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郴州市发展观光农业的潜力、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光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郴州市观光农业资源丰富多样,组合较好,开发区位优越,客源市场广阔,开发条件良好。本文从郴州市观光农业的资源特点与开发潜力分析出发.探讨了观光农业产品的开发原则、开发模式,对观光农业产品的开发对策进行了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2.
发展观光农业旅游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旅游扶贫、建设新农村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针对盐源县雅砻江流域观光农业旅游开发规划研究,以期对沿江流域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开发指导。采用实地调查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法对盐源县雅砻江沿江流域观光农业旅游要素进行全面研判,分析观光农业旅游资源优势和发展定位,提出观光农业旅游的开发规划设计。盐源县雅砻江流域观光农业旅游资源丰富且资源评价等级高,共有森林生态、热带林果、水域风光、农副特产等4类较为突出的观光农业旅游资源,资源定量评价为83分,属四级(优良级)旅游资源。规划开发农家乐、渔家乐、水乡乐、康养乐等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产品,规划设计"一个增长极,两个扩散极"的雅砻江流域观光农业旅游带状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农业和旅游业的产业结合,开发多业态的观光农业旅游产品,对实施雅砻江沿江旅游驱动战略、融入大香格里拉旅游圈整体布局、建设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东莞水乡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满足生态体验需求,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新型交叉型产业。东 莞水乡地处珠三角中心腹地,交通便捷,农业资源丰富,民资丰厚,旅游消费需求旺盛,休闲观光农业开发潜力大。从 东莞水乡地区观光农业资源的特点与开发潜力分析出发,探讨了东莞水乡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路与模式,以期为 水乡地区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浙江观光农业园发展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光农业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休闲旅游服务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的农业发展新形态,浙江省的观光农业园区已经发展成为该省观光农业和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的有效载体和主战场。根据资源、产品和客源市场的差异,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对浙江省的观光农业园(区)发展的6种主要模式,进行了模式构建、景观资源特色评价和实证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5.
所谓观光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是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观光农业的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新兴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6.
杨凌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光农业旅游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交叉农业。被誉为中国农业"硅谷"的杨凌,集资源特色、区位等资源优势于一身,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将杨凌建成集农业观光、科技交流与科普教育、休闲度假、会议会展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田园生态型农业科技文化名城。应该立足于杨凌的农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尽快制定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开发新的旅游景区景点;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发杨凌特色产品等。  相似文献   

7.
观光农业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核心"抓手"之一,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将日本、马来西亚作为比较对象,以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测算中日马3国观光农业及农业资源条件、旅游资源开发程度的综合得分,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3国观光农业的耦合协调度,力求全面、精准地评价3国观光农业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观光农业发展综合得分和耦合协调度均处于最高水平;马来西亚观光农业综合得分仅次于日本,耦合协调度也趋于良好;虽然在3国当中中国观光农业的综合得分和耦合协调度处于最低水平,但中国观光农业发展势头最为强劲。最后,本文根据日本和马来西亚的发展经验,提出3点政策启示:政府科学规划管理是基础,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及品牌是本质,保护环境、完善法律法规是保障。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积极开发观光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积极开发观光农业福建省农业办公室黄挺马来西亚素有“锡和橡胶王国”之称。近几年来,政府十分注意观光农业的开发。一、观光农业的开发马来西亚光热资源丰富,热带雨林广阔,植物资源中有近15000种的各种树木和花卉。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浅论休闲观光农业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方面有很好的条件,本文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对休闲观光农业的涵义、兴起与发展模式、开发类型、功能和管理系统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1、休闲观光农业概述休闲观光农业主要指的是将农业作为基础,农民作为运营的主体,主打是利用文化、艺术以及科技等手段,对传统的农业产品以农业生产模式进行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生产、旅游服务紧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台湾省的观光农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燕 《世界农业》2004,(3):39-41
观光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个新兴产业。它以发展绿色农业为起点,以生产新、奇、特、优农产品为特色,依托高新科技开发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区,是农业产业化的一种新选择。在现代社会中,农业已不仅是为人们提供衣食基本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而且日益与环境、休闲、教育、文化等精神生活相连,成为多部门结合的产业。观光农业在台湾已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型产业之一。一、台湾省观光农业的发展概况台湾省的观光农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通过利用农业资源,发挥地方特色,形成多样化、精致化与独特性,将自然景观、农产品及农村人力等各项…  相似文献   

11.
创意农业是改善农业资源配置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通过其与乡村旅游的良性结合,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具有必然性,创意农业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核心吸引物,乡村旅游进一步推动了创意农业发展。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存在四种模式,分别是创意农业景观、创意农业产品、创意农业文化、创意农业活动。打造吸人眼球的农业景观、独具特色的农业产品、传统质朴的农村文化、深度体验的农业活动,对于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分析了旅游农业具有的农业特性、生态特性和娱乐特性等基本特性,阐述了发展旅游农业的作用,提出了上海发展旅游农业的对策:①树立新观念,拓宽旅游农业的功能;②把旅游农业置于都市旅游系统与都市农业发展整体规划之中;③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④旅游农业自身的设计必须强调独创性开发。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农业旅游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模式,介绍了国外农业旅游的研究与实践,并在分析国外农业旅游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发展中国农业旅游的启示:①发挥政府主导作用;②规范农业旅游的运作;③提高农业旅游产品档次;④改善农业旅游环境与接待质量。  相似文献   

14.
体验经济下对保定市发展观光农业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会棉  路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796-4797
保定市农业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这些因素为保定市发展观光农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在论述观光农业的内涵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河北省保定市发展观光农业的资源优势,然后指出了保定市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体验经济下保定市发展观光农业的具体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平台在旅游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海南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需要借助网络平台来推动。本文结合海南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网络平台对促进旅游发展的优势,并针对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发展海南休闲农业旅游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梅州市观光农业与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现状及优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梅州市观光农业与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并结合梅州市市情,总结了梅州市建设和发展观光休闲旅游农业的优势,为该市观光农业与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广西观光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分析了广西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当前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基于产业集群发展提出:发挥政府职能,提升观光休闲农业社会职能;开阔发展思路,丰富观光休闲农业经营内容;打造旅游精品,促进观光休闲农业产业集聚;加速产业升级,延长观光休闲农业产业链;加强科技投入,突出观光休闲农业文化内涵;建立网络平台,实现观光休闲农业资源共享;校村联袂培养,保障观光休闲农业人力资源;协调各方利益,实现观光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以期促进广西观光休闲农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兴宁市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兴宁市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对策,并对兴宁市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的未来构思进行大胆地设想,以期为兴宁市旅游观光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