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紫背天葵为多年生蔬菜,食用部分为嫩茎叶,含铁、锰、钾较为突出,还富含药用成分黄铜甙,由于它具有生长势强,耐热、抗旱、耐瘠薄病虫害少的特点,被誉为天然保健蔬菜。现将其丰产高效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种植方法一般多采用扦插方法进行繁殖紫背天葵。扦插育苗时间为4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2.
紫背天葵又名血皮菜、红背菜等。它是宿根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栽培管理容易,在南方的沟旁、果园等均可生长。其以嫩茎叶供食用,可凉拌、炒食、做汤等,脆嫩可口,营养较丰富,可补血、治疗咳血、中暑等。它一年四季均可采收,亩产鲜菜4000kg以上,是适宜推广与种植的保健蔬菜。1特征特性紫背天葵的叶面绿色,背面紫红色,边缘有锯齿,卵圆形,长10~15cm ,宽约4cm ,茎直立,分枝多,高约40cm。其耐热、耐瘠、耐旱、较耐阴,也较耐寒,适应性强,易栽培且可多年收获。2栽培技术2 1育苗紫背天葵的茎节易生不定根,可扦插育苗。南方一年四季都可扦插,但冬季生…  相似文献   

3.
紫背天葵为菊科土三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南部地区,以嫩稍和嫩叶供食,并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作用,其生长中尚未发现病虫害,属无公害蔬菜。  1.育苗 紫背天葵的茎节部易生不定根,目前多采用扦插繁殖育苗。春季从健壮的母株上剪取 6厘米~ 8厘米的顶芽,若顶芽很长,可再剪成 1段~ 2段,每段带 3节~ 5节叶片,摘去枝条基部 1叶~ 2叶,插于苗床上,苗床可用土壤,或细沙加草灰,也可扦插在水槽中。扦插株距为 6厘米~ 10厘米,枝条入土约 2/3,浇透水,盖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 (保持 20℃ ),经常浇水,经 10天~ 15天成活,…  相似文献   

4.
水培对紫背天葵扦插苗某些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水培对紫背天葵扦插苗某些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目的是获得紫背天葵插枝适宜的栽培方式。结果表明 ,经水培处理 ,紫背天葵茎、叶、根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均明显优于土培 ;且显著提高了扦插苗各项生理指标 ,1~ 3叶期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土培提高了 1 4.33%~2 5 .45 % ;光合速率分别比土培提高了 9.67%~ 2 9.69% ;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 69.1 5 %~82 .34%。  相似文献   

5.
紫背天葵是一种以嫩茎叶为食用部分的半栽培型蔬菜,原产于中国。本文描述了紫背天葵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天津地区紫背天葵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均匀设计优化紫背天葵红色素浸提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提高紫背天葵红色素浸提率为目的,分别以甲醇、乙醇及甲醇与乙醇体积分数各为50%的混合液和蒸馏水作为溶剂进行浸提试验。采用均匀设计,分析了乙醇溶剂浓度、浸提温度和时间对紫背天葵红色素浸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背天葵红色素可溶于甲醇、乙醇和甲醇与乙醇混合溶剂及蒸馏水中,乙醇的水溶剂对紫背天葵红色素的溶解度最大,吸光度最高,浸提效果最好;在原料粒度、料液比相同条件下,影响紫背天葵红色素浸提率的主因素效应顺序为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拟合得到的紫背天葵红色素浸提率最佳的多元方程,置信水平达95%。  相似文献   

7.
以提高紫背天葵红色素浸提率为目的,分别以甲醇、乙醇及甲醇与乙醇体积分数各为50%的混合液和蒸馏水作为溶剂进行浸提试验。采用均匀设计,分析了乙醇溶剂浓度、浸提温度和时间对紫背天葵红色素浸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背天葵红色素可溶于甲醇、乙醇和甲醇与乙醇混合溶剂及蒸馏水中,乙醇水溶剂对紫背天葵红色素的溶解度最大,吸光度最高,浸提效果最好;在原料粒度、料液比相同的条件下,影响紫背天葵红色素浸提率的主因素效应顺序为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拟合得到的紫背天葵红色素浸提率最佳的多元方程,置信水平达95%。  相似文献   

8.
北方地区紫背天葵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紫背天葵的特征特性、食用及药用价值以及紫背天葵在北方地区栽培的关键技术措施,为紫背天葵的引种和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紫背天葵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描述了紫背天葵的形态特征及生育特性,研究并总结了徐淮地区紫背天葵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保健蔬菜紫背天葵主要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近年发掘的一种新型保健蔬菜紫背天葵的形态特征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分析测定了紫背天葵主要营养成分,阐述了紫背天葵对人体的主要保健功效和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以提高紫背天葵色素提取率为目的,分别以甲醇、乙醇、甲醇与乙醇体积分数各为50%的混合溶剂及蒸馏水作为提取剂进行提取对比试验,分析了紫背天葵色素提取液的稳定性。采用均匀设计,探讨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紫背天葵色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背天葵色素溶于甲醇、乙醇、甲醇与乙醇混合溶剂及蒸馏水中,乙醇提取剂对紫背天葵色素的溶解度最大,吸光值最高,提取效果最好;紫背天葵色素提取液随pH的变化而变化,pH≤4.1条件下基本保持鲜艳的紫红色,pH>4.1时色素消退;紫背天葵色素提取液不宜采用含铁锌离子的容器盛装,应置低温或室温避光环境中贮放,加热或高温时易氧化褪色。此外,还对紫背天葵色素乙醇提取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2.
紫背天葵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背天葵属多年生木本植物,是一种名贵的野生蔬菜。抗病虫能力强,农药使用极少,又是一种无公害蔬菜。2002年从福建引入常德市种植。紫背天葵分蘖性强,多次采收.产量高,一般每667m^2产量2500~3000kg。目前,紫背天葵在常德市一般为订单销售,绝大部分由中高档餐馆收购,收购价格10~15元/kg,种植效益明显。紫背天葵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无公害,经济效益显著,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欢迎。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设施紫背天葵营养液膜水培技术规程》(DB 1301/T 243—2017)阐述了设施紫背天葵营养液膜水培的产地环境、设备系统、栽培设施、栽培管理、采收、设施消毒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对石家庄市设施紫背天葵营养液膜水培技术进行了规范。旨为石家庄市设施环境下紫背天葵营养液膜水培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吴桂红 《新农村》2008,(6):14-14
紫背天葵,别名血皮菜、观音菜、两色三七菜、红背菜、当归菜等,原产我国南部地区。紫背天葵能在春季、夏季和秋季的蔬菜淡季里供应市场,且因其生长健壮,病虫害很少,栽培容易,作为无公害和保健蔬菜栽培,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紫背天葵的食用方法很多,可以凉拌、做汤,也可以与菌菇类素炒,与肉类荤炒,  相似文献   

15.
紫背菜(观音苋)(Gymura bicolor DC.)是菊科三七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上海地区无野生分布,是近年来作为稀有蔬菜引进种植的新种类,全草具有清热消肿,凉血止血的作用,也是我国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天葵[Semiaquilegia adoxoides(DC.)Makino.]是毛莨科天葵属多年生小草本植物,有人误称为“紫背天葵”,上海地区分布,因天葵原植物含小毒,不能作为蔬菜食用,仅供药用,紫背天葵(begonia fimristipulata Hance)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凉血止咳,散瘀消肿的功效,尚未有人工栽培,由于三者的叶片背面均呈紫红色,故极少数地区将三者均混称为“紫背天葵”。所以对该三种植物必须加以区别,不能相互混称,更不能相互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16.
《农家顾问》2014,(1):32-34
<正>1.紫背天葵紫背天葵又叫紫背菜,为菊科三七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鲜嫩茎叶和嫩梢供菜用,富含钙、铁等,营养价值较高,有止血抗病毒等药用功效。为药膳同用植物,既可入药,又是一种很好的营养保健品,在南方一些地区把紫背天葵作为一种补血膳食,供产妇食用。紫背天葵因其茎叶紫红色,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盆栽摆放于餐厅或家庭居室,既可以采食,又可以绿化、美化环境,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描述药食同源植物紫背天葵(Gynura bicolor DC)的营养价值与药用功效,总结南京地区紫背天葵的周年设施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综述药食同源植物紫背天葵和叶用枸杞的特征特性、营养成分及药用功效,并总结紫背天葵和叶用枸杞的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NAA、IBA、IAA三种激素对紫背天葵插条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NAA、IBA、IAA三种激素分别处理紫背天葵插条 ,以此比较不同激素对紫背天葵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 :NAA、IBA、IAA三种激素明显促进紫背天葵插条提早生根 ,提高紫背天葵插条生根率 ,促进根系生长。NAA适宜浓度为 15 0~ 30 0mg/l;IBA适宜浓度为 10 0~ 15 0mg/l;IAA适宜浓度为 15 0~ 2 0 0mg/l。综合来看 ,NAA、IBA作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北方地区紫背天葵栽培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背天葵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以幼嫩茎叶供食用的蔬菜,别名观音菜、红背紫等。紫背天葵原产我国南方,近年引入华北、东北等地。其营养丰富,对儿童生长发育及老人、产妇保健具有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