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栽培甜菜(B.vulgarisL.,PT6、2n=19)与白花甜菜(B.corollifloraZoss.,2n=36)杂交获得VC88~1杂种F_1,其染色体组为VVCC,2n=36.VC88─1类似于异源多倍体,减数分裂基本正常,以其为母本与栽培甜菜(2n=18)回交,或与其它物种如B.maritinaL.杂交,皆获大量后代(B10,B14等),其染色体组为VMC、VVC等,2n=27.以B10~B14(B_1F_2)为母本与栽培甜菜(2n=18)回交,产生许多形态变异及各种染色体分布的后代(B_2F_3),其中以2n=18染色体的植株最多达41.58%,推测它们当中可能含有代换系及易位系;2n=27的个体出现频率高达30.19%,预示存在着无融合生殖现象;2n=18+1的植株以10.39%的频率出现,它们是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附加2~8个染色体的植株频率为5.的%,低于前人报道数字;嵌合体频率达8.93%,表现不稳定;极少数为2n=36、2n=45个体. 相似文献
2.
3.
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种间杂交后代无融合生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杂交获得的F_1代以栽培甜菜连续回交产生了B_1F_2代和B_2F_3代 ̄[4].在B_2F_3代中,2n=27的植株达30.19%,推测其中大多数染色体组仍为VVC。具有VVC染色体组的核型中,含9个白花甜菜校长的染色体和18个较短的栽培甜菜染色体,差别明显,易于区分。我们通过对B_1F_2(B14,2n=27)和B_2F-3(2n=27)植株间形态特征相似性比较、两个世代植株有丝分裂特异核型比较、两类植株减粉分裂行为比较、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酶谱相似性比较,有力地证明了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种间杂交后代中,从B_1F_2(B14)到B_2F_3之间传递上存在着无融合生殖现象。 相似文献
4.
栽培稻与药用野生稻杂种后代的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选用两个抗褐飞虱的药用野生稻编号材料与两个感虫栽培品种杂交,通过胚培养获得了F1、BC1F1和F2植株。F1杂种表现出野生亲本紫色柱头、长芒及抗褐飞虱等特性,其花粉母细胞中期I染色体多为单价体(仅0.77个二价体),甚至不能形成花药,因而表现雄性不育,仅获得一株F2,染色体数目为2n=46。用栽培稻回交获得BC1F1植株为异源三倍体,中期I染色体构型为12.25Ⅰ+11.85Ⅱ+0.01Ⅲ。 相似文献
5.
6.
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杂种后代无融合生殖系的形态和同工酶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了栽培甜菜与白花甜菜杂交及回交后代B4F5无融合生殖株系的共同形态、生化特征以及其变异情况。结果显示,无融合生殖株系间及株系内都存在着明显的变异,株系间的变异大于株系内的变异,同时讨论了不同变异产生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7.
广东南昆山毛茶叶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昆山毛叶茶生长在广东省龙门县境内的南昆山上,其叶片长大,密被茸毛,根据张宏达的分类系统,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植物。然而,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该毛叶茶中的嘌岭碱主要是可可碱,与一般栽培茶树主要含咖啡碱不同,故又被称为可可茶。近年来,毛叶茶作为一种天然不含咖啡碱的茶树品种资源而颇受有关各方重视,有关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生化成分的研究已陆续报道,但有关其细胞遗传学特性的研究还较少,本文特对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栽培甜菜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系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栽培甜菜与白花甜菜种间杂交获真实杂种VC88-1(VVCC,2n=36),周栽培甜菜回交产生异源三倍体甜菜(VVC,2n=27),进一步用栽培甜菜回交,后代分离出带有白花甜菜染色全的栽培甜菜单体附加系完整系列(VV 1~9,2n=19)。从形态上将9种单体附加系区分为莴苣型、匍匐型、大叶型、多叶型、小叶抽薹型、长叶型、玻璃型、卷叶型及栽培型。细胞学上构成单体附加系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测量出外加染色体长度与栽培甜菜最长染色体长度的比值(简称染色体比值),用以鉴别单体附加系类型,此比例变化在1.224~0.96之间,白花甜菜染色体是比较长的。将形态学鉴定和细胞学上的染色体鉴定结合起来,构成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宝整的栽培甜菜单体附加系系列。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报道了甜菜属Vugares组中B.patula Ait.、B.cicla L.Tyrkey、B.cicla L.China、B.vulgaris L.三个物种间三个组合杂交后代的分离情况。三个组合间F_2、F_3具有相似的分离情况,说明B.Patula及B.cicla正反交中核构成是一致的,染色体基本上是同源的。一年生生长习性及野生种根型表现为显性,F_2服从孟德尔分离,但有的表现偏离。三个组合F_2、F_3的花粉育性、株型等表现具有广泛的方离,从中可分离出极少量高糖、高抗病等各种有益材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了岔根甜菜(Beta Patula Ait)、叶用甜菜(B.cicla)及普通甜菜(B.vulgaris)三种间杂种的F_1、F_2及F_3的减数分裂行为。各代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联会成9个二价体。中期Ⅰ有棒状结合,也有环状结合。F_1、F_2、F_3各代中期出现单价体频率分别为0.23、0.18、1.13。后期Ⅰ出现染色体桥、落后等异常现象,各代频率分别为0.93、2.2和3.26。后期Ⅱ各代异常频率为0.41、0.75和0.32。异常四分体频率各代分别为0.16、0.13和0.66。异常频率有随世代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结果表明,B.patula、B.cicla及B.vulgaris三个种的染色体组基本上是同源的。本文还讨论了杂种减数分裂稳定性及遗传育种上利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对甘蓝与大白菜种间杂交合成的甘蓝型油菜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甘蓝与大白菜种间杂交获得了50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田间抗性鉴定结果:17个组合抗寒、38个组合耐热、4个组合抗病毒病、42个组合抗霜霉病、39个组合避开了菌核病。合成组合中正常可育的组合24个,这些品系的自交不亲和性、生物学特性及抗逆性都与的它们的双亲尤其是母本甘蓝相似。正常可育的品系中19个自交不亲和,与胞质不育则度的3个合成品系中没有找到恢复基因,但它们是理想保持系,其后代不育性彻底而稳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远缘杂交后代中的抗旱材料,连续4年于生殖生长关键时期(薹花期),设正常灌水及干旱胁迫处理,考察包括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及甘芥杂交后代共计43份材料成熟期产量及12个产量相关性状,采用经典抗旱指数法结合连锁聚类分析,筛选优异抗旱资源,并分析干旱对产量相关因子,尤其是产量组成因子的影响,筛选关键的抗旱性鉴定指标。结果表明,3个产量构成因子中,角果数对薹花期干旱最敏感,千粒重及每角粒数变化不大,干旱使得一次分枝数、侧枝角果数显著减少,导致总角果数下降,成为影响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表明,干旱条件下相对总角果数、相对侧枝角果数、相对株高与抗旱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对侧枝角果数、相对总角果数可作为油菜薹花期抗旱性筛选指标,相对一次分枝数、相对株高也可作为初筛指标;同一材料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其抗旱性表现有差别,4年共筛选出17份抗旱材料,抗旱性比较稳定的有3份,其中1份甘芥杂交后代材料抗旱性稳定且干旱条件下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披碱草与肥披碱草杂种F1的形态学及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了解加拿大技碱草与肥技碱草杂种F1的育性状况、细胞遗传学基础和育种潜力,用定株观测、花粉染色、染色体制片镜检等方法,对杂种F1的生育特性、染色体构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1植株生长势很强,生长速度和株高明显超过其双亲,株型倾向母本加拿大技碱草,穗较长,穗型呈中间型,叶片宽大,花粉可育率及结实率均为0;F1为五倍体(2n=5x=35),其PMCMI平均染色体构型为5.79Ⅰ 14.3Ⅱ 0.17Ⅲ,后期Ⅰ出现染色体桥和落后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小麦杂种优势群研究:Ⅳ.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的种间杂种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利用6个普通小麦品系与14个从国外引进的斯卑尔脱小麦杂交,研究了种间杂种优势表现,并探讨了扩大杂交小麦育种亲本的遗传基础和构建种间杂种优势群的途径。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杂种存在较强的杂种优势。就平均优势而言,单株产量,单穗产量和千粒重优势最大,分别为111.39%,62.77%,45.72%,单株穗数,株高和主穗粒数优势次之,分别为24.13%,20.18%和12.76%,主穗小穗数和主穗长优势较小,分别为4.08%和0.67%。研究还发现,种间杂种抽穗斯比母本普通小麦晚0-6d,但较父本斯卑尔脱小麦提前20d左右,表明早熟性呈部分显性遗传;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湿面筋含量的杂种优势比普通小麦分别提高了8.55%,12.13%和9.91%,一些组合沉淀表现超亲优势,说明利用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尔脱小麦种田杂交既可以扩大小麦亲本间的遗传差异,又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杂种优势潜力。 相似文献
19.
埃塞俄比亚芥和白菜型油菜远缘杂种F1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形态学、细胞学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AFLP)三种方法对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 BBCC, 2n=34)和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 AA, 2n=20)远缘杂交的后代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细胞学和分子标记鉴定杂种真实可靠,但试验技术繁琐,形态学鉴定在操作上简单易行,但主观性较强。在实际生产中可结合几种方法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