的期望进行养殖,使养殖者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政府追求的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计算出了2008年的激励强度和激励合同分别为69.3万t和210.154万元。最后提出了包括供求激励机制的构建、融资激励机制的构建、养殖技术激励机制的构建、国际合作激励机制的构建的政府激励机制的构建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