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16个玉米组合棒三叶叶面积大小的比较及其与单株穗重、粒理的相关性研究,揭示了杂交种棒三叶的特征特性。初步说明玉米杂交种棒三叶、穗位叶叶面积与单株穗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结合可作为玉米育种工作者早期判断组合优劣的重要依据,大大减轻工作量,减少优秀组合的遗漏,进一步丰富杂种优势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临沂市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临稻10号,产量高、品质优,高抗穗颈瘟病。1999-2001年参加山东省水稻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居参试品种首位。产量比对照(1)圣稻301增产24.2%,比对照(2)京引119增产25.36%。于2002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审定定名。该品种选育成功的关键是利用现有丰富的基因资源,组配杂交组合。选育矮秆抗倒、叶挺、穗直、穗大、粒多、分蘖力强的单株株系,单产达700~750kg/667m^2,高产地块可达800kg/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3.
晋单 (糯 ) 41号 (原鲜糯 1号 )玉米由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甜糯玉米课题组 1996年选育而成 ,属早熟糯性玉米。 2 0 0 1年 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 株高 2 12 cm,茎粗 2 .16cm,穗位高80 cm ,果穗长筒型。穗长 2 2 cm,穗粗 4 .8cm,穗行数16~ 18行 ,鲜果穗重 330 g。穗型美观 ,结籽到顶 ,秃尖少 ,籽粒金黄色 ,品质好。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鲜食期含粗蛋白 4 .5 8% ,粗脂肪2 .4 0 % ,赖氨酸 0 .15 % ,支链淀粉 94 .0 8% ,总糖3.4 3%。 667m2产鲜果穗 80 0~ 10 0 0 kg,一般春播出苗至采嫩穗 80~…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胶东地区适宜的小麦品种类型与育种方向,通过11个不同的小麦基因型,采用t测验法对2种穗型小麦品种的若干性状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的单茎草重、茎质系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比多穗型品种高0.958 g、0.011 g/cm、5.354粒、5.460 g、0.504 g,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多穗型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经济系数和群体产量比大穗型品种高289.847万/hm2、0.027、859 kg/hm2,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胶东地区生态条件下,应以分蘖力中等、茎秆粗壮、成穗率高、产量三因素协调的多穗型品种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5.
旨在研究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等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及反交效应,为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和杂交种的组配提供依据。以11份玉米自交系为试材,按Griffing Ⅲ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110个组合,观测杂交种的单株产量、株高、穗位高、雄穗分支数、雄穗主轴长、抽丝期和开花期等7个性状的表型数据,并对上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和反交效应进行估算。供试材料除雄穗主轴长的特殊配合力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JZ3和JZ6两个自交系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为极显著正值,两对组合JZ9×JZ2和JZ2×JZ9、JZ6×JZ3和JZ3×JZ6的单株产量具有最大的正向SCA效应值,分别为40.68 g和35.24 g。单株产量的反交效应差异极显著,部分自交系的反交效应方差较大。7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雄穗分支数、株高、开花期、穗位高、抽丝期、单株产量和雄穗主轴长;狭义遗传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雄穗分支数、株高、穗位高、开花期、雄穗主轴长、抽丝期和单株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单株产量性状的显性遗传方差占比最大,狭义遗传力最小,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对该性状的选择适宜在晚代进行;单株产量性状具有显著的反交效应,故部分自交系需严格控制正反交方式。  相似文献   

6.
庞启华  黄光永 《种子》1999,(5):7-10
利用99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和17个CHA杂种,研究了在单株点播和正常密植条件下川西CHA杂交小麦的产量及产量构成超标优势特点。结果表明:1,在单株条件下,产量超标优势较大的组合是穗,粒,重三要素在较高水平上的协调提高的结果,产量优势主要来源于穗粒数优势和一定的有效穗优势。2.在密植条件下,具有较大产量超标优势的组合产量优势主要来源于穗粒数和千粒重优势,并以穗粒数优势起主导作用.3.单株点播条件下  相似文献   

7.
玉米产量的边际效应及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边际效应指数的相关性,为选育耐密植玉米品种提供参考。以品比试验中的10个玉米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对玉米产量边际效应曲线进行拟合,同时对产量边际效应指数与玉米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的边际效应曲线符合方程Yi=e-ai,t值及Xc2值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玉米产量边际效应指数与穗长、穗粗、行粒数、出籽率等性状的边际效应指数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穗行数边际效应指数与玉米产量边际效应指数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在选育耐密植玉米品种时,应注重穗长、穗粗、行粒数、出籽率等性状的边际效应,可不考虑玉米穗行数的边际效应。  相似文献   

8.
黔恢35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采用当地强恢复系R 785和重穗型恢复系R 894杂交选育而成的重穗型水稻新恢复系,具有穗粒数多、千粒重高、恢复力强、配合力高、植株壮实、花粉量大、花粉活力强、制种产量高等特性;利用自育抗稻瘟病不育系黔79 A与重穗型黔恢35所配组合黔优35经过2年区试及生产试验,于2018年4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优良种质资源,拓宽玉米的遗传基础,对引进的美国BSSS玉米群体中143个单株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等性状及其与穗粒重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各性状均分离出优于对照自交系掖478的群体单株,其中穗粒重优于对照的占79.24%.选择到各性状均优于对照的群体单株15株.行粒数和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为较大正效应,穗行数通过行粒数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为较大正效应.因此,在BSSS玉米群体中选择行粒数偏多,千粒重偏重,穗行数适当偏多的后代,更有可能选育到丰产性好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冈优527高产栽培需肥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重穗型品种冈优527产量与有机肥,N,P,K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子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式。确定了冈优527高产栽培在密度24万/hm^2条件下,有机肥,N,P,K施用量的优化方案是:有机肥为13890~16110kg/hm^2,N施用量206.25~220.35kg/hm^2。P2O5施用量125.55~144.47kg/hm^2,K2O施用量139.72~160.28kg/hm^2。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与食味品质的关系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试验采用辽宁省近年来主栽的13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与品质间的差异和相互关系,以期为高产优质栽培及育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为:密穗型>中间型>散穗型.密穗型品种的成粒数、总颖花数均高于散穗型品种.密穗型品种的食味值高于散穗型品种;密穗型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低于散穗型品种.着粒密度8.5~9.2粒/cm,320万~330万穗/hm2,每穗颖花数150~170个,成粒数达125~150粒/穗,产量和食味品质均能达到较高水平,因此,中间类型品种具有更高产优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重穗型超高产杂交稻冈优527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冈优527是我所用冈46A与蜀恢527组配而成的重穗型超高产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品质较优、较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特点2000年通过四川省和贵州省审定。2002年通过国家审定。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高产品种的推广、田间基础设施的投入、田间管理水平的提升、玉米产量大幅度提升,高水肥地区667m2平均产量达650kg左右;但是部分农户因管理措施不当,导致玉米半截穗、多穗、空秆等雌穗异常现象大面积发生,减产幅度高达30%~40%。现将玉米雌穗分化中的几种异常现象、成因与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旱区作物间作系统是优化作物群体质量、提高产量的一种重要种植方式,从产量构成因子角度探讨作物间作竞争优势机制还鲜见报道。本研究设置3个大豆密度梯度和4个种植比例(玉米与大豆以2∶0、0∶2、2∶2和2∶4间作),分析间作系统的作物竞争指数、产量构成和最终产量的差异性变化,探讨间作群体产量增加的作物竞争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密度和种植比例组合下的间作系统产量提高14%~23%。玉米的实际产量损失大于0,大豆的实际产量损失小于0。间作系统中玉米的穗重、穗长、穗粗、穗粒重、轴重和千粒重均显著高于单作;除结荚长度和主茎节间长度外,间作系统中大豆的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单株总粒数、单株有效粒数、主茎节数和百粒重低于单作或与单作间无显著差异。间作系统中玉米的竞争比率大于1,大豆的竞争比率小于1,在3种大豆密度下玉米和大豆的竞争比率分别为2.08、1.84、1.68和0.49、0.56、0.63,表明随着大豆密度的增加,间作中玉米的竞争比率增加的同时大豆的竞争比率降低。玉米的侵占力大于0,大豆的侵占力小于0。玉米产量与轴重、千粒重、穗重、穗粒重、穗长、行粒数呈正相关关系,与秃尖长呈负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直接作用中,穗粒重对玉米产量的贡献最大(2.18);间接作用中,轴重、千粒重通过每穗粒重对玉米产量的贡献较大(1.64和1.58)。综上所述,大豆间作玉米有间作优势,间作优势来源于每穗粒重。  相似文献   

15.
王伟  何庆才  赵致 《种子》2008,27(5):69-72
采用四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对影响黔麦16生长的基本苗、N、P2O5,K2O等因子与极限群体量完成时间、极限群体量、有效穗量与分蘖死亡率等小麦群体指标的量化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达到极限群体量的天数、极限群体量以及有效穗量都与栽培因子联系很大,三者的回归检验都达到显著水平,达极限群体量的天数、极限群体量均主要受基本苗量和氮肥施用量的影响,有效穗量主要受基本苗量与氮、钾肥施用量的影响,分蘖死亡率受栽培因子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其形成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产量达6000kg/hm^2(有效穗344.532r/hm^2)的农艺措施为:基本苗226.71万~266.252r/hm^2,氮肥用量92.22~120.79kg/hm^2,磷肥用量585.10~818.58kg/hm^2,钾肥用量90.79~134.72kg/hm^2。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云南省两个主要制种基地开展亲本行比与制种产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以不育系D62A、G2480A、Ⅱ-32A为母本的一类重穗型组合制种,其父母本行比在景谷点以2(父):16(母)、水富点以行比2(父):14(母),产量最高。应用这一研究结果,并采取相应配套措施,大面积平均制种产量可达231~260kg/667m^2。  相似文献   

17.
玉米超长穗自交系的选育王河成,段运平,石红卫,李凌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太原030031)自交系单一性状粗穗和长穗互补,是组配大穗型玉米单交种的一个重要原则。目前我国玉米育种利用的骨干自交系少而集中,遗传基础狭窄,特别是长穗骨干自交系的贫...  相似文献   

18.
沼液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玉米沼肥不同施用量试验表明,沼液对玉米株高、穗粒数、行粒数、千粒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沼液追肥最适用量为3000~3750kg/667m2。  相似文献   

19.
《种子世界》2005,(3):55-56
Ⅱ优香13号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4011 选育单位:四川省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6.8d,比对照汕优63迟熟3.6d。茎秆、叶沿、叶节颖尖均呈紫红色。株型适中,耐寒性中等,穗粒重较协调,熟期转色好。有效穗数240.0万/hm^2,株高116.4cm,穗长25.6cm,每穗总粒数161.6粒,结实率81.8%,千粒重27.9g。  相似文献   

20.
鑫丰1号玉米杂交种由山东鑫丰种业有限公司2001年育成.2006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品种审定号鲁农审2006002号,品种保护号为CNA002497E。该品种夏播生育期106d,株型半紧凑。株高282cm,穗位121cm,果穗筒型,穗长15.8cm,穗行数平均16.0行。穗粒数518粒。红白轴,子粒黄色,马齿型,千粒重359.8g.容重716.2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