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榕属植物的花序是隐头花序,膨大的花托将花序包裹在一个几乎完全封闭的球果内,仅通过由苞片形成的小孔与外界相通,只有形态特化的榕小蜂才能通过该孔口进入,利用产卵器通过柱头和花柱把卵产在子房底部,产卵后雌花子房膨大,花梗伸长,一只榕小蜂在一枚雌花内只产一枚卵。在榕与榕小蜂的共生系统中,还有寄生类昆虫——非传粉小蜂,它们不为榕树传粉,通常具长的产卵器在花序外壁把卵产在花序内的雌花中或直接把卵产在已有传粉小蜂产卵的虫瘿内,因而靠近花序壁的雌花  相似文献   

2.
北碚榕(Ficus beipeiensis S.S Chang)雌雄异株,仅分布在重庆市北碚区北温泉附近的石灰岩壁上,目前调查仅发现5株野生植株.本文主要采用形态学、解剖学及生态学方法对北碚榕及其近缘种(大果榕、苹果榕)的形态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雌雄植株在形态结构上差异显著,雄株:叶呈卵圆形,纸质,平均直径约为3.90 cm ,圆盘形;雌株:叶呈长椭圆形,硬纸质,平均直径约为1.51 cm ,梨形;在叶的形态结构上北碚榕雄株类似于大果榕;雌株叶形与两种榕树不相同.雄株花序形态结构上,近似于两者而雌株花序与其相比差异较大.②雌花只存在于雌性隐头花序内,在雌花期时发育成熟,雌花花柱呈棒状,子房球形;雄花序内有瘿花和雄花,瘿花于间花期成熟,雄花于雄花期发育成熟;瘿花花柱呈喇叭状,子房倒卵形;雄花具雄蕊2枚,分布在苞片周围,并不散生在花序内;三种花的形态结构特点与传粉小蜂的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北碚榕(FicusbeipeiensisS.SChang)雌雄异株,仅分布在重庆市北碚区北温泉附近的石灰岩壁上,目前调查 仅发现5株野生植株.本文主要采用形态学、解剖学及生态学方法对北碚榕及其近缘种(大果榕、苹果榕)的形态特 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 雌雄植株在形态结构上差异显著,雄株:叶呈卵圆形,纸质,平均直径约为 3.90cm,圆盘形;雌株:叶呈长椭圆形,硬纸质,平均直径约为1.51cm,梨形;在叶的形态结构上北碚榕雄株类 似于大果榕;雌株叶形与两种榕树不相同.雄株花序形态结构上,近似于两者而雌株花序与其相比差异较大.② 雌 花只存在于雌性隐头花序内,在雌花期时发育成熟,雌花花柱呈棒状,子房球形;雄花序内有瘿花和雄花,瘿花于 间花期成熟,雄花于雄花期发育成熟;瘿花花柱呈喇叭状,子房倒卵形;雄花具雄蕊2枚,分布在苞片周围,并不 散生在花序内;三种花的形态结构特点与传粉小蜂的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榕小蜂传粉行为对榕树种子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对叶榕Ficus hispida的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solmsi marchali不同运载花粉过程对寄主榕果和自身后代的繁殖都有影响。对叶榕传粉榕小蜂主动地为对叶榕传粉,在雌株上的榕果内,雌花受精发育成种子,没有榕小蜂寄生繁衍;在雄株上的榕果里则只榕小蜂而没有种子。从雄花期榕果内出来的传粉榕小蜂雌蜂,飞到其它雌树上寻找雌花期的榕果传粉,一只雌蜂在一个榕果传粉产生种子(810.38±235.13)粒,平均种子形成率是0.41%。通过控制实验阻断繁殖雌蜂的飞行过程,一只雌蜂在一个榕果传粉产生种子(1 124.05 ±281.41)粒,平均种子形成率是0.56%。飞行运载花粉的代价为直接减少了传粉榕小蜂给榕果传粉产生种子的数量。通过控制实验阻断繁殖雌蜂的飞行过程,并且不让雌蜂携带花粉,榕果在8~12 d全部掉落,产生的种子数是0个,种子形成率0。用在雄株周围飞翔的小蜂进行放蜂,一只雌蜂在一个榕果传粉产生种子(1 012.20 ±271.97)粒,平均种子形成率为0.50%。  相似文献   

5.
小桐子开花生物学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云南南部4个试验点,对不同光照及不同空间小桐子的开花习性、花序数量、雌雄比例与结实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小桐子在云南南部地区的单花花期2-3 d,一个花序花期10-25 d,一个居群的花期可长达半年。一般雄花比雌花晚开放2-3 d,但在同一个花序盛花时,雌花和雄花同时开放,不存在雄花与雌花花期不遇的情况,并认为雄花与雌花的空间隔离,加上传粉昆虫(蜂类、蝶类、蝇类)活动范围与活动频率较大,才是促进小桐子异交授粉的主要因素。在不同地域、不同光照条件及不同空间的花序数量、雌雄比例、结实率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小桐子是一种极向阳的植物,栽培时应尽量选择光照充足的土地,并进行适当修剪,促进分枝和顶生花序的数量、雌雄比例与结实率,提高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6.
元江干热河谷麻疯树开花结实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野外定位观测麻疯树单花、单花序、单株花朵的开放动态,利用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对麻疯树结实生物学进行了观察与调查。结果表明:①麻疯树雄花单花期常2d,雌花单花期5~8d。每花序具有雌花0~17朵,雄花49~238朵。花序花期13~19d,常常第1、2天先开雄花,尽管雌花数目较少,但开放速率较快,集中在第3~5天开放。同一植株1a最多开4次花。②果实从授粉至果黄,大致需要50d,果实生长发育曲线呈S型,果实与种子的纵横径的增长速度可分3个时期:生长缓慢期,为授粉后0~15d;快速生长期,为授粉后15~27d;生长缓慢期,为授粉后27~48d。后期历时21d,果实纵横径增长缓慢,但种子质量增加较快,主要是种仁发育消耗营养较多。每果枝具果实1~17个,以1~8个居多,单果枝的果实发育进度与果实数量相关,果数越多,差异越大,反之越小。  相似文献   

7.
对叶榕及其传粉榕小蜂的繁殖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在西双版纳热带地区,统计了对叶榕隐头果接受的传粉榕小蜂数量,以及所生产的种子和传粉小蜂繁殖后代数量。结果表明:对叶榕具有执行不同繁殖功能的雌果和雄果,在性别间和性别内单果接受的传粉小蜂数量都不一样,进入榕果内传粉和产卵的榕小蜂中,仅有34.71%传粉榕小蜂进入到雄果果腔内产卵繁殖;有52.06%的传粉榕小蜂进入雌果果腔内传粉,其他榕小蜂被夹死在苞片通道里。果腔内小蜂数量分布格局雌果是2.72只/果,雄果是2.08只/果。 雌果单果平均生产的种子数量1891.63粒/果,雄果内平均繁育榕小蜂的数量630.21只/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山药种质花期和花序性状差异,采用形态学观测方法,对从全国多地引进的18份山药种质资源进行了花期及花序性状研究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北洋山药、西施山药、毕克齐、铁棍山药、太古山药、黄皮山药所开花为雌花,除北洋山药外都结实结子,其余材料均为雄花,花色全为淡黄色,花期集中在7~8月份,约30 d;各种质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花期早晚、花期长短差异,根据初花期早晚可将18份种质资源分为早、中、晚花三大类,开花最早的是7月2日的毕克齐和雅安山药,开花最晚的是7月18日的北洋山药,花期最长的是麻山药约30 d,花期最短的是铁棍山药约20 d;花序数、花朵数、花序长等特征因种质而异,雄花与雌花花序性状有显著差异,每节花序数、每序花朵数、花序长的变化范围分别是2~6序、7~22朵、3~10 cm,其中,每节花序数和每序花朵数最多的是细毛山药,最少的是北洋山药;花序长最长的是太古山药,最短的是大和长芋、侯马山药和大白嘴,各种质间花期及花序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进行花期调控和山药品种改良时,可利用毕克齐、雅安山药、铁棍山药和北洋山药的花期特点,作为调控花期的亲本材料;利用细毛山药、北洋山药的花序特性,作为调控花朵数和花期授粉的亲本材料,采用人工杂交或细胞工程技术选育出综合各亲本优良性状的山药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中国黄连木在绿化、用材、观赏、药用及油料供应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经济价值。为了摸清河北省唐县中国黄连木资源的分布特点,以便更好地合理开发利用中国黄连木资源,2012-2013年,在唐县通过电话、走访及实地查看等方法进行中国黄连木种质资源调查,同时对各类型植株进行育性及结果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唐县首次发现雌雄同株中国黄连木资源类型。特异资源的雌雄花序分布较为复杂,花序着生有3种情况:雌雄花序同株不同枝、雌雄花序同枝不同花序、雌雄花序同花序芽;全部资源花序构成有4种情况:雌花与雄花各自形成花序、雄花及雌花以小穗形式构成混合花序、一朵小花中花药与子房同时存在形成两性花、一个花序中同时存在单一性别的小花与两性花。育性及结果特性研究显示:雌雄同株种质的花粉与子房均具有育性,而且以雄株为父本,雌雄同株植株较雌株收获的果实更大。中国黄连木雄株、雌株、雌雄花序同株不同枝、雌雄花序同花序芽的配子体可育,母体对于果实各指标的影响可能较大,果实横径、纵径及单粒质量间均两两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一、人工辅助授粉1.采集花粉:在核桃树的初花期,采集将要散粉或刚刚散粉的核桃树雄花序,放置在室温20~25℃、通风干燥的地方。小心平摊放置,每天翻动几次,经过1~2天花粉散出后,用细孔筛过筛,将筛出的黄色花粉放在干燥的玻璃瓶中,用棉团塞口储藏在2~4℃冰箱中,可保存20天左右(在自然条件下,花粉寿命一般为2~3天)。2.适时授粉:在雌花期,一般雌花柱头露出即可授粉。把握雌花柱头呈黄绿色,向后弯曲分开呈现倒"八"字形,羽状突起分泌大量黏液并具有光泽时,是雌花授粉的最佳时期。雌花授粉期很短,一般为2~3天,雄先型植株的  相似文献   

11.
 2009~2010年对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的苹果榕(Ficus oligodon)雄树和雌树分别在小蜂侵入前后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小蜂侵入前后,苹果榕雌雄树上分离到的内生真菌种类基本相同,有10属565株。优势菌株变化很小,均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小丛壳属(Glomerella)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n)。4属真菌在雄树和雌树中分别占总真菌数的37.55%和33.55%,18.39%和19.74%,13.03%和12.50%,10.34%和12.50%,其它真菌所占比例均未超过10%,属于偶见类群。此外,Aspergillus sp只在雄果里分离到,而Cephalosporium sp和Trametes sp仅在雌果中分离到。这可能是由于环境不同或者进入榕果内不同小蜂的身上所带菌株不同,小蜂侵入榕果后,携带真菌在榕果内发育并在榕果内定植,从而导致真菌种类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B WR 《Science (New York, N.Y.)》1969,163(3867):580-581
The fig (Ficus) is absolutely dependent upon pollination by minute agaonid wasps for development of fertile seeds. In some species of the wasp genera Agaon, Allotriozoon, Blastophaga, Ceratosolen, Elisabethiella, Liporrhopalum, and Pleistodontes, the females possess concavities ("corbiculae") to carry pollen. The New World Tetrapus and some Old World Blastophaga lack pollen-carrying structures and may carry pollen dusted over the body or in the digestive tract.  相似文献   

13.
Single trees of six species of strangler figs (Ficus spp., Moraceae) in Panama were found to be made up of multiple genotypes, presumably formed by the fusion of different individuals. The phenomenon is frequent enough that strangler fig populations will contain considerably more genetic variation than would be expected from the number of trees. How this cryptic variation affects populations depends on the flowering phonology of composite trees. If the genetically different portions of trees flower asynchronously, populations of pollinating wasps may be more resistant to low host population sizes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If different portions flower synchronously, attempts to infer mating-system parameters from the parentage of fruit crops will be misleading. The fruiting of figs, which are considered a keystone species in tropical forests, is important for maintaining biodiversity but is also particularly susceptible to failure at small population sizes.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know both the number of trees and the number of genotypes in a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4.
笔管榕为桑科榕属落叶乔木,雌雄同株,为福建地区的常见树种。笔管榕榕果内生活着多种榕小蜂,它们与笔管榕共同构成了榕树-榕小蜂共生体系。通过全年(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对福州地区不同样地的30株笔管榕进行的定时、定点、定株观察与采集,在15批次830个榕果中,共收集到50817头榕小蜂。笔管榕榕果内有7种小蜂,隶属于小蜂总科中的6个科(亚科)7个属,其中榕小蜂科的Platyscapa ishiiana为传粉小蜂,其余6种为非传粉小蜂,分别属于金小蜂科、广肩小蜂科、姬小蜂科及隐针榕小蜂亚科。非传粉小蜂中的Philotrypesis sp.、Acophila mikii、Otitesella akoSycophila sp.和Sycobiomorpha sp.小蜂几乎在全年的每个月都可采集到,属常见种。Aprostocetus sp.全年仅收集到2头,为偶见种。笔管榕榕果内的榕小蜂种类在不同月份、不同季节没有明显变化,但不同种类榕小蜂的数量变化明显。在笔管榕榕小蜂群落结构中,全年有9个月均是传粉小蜂占优势,但在1月、9月和11月的采集批次中,非传粉小蜂占优势。非传粉小蜂(Acophila mikiiSycophila sp.、Philotrypesis sp.和Otitesella ako)常呈爆发性发生,每批次中往往是1-2种的非传粉小蜂数量较多,但不同批次,数量较多的非传粉小蜂种类往往不同,因此在小蜂群落结构中未见某种非传粉小蜂占明显优势。福州地区笔管榕榕果内小蜂群落的的多样性指数为0.72,均匀度指数为0.37,丰富度指数为0.55,优势集中性指数为0.68。分析了6种小蜂的性比,结果表明:传粉小蜂的性比极度偏雌,非传粉小蜂虽然也偏性,但均高于传粉小蜂,推测榕小蜂性比与雄蜂的翅型和交配场所有关。非传粉小蜂的数量和传粉小蜂总数、雌蜂数和雄蜂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性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非传粉小蜂对传粉小蜂的雌、雄蜂都有负面影响,且传粉小蜂雌蜂减少的幅度大于传粉小蜂雄蜂,从而导致其性比升高。非传粉小蜂中Acophila mikiiSycobiomorpha sp.、Otitesella ako Ishii为造瘿类群,Philotrypesis sp.、Sycophila sp.属于寄居者或寄生者类群,非传粉小蜂中的寄生或寄居类群与造瘿类群相比,对传粉小蜂的负面影响更大。研究结果为榕-蜂协同进化研究,以及城市绿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无花果果实发育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无花果果实发育的形态结构特征有助于为果实成熟调控奠定形态学基础.[方法]以北京设施主栽品种玛斯义陶芬(Masui Dauphine)的果实为材料,通过石蜡切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果实发育过程中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结果表明,无花果果实生长发育呈快-慢-快典型的双S型曲线,“始熟期”为缓慢生长期和第2个快速生长期之间的转折期;果实随着内部的小花逐渐膨大而成熟,在始熟期以前小花膨大主要发生在子房,在始熟期以后小花膨大主要发生在花梗.[结论]子房迅速膨大是果实进入始熟期的标志,而花梗快速膨大是果实进入成熟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对聚果榕五种非传粉小蜂的产卵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对金小蜂Apocrypta westwoodi和长尾小蜂Platyneura agarensis的食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聚果榕上的5种非传粉小蜂的产卵顺序依次为,P.testeace,Apocrypta sp.,P.mayri,A.westwoodi,P.agraensis。在榕果的生长发育期内适合P.testeace,P.mayri 和P.agraensis产卵的时间分别约为 6 d,11 d,22 d。Apocrypta sp.和A.westwoodi分别紧随其寄主P.testeace和P.mayri产卵,适合这两种小蜂产卵的时间依次约为 6 d,33 d 。Platyneura属的3种长尾小蜂的产卵姿势比较相似,Apocrypta属的2种金小蜂产卵姿势也是相似的。金小蜂A.westwoodi仅寄生于长尾小蜂P.mayri,并不寄生于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fusciceps。长尾小蜂P.agraensis是传粉榕小蜂的寄生者,并非植食性造瘿者。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处理对无花果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高政  袁亚芳  张盛旺  黄碧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75-19576,19660
[目的]寻找绿色、实用及廉价的无花果鲜果贮藏途径。[方法]以新鲜无花果为供试材料,分别采用热水处理、冷激处理及大蒜提取液处理等方法,研究其在4℃条件下的保鲜效果。[结果]各处理均能抑制无花果腐烂指数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延缓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其中冷激处理1.5 h的保鲜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处理。[结论]在不影响无花果果实品质的前提下,冷激处理1.5 h的保鲜效果最好,操作简便,是一种理想的无花果保鲜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栗瘿蜂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栗瘿蜂发生规律和防治研究结果。该蜂在昆明1年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1月中、下旬越冬幼虫恢复活动,是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以50%磷胺包扎防效好。该蜂幼虫期有两种体外寄生蜂,总寄生率达61.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