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樟子松人工林单木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不同林地条件下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8块标准地里的40株解析木数据,建立了樟子松人工林单木各分量(包括树干,树枝,树叶和全树重)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文中所建立的模型精度都高于90%,误差很小,可很好的用于预测樟子松人工林单木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东部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单木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以黑龙江东部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密度及不同立地条件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基于 26块标准地中139株标准木的树干解析和生物量数据,以树木各测树因子为自变量建立樟子松人工林单木的树干、树枝、树叶及全树重的生物量预测模型;并研究了不同年龄樟子松林分的生物量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单木各分量生物量的最优模型形式均为CAR模型,各最优模型的变量主要为胸径(D)和树高(H)因子,D2H能够很好地反映树干的干重,胸径和树高能够很好地反映树枝、树叶及全树重的变化;樟子松单株生物量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树干的生物量占全树重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枝和叶的生物量变化趋势与树干相反,都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小.文中研究的不同年龄阶段樟子松人工林的生物量结构变化规律及相应的预测模型,可为进一步了解樟子松人工林生物量的积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30株落叶松人工林的树干解析及生物量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落叶松单木各器官生物量随径阶的增大而增加,随径阶的变化,枝、叶生物量所占比重变化较大,而干生物量比重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4.
哈思山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哈思山落叶松人工林的调查 ,选择样木进行树干解析 ,建立胸径与树高、高径比的回归方程 ,进一步得出落叶松人工林前期生长过程 ,分析了人工林林分结构和生长规律 ,为科学生产经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舟曲林区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舟曲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调查,选择样木进行了树干解析,建立了胸径与树高、胸径与高径比、株率与高径比的回归方程,进一步求算出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前期生长过程,分析了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结构和生长规律,为科学经营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舟曲林区叶松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舟曲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调查,选择样木进行了树干解析,建立了胸径与树高,胸径与高径比,株率与高径比的回归方程,进一步求算了华北落中松人工林产期生长过程,分析了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结构和生长规律,为科学经营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抚顺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48株标准木数据,建立了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各分量(包括树干、树枝、树叶、根系和整株)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枝生物量的最优方程为lnW=-3.958+2.39lnD;叶生物量的最优方程为lnW=-5.631+0.834ln(D~2H);干生物量的最优方程为lnW=-3.716+0.96ln(D~2H);根系生物量的最优方程为lnW=-4.368+2.55lnD;全株生物量的最优方程为lnW=-3.131+0.938ln(D~2H)。所建立的模型精度都高于90%,误差很小,可很好地用于预测落叶松人工林单木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年龄、不同密度的落叶松(Larix gmelin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标准地37株标准木的树干解析、枝解析的生物量数据,研究胸径、树高、冠幅等指标与单木各分量(树干、枝、叶)生物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落叶松单木各部分生物量的回归模型,为了解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并对其进行合理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黑龙江省落叶松人工林树干解析和枝解析数据为基础,建立了树高曲线方程,并对落叶松人工林的整枝时间、整枝强度及整枝间隔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塞罕坝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塞罕坝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的平均木和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通过11m、13m、15m地位指数级的72株平均解析木和36株优势解析木资料,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胸径、材积与年龄之间的生长过程利用6种数学模型进行拟合,从中选出最优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得出结论:在建立生长模型时应分别不同地位指数级进行;不同的生长因子须选择不同的生长模型拟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通过适应性检验,各回归方程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11.
辽东山区不同林龄落叶松林分林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实测生物量等方法,测定落叶松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生物量及其在一个年龄序列上的空间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龄落叶松林分生物量分布依次为中龄林(119.39t·hm~(-2))近熟林(94.69t·hm~(-2))幼龄林(31.44t·hm~(-2))。各器官生物量大小关系略有差异,中龄林和近熟林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而幼龄林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落叶松人工林经营应定期采取抚育间伐,改善林木生长条件,提高落叶松人工林的生产力,以实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应用平均标准木法及枝解析木法调查树冠生物量,并采用标准枝法与枝条模型估算法对估测的树冠生物量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枝长与枝基径,枝条生物量与枝基径、枝长等各因子的相关关系,建立一级枝长模型及枝条生物量模型。通过对枝条生物量估测模型的比较,结果表明:枝基径与枝条生物量、叶生物量有很高的相关性,幂函数拟合的精度较高,参数估计较稳定;虽然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较大,但因参数变动较大,预测不稳定。在树冠生物量模型研究中,基于胸径建立异速生物量模型,相关系数R2值达0.906以上;通过对估测树冠生物量模型的比较,枝条模型估测法优于标准枝法,同时对模型进行F检验,F值达极显著水平,所选枝条生物量模型对长白落叶松树冠生物量的估测具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的结构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径级标准木和样方收获法,对24a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4a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分生物量为120.55t/hm2,年平均净生产力为8.47 t/(hm2.a),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分配格局为乔木层>枯枝落叶层>下木层>草本层,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102.17t/hm2,净生产力为8.09t/(hm2.a),其生物量分配格局为树干>树根>树皮>树枝>树叶;在林分产量结构方面,8 m以下树干生物量占其总量的81.80%,树枝和树叶的生物量主要分布在10~14 m,分别占树枝和树叶总生物量的71.11%和73.05%,地下根系生物量分配格局为粗根(直径大于5 cm)>根头>中根(0.5~5 cm)>细根(<0.5cm),粗根生物量占根总生物量的53.98%。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东部地区落叶松人工林节子大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年龄、不同密度、不同立地条件的落叶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基于10块标准地中50株样木所获得的死枝和节子大小数据,利用数据统计分析模型和模拟技术,分析并研究了节子大小在树干上的分布规律,并构建了节子大小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节子直径随着节子着生高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加,在树冠基部达到一渐进值,可用Mitscherlich方程对节子直径进行预测;2)在树高约40%处以下的健全节长度随着节子着生位置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然后再向上有减小的趋势;3)疏松节随着胸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节子着生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studied the biomass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Larix olgensis/swamp ecotones andBetula platyphlla/swamp ecotones in Changbai Mountain so as to provide theory found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se nature resources, by setting up sample belts, investigating initial data along the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change, and establishing regression models. By means of regression models, the biomass of communities, layers, tree species and organs was calculated. In this system,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mmunity biomass increased gradually along the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change from swamp to forest in Changbai Mountain. Furthermore, the ecotoneal biomass distributed mainly over tree layer. The tree biomass distributed mainly in two or three dominate tree species. Foundation item: This project is supported b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National Education Committee. Biography: MU Chang-cheng (1964-), male, associate researcher fellow in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5, P.R. China. Responsible editor: Zhu Hong  相似文献   

16.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树冠形状的模拟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李凤日 《林业科学》2004,40(5):16-24
以长白山地区 2 6a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采用枝解析的方法 ,测定了 2 5株林木 (直径 10 5~2 4 9cm)的树冠变量 ,并建立了预测树冠外侧形状的冠形模型。基于枝条着枝深度 (DINC)和林木变量所建立的树冠形状模型包括 :基径、枝长、着枝角度和弦长等预估模型。对于大小相同树木的主要枝条来讲 ,这些树冠变量是随着DINC的增加而增大 ;而林木的胸径 (DBH)和树高 (HT)变量很好地反映了不同大小树木的冠形变化。冠形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 ,充分体现了树冠结构的变化趋势 :树冠形状在树冠的中上部呈抛物线体 ,而在树冠的下部则为近圆柱体。文中所建模型 ,可以合理地描述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树冠形状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以定向、速生、丰产、优质、高效为目标,研究了长白落叶松纸浆材人工林不同种源、苗木和立地条件对生长的影响,同时通过对长白落叶松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的研究分析,确定了长白落叶松纸浆材轮伐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苇河地区的长白落叶松子代林的树高、胸径测定,计算材积,进而分析其生长性状的变异幅度。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树高、胸径、材积都存在着较为丰富的变异,其中树高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14.52%;材积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53.08%。长白落叶松不同区组生长性状即树高、胸径、材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为优良区组选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