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淡水白鲳苗种越冬成活率的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白鲳生长适宜水温为21~32℃,在我国很多地区适宜生长时间较短。因此,放养大规格越冬苗种是淡水白鲳养殖推广并高产高效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在淡水白鲳苗种越冬过程中,其成活率往往得不到保障,导致越冬苗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笔者结合多年来的越冬生产实践,就提高淡水白鲳苗种越冬成活率的措施进行探讨,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总面积为135m~2的3个水泥池中利用电厂冷却塔的余热水进行淡水白鲳苗种越冬试验,并放养7.4万尾,经过250d,收获100~250g/尾的淡水白鲳鱼种3874kg,收入116630元,纯利润69330元,单位利润为513.6元/m~2。  相似文献   

3.
池塘主养淡水白鲳,夏花鱼种当年养成商品鱼。每亩放养淡水白鲳夏花696尾,适当搭配其它鱼种,经93天养殖,亩产达531.5公斤,其中淡水白鲳占52.4%,平均个体重376.8克,试验塘杂食性鱼类饵料系数为2.6,亩利润3060.16元。  相似文献   

4.
龙藏瑞  杜勇振 《河南水产》1997,(4):22-22,35
池塘主养淡水白鲳夏花鱼种,每亩放养1200尾,适当搭配其它鱼种,经105天养殖,养成商品鱼,亩产762.8公斤。其中:淡水白鲳占60.4%,平均规格达389.9克,亩利润3665.9元。  相似文献   

5.
严维辉 《水产养殖》2001,(3):14-14,17
1 稀放单养,提早上市  放养模式是每667m~2放养尾重50克左右的淡水白鲳越冬鱼种500~600尾,搭配尾重25 0克左右的白鲢50~60尾和尾重500克左右的花鲢10~20尾,调节水质。加强饲养管理,力保 在7月底8月初全部上市,而此时淡水白鲳价格与8月中下旬相比,每1 kg要高出1~1.5元。 淡水白鲳上市后,鱼塘可用于养殖一季其它的水产品。2 改变商品饲料的品种  淡水白鲳引进的初期,养殖成鱼大多使用菜饼、麸皮、豆饼等单一品种饲料。随着养 殖水平的提高,逐渐用配合颗粒料取代单一品种。但对于淡水白鲳养殖而言,配合颗粒料也 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6.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脂鲤(Piaractus brachypomun),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是热带和亚热带的暖水性食用和观赏的大型鱼类之一。由于其具有肉质好、体型大、生长快、食性杂、饵料系数低、病害少、耐低氧和易捕捞等特点,已成为我省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我站自1989年从台湾引进该鱼苗种(规格2—3cm)3000尾,并于1992年人工繁殖成功,取得了生产性突破,经多年生产实践,已较完整地掌握了繁育技术,现已成为全省淡水白鲳苗种繁育的主要基地。但是淡水白鲳苗种的越冬问题仍制约着养殖面积和规模的扩大,因为苗种的越冬受到环境、体质、放养密度和水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7.
淡水白鲳苗种培育技术我从事淡水白鲳苗种培育工作三年,现将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介绍于下。一、池塘条件面积1—5亩,池底平坦,少淤泥,贮水深度0.7—1.0米。二、池塘清整鱼苗下塘前7天,每亩用生石灰50公斤化水均匀泼洒,有条件最好曝晒几日,5天后即可注...  相似文献   

8.
陈中山 《内陆水产》1997,22(9):22-22
淡水白鲳是近几年来推广得较为普遍的优良水产养殖品种。我园于1996年4月30日从珠海引进了规格为4—5cm/尾的淡水白鲍苗种3000尾,在1667m2鱼塘内进行淡水白鲳的单养技术初探。经过70d的快速养殖,平均个体重达325g/尾,最大个体达400g/尾,日增重4.6g,而且成活率在98%以上。试验相当成功。现将技术操作要点小结如下:1做好鱼种放养前的准备1.1池塘条件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池深1.5一2.0m,并易于排灌,放鱼前10—15天,应进行彻底清塘和培肥水质。1.2运输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并在气候条件较好时运输苗种,…  相似文献   

9.
1995-1996年,我们利用配合饲料在0.73公顷池塘中主养淡水白鲳,经过140天养殖,平均每公顷净产鱼10792.2kg,其中淡水白鲳8287.2kg,平均体重为454.1克/尾;每公顷盈利105520.1元,投入产出比为1:2.05。  相似文献   

10.
豫西地区地处黄河中游,自然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年平均温度12℃~15℃,无霜期为170天~235天。自然条件下,适宜于淡水白鲳生长的期限为120天~140天即从每年的5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适宜规格的淡水白鲳鱼种8g~10g/尾左右在正常的放养密度范围内,经过4个月的生长期,足以长成商品鱼,并且可以实现高产稳产。因此,淡水白鲳在该地区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但由于每年的5月份,规格在8g~10g左右的淡水白鲳鱼种往往要靠上一年的秋苗经越冬培育所得,因此,淡水白鲳苗种的越冬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  相似文献   

11.
池塘主养淡水白鲳混养鲤、鲢、罗非鱼,平均每亩净产1007.gkg,其中淡水白鲳占60%,每亩纯益为6158.46元。试验证明:放养31g/尾的白鲳鱼种,增重倍数远大于250g/尾的鱼种;主养淡水白鲳池塘可混养鲢、鲶、乌鳢,但不宜混养罗非鱼。  相似文献   

12.
池塘主养淡水白鲳混养鲤、鲢、罗非鱼,平均每亩净产1007.9kg,其中淡水白鲳占60%,第亩纯益为6158.46元。试验证明:放养31g/尾的白鲳鱼种,增重倍数远大于250g/尾的鱼种;主养淡水白鲳池塘可混养鲢、鲶、乌鳢,但不宜混养非鱼。  相似文献   

13.
淡水白鲳越冬苗种长途运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白鲳(Piaractus bruchypomun)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是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性食用、观赏的大型鱼类之一。近年来,江西、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湖北等地开始大面积养殖,因地理、气候、苗种价格等方面的原因,其所需越冬苗种有相当大数量从福建闽南地区调进,由于路途遥远、运输时间长,许多养殖场、专业户缺乏淡水白鲳越冬苗种长途运输经验,运输成活率低甚至全军覆没,损失惨重。福建省漳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下属南靖县汤坑地热特种水产试验场总结多年运输经验,于2001年和2002年5月份~6月份将部分自产淡水白鲳越冬苗种运往上述省市,运输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王益民 《淡水渔业》2000,30(10):10-11
为探索淡水白鲳在我市夏季高温季节短暂几个月的养殖生长情况 ,1 999年我们在市水产所开挖的 3亩池塘进行淡水白鲳的养殖试验 ,经过 87天的精心饲养 ,获得淡水白鲳 1 977公斤 ,总利润 1 1 6 72元 ,亩均产6 5 9公斤 ,亩均利润 3891元的好成绩。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1 材料1 1 池塘条件 :试验池为新开挖池 ,面积3亩 ,水深 1 5m ,池塘为东西向、长方形、注排水方便。1 2 水源 :水源充足、水质良好。1 3 设备 :配备 1 5千瓦水泵一台。1 4 饵料 :购入上海福寿泰鱼用全价颗粒饵料。1 5 鱼种 :外购 8cm的淡水白鲳 30 0 0尾。2 …  相似文献   

15.
试验在雪野水库进行,重点探讨了网箱养殖淡水白鲳的网箱材料、放养密度和饲料配方等问题。抽测结果:净产淡水白鲳68.40kr/m2,平均尾重l304.7g,增重倍数7.0,颗粒饲料系数1.8,l10只网箱纯收入22.74万元。试验表明,白色硬塑料网箱应是首选的网箱材料,适宜放养密度为80尾/m2(12kg/m2)。  相似文献   

16.
在3口0.83亩池塘进行主养淡水白鲳的密度试验,分别放养平均尾重145g鱼种560尾、940尾、725尾、并混养鲢、鳙、鲤、罗非鱼。结果:3口池塘分别折合每亩净产1206.28kg,1392.06kg,1043.41kg,每亩纯收入6000元左右。在盐度为10的池塘中,养殖淡水白鲳,平均日增重6.7g。  相似文献   

17.
将7.8万尾平均全长为2.2cm的淡水白鲳秋花鱼种放在1亩的塑料大棚鱼塘中越冬。池中安装电热器和增氧设备。经4个月的培育,鱼种平均全长增加1.12cm,成活率79.65%,纯利润41815.6元,投入产出比1:4.84。  相似文献   

18.
池塘放养淡水白鲳夏花鱼种,经过四个多月的饲养,平均规格达到0.47公斤,折合每公顷产量5732.5公斤。  相似文献   

19.
在2004年春季生产中,我市一养殖单位利用地热温泉水越冬培育的淡水白鲳苗种池发生了小瓜虫病,虽经抢救,仍使一些白鲳苗种死亡。现将其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小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塑料大棚使池水温度较自然条件下升高7℃,提前31d达到淡水白鲳孵化用水标准。通过早育和稀放精养等措施,利用PVC塑料板片网箱,使淡水白鲳当年成商品鱼,750g/尾以上的数量达86.7%,较放二龄越冬鱼种提高收益61%。解决了当地淡水白鲳鱼种越冬难和夏初数量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