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用配合饲料在微流水池塘主养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以适当的养殖密度、合理增氧、科学管理和防病治病,经过330d的试验,单产13542kg/hm2,利润72850元L/hm2,饵料系数1.93。结果表明,长吻鮠的生长水温为15~32℃,最适宜生长水温22~28℃;鱼种放养规格在70~240g/尾时生长较快,400g/尾以上时,生长速度明显下降。水温在25—28℃且规格小于240g/尾时,饵料系数较低;水温低于22℃和高于28℃时以及规格大于240g/尾时饵料系数偏高。在微流水池塘条件下,用配合饲料养殖长吻鮠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长吻鮠,又名江团,是我国名贵的经济鱼类。我们经过几年的池塘高产养殖,产量基本上部达到了400~500千克/亩。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 Gǖnther)在分类上隶属于鲇形目(Siluriformes)、鱼尝科(Bagridae)、鱼危属(Leiocassis),又名江团、肥沱、鲴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肉率在74.2%,高于草鱼、鲤鱼、鳊和鲥鱼,1kg左右的商品鱼市场销售价稳定在30-40 相似文献
6.
长吻鮠俗称:江团,肥沱,肥王鱼。在未驯养之前,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向北达黄河,向南可至闽江水系。该鱼成鱼个体较大,一般体重1.5~3 相似文献
7.
8.
9.
10.
长吻鮠,俗称江团,味美肉嫩,无肌间刺,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是长江水系中的名贵经济鱼类之一。长吻鮠为底栖型鱼类,性温顺,畏光,喜集群,在池塘中多栖息于四周边角或中间低凹处,受到惊扰后,体表会迅速分泌大量的粘液,消耗蛋白质。天然水域中的长吻鮠仔鱼和幼鱼为杂食性,成鱼为肉食性,生长适温为15~30℃,水温低于10℃或者高于31℃则停止进食,对水温变化较敏感。 相似文献
11.
长吻鮠是主产于长江的上等名鱼,在沿江地区久负盛名。近年来,其消费区域不断扩大,消费量大幅攀升,是特水品种中市场容量较大的鱼类品种之一。但目前充斥各大批发市场的长吻鮠商品鱼95%以上都来自于广东等南方省份,究其原因有:一是广东等地养殖长吻鮠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高,苗种、专用饲料、产品销售等主要环节较为配套;二是气候条件尤其是温度优于长江流域,有效生长期较长,养成周期比长江流域要短一年左右,且不存在冬季落膘现象, 相似文献
12.
采用池塘肥水培育法培育长吻鮠夏花鱼种。试验结果:放养规格为0.7cm~0.9cm的长吻鮠仔鱼,放养密度5万尾/667m2~8万尾/667m2,经1.5个月左右的培育期,长吻鮠夏花鱼种平均规格达4.0cm~5.6cm,平均成活率61%。 相似文献
13.
14.
在池养面积为7公顷,获长吻商品鱼30000多公斤的高产试验中,根据定期测定的生长数据,经统计分析,得出了净产与放养密度的关系,年龄与生长速度的关系,以及不同放养规格的鱼种生长特点等。据此,作者确定了相关的饲养技术措施:鱼种放养规格不小于30克/尾,放养量以10500~14055尾/公顷为适度,饲养周期以2~3年最经济;1龄鱼种与2龄鱼种可同池套养;成鱼池中少养或不养鲤鱼、草鱼,但可混养鲢鳙及少量凶猛鱼类。 相似文献
15.
长吻鮠网箱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网箱培育长吻鮠冬片鱼种,应用5 m×5 m×3.5 m的网箱,放养规格为3~4 cm/尾的长吻鮠夏花鱼种,放养密度56~790尾/m2,投喂粗蛋白为42%~46%的配合饲料,经7个月养殖,长吻鮠鱼种平均规格达165g/尾,成活率82.5%,单产9 kg/m2,饲料系数1.26,投入产出比1∶2.04;2006年网箱养殖长吻鮠商品鱼,应用5 m×5 m×4.5 m的网箱,放养规格为133 g/尾左右的长吻鮠冬片鱼种,放养密度32~50尾/m2,投喂粗蛋白为42%~43%的配合饲料,经6个半月时间的养殖期,养成个体规格在0.5kg/尾以上的长吻鮠商品鱼比例达86%以上,成活率82.6%~87.0%,饲料系数1.38,单产22.83~26.24 kg/m2,投入产出比1∶1.59。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顺昌县位于闽江支流富屯溪畔,作为富屯溪土著名贵鱼类之一的长吻鮠,资源目前已日渐枯竭。为了保护与开发长吻鮠这一名贵鱼类,促进渔业产业结构结构调整,2011-2013年顺昌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双溪街道溪南村养殖场80×667m^2水面进行长吻鮠生态高效养殖示范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年平均单产1052.39kg(长吻鮠912.25kg、鲢鱼95.9kg、鳙鱼44.24kg),年均产值30327元/667m^2, 相似文献
17.
18.
试验采用鸡肝在网箱中饲喂野生长吻鮠。放养的6338尾长吻鮠鱼种的平均体长为14cm,平均尾重65g,经过196~204d的饲养,共收获长吻鮠6002尾,总产4513.5kg,平均体重0.752kg/尾,成活率94.7%,饲料系数5.1,投入产出比1∶1.65。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沅江市近几年的试验与生产实际,系统地总结和探讨了长吻鮠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和常见病防治等方面的实践技术.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组织学方法和透射电镜技术对性周期内不同阶段和不同季节的雌性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脑垂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长吻鮠脑垂体包括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个部分,腺垂体组织中有6种分泌细胞,即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生长激素(STH)分泌细胞、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促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MSH)分泌细胞、催乳激素(PRL)分泌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神经垂体组织中存在A型(A1、T2)和B型神经分泌纤维,A型分泌纤维轴突中具有不同类型的分泌颗粒,B型分泌纤维轴突中含有许多透明小囊泡。产卵前GTH细胞胞质中充满了电子密度较高的大、小两种分泌颗粒;TSH细胞胞质中分泌颗粒排空,电子密度降低,出现大空泡;STH细胞处于活跃的合成和分泌状态;MSH细胞粗面内质网相当发达,成层围核分布,分泌颗粒极少;PRL细胞电子密度高,具圆球形被膜的分泌颗粒;ACTH细胞分泌物颗粒数量少。产卵后GTH细胞中的分泌颗粒排空;TSH细胞出现空泡;STH细胞中的粗面内质网围核环状排列;MSH细胞分泌颗粒多但比较小,粗面内质网呈扁状或网状;PRL细胞分泌颗粒极少,分布不均匀;ACTH细胞内质网近核分布。秋季GTH细胞中发现GTH1和GTH2两种细胞,GTH1细胞具有大量围核分布的分泌颗粒,GTH2细胞胞质中分泌颗粒数量较少;STH细胞胞质中粗面内质网极发达,围核分布,线粒体数量增加;TSH细胞内质网膨大成泡状;MSH细胞有明显的双核结构,其中一核具核仁,胞质内分泌颗粒较产后增多;PRL细胞具有呈不均匀分布的圆球形分泌颗粒;ACTH细胞线粒体与内质网围核分布,分泌颗粒较少,不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中。冬季GTH细胞内有少量分泌颗粒散布在核周围;TSH细胞含有较多的小型分泌颗粒,胞核外周有大量长条形的粗面内质网;STH细胞中分泌颗粒数量较少,合成和分泌活动微弱;MSH细胞粗面内质网呈泡化状,绕核排列;PRL细胞、ACTH细胞和秋季时的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神经垂体中的分泌纤维各阶段也有一定的变化,产前阶段具有较多球形的无被膜分泌颗粒,产后阶段分泌颗粒呈现排空,秋季部分可见到分泌颗粒,但数量相对较少,冬季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