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顾宏兵 《水产科学》1995,14(6):20-20
池塘轮捕轮放注意事项顾宏兵(江苏省如皋市水产技术指导站226500)关键词:池塘,轮捕轮放,品种轮捕轮放,是池塘养鱼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轮捕轮放不仅可以提高鱼产量、加速养鱼生产资金周转,还可以为来年套养部分大规格鱼种。此外,通过夏秋适时轮捕,又能起到...  相似文献   

2.
轮捕轮放就是在同一只池塘中,将要放养的不同种类的鱼及不同规格的鱼种,或一次放足,或分次放养,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分数次将达到食用规格的鱼起捕上市。轮捕轮放有一次放养、分次捕捞、捕大留小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实现塘堰的稳定高产,一条重要的途径是轮捕轮放。当前,轮捕轮放的渔具主要是传统的地曳网(大拉网、大巴网)和竹片筛网(上海、北京等)。这两种网具在塘堰中进行轮捕轮放,主要是网目(2a)偏小,一般在3—8厘米之间,多数在5厘米左右。轮捕轮放时,轻则引起留存鱼类缺氧浮头和鱼体摩擦  相似文献   

4.
轮捕轮放     
轮捕轮放是指鱼种“一次放足,分期捕捞,捕大留小,捕大补小”。一、轮捕轮放的优点(1)有利于活鱼均匀上市,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采用轮捕轮放可改变以往市场淡水鱼“春缺、夏少、秋挤”的局面,做到四季有鱼,不仅满足社会需要,而且也提高了经济效益。(2)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的数量,为扩大再生产创造了条件。一般轮捕轮放上市鱼的收入可达到总收入的50%左右。(3)有利于鱼类生长在饲养前期,因鱼体小、活动空间大,年初多放一些鱼种,可充分利用水体。随着鱼体的长大,采用轮捕轮放方法,及时减少鱼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轮捕轮放即“一次放足,分期扦捕,捕大留小”。这样既做到了整个饲养期保持池塘鱼类较合理的密度,又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充分发挥池塘生产潜力,提高池塘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社会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我场经过2年的生产实践,一年中根据季节和鱼生长情况轮捕4—5次,轮放1—2次,效果较好。第一次在6月(端阳节)左右,将0.5kg以上的鲢鳙鱼捕出上市。第二次在7月中下旬,捕出0.5kg以上鲢鳙鱼和1.25kg以上草鱼。由于经两次轮捕,大部分鲢、鳙已经出塘,所以捕放鲢鳙鱼种1次。第三次捕鱼在8月底至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总结了群众的先进经验,将池塘养鱼综合技术概括为“水、种、饵、密、混、轮、防、管”的八字精养法,其中“轮”即轮捕,就是“一次放足,分期扦捕,捕大留小”。轮捕(一年中分数批将达到食用规格的成体捕出)技术的应用,是水产养殖提高产量和效益的一条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 监利县柘木乡肖桥村渔场有养殖水面650亩,其中精养成鱼池450亩。近几年来,该场采取轮捕轮放的养殖方式,促进了成鱼增产和经济效益提高。1993年产成鱼36万kg,其中轮捕19.5万kg,由于常年轮捕,使每斤花白鲢的均价达到1.5元、优质鱼2.5元。他们的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8.
抓好轮捕轮放,是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减少发病和泛池死鱼,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传统的轮捕因拉网和拣鱼的操作,引起鱼群伤亡并影响生长,一年只能轮捕3-4次,轮放1-2次。因轮捕次数少,不能适时疏稀水中鱼群密度,对解决密度过大抑制生长和发生泛池死鱼的问题其作用不明显。我们根据鱼类生长规律和市场供应情况,改进捕捞网具和生产作业方式,成功地解决了频繁捕鱼作业造成伤亡和影响生长的矛盾,为不同鱼池的多级轮养改为同一鱼池的多级轮养创造了条件。运用这种在鱼类生长旺季每天轮捕均衡上市,分批营养鱼种的新型…  相似文献   

9.
轮捕轮放     
轮捕轮放水产养殖中,在一次鱼种放足的基础上,随着鱼体长大,分批将达到食用规格的鱼捕出,同时补放一部分鱼种。轮捕轮放的主要优点是做到了整个饲养期间始终保持养殖水体鱼类较合理的密度,有利于鱼体的生长和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养殖水体的鱼产量。一...  相似文献   

10.
陕西沿黄池塘不同轮捕轮放模式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玲  李引娣 《水产科学》2006,25(9):463-467
轮捕轮放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渔业生产实践总结的增产措施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科技工作者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淡水养鱼基本经验,提出并制定了“水、种、饵、密、混、轮、防、管”的池塘养鱼“八字”方针,为大面积高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其中的“轮”系指“轮捕轮放”技术。笔者就陕西渭南沿黄地区生产实践中实施的几种不同轮捕轮放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肖桥村渔场有养殖水面650亩,其中精养成鱼池450亩。近几年来,该场采取轮捕轮放的养殖方式,促进了成鱼增产和经济效益提高。1993年产成鱼36万kg,其中轮捕19.5万kg。由于常年轮捕,使花白鲢的均价达到3.0元/kg、优质鱼5.0元/kg。他们的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12.
龚世园 《水产科学》1986,5(4):22-24
轮捕轮放是有效的增产措施之一。运用它,不仅可以提高池塘和湖泊的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能够解决群众平时吃鱼难的问题。因而具有较好的效益。下面作者结合近几年的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谈谈池塘和湖泊的轮捕轮放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 轮捕轮放是塘堰养鱼综合高产技术措施——“八字精养法”之一。但是,由于轮捕轮放的传统地曳网(大拉网、大巴网)设计不合理,阻碍了其推广应用,只有少数具备冲水、增氧设备等条件的生产、教学和科研单位采用。为此,1985年我们在校水产试验站和畜牧站的5亩、9亩、11亩、40亩和60亩的成鱼塘中,用改革后的地曳网作轮捕轮放试验,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简讯     
《水利渔业》1986,(3):54-56
各级领导应切实做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工作;安徽省举办第六期养鱼培调班;塘堰轮捕轮放网具及其轮捕技术的研究通过鉴定;虹鳟海水驯养通过鉴定;生态渔业显神威 综合养殖夺高产……  相似文献   

15.
潮间带围塘养殖刺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在潮间带岩礁地带,围塘进行刺参养殖试验。通过建造刺参暂养池和养成池,提高放苗成活率和商品参回捕率,并实行轮捕轮放,1个养殖  相似文献   

16.
轮捕轮放是在一次放足鱼种的基础上,根据鱼类生长情况,到一定时间捕起一部分达到上市规格的鱼,并适当补放鱼种,以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有利于鱼类生长,从而提高鱼产量。概括起来就是,放足鱼种,分期捕捞,捕大留小,去大补小。  相似文献   

17.
正混养和轮捕轮放是池塘获得高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主养草鱼丘陵山坳池塘(俗称"山塘")大宗淡水鱼养殖是当前内陆山区主要养殖模式,该类池塘因水面大,池底结构复杂,鲤、鲫、鲢、鳙等混养鱼捕获难度大、效果差,严重影响了养殖产量和效益。笔者与水产养殖户在多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一套针对不同鱼的轮捕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相关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和条件1.适用范围草鱼为主的大宗淡水鱼轮捕轮放池塘。  相似文献   

18.
人们习惯利用刺网或大型抄网轮捕池塘养殖的罗非鱼。虽然两者之捕捞效果均不错,但是,刺捕摘鱼相当麻烦费时,容易伤及其他养殖鱼类,而且渔获物不易暂养;抄捕则嫌网产不高,单位渔获物耗时多。为此,笔者把江河小型渔具——罾应用于池塘轮捕罗非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池塘主养南方大口鲶轮捕套养家鱼的主要做法是:一次放足主养鱼类—南方大口鲶,套养一些滤食性鱼类—鲢、鳙鱼等鱼类,分多次轮捕主养鱼类,捕大留小,不轮放,最后干塘将所有养殖鱼类一次性全部上市。笔者于2007年进行了池塘主养南方大口鲶套养家鱼的养殖试验,取得了高产高效的养殖效果。现将养殖技术总结以下:  相似文献   

20.
池养脊尾白虾的繁殖、生长及其最大持续轮捕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李明云 《水产学报》1994,18(2):85-92
池养脊尾白虾经过3个月生长可达性成熟,抱卵亲虾占总虾数比例为3.84%-16.71%,相对抱卵量平均值为512.72粒/克体重。本试验中池养脊尾白虾的体长、体重与月龄关系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在目前的轮捕条件下,3月龄的个体可供渔具选择,年总死亡率φ=0.6270,轮捕死亡率E=0.2744,自然死亡率D=0.3526。若把首次轮捕月龄从3月龄提高到4月龄,轮捕强度控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